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胡小明  杨寅春  王见 《计算机工程》2012,38(19):119-121
盲性,也称不可追踪性,是盲签名的一个重要特性.张学军分别对蔡光兴和农强提出的基于身份的代理盲签名方案进行分析(计算机工程,2009年,第3期和第23期),指出这2个方案都不满足盲性,是可追踪的,并分别提出改进的满足盲性的方案.针对张学军对蔡光兴和农强的方案的可追踪性分析进行研究,发现张学军提出的可追踪性分析方法存在缺陷,并采用构造的方法证明代理签名人不能根据签名建立过程中记录的签名参数追踪签名,因此蔡光兴和农强提出的方案仍满足盲性,是不可追踪的.  相似文献   

2.
2个改进的基于身份的代理盲签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盲性是代理盲签名的一个重要特性。针对蔡光兴等人(计算机工程,2007年第9期)基于身份代理盲签名和胡江红等人(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7年第18期)基于身份代理盲签名不具有盲性的缺点,该文提出相应的改进方案。结果表明,改进后的方案在保留原方案优点的同时克服了原方案的安全隐患。  相似文献   

3.
王国瞻等人(计算机工程,2010年第3期和第8期)分别对谷利泽等人提出的代理盲签名方案和Lu等人提出的多重代理盲签名方案进行攻击,指出这2个方案不满足盲性。针对王国瞻等人对谷利泽等人和Lu等人方案的可追踪性攻击问 题,指出王国瞻等人的攻击是无效的,并采用构造方法证明代理签名人不能根据已有的信息追踪到签名。分析结果证明,王国瞻等人的攻击无效,谷利泽等人的方案和Lu等人的方案仍然满足盲性,是不可追踪的。  相似文献   

4.
一个代理盲签名方案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代理盲签名方案是代理签名和盲签名相结合的一种签名方案。针对谷利泽等人提出的代理盲签名方案以及在电子货币中的应用(计算机工程, 2005年第16期),提出对该方案的分析,采用构造的方法,结果证明这个代理盲签名方案不安全,不满足代理盲签名方案不可伪造和不可链接的特性,该方案不能应用到电子货币和电子投票系统中,否则系统是不安全的。  相似文献   

5.
代理盲签名结合了代理签名和盲签名的优点,在电子现金中广泛应用。但在大多数基于代理盲签名的电子现金系统中,电子现金的金额是不可见,而且恶意用户能伪造跟踪信息,因此不满足实用性和不可重复花费性。本文提出一个基于双线性对代理部分盲签名方案,其安全性可规约为Computational Diffie-Hellman(CDH)问题。在代理部分盲签名和知识签名的基础上,提出一个安全的电子现金方案,防止恶意用户伪造跟踪信息,实现电子现金重复花费检测。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案满足不可重复花费性、不可伪造性、匿名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黄辉等人提出的代理盲签名方案的分析,指出该方案不满足不可伪造性,原始签名者和签名接收者都可以伪造代理签名者的盲签名。针对这些安全缺陷,提出了一种改进的代理盲签名方案。新方案克服了原方案中存在的代理盲签名伪造问题,且满足完整性、不可伪造性、可验证性及强盲性等安全特性。结果表明,新方案比原方案具有更高的安全性和实用性,可应用于电子现金等领域。  相似文献   

7.
何俊杰  孙芳  祁传达 《计算机工程》2012,38(15):119-122
对俞建英等人提出的具有消息恢复功能的代理盲签名方案(计算机应用与软件,2011年第2期)进行安全性分析,指出在该方案中指定验证者可以冒充代理签名者对任意消息伪造代理盲签名,且代理签名者和指定验证者合谋可以追踪消息拥有者。为此,提出一种可以抵抗指定验证者的伪造攻击和链接攻击的代理盲签名方案。分析结果表明,改进的方案具有强不可伪造性、不可否认性、不可链接性和保密性等安全性质。  相似文献   

8.
多重代理盲签名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多重代理盲签名是代理盲签名的延伸,被授权的代理签名者代替多个原始签名者进行签名。采用构造方法,分析一个不需要安全渠道的多重代理盲签名方案的安全性,结果证明其不安全,不满足不可伪造性和不可链接性,不能用于电子商务、电子货币、电子投票等系统。  相似文献   

9.
王璐  亢保元 《计算机与数字工程》2012,40(10):102-104,165
盲签名和代理多重签名在电子商务和电子现金系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结合这两种签名的特点,人们提出了代理盲多重签名方案.在代理盲多重签名中,一个原始签名组将签名权委托给代理签名人,由其对签名请求者发送来的盲化消息进行代理签名.通过分别对秦艳琳等人和周立章提出的代理盲多重签名方案的安全性分析,发现秦的方案中一个恶意的原始签名人可以伪造出代理签名密钥,从而生成代理盲多重签名;并同时指出周的方案无法抵挡代理签名伪造攻击,不满足不可伪造性.针对上述两种攻击,在秦方案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方案,证明及分析了新方案的正确性和安全性.该方案有效地克服了原方案的缺陷,并满足代理盲多重签名的各种要求,提高了系统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LCZ代理多重盲签名方案的安全性分析,发现任何一个原始签名者都可以冒充代理签名者伪造有效的代理多重盲签名,该方案并不满足强不可伪造性。在LCZ方案和HQL方案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改进方案,改进后的方案有效克服了原方案的安全缺陷,并满足代理多重盲签名的各种要求。  相似文献   

11.
指定验证者签名方案的安全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杜红珍  温巧燕 《计算机工程》2010,36(12):144-145
对Kang等人和张学军提出的2个基于身份的指定验证者签名方案(Kang方案和Zhang方案)进行安全性分析,指出在Kang方案中,非指定验证者也可以验证签名的有效性,不能抵抗伪造攻击和授权攻击,Zhang方案也不满足不可伪造性、强壮性和不可授权性。  相似文献   

12.
盲性是盲签名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特性。Zhang等人指出Huang等人的基于身分的盲签名不具有盲性,这里对其进行了改进,改进后的方案克服了原方案的安全隐患,并且保留了原方案的其它优点。分析郑卓等人的基于双线性对盲签名方案后发现其也不具有盲性,改进后的方案在保留原方案优点的同时克服了原方案的安全隐患。  相似文献   

13.
一个新的高效的基于身份的部分盲签名方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最近提出的一种基于身份的部分盲签名方案进行了安全性分析,指出该方案不满足部分盲特性,敌人能在不被察觉的情况下篡改事先协商好的、嵌入到签名中的公共信息。提出了一个新的基于身份的部分盲签名方案,并对该方案的安全性和复杂性进行了分析。提出的方案不仅满足部分盲签名的各种安全性要求,而且能防止敌人篡改公共信息。同时,将提出的方案与其他的基于身份的部分盲签名方案进行了性能比较,结果显示,提出的方案效率更高。  相似文献   

14.
黄斌  史亮  邓小鸿 《计算机工程》2012,38(24):108-110
对李继国等人提出的基于身份的高效签名方案(计算机学报,2009年第11期)进行分析,以一个具体的攻击方法,证明任何攻击者都可以伪造任意消息关于任意身份的有效签名,因此方案不满足存在不可伪造性。通过将原方案中签名的一个分量值固定,并将其作为用户的公钥,使方案在保证效率的同时,满足存在不可伪造性。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肖红光等人提出的一种前向安全的代理盲签名方案进行安全性分析,指出该方案不能够抵抗原始签名人的伪造攻击,不诚实的原始签名人可以伪造代理签名密钥。同时,该方案也不具有不可追踪性和前向安全性。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个改进的方案。通过对代理授权方式和盲签名过程的改进,使得改进后的方案克服了原方案存在的安全性问题,并基于离散对数困难问题以及二次剩余困难问题,对方案的不可伪造性、强盲性、前向安全性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改进后的方案满足前向安全代理盲签名方案的安全要求。  相似文献   

16.
两个可证明安全盲签名方案的密码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最近,Liao等人提出了一个基于双线性时的在标准模型下可证明安全的盲签名方案;Chen等人提出了一个在随机预言机模型下可证明安全的限制性盲签名方案.在本文中,给出了这两个方案的密码学分析,指出它们都是不安全的.Liao等人的方案和Chen等人的方案都不满足不可伪造的特性.同时,Liao等人的方案也不满足盲性,Chen等人的方案不满足限制性.  相似文献   

17.
Recently, Wang et al. presented a new construction of attribute-based signature with policy-and-endorsement mechanism. The existential unforgeability of their scheme was claimed to be based on the strong Diffe-Hellman assumption in the random oracle model. Unfortunately, by carefully revisiting the design and security proof of Wang et al.’s scheme, we show that their scheme cannot provide unforgeability, namely, a forger, whose attributes do not satisfy a given signing predicate, can also generate valid signatures. We also point out the flaws in Wang et al.’s proof.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