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一种区域间能量均衡的无线传感器网络分簇算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多跳网络模型中,越靠近基站的簇头,其转发任务越频繁,从而造成耗能更多.提出一种区域间能量均衡的无线传感器网络分簇算法EBCP,靠近基站的簇头数目增加,簇的范围减小.仿真表明其有效地解决了"热区"问题.同时引入在簇内选取多个候选簇头的机制来保证簇成员更换的频率的降低,有效地均衡与基站距离较近的簇头节点因过多转发任务带来的能量损失,从而延长了网络生命周期.  相似文献   

2.
无线传感器网络中一种能量均衡的分簇策略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付华  赵刚 《计算机应用研究》2009,26(4):1494-1496
以无线传感器网络中的能量消耗模型为基础,提出了一种能量均衡的无线传感器网络分簇路由协议EECHS(energy-effficient cluster-head selection)。该协议通过节点的剩余能量和节点距离基站的距离来调节其成为簇首的概率,并进一步调节簇的大小。仿真结果表明,与改进后的DCHS协议相比,该策略使网络的生命周期和稳定周期分别提高了31%和45%以上。  相似文献   

3.
由于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能量有限,为均衡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之间的能量消耗,提高整体网络的生命周期,针对LEACH协议中簇首选举时未考虑节点剩余能量因素、随机分簇等不足,提出了一种改进的LEACH协议.改进的LEACH协议在簇首选举时,以节点的剩余能量作为重要参考依据,优化节点担任簇首的概率.仿真结果表明,与传统的LEACH协议相比,改进的LEACH协议达到了能量消耗均衡的目标,从而延长了网络的生存寿命.  相似文献   

4.
无线传感器网络中一种能量均衡的分布式成簇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簇算法是无线传感器网络路由算法研究的主要方向之一.为了解决分簇算法中网络节点能量负载不平衡的问题,提出了一种能量均衡的分布式成簇算法.算法采用簇头轮转方法,并在每轮成簇过程中,每个节点基于所在簇的局部信息评估自身的能量水平,用以确定自己在下一轮的阈值,从而相应地调整其出任簇头的概率,实现整个网络的能量消耗更加均衡,最大限度地延长网络生命周期的目的.仿真实验结果表明,新的分簇算法能量均衡性更好,能提供更长的网络生命周期和更高的数据精度.  相似文献   

5.
一种能量高效的无线传感器网络分簇路由算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无线传感器网络中节点的能量有限,提高能量的有效性便成为无线传感器网络路由协议设计的首要目标。设计了一种能量高效的分簇路由算法,它提出让候选节点在一定的覆盖范围内以剩余能量为标准来竞选簇头,以使簇头分布均匀;处于簇类交界的节点则根据能量和距离来选择归属的簇头,以平衡网络负载;新算法还采用多跳的簇间通信方式来降低大部分簇头节点的通信负载。仿真结果表明:新算法能够有效降低网络能耗,延长网络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6.
无线传感器网络能量均衡自适应分簇算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针对无线传感器网络能量及存储计算能力等方面的限制,提出了一种能耗均匀的分簇算法EBAC,改进了LEACH协议的簇头选举过程,把节点剩余能量作为簇头选举的依据.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能有效延长网络的生存时间,并且因为网络中能耗均衡,节点死亡时间非常接近(第一个和最后一个节点死亡时间只差约20轮),所以监测结果更加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7.
针对现有的分簇算法存在因负载能量不均衡而缩短无线传感器网络整体生存时间这一问题,分别对经典分簇算法LEACH的基本思想、分簇机制和簇的通信方式等作了分析。采用修改门限值的方法,对负载能量不均衡的问题进行了改进,并采用网络仿真软件NS2进行仿真分析。仿真结果表明,改进后的算法能够均衡节点的能耗,使分簇更加合理,并有效地延长了网络的生命周期。  相似文献   

8.
针对无线传感器网络中每轮能耗和簇内节点负载不均衡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能量有效的多层分簇算法(EEMLC)。基站在首轮按照各层的最优簇头数对整个网络逐层进行虚拟分区,在接着的轮次中,各个分区根据本轮节点的剩余能量来选取下一轮簇头,前者使得网络每轮总能耗最小并有效保证各轮的能耗均衡,后者确保分区内节点的负载平衡,从而最大限度地延长网络的生命周期。实验仿真结果表明,与LEACH算法相比,EEMLC算法的每轮能耗均衡性有了显著提高,网络的生命周期延长了11.3%。  相似文献   

9.
无线传感器网络分簇算法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簇算法是无线传感器网络领域中一种典型的算法,并在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从能量均衡和网络生命周期的角度出发,根据是否仅由一个中心控制节点负责整个网络的簇划分,将分簇算法分为3类,系统地叙述了目前经典的分簇算法以及近年来最新的研究成果,并分析了这些算法的特点和适用情况。最后结合该领域当前研究现状,提出了WSN研究中需要关注的问题,展望了这一研究方向在未来的发展趋势和前景。  相似文献   

10.
传感器网络中簇头与基站的通信方式可分为两种:多跳和单跳.如果采用多跳方式,靠近基站的簇头因传送数据较多而导致较早死亡;而在单跳方式中,远离基站的簇头因传送数据能耗太高而很快死亡.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基于非均衡分簇的数据收集算法,使靠近基站的簇的大小小于远离基站的簇.仿真实验表明,非均衡分簇的数据收集算法能有效地延长网络的生命周期.  相似文献   

11.
当前的采能技术已经能够让传感器节点自动从环境中获得适量的能量补给,针对现有自供能无线传感器网络分簇路由算法中未考虑位于不同地理区域的节点所获补给能量大小的不同,而导致能量补给少区域的簇头数过少、簇规模过大、全网能耗不均衡等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能耗均衡的自供能无线传感器网络分簇路由算法-EBCS(energy balanced clustering with self-energized),该算法结合实际能量补给场景对簇头选举机制进行了改进,并采用了一种自适应式簇间通信机制,充分保存与利用补给能量。理论和仿真实验表明:EBCS算法能够较好维持预设的簇头比例,在网络平均剩余能量、当前可用节点数量等性能方面优于另外两种现有算法。  相似文献   

12.
无线传感器网络分簇方法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现有的分布式分簇算法都是针对节点分布均匀的传感器网络设计的,不适用于节点分布不均匀的传感器网络,簇负载均衡和降低能耗成了节点不均匀部署的传感器网络的一个重要挑战。针对节点分布不均匀网络提出了一种基于区域密度的分布式分簇算法(RDCA),算法中节点测试其所在区域的节点密度,根据区域节点密度,调节其通信的覆盖范围,从而使成簇后簇负载达到平衡。仿真实验结果显示,在节点部署不均匀的传感器网络中,本算法与LEACH、HEED相比较,可以更好地实现簇的负载平衡,有效地提高成簇后网络的稳定周期。  相似文献   

13.
基于分簇的无线传感器网络路由协议,采用多跳路由方式传输数据至基站,容易造成靠近基站的节点转发大量数据而过早失效。另外,分簇协议通常假定网络节点是能量同构的,不能有效解决节点能量异构的问题。因此,从非均匀分簇的角度出发,结合局部竞争簇首机制,提出了一种基于能量异构的分簇协议(EHUC)。仿真结果表明该协议能够有效应用于能量异构的无线传感器网络,并延长网络的生命周期。  相似文献   

14.
无线传感器网络分簇协议通常假定网络是同构的,即网络中所有节点具有相同的初始能量,这些协议不能充分利用异构网的特点。提出了一种适合于异构网的分布式分簇协议(EHCP),该协议优先选择剩余能量较多的节点作为簇首以平衡节点的能量,并在簇间采用多跳通信以节省能量。仿真实验结果表明:与同类协议相比,EHCP协议能显著地延长网络稳定工作的时间,具有良好的性能。  相似文献   

15.
无线传感器网络中基于分层的非均衡分簇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降低网络能量消耗、延长网络寿命是无线传感器网络设计的重要目标,分簇是实现该目标的主要方法之一。针对矩形传感器网络,提出一种基于分层的非均衡分簇算法。算法根据节点的能量消耗情况计算出了每层的宽度,可以有效实现网络的能耗均衡。将非均衡分簇算法与LEACH协议进行了比较,仿真实验表明:基于分层的非均衡分簇算法可以更好地实现能耗均衡,能有效延长网络的寿命。  相似文献   

16.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成簇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何合理、有效地利用成簇算法使得网络节点具有均衡的负载和较小能耗率成为当前无线传感器网络研究领域的热点问题之一。根据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分簇机制,着重从簇首的选举、簇组织和簇的路由三个方面系统地分析了当前典型的成簇算法,对算法的特点和适用情况进行了比较分析,并指出了目前算法存在的问题和需要进一步研究的内容。  相似文献   

17.
传感器网络中一种基于质心的分布式成簇算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LEACH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适合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基于质心的分布式成簇算法——CDCS。在CDCS中,每一个节点首先基于最优簇首概率popt自主确定自己是否为临时簇首。然后临时簇首根据收集到的簇内节点信息,确定簇内近似质心,并由此动态调整簇内结构,使得调整后的簇内通信总能耗尽可能小。理论分析和模拟实验表明,CDCS在保持LEACH算法简单性的同时,可以获得比LEACH更好的性能,优化后的簇首选择策略可以在不同场景下有效延长网络生存时间达32%~3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