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辛良  姜淑娟 《计算机工程》2010,36(14):54-55
将程序切片技术应用于程序错误定位可以大量减少需要测试的语句数。提出一种基于关键谓词的程序错误定位方法,从程序中找出能影响输出结果的关键谓词,对该谓词和错误输出语句进行数据切片,并引入代码优先技术。该方法考虑了数据依赖和控制依赖,能实现准确快速的错误定位。  相似文献   

2.
动态程序切片技术是一种重要的程序分析技术,在软件分析、测试与调试过程中有着广泛的应用。给出一种基于前向计算的动态程序切片方法,该方法首先在对当前执行语句进行定义使用分析的基础上计算该语句定义变量的影响集,其次计算该语句的直接动态依赖关系,最后计算当前执行语句中变量的动态切片。根据该方法设计并实现了一个Java动态程序切片系统,基于一组基准测试程序开展了切片实验,并与已有的切片方法进行了比较。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得到比较精确的动态程序切片结果。  相似文献   

3.
基于谓词切片的字符串测试数据自动生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字符串谓词使用相当普遍,如何实现字符串测试数据的自动生成是一个有待解决的问题,针对字符串谓词,讨论了路径Path上给定谓词的谓词切片的动态生成算法,以及基于谓词切片的字符串测试数据自动生成方法,并给出了字符串间距离的定义,利用程序DUC(Definithon-Use-Control)表达式,构造谓词的谓词切片,对任意的输入,通过执行谓词切片,获取谓词中变量的当前值,进而对谓词中变量的每一字符进行分支函数极小化,动态生成给定字符串谓词边界的ON-OFF测试点,实验表明,该方法是行之有效的。  相似文献   

4.
一个分层切片工具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谭毅  朱平 《计算机科学》2001,28(12):93-96
程序切片技术在程序调试、测试、程序理解、逆向工程和软件维护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程序切片是一组可能影响到在程序中某个点i的某个变量v的值的语句或谓词的集合。而(v,i)被称作切片准则。这里v也可以是一组变量。自从Mark Weiser提出切片的概念,随着程序依赖图、系统依赖图的出现,传统程序的切片技术已走向成熟。1994年以来,面向对象的程序切片逐渐成为研究的主流。A.Krishnaswamy利用一种面向对象的程序依赖图(OPDG,Object-Ori-ented Program Dependence Graph)来计算面向对象程序的语句切片,但是OPDG不能表示动态绑定等问题。D.Liang,L.D.Larsen和M.J.Harrold扩展系统依赖图来计算面向对象程序的切片,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动态绑定和对象参数的问题。这些切片方法都是基于依赖图的,而构造OO程序的依赖图是一件非常复杂的工作,而且构造过程中容易出错,这会导致切片的结果不正确,造成前功尽弃。李必信提出了分层切片的思想,利用逐步求精的方法来得到面向对象程序的切片。  相似文献   

5.
程序切片是一种程序分析技术,它通过把程序减少到只包含与某个特定计算相关的那些语句来分析程序,过程间切片作为图形可达性问题时,需要扩展过程内切片所用的程序依赖图(PDG)成系统依赖图(SDG),然后利用两阶段图形可达性算法计算比较精确的切片,目前程序切片技术的研究以面向对象程序切片为主,文中讨论了一种合适面向对象程序的分层切片方法,并综合分层切片方法和两阶段图形可达性算法提出了一种简化的计算面向对象程序过程间切片的算法。  相似文献   

6.
随着程序的规模的扩大和复杂度的提高,通过直接分析源码进行程序切片,变得十分困难。在现有的利用编译优化技术来优化程序切片的方法中,存在无法有效利用程序的编译时信息和编译器的优化技术,以及对语言的支持不完善的问题。为此,分析了GCC编译器在编译时的中间表示,首次提出了基于GCC关键变量数据流分析算法的程序切片技术,以程序的GIMPLE中间表示为基础,以程序基本块为单位,通过迭代求解数据流方程,分析程序基本块内和不同基本块间的关键变量数据流信息。该程序切片技术可以获取源程序中仅与预设目标函数相关的关键变量和关键语句,缩减程序规模。最后通过实验,证明了该算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7.
程序切片技术大多是根据程序依赖图(PDG)和系统依赖图(SDG)的图可达性算法来优化得到感兴趣的程序集合,但是构造PDG和SDG需要很大的空间开销。本文提出一种基于逆向程序流和函数依赖集的切片算法,从兴趣点开始扫描逆向程序流来计算程序切片,只计算与切片相关的数据依赖,并且考虑函数调用时切片的计算,提高计算切片的效率。通过实例表明该算法减少了计算程序切片的复杂度,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8.
程序切片技术是一种重要的程序分析理解方法,可以帮助开发人员和维护人员理解程序的结构和作用。随着编程语言逐渐趋于人性化、多功能化和复杂化,为了适应编程语言的这种进步,程序切片技术也在不断的演化发展着。文章中主要介绍了程序切片技术的一些基本的准则,介绍了程序切片的一些类型,以度如何利用源程序和图形进行程序切片,并且进行了举例说明。  相似文献   

9.
程序切片技术是一种重要的程序分析理解方法,可以帮助开发人员和维护人员理解程序的结构和作用。随着编程语言逐渐趋于人性化、多功能化和复杂化,为了适应编程语言的这种进步,程序切片技术也在不断的演化发展着。文章中主要介绍了程序切片技术的一些基本的准则,介绍了程序切片的一些类型,以及如何利用源程序和图形进行程序切片,并且进行了举例说明。  相似文献   

10.
程序切片是一种重要的程序分析技术,广泛应用于程序的调试、测试与维护等领域。面向方面程序设计作为一种新的软件开发范型,能够实现横切关注点的模块化,其特有的语言元素和功能为切片增加了难度。从静态切片和动态切片两种类型,讨论了面向方面程序切片技术。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简化动态依赖图的面向方面程序切片方法,可以减少动态依赖图中节点和边的数量,生成准确的面向方面程序的动态切片,从而有助于人们更好地对面向方面程序进行分析和理解。  相似文献   

11.
用Z形式化描述程序切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序切片是一种重要技术,已广泛地应用于软件工程的各个领域,如程序理解、维护、调试、测试、复用、度量等.虽然,越来越多的研究者致力于程序切片工作,然而由于缺少形式化方面的工作导致程序切片可能存在不一致性和模糊性.本文尝试着用Z语言来形式化描述程序切片,考虑了程序切片中诸如程序依赖图和程序切片算法等常用的方面.该形式化描述不仅能帮助人们正确地理解程序切片的含义,而且还能够从比较严格的意义上明确程序切片的应用领域.  相似文献   

12.
周婕  慕晓冬  王杰 《微机发展》2006,16(7):20-22
程序切片是一种程序分析技术,它主要应用在程序的调试和逆向工程。文中介绍了笔者设计并实现的一个C 程序切片系统。其中包括系统的总体框架,系统中使用的数据结构以及切片生成算法。本系统已经成功应用到了X型导弹指挥软件的故障诊断中。  相似文献   

13.
程序切片作为软件理解领域的一种重要的分析技术,可以将程序分解为独立的程序线程。系统依赖图的概念及两阶段图形可达性算法的出现,则有效解决了程序切片的过程调用问题。文章介绍了程序切片的基本概念,并给出了在面向对象程序中进行静态分层切片的思想。作为分层切片思想的应用,文章给出了在一种Java程序切片工具模型JSTM(JavaSlicingToolsModel)中运用系统依赖图进行方法内切片的具体算法。  相似文献   

14.
切片技术最初是作为一种程序分解抽取的分析技术而出现的,经过20多年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应用范围已遍及软件工程学科的各个方面。特别是从本世纪初,随着非经典切片:计算切片和证明切片两个新兴研究方向的出现,其学术研究和工程价值越发突出。简要地介绍了切片技术思想的起源、发展过程,并着重介绍非经典的计算切片和证明切片技术及其在验证领域的应用。  相似文献   

15.
软件测试是软件开发过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进行软件有效性检查、提高软件质量的重要手段。随着软件规模的不断增大、复杂度的不断提高,传统的软件测试技术在处理大规模复杂软件系统时会出现许多问题。程序切片是一种程序分解术,主要是通过寻找程序内部的相关性来分解程序,从而达到快速错误定位或理解程序的目的。主要探讨将程序切片技术引入到软件测试中,尤其是分析在回归测试中切片方法是如何提高效率的。  相似文献   

16.
陈永郑  李龙澍 《微机发展》2007,17(12):113-115
软件测试是软件开发过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进行软件有效性检查、提高软件质量的重要手段。随着软件规模的不断增大、复杂度的不断提高,传统的软件测试技术在处理大规模复杂软件系统时会出现许多问题。程序切片是一种程序分解术,主要是通过寻找程序内部的相关性来分解程序,从而达到快速错误定位或理解程序的目的。主要探讨将程序切片技术引入到软件测试中,尤其是分析在回归测试中切片方法是如何提高效率的。  相似文献   

17.
18.
Dynamic slicing is a promising trace based technique that helps programmers in the process of debugging. In order to debug a failed run, dynamic slicing requires the dynamic dependence graph (DDG) information for that particular run. The two major challenges involved in utilizing dynamic slicing as a debugging technique are the efficient computation of the DDG and the efficient computation of the dynamic slice, given the DDG. In this paper, we present an efficient debugger, which first computes the DDG efficiently while the program is executing; dynamic slicing is later performed efficiently on the computed DDG, on demand. To minimize program slowdown during the online computation of DDG, we make the design decision of not outputting the computed dependencies to a file, instead, storing them in memory in a specially allocated fixed size circular buffer. The size of the buffer limits the length of the execution history that can be stored. To maximize the execution history that can be maintained, we introduce optimizations to eliminate the storage of most of the generated dependencies, at the same time ensuring that those that are stored are sufficient to capture the bug. Experiments conducted on CPU‐intensive programs show that our optimizations are able to reduce the trace rate from 16 to 0.8 bytes per executed instruction. This enables us to store the dependence trace history for a window of 20 million executed instructions in a 16‐MB buffer. Our debugger is also very efficient, yielding slicing times of around a second, and only slowing down the execution of the program by a factor of 19 during the online tracing step. Using recently proposed architectural support for monitoring, we are also able to handle multithreaded programs running on multicore processors. Copyright © 2011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