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鉴于现有人脸表情识别方法在表情识别过程中存在的诸多痛点,比如对有效特征提取不够、泛化能力不强、识别准确性不高等,提出了一种改进残差网络的人脸表情识别方法。首先,引入卷积注意力机制,对网络中间的特征图进行重构,强调重要特征,抑制一般特征;其次,使用激活函数PReLU替换ResNet中原有的ReLU,在提高模型拟合复杂数据能力的同时,避免出现在负值区域的梯度永远为0,进而导致模型训练时无法执行反向传播的问题;然后,在网络输出层的avgpool与fc之间加入Dropout抑制过拟合,以进一步增加网络模型的鲁棒性与泛化性;最后,在公开数据集CK+上的仿真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的准确识别率达到96.12%。与现有多种经典算法,以及baseline算法即ResNet101相比,改进的网络模型具有更好的识别效果,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与优异性。  相似文献   

2.
针对深度卷积神经网络随着卷积层数增加而导致网络模型难以训练和性能退化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深度残差网络的人脸表情识别方法。该方法利用残差学习单元来改善深度卷积神经网络模型训练寻优的过程,减少模型收敛的时间开销。此外,为了提高网络模型的泛化能力,从KDEF和CK+两种表情数据集上选取表情图像样本组成混合数据集用以训练网络。在混合数据集上采用十折(10-fold)交叉验证方法进行了实验,比较了不同深度的带有残差学习单元的残差网络与不带残差学习单元的常规卷积神经网络的表情识别准确率。当采用74层的深度残差网络时,可以获得90.79%的平均识别准确率。实验结果表明采用残差学习单元构建的深度残差网络可以解决网络深度和模型收敛性之间的矛盾,并能提升表情识别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3.
王高升 《电子技术应用》2021,47(4):112-115+125
目前,精确地进行人脸识别在现实场景中得到了大量的应用,如监控、门禁等,而只针对人脸属性进行的识别在娱乐、安防和社交媒体领域同样有着广泛的应用。因此,基于深度卷积神经网络MTCNN进行人脸检测,基于Resnet50网络进行人脸属性的识别,同时使用Python语言设计开发实现人脸属性识别应用界面的系统。通过数据实验,该系统使用基于深度卷积神经网络的人脸属性识别模型在性别、年龄以及种族属性的识别上准确率分别达到了97.32%、71.64%及92.13%,同时人脸属性识别应用系统能够稳定地运行,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针对传统深度卷积神经网络模型复杂、识别速度慢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多任务学习的人脸属性识别方法。通过轻量化残差模块构建基础网络,根据属性类之间的关联关系设计共享分支网络,以大幅减少网络参数和计算开销。以多任务学习的方式联合优化各分支网络与基础网络的参数,利用关联属性间的共同特征实现人脸属性识别。采用带权重的交叉熵作为损失函数监督训练网络模型,改善正负样本数不均衡问题。在公开数据集CelebA上的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的识别错误率低至8.45%,空间开销仅2.7 MB,在CPU上每幅图预测时间低至15ms,方便部署在资源有限的移动或便携式设备上,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针对自然环境中存在人脸遮挡、姿势变化等复杂因素,以及卷积神经网络(CNN)中的卷积滤波器由于空间局部性无法学习大多数神经层中不同面部区域之间的长程归纳偏差的问题,提出一种用于动态人脸表情识别(DFER)的混合注意力机制模型(HA-Model),以提升DFER的鲁棒性和准确性。HA-Model由空间特征提取和时序特征处理两部分组成:空间特征提取部分通过两种注意力机制——Transformer和包含卷积块注意力模块(CBAM)的网格注意力模块,引导网络从空间角度学习含有遮挡、姿势变化的鲁棒面部特征并关注人脸局部显著特征;时序特征处理部分通过Transformer引导网络学习高层语义特征的时序联系,用于学习人脸表情特征的全局表示。实验结果表明,HA-Model在DFEW和AFEW基准上的准确率分别达到了67.27%和50.41%,验证了HA-Model可以有效提取人脸特征并提升动态人脸表情识别的精度。  相似文献   

6.
为解决传统人脸属性分类训练效率低、模型参数量巨大等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多网络学习框架.该框架包含两个子网络:人脸区域定位网络和属性分类网络,从而实现动态选择不同的人脸区域进行人脸属性预测.此外,本文提出了基于提示的模型压缩技术,在不明显降低准确率的前提下大大压缩网络参数.最后,通过仿真在CelebA人脸属性分类数据集上...  相似文献   

7.
人脸的表情变化非常细微,通常表现在图像中某些局部点区域的改变,现有的人脸表情识别方法难以捕捉到表情的细微变化,对非表情区域干扰不具有鲁棒性。为了获得描述人脸表情变化的高效特征表示,提出了一种融合关键点属性与注意力表征的人脸表情识别方法。通过添加通道注意力和空间注意力的神经网络提取人脸图像中的关键点信息,实现不同维度和位置的权重分配,有效避免非表情区域的干扰,捕获图像中局部关键点的特征表征。引入Transformer模块学习不同关键点之间的相关联系,引导网络构建对表情类型更具分辨力的特征表示,从而实现精准识别。通过在CK+、JAFFE、FER2013三种公开数据集上进行实验的结果表明:提出算法的识别准确率分别达到了99.22%、96.57%、73.37%。  相似文献   

8.
人脸属性,如性别,年龄等对于特征人脸的构成具有唯一性。针对传统人脸验证方法的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深度模型的属性预测方法。该方法是基于深度卷积神经网络模型提取的人脸特征表示,通过标记属性信息的数据训练分类器进行属性预测,并将其用于人脸验证环节以提高验证准确率。该方法提供了一种从深度模型提取的人脸特征表示中分析人脸属性的思路,实验证明,该方法在实际应用中能够有效提高人脸验证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9.
10.
针对当前人脸替换方法仅利用目标图像的姿势和表情指导换脸过程中常常忽略背景、光照等其他属性,同时生成的替换人脸与目标图像的融合效果较差的问题,提出一种融合多级属性和注意力机制的人脸替换方法.在提取目标图像属性阶段,基于U-Net结构设计一种多级属性编码器,采用多层次级联的卷积块和反卷积块以及层间连接准确、全面地提取目标图像的表情与背景属性,保留更多细节信息;在生成替换人脸阶段,设计一种结合注意力机制的生成器,利用注意力模型权重自适应地调整源人脸特征和目标属性集成的有效区域,使生成器生成更加符合视觉机制的替换人脸.在FaceForensics++图像集上的实验结果表明,与DeepFaceLab方法相比,该方法所生成的替换人脸与目标图像的结构相似度提高了6.73%,头部姿势差异和面部表情差异分别降低了1.026和0.491.该方法不仅更好地保留了源人脸特征信息,还更大程度地忠实于目标图像属性,达到了良好的替换效果.  相似文献   

11.
在多标签行人属性识别的问题中,为了充分利用标签之间的相关性,解决传统方法识别准确率低和效率慢的问题,提出了一个多标签卷积神经网络。该网络在一个统一的网络框架下识别行人多个属性。把行人的多个属性看作是一个序列,然后构建了一个时序分类模型。提出的方法不仅避免了复杂的多输入MLCNN网络,也不需要多次训练单标签分类模型。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方法准确率均优于SIFT+SVM和多输入的MLCNN模型,平均准确率达到了90.41%。  相似文献   

12.
针对当前许多算法在非约束条件下特征判别能力不强、人脸识别性能不佳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改进人脸识别算法,通过训练多任务级联卷积神经网络,完成非约束图像的人脸检测和人脸归一化,提高训练图像的人脸信息,减少对模型的干扰。同时使用Softmax损失与中心损失联合监督训练模型,优化类内聚合、类间分散。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提高了模型的特征判别能力,在LFW标准测试集上达到了较高的识别率。  相似文献   

13.
随着人脸识别应用领域的逐渐扩大,有遮挡环境下的人脸识别面临着一定的技术挑战。深度学习方法由于其具有强大的学习能力,成为解决有遮挡环境下的人脸识别问题的一种较好的解决方案,但仍面临诸多待解决的问题。减少遮挡对人脸识别算法带来的性能影响是该领域的重点和难点问题之一。从模型、算法和数据集的角度分析了近年来相关研究进展;对比了不同算法的性能结构、优缺点以及存在的问题;探讨了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4.
针对传统机器学习人工提取特征耗时耗力,并且提取高质量特征存在一定困难等问题,将基于深度学习的方法,首次结合卷积神经网络和概率神经网络,提出了一种新的模型GoogleNet-PNN,其自动学习特征,避免了手动提取特征的繁琐性,而且结合了PNN训练容易、收敛速度快等特点,在肝病分类的实验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并使用了迁移学习的方法,通过在自然图像集的预训练,然后应用到医学图像,避免了因样本不足而出现的过拟合问题,实验结果最终表明识别准确率要优于其他方法,达到了98%的客观识别率。  相似文献   

15.
人脸识别是视觉识别的一个重要领域,由于人脸识别尺度变化范围大,光照、姿态变化剧烈以及遮挡问题,导致该类非限制条件下的识别难度较大,为了解决该类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Tensorflow平台的多Inception模型,通过将多个Inception结构进行串联,再通过分解卷积核的方式减少输入参数,实现了多维度同时卷积再聚合,提高了人脸识别的精度.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在较少参数的条件下能提取出更具区分度的人脸特征,与分类损失方法及融合了其他度量学习方式的方法相比,提高了识别准确率,减少了计算时间.  相似文献   

16.
饶晓洁  张通  孟献兵  陈俊龙 《自动化学报》2023,49(12):2507-2519
药物相互作用(Drug-drug interaction, DDI)是指不同药物存在抑制或促进等作用. 现有DDI预测方法往往直接利用药物分子特征表示预测DDI, 而忽略药物分子中不同原子对DDI的影响. 为此, 提出基于多层次注意力机制和消息传递神经网络的DDI预测方法. 该方法将DDI建模为通过学习基于序列表示的药物分子特征实现DDI预测的链接预测问题. 首先, 建立基于注意力机制和消息传递神经网络的原子特征网络, 结合提出的基于分子质心的位置编码, 学习不同原子及其相关联化学键的特征, 构建基于图结构的药物分子特征表示; 然后, 设计基于注意力机制的分子特征网络, 并通过监督和对比损失学习, 实现DDI预测; 最后, 通过实验证明该方法的有效性和优越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