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以LEA-5H作为GPS接收模块设计了GPS接收板,分析了GPS接收板输出数据格式及信息组成,结合C8051F020单片机与GPS接收板研究了GPS定位信息提取问题,并给出了单片机提取GPS定位信息的软件流程图。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一种基于双天线的高精度GPS定位测向系统,该系统可以实现精确定位、测向;分别从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详细介绍了双天线GPS定位测向系统,双天线GPS系统的硬件部分主要由GPS接收机、主天线和从天线组成,GPS接收机内置OEM板和底层通信板,软件部分主要解析GPS数据处理模块的软件工作流程;通过静态实验和动态实验分析系统定位、测向的精度,实验数据表明静态实验的经度的标准偏差为0.315 5 m,纬度的标准偏差为0.196 2 m,第一次静态实验的测向标准偏差为0.098 1°,第二次静态实验的测向标准偏差为0.092 6°;最后,将此系统应用到无人水面艇,进行直线路径跟踪水上试验.  相似文献   

3.
GPS-OEM板的开发与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加拿大马可尼公司的SUPERSTAR GPS-OEM板输出的数据种类和数据结构,提出了对GPS-OEM板输出的数据进行接收与处理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一种低成本的差分GPS定位系统的设计与实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购买现成的差分GPS(DGPS)设备可以直接进行差分定位,但设备昂贵。简述了差分GPS(DGPS)定位原理以及RTCMSC-104数据格式及其电文编码。提出了利用普通的GPS—OEM板建立差分GPS定位系统的设计方案。试验表明,这种差分GPS定位系统可以提供2~5m的平面定位精度,且具有设备简单、造价低及实用灵活等优点。  相似文献   

5.
日本横滨2010年9月10日电/美通社亚洲/-京瓷ELCO株式会社(以下简称“京瓷ELCO”)开发出0.4mm间距板对板连接器的最新产品“5803系列”,实现了板对板连接器业界最低配合高度0.5mm及业界最小宽度2.4mm*,将于今年9月9日开始样本出货。  相似文献   

6.
简介GARMIN公司的GPS25-LVS系列OEM(Onginal Equipment Manufacturer)接收板的结构特性及输出信息,根据其工作原理设计该板与AT89S52单片机的硬件接口以实现对GPS信号的分析、处理,并对处理后的GPS导航信号进行输出显示.  相似文献   

7.
GPS模块由天线输入、低噪声放大器、滤波器、射频处理单元和基带处理单元等组成,介绍了基于ANTARIS 4芯片组的GPS模块的参考设计,对每个单元的设计作了说明,给出了硬件设计方案,阐述了射频与数字混合的PCB板设计方案.经测试模块性能达到-158dBm的高灵敏度.模块具有低功耗、极小尺寸等特点,是专门为移动等领域的应用而设计的.  相似文献   

8.
现在市场上亚米级差分GPS接收机设备昂贵,提出了基于VRS网络采用低成本GPS-OEM板设计亚米级的差分GPS接收机;首先介绍VRS系统的工作原理,应用VRS网络改正GPS的轨道误差、电离层、对流层和大气折射引起的误差,将高精度的差分信息通过GPRS发给移动站来提高接收机的定位精度;其次论证了差分GPS的定位原理;最后提出整个系统的方案设计,采用NovA-tel Superstar的OEM板处理GPS天线接收的卫星信息,同时对GPRS天线接收VRS网络的数据中心差分信息进行差分运算;单片机控制软件采用汇编语言和C语言来编写;系统的实验结果表明差分GPS接收机应用效果好,定位精度高,最重要的是降低了产品的成本.  相似文献   

9.
板效率估算对于整个精馏塔设计过程而言非常重要。由于塔内雾沫夹带的发生会对塔内的汽液传质产生影响。因此 ,准确地板效率估算必须考虑到雾沫夹带的作用。本文针对包含Lewis 3类塔板 (即板间气相完全不混合、板上液相部分混合的错流塔板 )的精馏塔 ,建立了新型混合池模型 ,以计算雾沫夹带对蒸馏效率的影响。利用该模型得到了不同操作条件下表观板效率的分析解。所得结果与Bennett关联式进行了比较。在λ0 =0 5 -3 0 ,E =0 4- 1 0 ,e0 =0 1- 0 5的范围内 ,本文模型与Bennett关联式的平均偏差为 5 6 % ,其中 83%以上数据的误差在 10 %的范围内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如何开发GPS OEM板,并通过多线程编程的方法,在基于WindowsCE的移动终端上,成功实现了对GPS定位数据的提取和转换,方法简单可行,节约终端资源。  相似文献   

11.
数据挖掘:建模、算法、应用和系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梁循 《微机发展》2006,16(1):1-4
数据挖掘是20世纪末逐渐形成的一个多学科交叉领域,目前已经广泛成功地应用在金融、零售、医药、通讯、电子工程、航空、旅馆等有大量数据和深度分析需求的领域。文中对数据挖掘的建模、算法、应用和软件工具进行了综述,给出了数据挖掘的定义、范畴和特点,以及数据挖掘的数据集的各种实际情况;总结了数据挖掘在实际应用时的基本步骤和过程;对数据挖掘在各种应用问题上的任务和建模进行了讨论;列举了目前数据挖掘领域中主要流行的算法,并对算法设计需要考虑的问题进行了简要的分析;综述了目前数据挖掘算法在一些领域的应用;较全面地叙述了目前数据挖掘软件工具性能及其开发商情况;最后,对数据挖掘的发展前景和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2.
目的 青光眼是导致失明的主要疾病之一,视盘区域的形状、大小等参数是青光眼临床诊断的重要指标。然而眼底图像通常亮度低、对比度弱,且眼底结构复杂,各组织以及病灶干扰严重。为解决上述问题,实现视盘的精确检测,提出一种视觉显著性的眼底图像视盘检测方法。方法 首先,依据视盘区域显著的特点,采用一种基于视觉显著性的方法对视盘区域进行定位;其次,采用全卷积神经网络(fully 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FCN)预训练模型提取深度特征,同时计算视盘区域的平均灰度,进而提取颜色特征;最后,将深度特征、视盘区域的颜色特征和背景先验信息融合到单层元胞自动机(single-layer cellular automata,SCA)中迭代演化,实现眼底图像视盘区域的精确检测。结果 在视网膜图像公开数据集DRISHTI-GS、MESSIDOR和DRIONS-DB上对本文算法进行实验验证,平均相似度系数分别为0.965 8、0.961 6和0.971 1;杰卡德系数分别为0.934 1、0.922 4和0.937 6;召回率系数分别为0.964 8、0.958 9和0.967 4;准确度系数分别为0.996 6、0.995 3和0.996 8,在3个数据集上均可精确地检测视盘区域。实验结果表明,本文算法精确度高,鲁棒性强,运算速度快。结论 本文算法能够有效克服眼底图像亮度低、对比度弱及血管、病灶等组织干扰的影响,在多个视网膜图像公开数据集上进行验证均取得了较好的检测结果,具有较强的泛化性,可以实现视盘区域的精确检测。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图像分类与情感分析是当前计算机视觉领域的研究热点,为人类绘画图像数字化研究提供了有效方法,在人类绘画艺术作品保护与作品创新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为更好地实现绘画作品的研究与创新,本文主要针对现阶段国内外的绘画分类与情感分析相关文献,进行详细地整理与分析。方法 本文以广泛的文献研究为基础,分析中西方绘画的不同表征方式及形成原因,归纳总结支持向量机、决策树、人工神经网络和深度学习等绘画图像分类中常用机器学习方法,并概述各类方法的优劣;重点围绕绘画图像特征提取与分类,绘画情感分析两个方面,对当前文献进行了系统地分析和总结。结果 系统概括了当前绘画图像研究中常用绘画数据库;以绘画图像的笔触特征、颜色特征、形状特征和纹理特征、留白特征等方面为依据,详细综述了中西方绘画特征提取技术与分类方法的研究现状及发展;简要梳理了绘画图像分类模型中常用的评价方法,并分析了当前研究中的常用评价指标;主要从颜色特征的角度出发,阐述了西方绘画情感分析的研究进展,为中国传统绘画情感分析提供了有效的思路;最后,提出了当前绘画分类和绘画情感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并探讨了存在问题的应对之策。结论 绘画作为人类重要的文化成果,未来会涌现出更多的研究算法与探索思路,本文内容对绘画图像分类的进一步研究,特别是中国传统水墨画情感分析和绘画艺术创作方面的研究,可以起到一定的启发和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为满足深埋式油气管道巡检监察需求,以及解决常规人工巡检手段效率低、时效性差、安全性低等问题,通过结合无人机飞行平台、卷积神经网络算法及计算机系统集成技术,设计并开发了一套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无人机油气管线巡检监察系统,为油气管线的巡检监察工作提供技术支撑.本文首先介绍了巡检监察系统的总体设计方案、及作业流程进行了介绍;其次对系统组成进行了详细介绍,整个系统由无人机飞行平台、神经网络目标检测系统、无人机巡检监察管理系统以及无人机巡检执法终端四大子系统组成,无人机飞行平台以油动固定翼无人机为飞行载体,搭载高清相机进行数据采集,神经网络目标检测系统对影像数据进行自动检测、识别、搜索沿线工程车辆和管线隐患的目标,无人机巡检监察管理系统实现数据信息的存储管理及分发推送,无人机巡检执法终端接收隐患目标推送信息并进行现场快速执法;最后,对该系统的应用情况及后续的发展方向进行了总结和展望.目前,该系统成功应用于河南、甘肃等省份的油气管线巡检监察作业中,结果表明系统满足油气管线巡检监察的业务需求.  相似文献   

15.
为了实现包括服务端和客户端的一套简单、稳定、可靠的新型视频监控系统。首先分析了视频监控系统的发展历史和趋势,提出基于移动互联网的视频监控系统方案,并选定Android作为系统实现的平台;明确了需求和目标,设计出系统的整体方案,并搭建了系统的程序框架;再根据系统程序框架的设计,详细地设计并实现了各个子功能模块,其中主要的功能模块有视频采集与视频回显模块,视频预处理模块,视频编解码模块和视频存储模块等;最后,对整个系统进行了综合测试,验证了其功能的完整性,得出系统的性能表现数据。经实验证明,所设计系统使用便利,需求中指定的功能也基本实现,程序的运行稳定高效可靠,能达到预期效果,具有一定的实用性和研究意义。  相似文献   

16.
云基础设施的虚拟化、高可用、可弹性调度等特点, 为云数据库提供了开箱即用、可靠可用、按需计费等优势. 云数据库按照架构可以划分为云托管数据库(cloud-hosted database)以及云原生数据库(cloud-native database). 云托管数据库将数据库系统直接部署到云上虚拟机环境中, 具备低成本、易运维、高可靠的优势. 在此基础上, 云原生数据库充分利用云基础设施弹性伸缩的特点, 采用计算存储分离的架构, 实现了计算资源和存储资源的独立伸缩, 进一步提升数据库性价比. 然而计算存储分离的架构为数据库系统设计带来了新的挑战. 深入分析云原生数据库系统的架构和技术. 首先将云原生OLTP和云原生OLAP的数据库架构按照资源分离模式的差异分别进行归类分析, 并对比各类架构的优势与局限. 其次, 基于计算存储分离的架构, 按照各个功能模块深入探讨云原生数据库的关键技术: 主要包括云原生OLTP关键技术(数据组织、副本一致性、主备同步、故障恢复以及混合负载处理)和云原生OLAP关键技术(存储管理、查询处理、无服务器感知计算、数据保护以及机器学习优化). 最后, 总结现有云原生数据库的技术挑战并展望未来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7.
The Multi-Agent Distributed Goal Satisfaction (MADGS) system facilitates distributed mission planning and execution in complex dynamic environments with a focus on distributed goal planning and satisfaction and mixed-initiative interactions with the human user. By understanding the fundamental technical challenges faced by our commanders on and off the battlefield, we can help ease the burden of decision-making. MADGS lays the foundations for retrieving, analyzing, synthesizing, and disseminating information to commanders. In this paper, we present an overview of the MADGS architecture and discuss the key components that formed our initial prototype and testbed. Eugene Santos, Jr. received the B.S. degree in mathematics and Computer science and the M.S. degree in mathematics (specializing in numerical analysis) from Youngstown State University, Youngstown, OH, in 1985 and 1986, respectively, and the Sc.M. and Ph.D. degrees in computer science from Brown University, Providence, RI, in 1988 and 1992, respectively. He is currently a Professor of Engineering at the Thayer School of Engineering, Dartmouth College, Hanover, NH, and Director of the Distributed Information and Intelligence Analysis Group (DI2AG). Previously, he was faculty at the Air Force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Wright-Patterson AFB and the University of Connecticut, Storrs, CT. He has over 130 refereed technical publications and specializes in modern statistical and probabilistic methods with applications to intelligent systems, multi-agent systems, uncertain reasoning, planning and optimization, and decision science. Most recently, he has pioneered new research on user and adversarial behavioral modeling. He is an Associate Editor for the IEEE Transactions on Systems, Man, and Cybernetics: Part B and 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mage and Graphics. Scott DeLoach is currently an Associate Professor in the Department of Computing and Information Sciences at Kansas State University. His current research interests include autonomous cooperative robotics, adaptive multiagent systems, and agent-oriented software engineering. Prior to coming to Kansas State, Dr. DeLoach spent 20 years in the US Air Force, with his last assignment being as an Assistant Professor of Computer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at the Air Force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Dr. DeLoach received his BS in Computer Engineering from Iowa State University in 1982 and his MS and PhD in Computer Engineering from the Air Force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in 1987 and 1996. Michael T. Cox is a senior scientist in the Intelligent Distributing Computing Department of BBN Technologies, Cambridge, MA. Previous to this position, Dr. Cox was an assistant professor in the Department of Computer Science & Engineering at Wright State University, Dayton, Ohio, where he was the director of Wright State’s Collaboration and Cognition Laboratory. He received his Ph.D. in Computer Science from the Georg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Atlanta, in 1996 and his undergraduate from the same in 1986. From 1996 to 1998, he was a postdoctoral fellow in the Computer Science Department at 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 in Pittsburgh working on the PRODIGY project. His research interests include case-based reasoning, collaborative mixed-initiative planning, intelligent agents, understanding (situation assessment), introspection, and learning. More specifically, he is interested in how goals interact with and influence these broader cognitive processes. His approach to research follows both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nd cognitive science directions.  相似文献   

18.
杨丹  戴芳 《中国图象图形学报》2018,23(12):1813-1828
目的 目标检测在智能交通、自动驾驶以及安防监控中均有重要的地位,ViBe算法是常用的运动目标检测算法,它主要由背景模型初始化、前景检测、背景模型更新3部分组成,其思想简单,易于实现,运算效率高,但当初始帧有运动目标时,检测结果会出现“鬼影”现象,且易受噪声和光照变化影响,不能适应动态场景。同时,其逐帧逐像素进行前景检测,在计算复杂度方面有较大提升空间。为解决这些问题,提出一种改进的ViBe算法,称为ViBeImp算法。方法 在背景模型初始化时,用多帧平均法给出初始背景,采用该初始背景构建初始背景样本模型。在前景检测过程中,采用背景差分法、帧差法与OTSU算法相结合给出半径阈值的自适应计算方法。同时,根据背景差分法找出运动区域,只对运动区域进行前景判断和模型更新,降低算法的计算复杂度。结果 对25个不同场景视频分别给出ViBeImp算法在初始化背景,自适应半径阈值和计算复杂度方面改进的结果及有效性指标,实验结果表明,与ViBe、ViBeDiff2、ViBeIniR,以及Surendra等算法和高斯混合模型相比,ViBeImp算法对噪声、光照和背景动态变化有较好的鲁棒性,检测结果更完整,且实时性较好。同时,ViBeImp算法将ViBe算法的查准率、查全率以及F1值分别提高了17.98%、11.40%和15.96%。结论 ViBeImp算法采用多帧平均法构建初始背景可有效地消除“鬼影”,并给出半径阈值的自适应计算方法,使ViBe算法更快适应视频环境变化,准确且完整地检测出运动目标,具有较低的误检率和漏检率。该方法克服了ViBe算法对初始背景以及视频环境的依赖,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运算速度,具有很好的鲁棒性和适用性。  相似文献   

19.
元宇宙是虚拟数字世界与真实物理世界无缝融合的新生态,近来引发了各界的广泛关注。区块链、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增强现实及传感技术、移动通信及泛在计算等各种新型互联网技术愈发成熟,使元宇宙的进一步发展成为可能。关于元宇宙的研究主要涉及产业项目、基础设施、关键技术、隐私安全等方面,这些研究虽然涉及区块链技术,但未具体指出区块链应用于元宇宙的优势及具体应用方式。区块链技术不仅可以为元宇宙提供开放自由的去中心化环境,而且可以为其提供公平合理的数字资产分配机制。主要从区块链赋能元宇宙中数字身份和数字资产管理的角度出发,分析了元宇宙的发展历程和特征,讨论了元宇宙发展所需核心技术及面临的挑战。同时研究了区块链的关键技术,并从区块链的本质特征及与其他技术融合优势两个方面对区块链应用于元宇宙做可行性分析。进一步提出元宇宙生态体系架构,重点详细分析了基于区块链的自我主权身份管理模型、区块链-非同质化通证(NFT,non-fungible token)工作流程及其在元宇宙中的应用。结合区块链和元宇宙的最新研究进展,从基础设施、通信和计算资源管理机制、监管与隐私保护以及区块链可扩展和互操作性4个方面指出区块链应用于元宇宙将面临的挑战和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20.
薛卫  耿琳  郑超  谢伟朋 《测控技术》2021,40(9):16-23
纵观世界装备试验鉴定技术发展,美军拥有庞大的试验鉴定靶场、雄厚的试验鉴定技术基础、先进的试验鉴定理论、相对完善的组织管理体制,其装备的试验鉴定水平和能力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研究美军试验鉴定技术发展现状,预测其在未来一个时期内的发展趋势,总结其发展特点与规律,学习借鉴先进经验做法,对于我国装备建设发展、试验鉴定能力提升和靶场建设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主要对美军试验鉴定技术发展历程、管理体制与规划计划进行介绍,凝练其在试验鉴定技术发展需求中生成的总体思路和主要做法,在此基础上提出思考建议,以期对我国装备试验鉴定技术发展提供一定启示与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