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 曝光融合算法,即将多幅不同曝光时间的图像融合得到一幅曝光度良好的图像,可能在最终的输出图像中引入光晕伪影、边缘模糊和细节丢失等问题。针对曝光融合过程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文从细节增强原理出发提出了一种全细节增强的曝光融合算法。方法 在分析了光晕现象产生原因的基础上,从聚合的新角度对经典引导滤波进行改进,明显改善引导滤波器的保边特性,从而有效去除或减小光晕;用该改进引导滤波器提取不同曝光图像的细节信息,并依据曝光良好度将多幅细节图融合得到拍摄场景的全细节信息;将提取、融合得到的全细节信息整合到由经典曝光融合算法得到的初步融合图像上,最终输出一幅全细节增强后的融合图像。结果 实验选取17组多曝光高质量图像作为输入图像序列,本文算法相较于其他算法得到的融合图像边缘保持较好,融合自然;从客观指标看,本文算法在信息熵、互信息与平均梯度等指标上都较其他融合算法有所提升。以本文17组图像的平均结果来看,本文算法相较于经典的拉普拉斯金字塔融合算法在信息熵上提升了14.13%,在互信息熵上提升了0.03%,在平均梯度上提升了16.45%。结论 提出的全细节增强的曝光融合算法将加权聚合引导滤波用于计算多曝光序列图像的细节信息,并将该细节信息融合到经典曝光融合算法所得到的一幅中间图像之上,从而得到最终的融合图像。本文的处理方法使最终融合图像包含更多细节,降低或避免了光晕及梯度翻转等现象,且最终输出图像的视觉效果更加优秀。  相似文献   

2.
目的 为了有效消除引导滤波平滑图像后产生的光晕现象,提出一种新型的融合梯度信息的改进引导滤波算法。方法 该算法借助引导图像的梯度信息来判断图像边缘位置,并结合指数函数框架设计权值来控制不同图像区域内的平滑倍数,使改进后的引导滤波能够自适应地区分和强调边缘,从而避免边缘附近由于过度模糊所引入的光晕现象。结果 与引导滤波算法相比,本文算法能在保边平滑的同时较好地抑制光晕,并在结构相似性(SSIM)评价和峰值信噪比(PSNR)评价中分别取得最高约30%和15%左右的质量提升。结论 本文算法具有较好的鲁棒性,在图像平滑、图像细节增强、多曝光图像融合等多种图像处理相关应用中均有着良好的表现。  相似文献   

3.
王书朋  赵瑶 《计算机应用》2020,40(1):252-257
针对传统多曝光图像融合存在颜色和细节信息保留不完整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自适应分割的多曝光图像融合算法。首先,采用超像素分割将输入图像分割为颜色一致的图像块,再利用结构分解将图像块分解为三个独立分量。根据各分量特点设计不同融合规则,以保留源图像中的颜色和细节信息。然后,采用引导滤波平滑各分量的权重图以及信号强度分量和亮度分量,有效地克服块效应缺陷,保留源图像中的边缘信息,减少伪影。最后,重构融合后的三个分量,得到最终的融合图像。实验结果表明,与传统的融合算法相比,所提算法在互信息(MI)上平均提升了53.6%、标准差(SD)上平均提升了24.0%。该算法能够有效地保留输入图像的颜色和细节纹理信息。  相似文献   

4.
针对已有多曝光图像融合算法存在细节丢失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细节增强的多曝光图像融合算法.为使图像细节更加清晰,构建三尺度融合框架;设计一种曝光亮度权重函数,结合图像饱和度及增强后的对比度,构建初始权重图;根据引导滤波计算最终权重图,在三尺度融合框架上进行加权融合.实验结果表明,与3种实验对比算法相比,该算法的融合结果能呈现更丰富的细节信息,在综合质量评价指标IL-NIQE上分别有平均8.95%、11.38%和21.2%左右的提升.  相似文献   

5.
针对小波变换在图像边缘保持和细节处理方面无法保持平衡及多尺度Retinex算法易造成图像出现光晕伪影和噪声污染严重等问题,将小波变换与基于多尺度引导滤波的多尺度Retinex算法相结合,提出了一种矿井低照度图像增强算法。该算法首先将低照度图像进行小波分解得到高频分量和低频分量;然后对图像高频分量采用三段式阈值函数进行小波去噪,对图像低频分量采用非线性全局亮度校正以增强图像亮度,同时采用多尺度引导滤波函数代替传统多尺度Retinex算法的高斯滤波函数来估计照射分量,进而求取反射分量,并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反射分量与非线性全局亮度校正的图像进行融合,有效提升图像边缘细节保持效果;最后对图像高频分量和低频分量进行小波重构,并对小波重构后的图像进行非线性变换,解决图像泛灰问题。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具有很强的噪声抑制能力,可有效提升图像亮度和对比度,使图像边缘保持性能和细节信息丰富度得到有效平衡,避免了图像出现光晕伪影、颜色失真等现象。  相似文献   

6.
现有的基于大气散射物理模型的图像去雾算法,在去雾过程中大都无法避免的会产生光晕效应和细节丢失。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一种消除光晕效应和保持细节信息的图像快速去雾算法。首先运用四叉树子矩阵划分的分层遍历方法得到更精确的大气光值,再通过分析大气散耗函数,利用融合梯度信息的改进引导滤波得到精确估计的大气散耗函数,并自适应的获取最小值图像与大气光平均值的阈值,求解出透射图,最后反演复原出无雾图像,并对复原后的图像进行亮度调整。对多组有雾图像进行了实验,本算法能有效地抑制去雾过程中产生的光晕效应,较多地保留了图像的细节信息,且运行时间大约减少了一倍。融合梯度信息的改进引导滤波不但可以较好地保留透射图的细节信息,有效地消除光晕效应,而且具有较好的鲁棒性和时间复杂性。本算法适用于交通等室外场景的去雾。  相似文献   

7.
矿井下存在低照度、多灰尘现象,导致监控视频采集的图像具有光照不均、模糊及细节丢失的问题,影响后续智能图像识别,现有矿井图像增强方法普遍存在图像纹理细节不清晰、视觉效果差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结构纹理分解的图像增强方法。首先,利用maxRGB算法对原始图像提取初始光照分量,接着构建优化目标函数,依次优化求解初始光照分量中的结构分量、纹理分量及噪声分量:先对初始光照分量进行加权引导滤波,作为先验约束,迭代获得边缘清晰的结构分量;再结合最大邻域差方法和加权平均局部变分构建局部变化偏差函数,作为约束权重,迭代得到细节丰富的纹理分量。然后,将原始图像转换到HSV颜色空间,提取出原始图像的亮度分量,并结合结构分量、纹理分量及噪声分量,利用Retinex理论进行重构,得到增强后的初始亮度分量。为避免亮度过增强,引入带有截断因子的自适应伽马校正(AGCWD)处理图像初始亮度信息,以获得最终的亮度分量。最后,将图像转换到RGB颜色空间,得到增强图像。实验结果表明:(1)基于结构纹理分解的图像增强算法能保证图像边缘纹理细节更加清晰,减少了图像增强过程中的光晕伪影,且增强后的图像灰度直方图更均衡。(2)与结...  相似文献   

8.
在处理低照度的图像时,传统的Retinex算法虽然可以提高图像的辨识度,但是存在“光晕伪影”和图像细节表现不明显等问题,因此本文采用了引导滤波图像分层处理与多尺度Retinex算法相结合的图像增强算法。首先在HSI色彩空间中对原始图像使用引导滤波算法,将图像分成细节图像和基本图像。然后对分离出来的两个图像层构造增益系数,分别进行增强处理后再进行重构,得到一个新的亮度图像。最后,在RGB色彩空间内对新的亮度图像进行色彩恢复从而输出最终的亮度较高、还原度较好的图像。实验结果表明,本文算法使图像的边缘和细节更加突出,而且能够消除“光晕伪影”现象,客观评价指标也有较大幅度的提升。  相似文献   

9.
引导滤波算法具有保边平滑的功能,但传统引导滤波方法容易导致图像平滑区域过度模糊、细节丢失的问题。为了使引导滤波在保持高频信息的同时结构化输出低频灰度,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自适应分数阶微分的引导滤波算法。以分数阶微分理论为基础定义了分数阶微分掩膜,并结合图像梯度、二维信息熵和局部方差权值构造了自适应分数阶微分阶数函数来有效检测图像纹理和梯度变化,从而将图像局部特性转移到引导图像中,确保在平滑去噪的同时保持图像纹理细节。实验结果表明,本文算法具有良好的边缘和纹理保持特性。另外,将本文算法运用到基于PCA和SVM的人脸识别图像预处理中,能一定程度提升人脸识别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多曝光图像融合(multi-exposure fusion,MEF)是利用一组不同曝光度的低动态范围(low dynamic range,LDR)图像进行合成,得到类似高动态范围(high dynamic range,HDR)图像视觉效果图像的过程。传统多曝光图像融合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图像细节信息受损、边界不清晰以及部分色彩失真等问题。为了充分综合待融合图像的有效信息,提出了一种基于图像分解和色彩先验的双尺度多曝光图像融合方法。方法 使用快速导向滤波进行图像分解,分离出细节层对其进行增强处理,保留更多的细节信息,同时减少融合图像的光晕伪影;根据色彩先验,利用亮度和饱和度之差判断图像曝光程度,并联合亮度与饱和度之差以及图像对比度计算多曝光图像融合权重,同时保障融合图像的亮度和对比度;利用导向滤波对权重图进行优化,抑制噪声,增加像素之间的相关性,提升融合图像的视觉效果。结果 在24组多曝光图像序列上进行实验,从主观评价角度来看,该融合方法能够提升图像整体对比度及色彩饱和度,并兼顾过曝光区域和欠曝光区域的细节提升。从客观评价标准分析,采用两种不同的多曝光图像序列融合结果的质量评估算法,评价结果显示融合性能均有所提高,对应的指标均值分别为0.982和0.970。与其他对比算法的数据结果比较,在两种不同的结构相似性指标上均有所提升,平均提升分别为1.2%和1.1%。结论 通过主观和客观评价,证实了所提方法在图像对比度、色彩饱和度以及细节信息保留的处理效果十分显著,具有良好的融合性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 针对红外与可见光图像融合时易产生边缘细节信息丢失、融合结果有光晕伪影等问题,同时为充分获取多源图像的重要特征,将各向异性导向滤波和相位一致性结合,提出一种红外与可见光图像融合算法。方法 首先,采用各向异性导向滤波从源图像获得包含大尺度变化的基础图和包含小尺度细节的系列细节图;其次,利用相位一致性和高斯滤波计算显著图,进而通过对比像素显著性得到初始权重二值图,再利用各向异性导向滤波优化权重图,达到去除噪声和抑制光晕伪影;最后,通过图像重构得到融合结果。结果 从主客观两个方面,将所提方法与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CNN)、双树复小波变换(dual-tree complex wavelet transform,DTCWT)、导向滤波(guided filtering,GFF)和各向异性扩散(anisotropic diffusion,ADF)等4种经典红外与可见光融合方法在TNO公开数据集上进行实验对比。主观分析上,所提算法结果在边缘细节、背景保存和目标完整度等方面均优于其他4种方法;客观分析上,选取互信息(mutual information,MI)、边缘信息保持度(degree of edge information,QAB/F)、熵(entropy,EN)和基于梯度的特征互信息(gradient based feature mutual information,FMI_gradient)等4种图像质量评价指数进行综合评价。相较于其他4种方法,本文算法的各项指标均有一定幅度的提高,MI平均值较GFF提高了21.67%,QAB/F平均值较CNN提高了20.21%,EN平均值较CNN提高了5.69%,FMI_gradient平均值较GFF提高了3.14%。结论 本文基于各向异性导向滤波融合算法可解决原始导向滤波存在的细节"光晕"问题,有效抑制融合结果中伪影的产生,同时具有尺度感知特性,能更好保留源图像的边缘细节信息和背景信息,提高了融合结果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2.
目前的多数图像去雾方法不适用于浓雾场景,存在去雾后图像亮度偏暗及光晕伪影等问题,提出一种利用图像形态学和梯度域导向滤波的去雾算法。通过暗通道先验算法得到初始透射率,并根据图像形态学闭、开运算细化和平滑初始透射率。运用梯度域导向滤波优化透射率图,以平滑透射率图的边缘和消除矩形块状效应。为更好地估计出大气光值,对雾图的最小强度图进行形态学灰度腐蚀,并经过导向滤波处理,以此结果作为暗通道图,选取其最亮的前0.1%像素点对应到原图中,最高的像素值作为大气光值,得到大气光值后利用大气散射模型求出去雾后的图像。将除雾后的RGB图像转换到HSI颜色空间,利用多曝光融合框架对I通道进行无雾图像整体亮度提高,最终转到RGB颜色空间。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能够恢复更多的细节信息,保证图像具有合适亮度,且颜色自然,无光晕伪影,优于暗通道先验和颜色衰减先验等去雾算法。  相似文献   

13.
基于模拟多曝光融合的低照度图像增强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司马紫菱  胡峰 《计算机应用》2019,39(6):1804-1809
针对部分低照度图像整体亮度偏暗、对比度差和视觉信息偏弱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模拟多曝光融合的低照度图像增强方法。首先,利用改进的变分Retinex模型和形态学的结合产生基准图来保证曝光图像集中的主体信息;其次,结合Sigmoid函数和伽马矫正构造新的光照补偿归一化函数,同时提出了一种基于高斯引导滤波的反锐化掩模算法,用于调整基准图的细节;最后,分别从亮度、色调和曝光率设计曝光图集的加权值,通过多尺度融合得到最终增强结果,有效地避免了增强结果中的光晕和颜色失真。在不同的公开数据集上的实验结果表明,与传统的低照度图像增强方法进行相比,所提方法降低了亮度失真率,提升了视觉信息保真度。该方法能够有效地保留视觉信息,有利于实现低照度图像增强的实时性应用。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决传统多尺度红外可见光融合图像边缘模糊、对比度低和目标不显著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互导滤波和显著性映射的红外可见光图像融合算法。由于互导滤波器能将图像一致结构和不一致结构分离并且具有尺度和保边意识,因此首先利用互导滤波器将原图像分解为具有冗余信息的结构层和不同尺度上具有互补信息的纹理层;其次根据过明或过暗区域更容易引起注意的视觉特点构造图像显著性映射函数对结构层和不同尺度的纹理层进行显著性映射;最后根据不同尺度的结构和纹理特性对图像进行融合重构。在两个数据集上的实验结果表明与传统的多尺度融合方法相比提出的方法在保持图像边缘、增强图像对比度、突出目标方面具有较好的主客观评价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