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随着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政府安全监管需求和工地自身管理需求不断扩大。建筑行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如何有效监管工地人员,如何通过人员管理降低安全隐患,成为当前施工企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越来越多的建筑工地借助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和云计算技术,打造智慧工地,将之前粗放型的管理模式转变为精细化管理。笔者充分掌握了建筑行业的需求,结合现代信息技术,提出了一种基于人脸识别技术的数字工地智慧安监平台IT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2.
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对医院废水、废物、废气(简称\"三废\")的治理技术和管理水平提出了严峻挑战.为做好医院疫情常态化防控工作,改善医院\"三废\"处理和环境管理效果,通过研究建立了以环境信息模型(EIM)为基础的\"三废\"全过程管理模式,将所有环境污染风险因素进行统一管理.利用物联网、数据平台,从模拟分析、风险识别、绩效评估等方...  相似文献   

3.
探讨了疫情防控信息化在医院采集核酸检测数据过程中的作用.分析了医院核酸检测工作信息化前后的工作模式变化,总结了疫情防控信息化带来的优点.核酸检测信息采集的信息化,可优化医院疫情防控管理模式,提高医护人员工作效率.疫情防控信息化将成为未来医院疫情防控管理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4.
5.
佀洁  刘涛  王宇翔 《信息与电脑》2023,(10):247-250
近年来,高校不断扩招,迎新工作面临较大压力,以往迎新工作存在工作量大、业务量大、工作内容复杂、效率低等问题。针对此这些问题类弊端,文章提出基于人脸识别技术的智慧迎新场景开发方法,并设计一个迎新系统。该利用web系统开发技术,信息设计、数据处理、人脸注册及人脸识别的实施过程技术完成新生注册和报到工作。系统能够提高迎新工作的效率,也能具有一定的实用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2020年初暴发的新冠肺炎疫情使得企业和民众对于在线非接触式办理政务服务的需求日益增加,基于疫情的专门类、应急办公类、政务服务类、第三方应用类非接触式智慧政务平台被广泛应用。与此同时,新冠肺炎疫情也促进了非接触式智慧政务的应用层次,但在抗击疫情过程中也暴露出来当前我国非接触式智慧政务发展的不足之处。文章梳理了抗击疫情期间非接触式智慧政务主要的应用形式,以新冠肺炎疫情对非接触式智慧政务的促进作用为创新思维,通过问题导向引出了我国非接触式智慧政务发展的启示和方向。  相似文献   

7.
在国内疫情防控形势逐渐好转,高校复工复学的背景下,如何有效的开展高校学生的疫情健康管理和教学安全工作,成为各个高校面临的重点任务.本文依托计算机人工智能和物联网技术,探讨了如何将人脸识别、红外测温等新技术应用于该背景下的学生安全管理,本文将从返校学生的行为管理、宿舍安全、健康监测、课堂考勤等几个方面进行说明.  相似文献   

8.
以智慧医院的健康管理平台建设实践为探讨主题,针对当前我国医院智能化建设的发展现状,从业务需求与集成需求两方面分析管理平台的重要性,详细研究身份权限控制功能、用户管理功能、用户移动端功能与软件设计等平台系统的模块组成,挖掘医院健康管理平台的主要特点,畅想未来智慧管理平台的建设前景,为医院的智能化发展提供良好建议.  相似文献   

9.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互联网+在医疗行业应用促进了医院信息化建设.智慧医疗是未来医疗服务领域的发展趋势,互联网等新型技术提出了对医院的改革创新发展具有重要影响,互联网+的提出为医院信息化平台建设提供新的契机.以医院智慧医疗服务平台为例,介绍了软件架构与发展规划,阐述了互联网医院运作流程,包括网站诊疗与医联体服务系统.  相似文献   

10.
近些年各地纷纷开展智慧城市的建设规划,利用现代化的科学技术手段完善城市的管理和服务,人脸识别技术在发展和创新实现了全面的推广,为智慧城市的建设创造了有利条件,本文针对人脸识别技术在智慧城市建设中的应用展开分析和研究,了解人脸识别技术的概念以及特点,明确人脸识别技术在智慧城市建设中的应用优势,同时对于人脸识别技术在智慧城...  相似文献   

11.
针对现有门禁系统因采用IC卡、射频卡等考勤方法存在"认卡不认人",采用指纹虹膜等生物识别技术存在指纹容易损伤等问题,设计了一套基于ARM的人脸识别门禁系统。该系统采用S3C2440B芯片为处理器、USB摄像头作为视频采集设备,自动搜索人脸进行拍照;采用基于PCA的人脸识别算法对采集的人脸图像进行识别,若为非法入侵人员则发出报警声,并通过GPRS技术发短信通告系统管理员采取安全防范措施。测试结果表明,该系统在严格的测试环境下能够准确高效地识别出人脸,平均识别率达95%以上。  相似文献   

12.
介绍一种以智能卡起动的神经网络型人脸识别身份鉴定装置,通过整合电子式的智能卡技术和生物特征式的人脸识别技术与多项图像处理算法来进行身份鉴定,使得高达85%的准确辨识能于2s内完成。  相似文献   

13.
邵旻晖 《计算机时代》2022,(2):69-71,75
为了实现医院核心业务之间的互联互通,推动医院内部信息资源整合和共享,建立了由主数据管理、患者主索引、患者360试图、大数据应用、临床科研平台、综合运营BI六大模块组成的,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医院大数据集成与服务平台.该平台的建设,实现了医院各个异构系统的集成并提供了统一的医疗数据访问服务,为智慧医院建设打下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4.
The pose problem is one of the bottlenecks for face recognition. In this paper we propose a novel cross-pose face recognition method based on partial least squares (PLS). By training on the coupled face images of the same identities and across two different poses, PLS maximizes the squares of the intra-individual correlations. Therefore, it leads to improvements in recognizing faces across pose differences.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demonstrate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proposed method.  相似文献   

15.
为了提高在光照变化条件下人脸图像的识别率,针对Retinex算法处理人脸光照图像产生的识别率不高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稀疏差分和Mean-Shift滤波的Retinex算法.对人脸图像增加部分使用稀疏差分,利用Mean-Shift滤波代替高斯滤波对光照进行估计,通过采用Yale B人脸库、CMU-PIE人脸图像库和AR人脸图像库对算法性能进行测试,该算法具有很好的光照鲁棒性,有效地提高了人脸的识别率.  相似文献   

16.
农药播撒在农作生产环节中至关重要,针对我国存在农药漏用、乱用的现象,设计的农作物防治系统将信息技术与农业生产相结合,基于Spring MVC框架,构建移动端微信小程序与后端管理系统,集合了病虫害图像识别、疫区防治信息维护和代理防控等模块。系统覆盖"播种—查虫—识别—防治"的业务闭环,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助力我国农业信息化发展。  相似文献   

17.
采用基于遗传算法(GA)的二维主成分分析法(2DPCA)进行人脸识别.2DPCA直接以二维图像矩阵为研究对象,以其协方差矩阵的特征向量为投影轴进行特征提取.为了达到识别时的信息最优,将遗传算法融入2DPCA,对协方差矩阵的特征向量进行优化选择得到最优投影轴,并在此基础上提取特征.最后在MIT人脸数据库上进行实验,表明识别率和速度均高于单纯使用2DPCA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基于DSP的人脸Hu矩识别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邹修国  李林  陆静霞 《电子技术应用》2012,38(11):150-152,156
在DSP硬件平台的基础上利用Hu矩研究人脸识别.DSP选用DM6437达芬奇处理器,利用DM6437的快速运算能力进行人脸识别,实现对人脸图像做平移、缩放和旋转三种运算,按肤色提取人脸图像,再做二值化处理,对二值化后的图像采用Hu矩提取特征值.实验结果表明,三种运算后的Hu特征值与原图像的Hu特征值相符,以此可以作为识别.  相似文献   

19.
杨颖娴 《微型机与应用》2012,31(15):43-44,47
提出了基于独立分量分析进行特征提取和采用模糊支持向量机实现分类的人脸识别新方法。首先利用独立分量分析方法构造人脸的特征脸空间,在特征脸空间上运用模糊支持向量机进行分类识别。在ORL人脸数据库的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能有效提高人脸识别性能,具有较高的识别率。  相似文献   

20.
为解决石油行业工作现场人员不佩戴安全帽的情况,避免因违规操作或违反规定,造成不必要的伤亡,提出一套基于施工现场安防监控系统的智能安全帽检测系统。设计一套综合利用安全帽的颜色、轮廓,以及多层神经网络分类建立的统计模型,对是否佩戴安全帽进行检测。结合实例,验证了算法的有效性和系统的可行性。实例结果表明,该系统能很好检测出现场没佩戴安全帽的人员,一定程度上杜绝了安全隐患,减少了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