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基于工程图的二次曲面体重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基于工程图的曲面体重建,在现有的基于边界表示模型(Brep oriented)的重建方法中,提出了“线面交点计数判别法”来判断曲面上基环之间的位置关系,即曲面上顶点和多边形的包含关系,建立各表面上的基环位置关系树,并据此构造实体模型的候选面片.最后,根据二维流形(2-manifolds)的性质和莫比乌斯法则(Mǒbius rule)以及正投影规律从候选面片中提取面序列和确定性面序列,将符合条件的面片和面序列装配成实体.这些方法的提出与应用,将传统的处理对象由平面拓展到二次曲面,从而扩大了形体的重建覆盖域,同时减少了候选面片的组合判定次数,提高了重建效率.  相似文献   

2.
基于三视图的三维形体重建技术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基于工程图纸的三维形体的重建技术是根据形体的二维视图中的几何信息和拓扑信息,生成相应的三维形体,这是一个从爸维到高维的构造过程,文中提出了一个三维形体重建算法,该算法首先根据三视图生成形体的线框图,然后应用左邻边搜索策略求出线框图内的所有面及相应的极小环,最后利用Moebius规则及工程图的性质,删除重建过程中生成的非法元素,该方法利用二几何基元和三维几何基元的几何性质及生成关系,减少了重建过程中  相似文献   

3.
基于三视图的三维实体重建技术是根据已有二维视图中的几何信息和拓扑信息,生成相应的三维实体模型.以AutoCAD绘制的三视图及DXF格式的文件信息为基础,提出并实现了一种由三视图重建三维实体的算法.通过对三视图的规则处理,由计算机自动实现实体重建,对三视图分别进行平移、旋转、拉伸操作,然后作相应的布尔运算即可反求出该视图...  相似文献   

4.
形状模型在混合建模环境中的映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混合建模技术是CAD研究继承参数化特征建模技术之后的又一研究热点,线框,曲面和实体模型3种模型间的转换是混合建模技术的核心,本文介绍了:1)实体模型到线框和曲面模型的映射;(2)线框模型到实体模型的映射,3)曲面框型到实体模型的映射,为混合建模技术做了一些有益的探讨,并将模型映射算法成功地应用于IGES和STEP的前后置处理器的设计中,取得了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二次曲面体相交时产生的相贯线一般是高次空间曲线,无法用二维投影精确地表达,工程实践中一般用通过几个关键点的拟合光滑曲线表达相贯线,甚至简化为圆弧,导致相交曲面体的轮廓投影被破坏.目前从二维正交视图重建三维形体的方法均要求基本形体的投影轮廓是完整和精确的,不能应用于实践中常见的相贯体.提出一种基于启发式线索的算法来处理相贯体的重建,应用相贯体的最小迹线恢复曲面相交之前的正确和完整的投影轮廓,进而正确地重建曲面相贯体.  相似文献   

6.
该文提出一种新的由三视图重建三维实体的算法,能扩展自顶向下的三维重建算法的形体覆盖域,并在Auto-CAD平台上验证了算法的有效性。算法的主要步骤是首先用平扫-旋转-求交的实体运算法则构造出与所求实体形状相近的实体———第1参照体,再模拟人脑的识图过程:把第1参照体的三视图与初始三视图对比,根据两者之间的差别构造出差异体,再从第1参照体中逐一减去差异体,得到第2参照体、第3参照体......最后得到所求的实体。  相似文献   

7.
李晓 《福建电脑》2006,(12):84-85
三维重建的过程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过程,本文对已有的多种三维重建算法进行分类和剖析,归纳出了三维重建算法的主要技术难点,对三维重建算法做出了规划。  相似文献   

8.
CT图像的三维实体重建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提出了一种面向实体模型的CT图像三维重建方法,对牙齿CT断层图像进行三维重建,建立一个可编辑的三维实体模型,用于牙科医生进行断牙修补中牙桩的植入和对牙桩的应力分析。主要实现过程为:用螺旋CT对牙齿进行断层扫描获取CT图像,对图像进行去除软组织元素和噪声点得到矢量的线框断层图, 然后对多层线框结构进行曲面拟合,生成牙齿的三维实体模型。它具有精确度高,可编辑性强等特点,并且可直接用于实体的生物制造。  相似文献   

9.
定义关联两曲线间的夹角和由3条关联曲线确定二次曲面,提出适用于曲面的回路搜索最小转角法,且利用它并辅以矢量混合积验证搜索曲面上最小回路的方法.实现从线框模型中选择任意一条曲线就能够搜索到包含它的所有潜在表面回路,突破以往回路搜索方法中只能从某方向极值点开始的束缚,为线框模型表面识别中将含曲线表面与不含曲线表面分治识别奠定基础.算法可处理含有任意位置的二次曲表面的线框模型,并能较准确地判别二次曲面的类型.  相似文献   

10.
注塑模CAD系统中过渡曲面的生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一种实用化的多面体过渡曲面的生成方法,过渡曲面达到G^1连续,可以处理等半径、变半径及三面过渡的问题,也可以处理不规则多面体的过渡问题,该方法是在线框模型的基础上建立表面模型。  相似文献   

11.
吴成东  宣国荣 《计算机工程》1993,19(6):31-37,65
本文在总结边界表示法(BR)的结构式立体几何表示法(CSGR)重建三维图形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两者结合的三维重建方法。采用BR方法,把工程图纸的二维矢量化信息作为原始数据,逐步恢复三维点,三维边,面及CSGR意义下的基元体。采用CSGR方法,组合基元体,最终生成复合体,重建三维图形。算法以多面体为研究对象,在WINDOW53.0环境下实现。  相似文献   

12.
基于表面提取的三维重建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提出了一种人机交互重建平面立体的新方法。该方法通过从视图上直接提取三维面,并由三维面导出三维点和三维边的方法建立平面立体的边界表示模型。这种方法具有重建速度快,为三维造型提供了一个便捷的手段。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在AutoCAD2000的平台上用Visual LISP语言编程实现几何元素三维重建的技巧,通过对几个主要判别原则的探讨。成功地编写了几何元素三维重建技术的实用化程序。  相似文献   

14.
利用单个透视投影识别空间多边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雷 《计算机学报》1991,14(11):858-864
本文提出一种利用单个透视投影识别空间多边形的方法.空间多边形的识别依据于在透视投影下的基本不变量:交比.提出了使用交比描绘多边形的形状.该描绘子的基本特点具有在透视投影下观点不变性质,因此这种方法可直接应用到机器人视觉技术中.  相似文献   

15.
为了将二雏图纸在计算机中自动转换成三维模型并进行交互式显示和各种操作,必须首先从二维图纸中读取所有线条、标注等信息。将这些信息以合适的数据结构进行组织,然后根据这些数据识别相应的几何元素及其位置、尺寸等信息,即进行三维重建。该文对已有的多种三维重建算法进行分类和剖析,归纳出三维重建算法的主要技术难点,并给出了核心的内部数据结构。  相似文献   

16.
提出并实现了一种从单目视频流中重建人体三维运动的方法.该方法通过交互定制得到个性化的人体骨架模型和视频序列每一帧中人体各关节点的二维坐标后,分别针对单帧和连续多帧进行优化并迭代求解,得到每一帧的比例因子的最优解;最后反求各关节点的三维坐标,重建人体三维运动序列.对包含复杂和快速多变的人体运动的视频进行的实验表明,该方法简单有效,适用于包括体育、影视等在内的实际视频源.  相似文献   

17.
根据建筑物由基本体素构成的特点,研究从一幅简单建筑物二维图像中重建三维图形的方法.利用透视原理,通过从建筑物二维影像中抽取三维几何信息,分析透视几何图形与体素之间的关系,重建基本体素的三维坐标,在三维空间中重新构建建筑物外形.并利用VLISP在AutoCAD中实现.  相似文献   

18.
为了将二维图纸在计算机中自动转换成三维模型并进行交互式显示和各种操作,必须首先从二维图纸中读取所有线条、标注等信息,将这些信息以合适的数据结构进行组织,然后根据这些数据识别相应的几何元素及其位置、尺寸等信息,即进行三维重建。该文对已有的多种三维重建算法进行分类和剖析,归纳出三维重建算法的主要技术难点,并给出了核心的内部数据结构。  相似文献   

19.
用全剖视图帮助重建三维实体算法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提出一种算法,先把含有全剖视图的视图转化成相应子实体的视图,由此构造出三维子实体,再把三维子实体合并,提供了一种利用全剖图帮助重建三维实体的途径。并在AutoCAD平台上验证了算法的有效性。本算法主要适用于剖切平面在实体对称位置的全剖视图,对于利用其它类型的全剖图帮助三维重建的算法也做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0.
三维实体重建时投影图数据的预处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三维实体重建过程中投影图数据的处理算法,绘制同一图层的图形时,视图分割算法添加平行于两坐标轴的辅助直线,移动辅助线使其将三视图分割开来;对基于同一坐标系的投影三视图数据,推出从设备坐标系到各视图坐标系的转换公式并为其设计了转换算法,该算法求出三视图坐标系共有的原点,再根据视图分割的结果将每一图形元素转换到新的坐标系统中;隐含点的求取算法先判断同一视图中图元间的位置关系,再求出它们之间的公共点,这些点将用于线框搜索过程中,以上算法处理的投影图点线数据分别存入点线链表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