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USB2.0控制器CY7C68013特点与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介绍USB2.0协议以及Cypress公司推出的USB2.0控制器CY7C680313。USB2.0协议提供480Mb/s的传输速度,向下完全兼容流行的USB1.1协议。CY7C68013是USB2.0的完整解决方案,该芯片包括带8.5KB片上RAM的高速8051单片机,4KB FIFO存储器以及通用可编程接口(GPIF0,串行接口引擎(SIE)和USB2.0收发器,无需外加芯片即可完成高速USB传输,性价比较高。  相似文献   

2.
故障现象:最近,一块30GB的移动硬盘(USB 2.0 接口)接到电脑上后(USB 1.1接口),很快就被识别出来且能使用;虽然速度慢但用于文件的备份基本上够用了。为了发挥USB 2.0接口的速度优势,笔者将这块移动硬盘换到了一台具备USB 2.0接口的电脑上使用, 插到机器的前置接口上,电脑提示发现了USB设备,但却不能够被识别。  相似文献   

3.
本文在介绍USB协议的基础上,采用自顶向下的方法设计了一个符合USB1.1规范、支持1.5MHz和12MHz传输速率的可复用和可配置的USB接口;设计在结构划分时借鉴了Intel USB 2.0 Transceiver Macrocell Interface(UTMI) Specification的接口方案,所以只需要很小的改动,就可以设计出符合USB 2.0规范的芯片。本设计应用TSMC 0.25 μm CMOS工艺进行了综合和后仿真验证,得到了优化的门级网表。  相似文献   

4.
通用串行总线(USB)原理及接口设计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USB1.1为基础讨论了USB的基本原理、工作流程、通信协议和相应的关键技术,并介绍了一种USB接口的10M以太网卡的设计方案.已经发布的USB2.0支持480Mbps的高速数据传输,这将使PC可以通过USB接口传输更高速更大量的数据.还论述了USB2.0的改进和优点.  相似文献   

5.
USB2.0接口已经成为了现在主板的标准接口,由于其高出USB1.1接口40倍的传输速度,受到了大家的欢迎。可是在DOS下却由于DOS驱动程序的问题,不能在DOS下享受LSB2.0带来的高速度。这里就告诉大家一个方法,让大家在DOS下也能享受USB2.0接口带来的高传输速度。  相似文献   

6.
电脑应用     
USB2.0的设备是否在拖后腿? 现在支持USB3.0的主板是越来越多。我想问问,我的闪盘、移动硬盘等外设都是USB2.0接口的,这些外设插在USB3.0接口上,有没有可能提升速度呢?  相似文献   

7.
《现代计算机》2009,(5):143-143
Q 最近买了一款移动硬盘,连接USB接口时才发现USB接口竟然是USB1.1版本,但我的华硕PSL 1394主板应该是USB2.0版本的呀。我把系统升级为Windows XP SP3后装了万能驱动,接口仍然还是USB1.1版本,我该怎幺办?  相似文献   

8.
引言 通用串行总线(Universal Serial Bus)从诞生发展到今天,USB协议已从1.1过渡到2.0,作为其重要指标的设备传输速度,从1.5Mbps的低速和12Mbps的全速,提高到如今的480Mbps的高速。USB接口以其速度快、功耗低、支持即插即用、使用安装方便等优点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目前,市场上以USB2.0为接口的产品越来越多,  相似文献   

9.
陈鹏 《电脑时空》2010,(3):22-22
USB2.0(或称HiSpeed USB)接口目前仅有480Mb/s(60MB/s)的理论带宽,实际的传输率最多30MB/s出头。USB3.0(或称SuperSpeed USB)的理论带宽达到了5Gb/s,与USB2.0,传输率接近10倍的提升。  相似文献   

10.
USB通用串行总线是新一代标准接口总线,与USB1.0版本不同,USB2.0不仅支持低速(1.5Mbps)和全速(12Mbps)外部设备,还支持高速(480Mbps)外部设备。为了将全/低速设备对高速设备可用带宽的影响减到最小,USB2.0提供了一种机制,该机制支持在Hub连接的是全/低速设备的情况下,主控制器与Hub之间以高速传输所有设备的数据。  相似文献   

11.
USB(通用串行总线)是一种用于连接计算机和外部设备的外部总线体系结构。USB协议栈是整个USB的管理中枢,由HCD,USBD,HUBDRIVER和配置任务组成。文章结合特定平台下USB协议栈的研究课题,分析USB软件系统的体系结构,提出独立于平台的操作系统抽象层和硬件抽象层,实现了可移植的USB协议栈。试验结果表明,在不同的平台下,利用可复用的USB协议栈,将提高开发速度,减少质量风险,降低开发成本。  相似文献   

12.
Win2000/XP下USB设备驱动程序研究与设计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USB驱动程序是实现USB上层应用软件和底层USB硬件无缝连接的桥梁,驱动程序的开发是USB设备开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分析USB协议基础上,介绍了Win2000/xp下USB系统体系结构,USB接口的相关概念,剖析了驱动程序的分层、重要数据结构,讨论了采用DriverStudio开发基于WDM的USB设备驱动程序的设计原理和方法,阐述了驱动程序的调试与安装.通过设计并实现一个典型的例子总结了在Win2000/xp下编写一个USB设备驱动程序的一般方法和技巧,为开发更复杂的USB设备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USB已经成为一种非常成功的总线标准。以USB在一个嵌入式系统的实现案例,介绍了USB总线的硬件研发过程及相关USB协议栈的设计与实现,并且探讨了在嵌入式操作系统中基于该协议栈的USB设备驱动的开发以及USB Bios Boot Rom的设计。  相似文献   

14.
介绍在WindowsCE4.2嵌入式操作系统下进行USB摄像头驱动程序设计,通过分析USB设备总线、USB设备在WinCE平台上的驱动模型以及流驱动接口,以一款中芯微USB摄像头为例,详细介绍USB摄像头驱动开发过程,成功实现USB摄像头数据流采集、JPEG图像解码和位图显示。此方法对其他USB设备驱动开发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5.
USB身份锁的强化识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钱敏  陈相宁 《计算机工程》2007,33(5):138-139
USB设备通过主机的识别之后,与主机之间建立起一条USB传输信道,这是设备实现功能的基础。USB身份锁是网络身份认证系统中常用的信息载体,相比较常规USB设备,身份锁具有更高的安全性要求。文章给出一个基于厂商认证协议的身份锁强化识别方案,在实现USB设备标准配置的基础上,通过增加设备和驱动之间的可信身份认证,加强设备的识别处理。  相似文献   

16.
为了满足两个USB设备之间直接进行数据通信的需求,通过对现有USB OTG协议和相关应用的研究,在国产SoC芯片SEP6200平台上设计并实现了基于Linux内核的USB OTG模块驱动。首先介绍了OTG标准中的对话请求协议(SRP)和主机交换协议(HNP),然后制定并设计了基于USB控制芯片USB3343的硬件模块方案,最后根据Linux内核中已有的USB驱动架构完成了USB OTG设备驱动的设计,并最终实现了SEP6200嵌入式平台USB Host和De-vice角色的自由转换功能。  相似文献   

17.
Linux下USB设备驱动研究与开发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杨伟  刘强  顾新 《计算机工程》2006,32(19):283-284
开发USB(Universal Serial Bus)设备驱动是一项比较繁琐的工作。Linux中的USB核心子系统提供了大量的API以及相关的支持机制,保证了USB设备的即插即用,简化了驱动的编写。结合具体开发实例,介绍了USB的相关概念,分析Linux中USB核心子系统的框架构成以及重要的数据结构,剖析Linux内核对USB规范的支持,描述了驱动开发的一般方法和技巧。  相似文献   

18.
USB音频设备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介绍USB音频设备及其驱动程序结构的基础上,对USB Audio功能节点、USB Audio描述符、USB Audio请求、码流同步等设计重要方面进行了详细论述,提出了一种准同步USB码流速度匹配方法。使用准同步法,在一对USB ISO端点上,成功地实现了实时全双工USB音频通信功能,简化了时钟同步系统的设计。  相似文献   

19.
USB已经成为一种事实上的I/O标准,本文以自主开发的基于ISA总线的USB为例,介绍了该USB的硬件研发过程及相关系统软件的开发过程,详尽地展示了相关USB协议栈的设计与实现,并且探讨了USB设备基于该协议栈的驱动开发.  相似文献   

20.
针对实现嵌入式USB主机互联的需求,提出了以PDIUSBD 12为USB控制芯片的USB On—The—Go(USB OTG)设备解决方案。通过分析芯片驱动、控制单元数据交换程序设计,建立PC—PC USB接口连接器,为USB主机间提供对等功能的USB设备接口,通过统一的数据缓冲区,实现了两台USB主机不借助于USB集线器的互联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