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信息网络》2007,(11):10-10
日前,国家电子政务网络中央级传输骨干网网络正式开通。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副组长曾培炎出席开通仪式并讲话。曾培炎强调,建设统一的国家电子政务网络,是提高机关工作效率和公共服务水平、推进行  相似文献   

2.
本报综合报道6月12日,全国电子政务工作座谈会在京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组长温家宝,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副组长黄菊作重要批示。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副组长曾培炎出席座谈会时表示,到2010年,中国要基本建成覆盖全国的统一的电子政务网络。政府门户网站成为政府信息公开的重要渠道,50%以上的行政许可项目能够实现在线处理。这是我国“十一五”时期,电子政务建设的主要目标。温家宝在批示中指出,加快电子政务建设,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  相似文献   

3.
白丽 《中国信息化》2006,(13):12-12
全国电子政务工作座谈会6月12日在京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组长温家宝.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副组长黄菊作重要批示。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副组长曾培炎出席座谈会并讲话。  相似文献   

4.
《电子商务世界》2003,(1):26-27
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决定,把电子政务建设作为今后一个时期我国信息化工作的重点,政府先行,带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信息化.电子政务建设事关信息化发展的全局,为做好"十五"期间电子政务建设的各项工作,现提出以下意见.  相似文献   

5.
2007年年初,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及时下发了《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2007年工作要点》,部署重点推进工作,进一步强调国家电子政务总体框架的建设原则,具体指导全年的建设工作。  相似文献   

6.
2002年8月.中央下发了在我国信息化发展史上具有历史意义的中办发[2002]117号文件,把电子政务建没作为今后一个时期我国信息化工作的重点,政府先行,带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腱信息化。在各地区、各部门不断探索和艰苦实践的基础上,去年3月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下发了国信[2006]12号文件“国家电子政务总体框架”。  相似文献   

7.
2000年10月,《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中对信息化提高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从战略高度提出了信息化对推动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巨大作用。提出了“大力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是覆盖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战略举措。”“要把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放在优先位置”,“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发挥后发优势,实现社会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的发展思路。2001年12月,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明确提出,把电子政务建设作为今后一个时期中国信息化工作的重点,实行政府先行,带动国民经济信息化和社会信息化。2002年8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关于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的指导意见》,进一步推动了全国电子政务建设的迅速发展。同时,也应看到,我国的电子政务建设尚处于起步和探索阶段,目前还有很多理论和实践问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其中,信息安全保密问题是电子政务建设和应用中必须解决的重大问题之一,急需保密部门和有关部门一起,对电子政务安全保密体制和安全策略认真研究、统一规划、统一标准、加强指导、强化管理。  相似文献   

8.
黄燕  初蒙 《互联网周刊》2002,(42):36-39,42,44-48
“加快电子政务建设,需要政府的积极推动,也需要全社会的广泛参与。”这是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主任、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主任曾培炎在谈到电子政务这一“今后一个时期中国信息化工作的重点”时,给出的明确判断。从一个有待清晰的概念起步,中国的电子政务在十几个月的时间里稳步加速,全国上下、不同领域突飞猛进。 当概念越发清晰、市场开始浮现、方式、方法多样呈现,面对电子政务建设这个统一的主题,政府和企业两个主体愈发清晰。看上去,每当提及电子政务这  相似文献   

9.
2006年是天津市“十一五”发展规划的第一年,天津市信息化建设不断取得新进展。特别是电子政务建设在政务公开、资源共享方面取得重要进展,成为转变政府职能、提高行政效率的重要手段:一是电子政务发展的总体思路进一步明确,建立了推进电子政务发展的工作机制。经天津市委、市政府同意,出台了《关于“十一五”期间天津市推行电  相似文献   

10.
税务电子政务面临的问题和解决方案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翠玉  马志勇 《福建电脑》2006,(7):43-43,45
“十一五”期间,电子政务建设是我国信息化工作的重点,为进一步加快和规范税务系统的电子政务系统建设.作者简单剖析了当前电子政务系统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根据工作实际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旨在今后的建设中减少和杜绝此类情况的发生.促进税务电子政务系统健康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1.
《信息网络安全》2007,(4):57-57
根据科技部近日公布的“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发展纲要,“十一五”(2006- 2010年)期间,中国将组织实施“国家电子政务关键技术及应用示范”重大项目,增强国家宏观管理和决策指挥能力、部门间的协  相似文献   

12.
石菲 《中国信息化》2011,(24):12-13
2001年中共中央、国务院批准成立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国家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以下简称专家委),这十年中国信息化建设取得了巨大进展,同时也是我国电子政务建设取得巨大成就的十年。  相似文献   

13.
2005年,中国电子政务建设面前有一道坎。网络建设超前于应用、信息利用滞后于开发、软件产品游离于需求……这些都是绕不过去的弯。2005年,中国电子政务建设面前有一扇门。整合资源互连互通、应用系统更重实效、门户网站沟通民意、多元化服务手段广纳受众……那将开启政务信息化的新天地。在“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的政府职能中,服务是最终体现,作为服务政府职能转变的有力工具,电子政务应该体现政府的服务效能。今天,提升公共服务水平以带动政府内部管理和政府对社会监管的信息化趋势正热……2005年,电子政务是否能够交出一份合格的成绩单?既要加快推进电子政务建设的要求,为下一阶段政务信息化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也要在此基础上,结合新的形势和任务,围绕政府的中心工作,做出“十一五”期间全国政府系统政务信息化的规划工作。因此,2005年将作为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全面推进我国政务信息化建设关键的一年而载入史册。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认为:2005年必将是中国电子政务新纪元!  相似文献   

14.
中国共产党十五届五中全会提出:“大力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是覆盖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战略举措。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发挥后发优势,实现社会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第二次会议决定,把电子政务建设作为今后一个时期我国信息化工作的重点,政府先行,带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信息化。在国家信  相似文献   

15.
《首都信息化》2004,(3):9-11
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决定,把电子政务建设作为今后一个时期我国信息化工作的重点,政府先行,带动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发展。教育电子政务是国家电子政务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育信息化建设的主要方面之一,是实现教育管理现代化的重要手段,大力推进教育行政部门的电子政务和学校的电子校务  相似文献   

16.
电子政务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十七号文件发布以后,电子政务建设。出现了好的发展势头,但是如何进一步深入贯彻落实十七号文件,根据十六大会议的精神,进一步推进我们电子政务的工作。近年来,国务院信息化领导小组成立以来,把电子政务建设放在突出的位置,提出了要政府先行,带动社会和政府的信息化。在原则、目标和框架上都有了具体的要求。  相似文献   

17.
构造积极防御的安全保障框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第三次会议于7月22日下午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组长温家宝主持会议并作重要讲话。会议讨论了《关于加强信息安全保障工作的意见》,听取了国家信息办关于电子政务建设的工作汇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副组长黄菊,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副组长刘云山、曾培炎、周永康出席会议。  相似文献   

18.
阿祥 《数码世界》2003,2(3):8-9
我国电子政务建设正在进入高速发展时期,未来5年投资规模将高达1800亿,许多企业看好电子政务领域的前景,纷纷加大投资力度。可以相信,当电子政务进入应用阶段以后,这一领域投资的回报率将会逐步得到提高。投资电子政务正当时加快全国电子政务建设政府先行,这是“十五”期间电子政务建设总的指导思想。刚刚过去的2002  相似文献   

19.
全国电子政务工作座谈会6月12日在京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组长温家宝,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副组长黄菊作重要批示.  相似文献   

20.
全国电子政务工作座谈会6月12日在京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组长温家宝,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副组长黄菊作重要批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