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1 毫秒
1.
汉语未登录词的知识表示与预测,包括词性、构词结构、词义等项目,是计算语言学领域中的基础性问题。该文依据“平行周遍”原则,从现有的语义构词知识中提取“平行条件”,将未登录词潜在的构词因素与这些“平行条件”进行适应性匹配,从而对其知识表示进行相对完整的预测。该方法将新的语言学理论与未登录词的理解应用问题结合,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其解释能力、便捷性和精细程度优于此前方法。这些研究,除了在自然语言处理领域有实用价值,也有望推动词典编撰、语言研究与教学等人文领域的进展。  相似文献   

2.
该文基于知识库的语素构词知识,采用了分阶段的算法自动预测未登录词的语素构词知识,以此实现对未登录词的语义预测。基本思路是通过语素义组合或语素义类组合的匹配,先预测语义层面的知识,再确定相应语素项,最终获得未登录词多层面的语素构词知识。该算法简单、直观、合理,在首素性类、首素义类、首素义、尾素性类、尾素义类、尾素义、构词方式这七项预测内容全部正确的标准下,实验结果的预测正确率为62.32%,召回率为61.72%。  相似文献   

3.
提出一种基于知网的汉语普通未登录词语义分析模型,该模型以概念图为知识表示方法,以2005版知网为语义知识资源,首先参照知网知识词典对普通未登录词进行分词;然后综合利用知网中的知识词典等知识,通过词性序列匹配消歧法、概念图相容性判定消歧法、概念图相容度计算消歧法及语义相似度计算消歧法对中文信息结构进行消歧;最后根据所选择的中文信息结构生成未登录词的概念图,从而实现未登录词的语义分析。该模型在语义分析过程中一方面确定了未登录词中每个已登录词的词义,另一方面构造了该未登录词的语义信息,实验结果证明它可以作为普通未登录词语义分析的原型系统。  相似文献   

4.
汉语词语语义相似度计算,在中文信息处理的多种应用中扮演至关重要的角色。基于汉语字本位的思想,我们采用词类、构词结构、语素义等汉语语义构词知识,以“语素概念”为基础,计算汉语词语语义相似度。这种词义知识表示简单、直观、易于拓展,计算模型简洁、易懂,采用了尽可能少的特征和参数。实验表明,该文方法在典型“取样词对”上的表现突出,其数值更符合人类的感性认知,且在全局数据上也表现出了合理的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5.
提出了一种基于《知网》的汉语未登录词语义相似度计算方法。该方法首先参照意合网络理论构造了语义关系匹配函数;接着在用概念图表示未登录词语义信息的基础上,根据节点在语义表示中的作用不同对其分类;然后应用匹配函数对弧、节点对及节点对集进行分类;最后设计了未登录词的整体相似度、不同类型节点对及节点对集相似度的计算方法。该方法能够合理分类未登录词的语义信息并能将其充分利用到计算过程中,实验结果证明此方法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6.
复合名词分析一直是语言研究和自然语言信息处理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涉及未登录词的识别、自动释义以及词典编纂等。生成词库理论是目前较新的一种语义学理论,我们拟利用该理论对汉语复合名词进行语义信息标注,建立一个词库。该文首先介绍了这一词库的标注框架,然后通过对“纸”、“石”构成的复合词的对比分析,展示了这一词库在复合名词构词、语义研究中的应用。研究结果显示,物性角色、自然类和人造类是非常重要的语义信息,能揭示复合名词构词和语义的一些模式和规律。  相似文献   

7.
把词素作为基本资源,从语义上寻找他们组合成词的规律,可以辅助自然语言理解。该文首先参照《现代汉语词典》和知网标注了二字词的词素意义,继而从意合结构、意根分布、意指方式、意变类型四个角度标注了词素间的词化意义,最后综合词素意义和词化意义,在定量统计的基础上建立了一个二字词的语义描写体系。通过对论坛及《现代汉语词典》的新词进行实验,我们发现二字词的语义构词研究在普通未登录词的理解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作为基础的表义单位,语素及此上的构词分析,既是汉语作为意合语言进行语义分析的起点,也是认知、理解词义的关键。该文提出了一种探寻汉语语义基元和分析词义的新的视角和方法: 基于语素义相似度计算形成“同义语素集”,用来表征“语素概念”,并借鉴生成词库理论形成“语素概念体系”;建立在此基础上的汉语语义构词分析,在全局性语义分析、数据挖掘等方面也有新的进展。这些思路、做法及语言资源建设,有望推动人文领域和计算应用等相关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9.
汉语框架网的低覆盖率导致汉语句子中存在许多未登录的词元,严重制约着汉语的框架语义分析任务。针对未登录词元的框架识别问题,该文借助同义词词林的词义信息,提出基于平均语义相似度计算及最大熵模型两种方法,采用静态特征与动态特征相结合的特征选择方法。实验证明,这两种方法都能有效地实现未登录词元的框架选择,基于相似度计算的方法(TOP-4)获得78.61%的准确率;基于最大熵的方法结果可达87.29%,同时在新闻语料上达到了75%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10.
针对现有五元组比较句语义要素框架的缺陷,该文引进了提升语义分辨率的七元组语义要素分类模板。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一个可视化的“比”字句结构分析模型,用以总结出比较对象之间的三种对应模式,并确立了判定“不对称比较”的形式标准。该文的可视化分析模型可以明确阐述“比”字句内部的多重述谓结构,有助于获取容易被忽略或认错的隐含成分及比较关系。而且,它立足于谓词逻辑的基础形式,所以与OWL本体语言相兼容。作为模型的应用实践,该文还建设了小规模知识本体(ontology),演示了“比”字句语义要素的自动识别过程。  相似文献   

11.
该文旨在以HowNet为例,探讨在表示学习模型中引入人工知识库的必要性和有效性。目前词向量多是通过构造神经网络模型,在大规模语料库上无监督训练得到,但这种框架面临两个问题: 一是低频词的词向量质量难以保证;二是多义词的义项向量无法获得。该文提出了融合HowNet和大规模语料库的义原向量学习神经网络模型,并以义原向量为桥梁,自动得到义项向量及完善词向量。初步的实验结果表明该模型能有效提升在词相似度和词义消歧任务上的性能,有助于低频词和多义词的处理。作者指出,借重于人工知识库的神经网络语言模型应该成为今后一段时期自然语言处理的研究重点之一。  相似文献   

12.
该文以联接理论、事件结构理论为指导,进行词汇语义类、语义角色、句法成分对应关系的研究。选择人教社中小学语文课文语料,标注语义角色、句法成分及中心词的词汇语义类。在标注语料库的基础上,统计分析了词汇语义类与语义角色的对应关系,重点分析各语义类语义角色映射为句法成分的规律,并进一步总结了各词汇语义类的语义角色与句法成分的对应的特点。尽管词汇语义类、语义角色、句法成分之间存在错综复杂的关系,但还是有规律的,可以为计算机句法分析提供一些依据。  相似文献   

13.
语义知识资源蕴含了深刻的语言学理论,是语言学知识和语言工程的重要接口。该文以形容词句法语义词典为研究对象,探索对语义知识资源自动扩展的方法。该文的目标是利用大规模语料库,扩展原有词典的词表及其对应的句法格式。具体方法是根据词的句法格式将词典的词分类,将待扩展的新词通过分类器映射到原有词典的词中,以此把词典扩展问题转化为多类分类问题。依据的原理是词典词和待扩展新词在大规模语料中句法结构的相似性。该文通过远监督的方法构造训练数据,避免大量的人工标注。训练过程结合了浅层机器学习方法和深度神经网络,取得了有意义的成果。实验结果显示,深度神经网络能够习得句法结构信息,有效提升匹配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14.
该文基于70年跨度的历时报刊语料库,使用九种统计方法计算了词语历年的使用情况,并通过对稳定性、覆盖度和时间区分性能的考察筛选获得了规模为3 013词的历时稳态词候选词集。该词集中动词与名词各占约三分之一(其余为形容词、副词与虚词),平均词长约1.7字,前密后疏地分布于历时语料库总频序表的前7 609位,覆盖了总语料的近九成。该部分词语中包含大量构造句子结构的核心词语。它们塑造了稳态词在词长和词类上的特性。稳态词的提取可以加深对语言生活底层与基础词汇的认识,对汉语教学、中文信息处理和语言规划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作为一种意合型语言,汉语中的构词结构刻画了构词成分之间的组合关系,是认知、理解词义的关键。在中文信息处理领域,此前的构词结构识别工作大多沿用句法层面的粗粒度标签,且主要基于上下文等词间信息建模,忽略了语素义、词义等词内信息对构词结构识别的作用。该文采用语言学视域下的构词结构标签体系,构建汉语构词结构及相关信息数据集,提出了一种基于Bi-LSTM和self-attention的模型,以此来探究词内、词间等多方面信息对构词结构识别的潜在影响和能达到的性能。实验取得了良好的预测效果,准确率达77.87%,F1值为78.36%;同时,对比测试揭示,词内的语素义信息对构词结构识别具有显著的贡献,而词间的上下文信息贡献较弱且带有较强的不稳定性。  相似文献   

16.
A common practice in operational Machine Translation (MT) and Natural Language Processing (NLP) systems is to assume that a verb has a fixed number of senses and rely on a precompiled lexicon to achieve large coverage. This paper demonstrates that this assumption is too weak to cope with the similar problems of lexical divergences between languages and unexpected uses of words that give rise to cases outside of the pre-compiled lexicon coverage. We first examine the lexical divergences between English verbs and Chinese verbs. We then focus on a specific lexical selection problem—translating Englishchange-of-state verbs into Chinese verb compounds. We show that an accurate translation depends not only on information about the participants, but also on contextual information. Therefore, selectional restrictions on verb arguments lack the necessary power for accurate lexical selection. Second, we examine verb representation theories and practices in MT systems and show that under the fixed sense assumption, the existing representation schemes are not adequate for handling these lexical divergences and extending existing verb senses to unexpected usages. We then propose a method of verb representation based on conceptual lattices which allows the similarities among different verbs in different languages to be quantitatively measured. A prototype system UNICON implements this theory and performs more accurate MT lexical selection for our chosen set of verbs. An additional lexical module for UNICON is also provided that handles sense extension.  相似文献   

17.
电子词典与词汇知识表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词汇知识的表达与取得是自然语言处理极须克服的问题,本论文提出一个初步的架构与常识的抽取机制。语言处理系统是以词为讯息处理单元,登录在词项下的讯息可以包括统计、语法、语义、常识等。语言分析系统利用〈词〉为引得取得输入语句中相关词汇的语法、语义、常识等信息,让语言处理系统有更好的聚焦能力,可以藉以解决分词歧义、结构的歧义。对于不易以人工整理取得的常识,本论文也提出计算机自动学习的策略,以渐进式的方式累积概念与概念之间的语义关系,来增进语言系统的分析能力。这个策略可行的几个关键技术,包括(1)未登录词判别及语法语义自动分类, (2)词义分析, (3)应用语法语义及常识的剖析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