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针对车牌无法识别的车辆,研究了一种车脸定位及识别方法。该方法分为两个阶段:首先,使用Adaboost算法进行车脸定位,并利用经验矩形方法进行定位改进;其次,在定位出来的车脸区域提取SIFT(scale-invariant feature transform)和SURF(speeded up robust feature)局部不变性特征,利用这两种不变性特征的叠加及位置约束改进匹配算法,与标准车型数据库中的车脸特征进行匹配,根据匹配结果进行车脸识别,从而得到车辆类型。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的正确识别率达到83.6%。交通卡口抓拍到的车辆照片基本是正前照,无法获取车身侧面信息分析其车型。针对车牌无法识别的车辆,通过车脸定位、特征提取,并与标准车型库中车脸进行对比,进而识别车脸,该识别车脸的方法为识别车型提供了一种新途径。  相似文献   

2.
车脸部件检测能够广泛地应用于车辆识别及车辆的语义分割。尽管对于车脸的检测已经做出过大量的努力,但现有的研究大多集中在车脸的整块区域的检测及定位,提出了一种基于选择性搜索的车脸部件检测算法。该算法分为两个阶段:首先,将车辆图片进行高斯滤波去噪以及图像归一化预处理。其次,对预处理后的图片,利用基于图表示的图像分割算法获取初始分割区域,计算两两相邻区域在颜色、纹理、大小及吻合度之间的相似度;随后利用初始分割区域相邻区域间的颜色、纹理、大小以及吻合度的相似性对初始分割区域进行合并,从而准确分割车脸各部件。采用部分香港中文大学的公开数据集CompCars,总计4 199张图像,作为测试样本以测试车脸部件分割检测效果。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检测车脸部件的平均重合度达到73.74%,明显胜过其它目标检测算法,此外,该算法不需训练,具有更强的通用性。  相似文献   

3.
王锦凯  贾旭 《计算机应用》2020,40(4):1050-1055
面对多类别且标注数量有限的样本,为进一步提高车脸图像的识别准确性,提出一种基于改进非负矩阵分解(NMF)的车脸识别算法。首先,采用方向梯度直方图(HOG)算子提取车脸图像局部区域形状特征,并将其作为车脸图像的初始特征;而后,提出具有多权重、正交性、稀疏性约束的NMF模型,并基于该模型获得了描述车脸图像中关键区域的特征基,实现了特征的降维;最后,利用离散余弦距离计算特征间的相似性,进而对车脸图像是否匹配作出判断。实验结果表明,对于建立的车脸图像数据集,提出的识别算法能够取得较好的识别效果,准确率可达到97.56%,且满足实时性要求。  相似文献   

4.
针对车辆重识别技术中难以通过全局外观特征准确识别不同车辆之间细微差异性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局部感知的车辆重识别算法(local-aware based vehicle re-identification,LVR)。获取全局宏观特征以保留图像的上下文信息;利用空间变换网络的对齐模块对车辆图像进行分块,获取车辆局部细节信息;采用由粗到细的关键点检测方法获取局部关键点特征。在两个大型车辆数据集(即VeRi和VehicleID)上的评估结果表明,该算法具有较好的重识别效果。  相似文献   

5.
车辆重识别是指从不同的摄像机来重新识别出同一辆车。车辆重识别非常容易受到车辆角度以及光照等其他因素的影响,是一项非常有挑战性的任务。许多车辆重识别方法都过分关注车辆全局特征,而忽略了车辆图像的局部有分辨力的特征,造成了车辆重识别精度不高的问题。针对这一问题,本文提出一种整合非局部注意力的和多尺度特征的车辆重识别方法,使用注意力机制获取车辆显著特征,并融合多尺度特征从而提高车辆重识别的检索精度。首先,使用骨干特征提取网络与注意力模块获取车辆的显著性细粒度特征。然后,将特征分为多个分支进行度量学习,分别学习车辆的局部与全局特征,将全局特征与细粒度的局部特征融合,构建车辆重识别的特征。最后,利用该方法提取不同车辆的特征,计算不同车辆的相似度,从而判断是否具有相同的身份。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车辆重识别算法具有更高的精度。  相似文献   

6.
为了提高车辆识别的效率,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车辆多种局部特征的融合识别算法。算法采用优化的PCA方法对车辆的多种局部特征进行抽取、分析及融合来实现车辆的识别检测。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可有效降低车辆阴影及周围环境对识别效率的影响,提高车辆在部分遮挡情况下的检测效率,具有较好的精确性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7.
受光照条件、图像噪声和复杂背景等因素的影响,在机动车驾驶员检测过程中难以获取不同卡口图像下的驾驶员特征.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文中提出基于多识别区域融合的精准驾驶员位置检测框架,用于提高驾驶员识别率.首先基于图像梯度特征算法获得车牌定位,然后使用自适应方法得到车窗区域,最后采用多识别区域融合策略得到准确的驾驶员区域.在10个图像测试库上的测试表明,文中方法可以获得较高的识别率.  相似文献   

8.
行人重识别是指从一堆候选图片中找到与目标最相似的行人图片,本质上是一个图像检索的子问题。为了进一步增强网络提取关键特征的能力以及抑制噪声的干扰,通过对基于注意力机制和局部特征的行人重识别算法的研究,提出了结合注意力与局部特征融合的行人重识别算法。该算法将ResNeSt-50作为骨干网络,联合软注意力与非局部注意力机制,采用双流结构分别提取行人细粒度全局特征和细粒度局部特征,通过关注不同特征之间共享的空间域信息以及同一特征不同水平区域的潜在语义相关性,创建了空间感知特征融合模块(spatial-aware feature fusion module)以及跨区域特征融合模块(cross-region feature fusion module)。在Market-1501、DukeMTMC-reID以及CUHK03数据集上的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极大程度上提升了网络的检索能力,同时与现有算法进行比较,凸显出优越性能。  相似文献   

9.
利用局部特征的子空间车辆识别算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改进的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方法,通过研究不同的车辆特征(如全局特征、各种局部特征)对静态图像车辆识别效果的影响,提出了一种新的静态图像车辆识别算法。该算法可有效降低光照和背景噪声对识别的影响,实现对存在部分遮挡的车辆检测。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具有良好的鲁棒性和车辆识别率。  相似文献   

10.
目前行人重识别算法面临的主要问题包括背景过多、行人区域缺失及图片视角差异等。基 于行人区域中显著性特征之间存在着强相关性及行人区域与背景区域特征之间存在着弱相关性两方 面的观察,该研究提出一种基于特征点相关性的行人重识别方法。其中,通过采用一种基于视觉不 变性与弱检测的上下文信息处理模块,即 CIP(Contextual Information Processing)模块实现该方法。 由于具有强相关性的特征可能分布在不同的粒度之间,所以嵌入 CIP 模块的多粒度行人重识别方法 可以融合粒度之间的相关性信息。实验中,通过以第一配准率(Rank-1)和平均准确率为评价指标, 使用单数据集测试、跨数据集测试两种方法,在 4 个大型的行人重识别数据集上进行了充分的测试 实验,并利用两个可视化的方法——弱检测效果与行人区域中显著特征点的相关性效果,对 CIP 模 块的有效性进行验证。实验结果显示,目前主流的多粒度网络通过嵌入 CIP 模块,性能均有明显的 提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