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层次型移动IPv6域间无缝切换方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陈蕾  杨鹏  何剑锋 《计算机工程》2008,34(24):85-87
针对层次型移动IPv6协议中存在的域间切换问题,提出一种交互式实时应用的层次型移动IPv6域间快速无缝切换方案,该方案能够优化移动IPv6的切换延迟以及分组发送延迟。仿真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案是有效可行的。  相似文献   

2.
移动节点在两个不同子网之间移动时将产生切换,这里简单介绍了移动IPv6的原理,对移动节点越区切换技术作了详细的分析HMIPv6,提出一种基于分层机制的移动IPv6路由管理模型。该模型支持路由优化,能在域内、域问移动时实现快速切换以减少延迟,提高网络资源利用率。  相似文献   

3.
移动IPV6越区切换管理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移动IPv6为IPv6节点提供了在Internet中使用固定的家乡地址在不同子网中进行漫游通信的能力,然而当节点在网络间越区切换的时候,容易引起通信质量的下降或中断。针对标准移动IPv6和HMIPv6(层次化移动IPv6管理模型)对节点切换管理的不足,提出了一种新的越区切换管理模型方案,通过非固定的移动锚节点(MAP,Mobility Anchor Point)管理域,以及动态的MAP切换时机的选择,来达到降低切换行为的发生频率、保持切换发生时通信的连续性、使MAP负载均衡等目的。  相似文献   

4.
孙文胜  黄吉 《计算机应用》2013,33(1):112-114
针对在分层移动IPv6(HMIPv6)中域内切换和域间切换的时延相差较大的问题,提出一种新的移动锚点(MAP)选择算法。在域内切换时继续使用HMIPv6,在域间切换时则采用一种基于预重复地址检测(DAD)的HMIPv6(D-HMIPv6)机制。D-HMIPv6通过引入一个同伴节点(PN),进而帮助移动节点(MN)在域间切换时预先完成部分3层切换,以此来减少重复地址检测过程所带来的切换时延。网络仿真工具NS-2的结果表明,相比HMIPv6,D-HMIPv6把域间切换过程中的时延缩短了将近2s,有效地提高了对移动IPv6实时应用的支持能力。  相似文献   

5.
饶亮  张奇支  黄兴平 《计算机科学》2012,39(8):47-50,78
移动IPv6是一种需要主机参与管理的移动管理协议,而代理移动IPv6不需要主机参与移动管理.在成熟的MIPv6环境下使用PMIPv6,需考虑二者互通问题.已提出的互通方案多属硬切换,没有考虑切换的时延.运用域内快速切换思想,提出一种优化的域间快速切换方案,并对比优化方案和已有切换方案的网络切换时延.分析结果显示,优化方案的性能更优.  相似文献   

6.
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资源预留协议--移动资源预留协议(HMRSVP)。此协议建立在层次化移动IPv6(HMIPv6)框架与快速切换技术(FHMIPv6)基础之上。此协议能够让移动节点在进行子网间切换的时候获得更加平滑的切换性能。同时,本文还和现有基于HMIPv6和FHMIPv6的IntServ方案进行了性能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7.
移动节点在两个子网之间移动时将产生切换,而基本的移动IPv6切换延迟太大,不能满足实时业务的要求,因此IETF提出了移动IPv6快速切换协议.本文对移动IPv6的切换原理和性能进行了分析,对目前快速移动IPv6和层次移动IPv6切换进行了比较,并提出快速层次移动IPv6的切换方案,减小移动IPv6的切换时延,提高网络性能.  相似文献   

8.
层次移动IPV6域间切换的性能分析及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HMIPv6域间切换过程,针对其域间切换中存在的不足提出了优化方案,融合基于提前绑定更新选项的对端绑定方法与通过新旧路由器间临时隧道转发分组的方法提高对交互式实时应用的支持能力,进一步改善HMIPv6域间切换性能。最后采取数学推导的方式对优化之后的性能与HMIPv6的性能进行分析与比较,直观地证明了优化方案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9.
移动IPv6协议在实现了移动节点在不同子网间平滑切换的同时,也引入了新的安全问题.本文在阐述了移动IPv6相关概念和移动节点接入认证原理的基础上,详细分析了移动节点漫游切换时面临的主要安全问题,然后提出了移动IPv6节点切换过程中EAP+RADIUS接入注册认证方案的设计和实现方法.最后通过实验测试证明该方案能够有效解决相关的安全问题.  相似文献   

10.
移动IPv6协议实现了移动节点在不同子网间平滑切换的同时,也引入了新的安全问题.本文在阐述了移动IPv6相关概念和原理的基础上,详细分析了移动节点漫游切换时面临的主要安全问题,然后提出了移动IPv6节点切换过程中的注册认证方案.最后通过实验测试证明该方案能够有效解决相关的安全问题.  相似文献   

11.
熊静  张旭  魏建  赵鸣  吴菁  鲍世谊 《计算机应用》2008,28(2):428-431
移动代理在未来的移动商务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能提供更好的灵活性和性能。但也面临着许多新的安全问题。以移动代理和SEMOPS模型为基础,结合现有的移动支付协议,抽象出移动支付系统通用的业务模块,提出了一种新的移动计算环境下通用安全移动支付系统框架。  相似文献   

12.
移动搜索以移动设备为终端对普遍互联网进行搜索,从而实现高速、准确地获取信息资源。本文介绍了移动搜索的发展现状,具体分析了移动搜索发展趋势的转变,并从4个方面分析了移动搜索发展面临的不同挑战。  相似文献   

13.
移动系统可用性综合研究框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研读国内外众多移动系统可用性的研究文献之后,从可用性维度、影响因素、测量方法和工具方面对移动系统可用性研究进行了系统概述,以此为基础提出了一个移动系统可用性的综合研究框架。  相似文献   

14.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利用快速发展的移动互联技术实现移动办公,已成为税务信息化关注重点。本文结合移动办公和税务信息化的发展,对如何利用基于3G网络的智能终端的移动信息化技术建设移动税务系统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5.
移动设备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已成为最主要的电子消费品,且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移动设备上运行的应用程序种类丰富多样,对硬件平台上不同资源的需求也大不相同;而移动设备的硬件平台在性能和功耗上有其自身的局限性.因而,分析移动设备应用程序体系结构层次的特征,对于硬件平台如处理器、内存等资源部件的设计,以及应用程序的优化,具有指导性的意义.文中选取了Android操作系统上的多类常用的应用程序,深入地分析了其在主流移动设备上的微体系结构相关的特征.结果表明,移动设备的应用程序普遍存在较高的指令缓存和指令转换后援缓冲器缺失率,并且分支预测失败率也较高.基于各程序的体系结构特征,文中抽取了部分最具代表性特征的应用程序,并提出了一个用于体系结构研究的移动设备基准测试程序Moby.Moby测试程序包括了浏览器、邮件客户端、音乐及视频播放器、文档阅读器及地图等应用.同时,文中还详细分析了Moby测试程序微体系结构无关的特征,如指令的组成、指令局部性特征、工作集大小及指令执行流等.  相似文献   

16.
在分析移动数据库和移动Agent各自特点的基础上,将多移动Agent技术引入到移动数据库中,结合分层、查询分解、双重身份和相似查询的思想,提出了基于多移动Agent的查询优化模型MMAQOM。MMAQOM可以减少查询次数和网络流量,改善系统的可靠性,提高整体查询效率。最后对模型的形式定义、通信机制、功能组成和算法作了较详尽的阐述。  相似文献   

17.
在移动互联网浪潮中,微信、爱聊等新产品不断挑战电信运营商的主营业务收入,海量数据流量增加了电信网络的负载却未带来相应的利润,电信运营商被管道化风险不断增加。为了迎接移动互联网浪潮的挑战,运营商必须以移动金融为突破点,发挥旗下电子支付公司牌照优势,运用云计算、大数据等新技术,创新产品体系,打破以话音和数据业务为主的经营模式,增强移动金融服务能力。  相似文献   

18.
在分析现有的移动数据库体系结构的基础上,将移动代理技术和Web服务以及语义信息引入到移动数据库,提出了一个客户端/移动代理黼服务/服务器4层体系结构以及基于此体系结构的移动客户端数据管理模型(MDM)。  相似文献   

19.
移动事务处理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移动计算环境中,移动用户能够随时随地访问所需的信息,移动计算环境应提供相应的事务处理能力。但是,由于移动计算环境的限制,移动事务不完全等同于传统事务。提出了移动事务的概念和特征,分析了移动事务处理的目标,讨论了典型的移动事务模型,并对这些移动事务处理模型进行了比较和总结。  相似文献   

20.
关于移动支付,业界没有统一的定义。本文借鉴德勤的定义,认为移动支付是指用户使用移动终端接入通信网络,或使用近距离通信技术完成信息交互,实现资金从支付方向受付方转移,从而实现支付目的的一种支付方式。从通信方式来看,移动支付可分为远程支付与近场支付。本文重点研究通过移动通信网络,以APP应用程序的形式,提供远程支付服务的移动支付APP。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