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2.
3.
套管换热器换热性能仿真及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换热器性能评估平台优化设计的研究中,为了描述套管换热器在热流体动态输入温度下的换热行为,研究其温度分布变化规律,在综合考虑了流体沿流动方向的导热扩散特性、中间墙体的金属蓄热以及流体沿径向导热对出口温度瞬态响应的影响的基础上,提出了以墙体侧蓄热量为突破点的动态相变仿真交叉迭代简化模型,得到了在热流体动态输入温度下的换热器温度响应曲线以及换热系数的分布曲线,最后设计了换热器动态仿真平台,对仿真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墙体侧温度模型预测值和实验值数据吻合较好.最大相对误差在9%范围内,其仿真模型符合换热器的换热特性,说明上述简化模型对套管换热器相变换热的研究有较好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4.
5.
6.
本文讨论了化工过程仿真培训系统中的换热器的动态模型,着重比较了两种稳态模拟与动态补偿相结合的仿真算法-基于平均传热温差和基于传热单元数的仿真算法。分析了基于平均传热温差的仿真算法存在的问题,讨论了基于传热单元数的仿真算法中有关参数的确定方法,最后给出仿真实例。 相似文献
7.
针对目前国内用于化工流程仿真的换热器模块计算功能不全面的情况,为了提高通用仿真软件中换热器的计算功能,开发了换热器功能模型。改进的换热器模型能实现换热器计算热负荷,并能计算换热器面积。除此以外,还具有自动判断相变以及处理温度交叉现象的功能。首先对换热器计算功能进行了分类,然后基于物料平衡、热量平衡和总传热速率方程等分别建立其数学模型,并实现对模型的求解,最后以异丙醇、正丁醇、正戊醇的混合物为例进行了仿真计算。仿真结果与实验值基本吻合,平均相对误差较小。结果表明,数学模型的建立是正确的,可以用于换热器换热过程的仿真,并为实际生产过程提供理论基础和支持。 相似文献
9.
11.
多体系统动力学仿真中的接触碰撞模型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了明确多体系统动力学仿真时接触碰撞模型的选择依据,对恢复系数模型,IMPACT函数模型,迟滞阻尼模型三种模型进行了分析讨论,并指出了模型中各参数的物理意义.最后以小球与平面碰撞问题为例,通过理论推导与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确定了模型的参数,在ADAMS软件中进行了仿真计算,得到了三种模型的计算结果.计算结果表明,恢复系数方法只能得到碰撞后的速度;IMPACT函数模型可以得到较好的仿真结果,但是参数确定困难;修正的迟滞阻尼模型可以解决恢复系数接近1的接触问题. 相似文献
12.
13.
14.
针对利用数值分析法求解高阶电路时难于列写系统状态空间方程,且计算复杂烦琐的问题,阐述了一种不需要列写状态空间方程,并且能够直接从动态电路元件得到电路计算模型的建模法(传输线模型(TLM)建模法),同时对一个含耦合元件的动态电路进行了建模和仿真,与常用的其它两种常用的数值分析法进行了比较分析.仿真结果表明.方法简单实用,物理概念清晰,能有效对各种动态电路特别足高阶电路进行求解,并且具有无条件的数值稳定性. 相似文献
15.
仿真模型重用方法综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仿真模型重用是当前仿真领域的热点研究问题,在复杂系统建模与仿真中有着广泛而现实的需求.实现仿真模型重用,一方面要提高建模人员面向重用进行建模的意识,更重要的是提供支持模型重用的技术途径.将当前支持仿真模型重用的方法归纳为多阶段建模方法、基于模型框架的方法、基于模型与模型表示的规范化与标准化方法、综合使用上述方法的综合集成方法,分析说明了每种方法的基本思想、重用原理和实现途径.仿真模型重用是一个系统工程,贯穿于模型研制和使用的各个阶段,采用综合集成方法是实现仿真模型重用系统化和工程化的必须和必然. 相似文献
16.
潜艇水下六自由度运动仿真数学模型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10
潜艇水下运动是多姿态的三维空间运动。计算机仿真要对其进行比较准确的描述和对运动状态进行动态仿真研究,其关键技术是建立潜艇空间运动方程。该文在描述潜艇水下运动的基础上,建立了可用于非线性修正的潜艇三维空间运动方程。经过必要的数理解推理,定量确认了模型的有效性。最后,以某潜艇为例,研究了该型潜艇水下运动规律和操纵特点。 相似文献
17.
X舵潜艇空间运动仿真数学模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潜艇水下运动是六个自由度的多姿态运动,建立空间运动方程数学模型是计算机仿真时对其进行比较准确的描述和对运动状态进行仿真研究的关键。该文在对X舵进行受力分析的基础上,由美国泰勒潜艇六自由度方程出发,导出适合X舵潜艇控制和仿真数学模型,并给出了该数学模型的微分形式。 相似文献
18.
一些文献认为Hughes-Hartogs比特分配算法在向多个子载波分配比特时,运算复杂度太大、速度太慢,实时性差.鲜有文献对它的运算量进行具体的分析.文中对Hughes-Hartogs比特分配算法的运算量进行了理论分析,得出了衡量它的运算量的方法.并在有线信道双绞线模型下,通过Matlab仿真,从发送总比特数和运算量两个方面,比较了Hughes-Hartogs算法与最优化的贪心算法的性能,得出了可用发送功率和量化间隔对Hughes-Hartogs算法性能的影响,以及怎样选择合适的参数既使Hughes-Hartogs算法的运算复杂度尽量小又使发送总比特数尽量大.并提出算法的改进方案,可以看到改进后的算法能够满足实时应用的需求.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