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基于证据的软件过程可信度模型及评估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德鑫  王青  贺劼 《软件学报》2017,28(7):1713-1731
软件可信已经是一个迫在眉睫的重要问题,但对软件可信性的评估却一直没有一个系统并且客观的标准.一些研究工作从可信证据的采集渠道入手,譬如认为有第三方测试的证据,其可信级别就高一些,而若有用户的使用反馈则可信级别就更高.这些工作在可信的客观性方面做了很好的贡献.但我们知道可信其实是一个系统性的问题,而且质量形成于过程,其证据的充分必要程度,以及对必要开发过程的覆盖程度等非常关键.本文基于软件开发过程,从过程的实体、行为以及制品三个方面提取软件可信的证据,建立了由37个可信原则,182个过程可信证据和108个制品可信证据组成的软件过程可信度模型,并给出基于本模型证据的软件过程可信评估方法,试图从开发过程的可信来建立软件产品的可信的信心.  相似文献   

2.
面向验证的软件可信证据与可信评估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随着软件可信性问题的凸显,近年来人们开始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出发点研究与软件可信有关的问题。从认识和理解软件的角度,基于对软件的思考以及认识越深入软件越可信这样一个观点,在对传统的软件可信证据收集与分类方法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验证的可信证据模型。该证据模型的提出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传统的可信证据收集与分类方法的不足,便于多维性评估,有利于可信演化,符合人的认识习惯。最后,基于该可信证据模型,为探索解决可信评估问题提出了一种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基于TPM的运行时软件可信证据收集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亮  郭耀  王华  邹艳珍  谢冰  邵维忠 《软件学报》2010,21(2):373-387
扩展了已有的软件可信性证据模型,引入了运行时软件可信证据,从而提供了更为全面的软件可信证据模型.为了提供客观、真实、全面的可信证据,提出了一种基于可信计算技术的软件运行时可信证据收集机制.利用可信平台模块(trusted platform module,简称TPM)提供的安全功能,结合“最新加载技术(late launch)”,在操作系统层引入了一个可信证据收集代理.此代理利用TPM,可以客观地收集目标应用程序的运行时可作为软件可信证据的信息,并保障可信证据本身的可信性.该可信证据收集机制具有良好的可扩展性,能够支持面向不同应用的信任评估模型.基于Linux Security Module,在Linux中实现了一个可信证据收集代理的原型.基于该原型,分析了一个分布式计算客户端实例的相关可信属性,并且分析了可信证据收集代理在该应用实例中的性能开销.该应用实例验证了该方案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4.
一种软件可信分级模型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软件可信评估是软件可信研究中的一个新方向,相关的理论和方法还处在研究阶段。在分析软件可信内涵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分层的软件可信分级模型。该模型定义了软件可信属性模型与软件可信等级,建立了软件可信证据参考模型,并描述了可信属性、可信等级、可信证据以及可信评价指标之间的内在联系。软件可信分级模型为建立软件可信评估机制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软件可信评估研究综述:标准、模型与工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安全攸关软件的可信性关乎生命安全和财产保全,因此,分析评价软件可信性是否符合用户的预期(即软件可信评估)至关重要.软件可信评估从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度量软件的质量,对软件生产和应用有着重要的意义.综述了可信评估管理中涉及到的标准、模型和工具,而非关注软件度量本身.首先分析对比了软件可信性、可信评估的定义,并在研究了与可信性密切相关的软件质量的联系与区别之后,从相关国际标准、评估涉及的模型(包括质量属性模型、证据模型、分级规范等)以及软件工具支持等方面综述了软件可信评估研究工作.并且区分了这些方面中领域相关、领域无关的不同之处.目前软件可信评估已取得了一定的理论成果,并开发了若干工具辅助进行可信评估,但仍需在通用性、可伸缩性等方面有所加强.  相似文献   

6.
随着软件在关键领域的应用日趋普遍,由于软件复杂性导致的各种问题层出不穷,为保证软件的可信性,探索软件可信的自动化分析与验证方法,文中基于模型检验方法提出了一种软件可信分析模型.该模型使用有限状态机(FSA)描述软件的非可信行为属性,使用下推自动机(PDA)描述软件运行中的行为和已知非可信行为,构建已知非可信行为库DPDA.基于模型检验方法自动验证软件是否存在可疑行为,并检查可疑行为是否为非可信行为库中的已知非可信行为.本模型能快速地对软件进行自动化可信分析,有效缓解一般模型检验过程中的状态爆炸问题,为软件可信的自动化验证与评估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现有软件过程可信性评估方法中,评估结果往往基于评估人员的主观经验,其准确性和客观性无法得到保证.为解决这个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证据的可信软件过程评估方法(evidence-based trustworthy software process assessment method,EB-TSPAM).该方法以可信软件过程管...  相似文献   

8.
支持软件可信评估的框架及其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软件可信评估是软件可信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但是目前已有的研究存在适用的软件形态受限、评估的可信属性不全面、未提供具体的应用实现等不足。针对上述问题,通过对已有相关工作进行改进和扩展,提出了一种通用的软件可信评估框架,阐述了应用该框架实现可信评估的具体过程,给出了详尽的案例分析,并基于该框架开发了可信评估管理系统,验证了框架实施的可行性。实验表明此项研究适用于不同形态的软件,支持可信属性、可信证据、评估指标的定制,对于软件可信评估活动的成功实施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9.
软件可信评估是软件质量保障的一项重要内容。现有软件可信评估研究存在适用的软件形态单一、评估的可信属性固定、缺乏具体的评估工具等不足。因此,提出了一种通用的软件可信评估模型,系统地讨论了模型的实现过程,开发了一个可信评估管理系统,通过对一个税务领域案例的详细分析,验证了模型实施的可行性。该研究及评估工具能有效辅助软件可信评估活动的实施,指导软件质量的改进。  相似文献   

10.
汤建  宋顺林  赵磊 《计算机工程》2011,37(11):117-119,122
针对网络中可信模型的建立问题,在现有可信计算理论、可信网络接入技术基础上,提出一种基于可信平台模块安全芯片的可信网络模型。该模型从终端建立可信链并将其传递到网络中,给出模型的架构及信息流分析,对信任度的度量进行形式化计算。性能分析结果显示,该网络模型具有较强的健壮性和较高的可信度。  相似文献   

11.
信息物理融合系统(Cyber Physical System,CPS)是一种新型复杂的网络化嵌入式系统,在CPS中存在多种软件通过网络进行交互,如何确保软件及其交互可信性是开发高可信CPS的基础.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一种面向CPS软件的可信性评估框架,该框架包括两个模型:可信性指标模型和可信性评估模型.可信性指标模型通过分析用户需求得到,而可信性评估模型则利用建立的可信性指标模型评估CPS软件及其交互的可信性.最后给出的实例分析,说明了提出框架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2.
盲环境下的数字图像可信性评估模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各种数字图像处理软件和信息隐藏软件的涌现,数字图像正面临"信任危机".文中从可信的角度考虑数字图像的安全问题,提出盲环境下数字图像可信性评估的概念.文中提出了两类可信性评估模型:可信性判断模型和可信性度量模型.可信性判断模型在数字图像取证技术的基础上,围绕数字图像的不同生命阶段,判断数字图像是否可信.可信性度量模型分为可信性综合度量模型和可信性历史度量模型两种.文中设计了一种基于隐马尔可夫(HMM)的历史度量模型和一种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的综合度量模型.在所设计模型的基础上,文中进一步研究了盲环境下数字图像可信性评估体系.文中最后通过实验结果验证了所提出的数字图像可信性综合度量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3.
一种主体行为可信度量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周正  李建  张俊 《计算机工程》2008,34(7):35-37
提出一种针对计算机信息系统的主体行为进行可信度量的模型,给出模型的一个实现框架。该模型可以对主体的行为进行可信度量,根据主体行为的可信度使不合法程序和代码无法执行、合法程序和代码无法执行未授权访问,使合法程序和代码的可疑行为受到严格控制,并能根据不同阈值来保证安全性和实用性的合理折中。  相似文献   

14.
Trustworthiness of Internet-based software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Recent years see an increasing concern over the trustworthiness of Inter- net-based software. By analyzing the trustworthiness of Internet-based software and the nature of the Internet applications, we point out that, on the one hand, due to the open- ness and dynamic nature of the Internet, the identity trustworthiness and the capability trustworthiness of the software are facing serious challenges; on the other hand, in order to ensure the trustworthiness of the whole system, emerging computing paradigms based on the collaboration of autonomous software need some impacts on the behavior of the software. Here we put forward a conceptual model for the trustworthiness of Inter- net-based software, and propose a trustworthy assurance framework for Internet-based virtual computing environment (iVCE). This framework deals with the trustworthy proper- ties of software on identity, capability and behavior in a combinated way. The authorization management in inter-domain computing environment, assurance on high availability of service and incentive mechanism for autonomic collaboration are taken as three core mechanisms of iVCE trustworthy assuranc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