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曹红兵 《数字社区&智能家居》2007,2(6):1209-1209,1222
随着IPv6的迅速发展,基于IPv6的服务也越来越多,对IPv6的地址需求量也随睾增加。IPv6的地址自动配置为IPv6的应用与研究提供了极大的方便,该文讨论了在Linux系统环境下IPv6的DHCP配置的过程。  相似文献   

2.
针对对IPv6的特点和各种地址配置认识的不足,列出IPv6较IPv4主要增加的特点,介绍了IPv6无状态地址自动配置下的链路本地地址的转换原则以及在Linux环境中IPv6无状态地址自动配置下的全局地址配置、IPv6有状态地址自动配置下DHCPv6的无状态和有状态的地址自动配置的方法,以及通过使用wireshark抓包进行相应的分析、阐明各种地址配置的方法和工作流程.  相似文献   

3.
IPv6下动态主机配置协议的研究与设计实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IPv6下的动态主机配置协议DHCPv6还在研究和制订中,参考相关草案和协议,设计并实现了一套基于客户/服务器的DHCPv6系统,应用于IPv6试验网,并对其中的安全问题作了一些探讨和实践。  相似文献   

4.
新一代协议IPv6自动地址配置的实现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分析了 IPv6协议的特点、协议过度方案及在新协议实施时自动地址配置的必要性 .探讨了两种自动地址配置方式的独立性和互补性 ,从系统和工程角度阐述了 DHCPv6系统的实现过程 ,并在 Free BSD4.0系统下实现了系统的三个部分 ,最后讨论了基于 Free BSD系统的改进问题  相似文献   

5.
由于IPv6地址长度比IPv4大很多,如果采用静态配置,会给用户带来很大麻烦,为此IPv6采用了两种地址配置协议.即无状态地址自动配置协议与有状态自动配置协议(DHCPv6)。本文对前者进行了深入讨论。  相似文献   

6.
由于IPv6地址长度比IPv4大很多,如果采用静态配置,会给用户带来很大麻烦,为此IPv6采用了两种地址配置协议,即无状态地址自动配置协议与有状态自动配置协议(DHCPv6)。本文对前者进行了深入讨论。  相似文献   

7.
随着IPv6下的动态主机配置协议DHCPv6的制定,各大设备和服务供应商已经开始支持DHCPv6的功能。本文对DHCPv6的特性、原理及工作过程做了介绍;设计实现了DHCPv6Relay功能,并详细介绍了中继代理对报文的处理过程。DHCPv6Relay已经在某公司的高端路由器SR88系列上投入了商用。  相似文献   

8.
移动IPv6允许移动节点在移动过程中保持与通信节点的正常通信,而无须改变其固有地址.但是,移动节点在切换过程中的时延不能够满足对服务质量要求比较高的应用程序,如VoIP等.如何提高移动节点的切换效率成为移动IPv6应用的关键.文中介绍了IPv6有状态和无状态地址自动配置机制、移动IPv6的切换过程,分析了移动IPv6切换的时延问题.提出了混合有状态和无状态地址自动配置机制的快速切换,并详细说明了其原理.混合机制相比移动IPv6中单独使用无状态地址自动配置机制能够明显降低地址重建的时延,提高移动IPv6的切换性能.  相似文献   

9.
在嵌入式技术领域中,支持IPv6的嵌入式设备将是一个崭新的发展方向,地址自动配置是嵌入式设备基于IPv6网络互联的关键方式之一.本文探讨了无状态和有状态两种自动配置方式的运作机理和过程,在嵌入式协议栈中设计并实现了两种地址的自动配置.  相似文献   

10.
何华江王忠  王晓斌 《微机发展》2005,15(7):106-107,110
移动IPv6允许移动节点在移动过程中保持与通信节点的正常通信,而无须改变其固有地址。但是,移动节点在切换过程中的时延不能够满足对服务质量要求比较高的应用程序,如VoIP等。如何提高移动节点的切换效率成为移动IPv6应用的关键。文中介绍了IPv6有状态和无状态地址自动配置机制、移动IPv6的切换过程,分析了移动IPv6切换的时延问题。提出了混合有状态和无状态地址自动配置机制的快速切换,并详细说明了其原理。混合机制相比移动IPv6中单独使用无状态地址自动配置机制能够明显降低地址重建的时延,提高移动IPv6的切换性能。  相似文献   

11.
作者在融合物联网的新一代互联网网络环境下,提出了基于IPv6的源地址验证整体架构.基于该架构,考虑物联网节点资源受限特点,并结合物联网末梢网络的拓扑形态及其路由方式上的特征,设计了基于IPv6的物联网末梢网络分布式源地址验证方案.分别讨论了静态指定、SLAAC(Stateless Address AutoConfiguration)、DHCPv6(Dynamic Host Configuration Protocol Version 6)以及DHCPv6与SLAAC混合情况下的物联网节点IP地址分配及其验证机制.模拟实验表明,该方案仅以微小的代价实现了物联网节点IP地址的分配,同时还保证了物联网节点之间、物联网节点与互联网端系统之间端到端通信时双方IP地址的真实可靠性,从而整体上增强了物联网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2.
研究并分析了IPv6中的动态主机配置协议DHCPv6,并基于相关草案和协议,在WINDOWS环境中以动态链接库的形式设计并实现了DHCPv6协议,应用于IPv6教学试验平台,取得了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13.
IPv6以其能够较好地解决端到端IP连接、服务质量(QoS)、安全性、多播、移动性、即插即用等问题的技术优势必将成为下一代互联网的核心技术.文中首先对IPv6的地址体系结构进行了简单介绍,然后较详细的论述了IPv6的地址类型及其表示方法,并对RFC2374提出的IPv6全局可聚类单播地址的分配方案与试验床关于IPv6全局可聚类单播地址的分配方案进行了比较,最后给出了几点关于地址分配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IPv4和IPv6的地址管理及过渡时期的地址共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文首先介绍了IPv4地址所面临的问题和现有的一些解决方案,然后介绍了IPv6在地址管理方面所做的工作,随后探讨了在IPv6网络过渡时期IPv4地址和IPv6地址共存的一些问题,最后针对这些问题为IPv6网络的部署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5.
由于现今的网络缺乏源地址验证机制,导致多种依靠IP欺骗的恶意攻击时有发生。在DHCPv6场景中防止IP欺骗的源地址验证改进(SAVI)工作,目前正由互联网工程任务组(IETF)驱动,但尚未给出切确地源地址验证方法。为此,本文首先提出两个验证方法:改进的多比特Trie树算法和改进的哈希查找算法,然后实现了SAVI DHCPv6的仿真系统,并使用该系统进行不同验证方法的对比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两种改进方法,比顺序查找方法具有更优的时间性能。  相似文献   

16.
本文在介绍IPv4和IPv6的基础上,分析了IPv4和IPv6在地址空间、数据报格式、安全性等方面的差异,探讨IPv6的新特性,最后对IPv6技术在未来教育领域的应用前景进行了简单的描述。  相似文献   

17.
李东宁  王振兴 《计算机工程》2007,33(15):121-123
传统的地址扫描方法难以适用于IPv6巨大的地址空间,该文根据IPv6主机地址在地址空间中的分布状况,建立了随机地址扫描和抽样地址扫描2种效率分析模型。通过对2种模型的分析并结合IPv6网络特性,提出了基于抽样的高效地址扫描方法;通过在IPv6实验网中进行实验,证明了该方法是快速有效的。  相似文献   

18.
本文简单介绍了IPV6的技术原理特性,详细论述了IPv6的地址结构体系与地址分配策略,并且根据最新的地址结构体系的特点,结合目前地址分配的现状,对IPv6地址分配策略的发展趋势进行简单分析。  相似文献   

19.
The paper proposes an IPv6 address configuration scheme for a VANET (Vehicular Ad hoc Network). In the paper, the VANET architecture is presented, and based on the architecture the hierarchical IPv6 address structure is created. Based on the hierarchical address structure, the distributed IPv6 address configuration scheme is proposed. In the scheme, each AP (Access Point) has the unique address space and has the right to assign an IPv6 address for an OBU (Onboard Unit). In this way, the address configuration task is distributed around all APs in a VANET, so the distribution of the address configuration is achieved. Moreover, an OBU acquires a unique IPv6 address from a neighbor AP without DAD (Duplicate Address Detection), so the transmission of the control packets used for the address configuration is controlled within one-hop scope. The paper also proposes the address recovery algorithm. Through the algorithm, an AP can retrieve the IPv6 address resources released by OBUs timely and effectively, so it has always sufficient address space for assignment. The paper evaluates the performance of the proposed scheme. The data results show that the proposed scheme reduces the address configuration cost, shortens the address configuration delay and improves the address configuration success rat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