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基于用户兴趣的不同,研究如何针对用户的浏览行为来获取用户的有效兴趣数据,并根据现有用户兴趣模型存在的不足,结合Web挖掘中的相关技术,先显式构建用户兴趣模型,后隐式更新用户兴趣模型,从而实现能适应用户兴趣变化的用户兴趣模型。 相似文献
2.
3.
4.
用户访问兴趣度的分析是Web日志挖掘中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在概述Web日志挖掘过程的基础上,对日志挖掘各个阶段进行了分析,研究得出了用户对访问页面的兴趣度。 相似文献
5.
用户访问兴趣度的分析是Web日志挖掘中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在概述Web日志挖掘过程的基础上,对日志挖掘各个阶段进行了分析,研究得出了用户对访问页面的兴趣度. 相似文献
6.
7.
随着Internet的迅速发展,人们必须面对信息爆炸的现实.描述了一种关键词向量的方式表达用户兴趣.将BIRCH聚类算法应用于用户访问的网络文档上来建立用户兴趣模型.基于Myspace用户日志,又实现了一个用户兴趣建模系统,该系统验证了提出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8.
基于Web数据挖掘的用户浏览兴趣路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使用Web日志与用户浏览行为相结合的方式对用户浏览兴趣模式进行挖掘。分别建立以访问次数、平均到网页中字符数的访问时间和拉动滑动条次数为元素值的矩阵,通过对矩阵进行路径兴趣度的计算得到兴趣子路径,进行合并生成用户兴趣路径集。实例分析表明该算法是可行和有效的,对于电子商务网站的优化和实施个性化服务具有意义。 相似文献
9.
微博用户兴趣挖掘是个性化推荐、社群划分的基础工作.在深入分析微博网络特点的基础上,给出了能够揭示微博网络多模性的描述模型,对面向微博网络的后续研究具有参考价值.根据微博网络的特点,提出了基于背景的用户静态兴趣表示及挖掘方法,以及基于微博的用户动态兴趣表示和挖掘方法.针对微博网络中缺少背景信息、发表微博很少的大量不活跃用户,提出了基于关注的用户兴趣挖掘方法.以新浪微博为例,选取了时尚、企业管理、教育、军事、文化这5个领域进行用户兴趣挖掘及相似度计算的实验分析和比较,结果表明,与主流的兴趣挖掘方法相比,该微博用户兴趣的表示和挖掘方法可以有效地改善微博用户兴趣挖掘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11.
用户兴趣更新是指在用户兴趣模型建立之后,对模型增加新获取的用户兴趣知识或者删除过时不用的用户兴趣知识。本文基于艾宾浩斯遗忘规律,对用户兴趣漂移和更新用户兴趣模型分别提出前验用户兴趣漂移和基于遗忘百分比更新的算法,这两个算法共同组成了用户兴趣模型的更新机制。 相似文献
12.
在以用户为中心的软件设计中,需要通过对用户建模来明确和分析用户,了解用户的特定需求.介绍用户建模的相关概念,阐述基于人物角色的用户建模原理、详细介绍基于人物角色的用户建模过程,指出人物角色在以用户为中心的软件设计过程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3.
根据用户浏览网页时的操作行为,通过量化的方法建立起用户兴趣模型来反映用户兴趣,从而针对不同用户推荐其可能感兴趣的文章。基于兴趣模型的更新效率问题和用户兴趣的漂移特性,引入兴趣模型的时间分段机制和时间衰减机制,对兴趣模型进行了持续优化。实验表明,优化的兴趣模型在系统性能上有较大的提升,并能较好地反映出用户的兴趣变化,对于用户兴趣的表征更加准确,从而进一步提高了兴趣模型推荐文章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14.
This paper provides a transparent and speculative algorithm for content based web page prefetching. The algorithm relies on a profile based on the Internet browsing habits of the user. It aims at reducing the perceived latency when the user requests a document by clicking on a hyperlink. The proposed user profile relies on the frequency of occurrence for selected elements forming the web pages visited by the user. These frequencies are employed in a mechanism for the prediction of the user’s future actions. For the anticipation of an adjacent action, the anchored text around each of the outbound links is used and weights are assigned to these links. Some of the linked documents are then prefetched and stored in a local cache according to the assigned weights. The proposed algorithm was tested against three different prefetching algorithms and yield improved cache–hit rates given a moderate bandwidth overhead. Furthermore, the precision of accurately inferring the user’s preference is evaluated through the recall–precision curves. Statistical evaluation testifies that the achieved recall–precision performance improvement is significant. 相似文献
15.
Faustino Sanchez Marta Barrilero Federico Alvarez Guillermo Cisneros 《Multimedia Systems》2013,19(6):493-507
This paper presents an innovative consumption-modeling system applied to digital TV, able to infer the user interest regarding the TV contents. The user interest inferred is used to feed content recommender systems, and it has been tested in real scenarios involving real users. The modeling system uses as input the TV consumption data and performs an algorithm based on a Hidden Markov Model and Bayesian inference techniques to infer the said user interest. Real data have been picked up in real time to feed our modeling, and the final results have been checked comparing with user’s tastes, which have been expressed through a set of questionnaires and the whole system has been tested in a TV broadcasting scenario with real users. Conclusions show that our system improves the reliability from classic user interest modeling systems (they are mainly based on explicit opinion based methods, which can be intrusive for general users and could show certain deceptive results, as it is described in this paper). 相似文献
16.
Web日志挖掘是将数据挖掘技术应用到Web服务器的日志中,发现Web用户的行为模式,以便进一步改善网站结构或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的服务。文中探讨了Web日志挖掘中的用户识别算法,提出了一种多重约束条件的用户识别算法。 相似文献
17.
Web日志作为服务器的记录文件,记录了网站最重要的信息,随着大数据时代数据量的骤然增加,提出一种应对大数据量的数据挖掘算法,更有效地分析日志文件迫在眉睫。用户聚类是在对日志文件进行数据预处理的基础上,建立用户会话序列矩阵,进而对其进行聚类分析,论文针对K-Means算法在选取初始中心点上存在的问题,以及在构建用户会话矩阵后存在的孤立点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密度参数和KCR算法的优化算法-ICKM算法,该算法利用密度参数最大的对象作为第一中心点,随后从数据集中将此对象删除,利用KCR算法寻找下一个中心点,算法借助MapReduce计算框架,提高大数据环境下的数据处理速度,通过实验表明,ICKM算法在寻找初始中心点以及用户聚类上具有较高的准确度,在处理大数据量的数据集时,有较好的的运算速度。 相似文献
18.
本文利用MFC(Microsoft Foundation Class)在结构分析软件FSAP中开发出了具有Windows风格的、与AutoCAD2000版风格一致的用户界面。 相似文献
19.
信息过滤系统(IF Systems)的目的是为了帮助用户查找用户感兴趣的信息。IF系统的用户文档(User Profiles)表示用户的兴趣,用来匹配网络上的信息。当用户的兴趣发生变化时,用户文档就变得不精确,过滤质量下降。用户的兴趣变化不定,IF系统如何及时快速地更新用户文档以缩短系统性能下降的时间就变得非常的重要。通过对现有IF系统用户文档更新方法的研究,分析了它们的独到之处和存在的不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