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软件集成与复用是提高开发效率和质量的重要途径,而开发标准是实现集成与复用的重要因素。通过分析InChI、Jmol和BALL等实例,提出了化学信息学开源软件开发的数据通信标准、界面标准和模块标准问题。在此基础上,以作者进行的分子相似性与差异性研究为例,展示了对开源科学计算软件SciLab的主成分分析(PCA)模块进行改进、集成和复用的情况,说明对开源软件应采取扬弃态度,保障集成、复用的成效。  相似文献   

2.
建立在开源软件和公共数据库基础之上的生物信息学所获得的巨大成功,说明药物发现研究的开放性非常重要。然而以大量有机分子结构信息为主要研究对象的化学信息学,还没有达到所期望的开放性。通过对照这两类信息学研究在搜索引擎上查询的资源数量、在专业期刊发表论文的数量及影响因子等,发现编程语言和开发机制的开放性,是造成如此差别的重要原因。因此,化学信息学也应该走开放的道路.才能突破信息障碍,在更广阔的化学空间实现更有效的探索.找到更多、更好先导化合物,也建议在相关科研与教学中大力推广使用开源软件和动态编程语言。  相似文献   

3.
开源软件在化学数据库分子结构检索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分子结构检索是化学数据库必备的检索手段,利用开源化学软件是实现分子结构检索的有效途径.不同于商业软件的解决方案,开源本身就体现了经济性和可重复开发的特点.本文利用Java开源化学软件开发工具包如Chemistry Development Kit(CDK)、JOELib的基本构件,基于JSP Servlet Bean MySQL技术搭建了一个网络化学数据库结构检索平台.其中包括分子全结构和子结构检索,并实现了在线提交分子和化合物结构的三维显示等.对包含12万化合物结构信息的数据库的测试表明,该系统在经过预处理和一系列优化措施下,实现了较好的检索性能.  相似文献   

4.
孟祥宏 《数字社区&智能家居》2007,2(6):1322-1323,1373
开源软件由于应用领域的日益广泛,其安全性也备受关注。本文从技术层面对开源软件的安全性进行了详尽的分析,并提出了提高其安全性的方案。  相似文献   

5.
文章提出一种面向开源软件特征的开源软件选择方法,首先从开源软件的基本特性、评估策略和内在特征三个方面建立其特征,并将特征纳入到开源软件的分类中。其次再根据不同用户的需求的特征与开源软件的分类建立选择机制,使用户需求选择特征与开源软件特征进行对应,从而建立起开源软件选择方法。然后通过该方法来选择面向开源软件开发工具为例进行验证表明,该策略有效且可用性强。  相似文献   

6.
随着开源软件的越来越普及,在多媒体领域内我们也发现了不少强大的好东西,这次就让我们了解一下不用付钱的优质软件吧。  相似文献   

7.
涂兰敬 《软件世界》2008,(10):52-53
“番茄花园”事件已经发生有一个多月了,它的背后留给我们更多的是对开源软件和国产基础软件的思考空间。  相似文献   

8.
软件专利与开源软件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软件获得版权与专利的双重保护。正在引起软件产业尤其是开源软件业界的广泛关注。许多开源软件的支持者。包括Linus Torvalds本人明确反对软件专利制度。他们认为。软件专利会给开源软件的发展带来麻烦。鉴于开源软件对于中国软件产业发展的重要意义。应当研究软件专利制度以及其对开源软件发展的影响。[编者按]  相似文献   

9.
开源在中国至少发展了10年时间,为什么仍然会采取剑走偏锋的方式?[编者按]  相似文献   

10.
老菜 《电脑》2002,(7):94-94
中国正式加入了WTO,知识产权保护落实势必牵涉到我们用电脑的单位或个人。当然,有些软件你可以忍痛割爱,如游戏等,但如Office几乎是每个单位,甚至个人电脑都必备的常用软件,你又怎能舍弃?你会否觉得用盗版违法,买正版又太贵?哈哈,现在不用愁了,一套便宜又好用的正版办公软件———KaiOffice,将为你带来曙光。KaiOffice是由香港开源系统有限公司开发的一套可以完全替代MSOffice的办公软件,内有七大套件。1、文本功能替代Word;2、工作表功能替代Excel;3、演示文稿功能替代PowerPoint;4、绘图功能(文件为矢量图,带有画…  相似文献   

11.
利用开源软件构建OLAP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开源软件的基础上,实现应用系统的开发,已被证明是一种可靠和有效的方式。提出了一个基于开放源码软件构建联机分析处理系统的技术框架。在实际开发过程中,在遵循相关的许可证制度的前提下,通过对多个相关开源软件的源代码进行详细剖析,结合实际需求进行修改,最终成为一个完整的产品化系统,并成功地投入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12.
郑巍 《计算机应用研究》2008,25(11):3361-3362
摘要:归纳开源软件项目的数据源及数据收集方法,给出FreeBSD内核的软件进化分析方法和相关分析结果。重点分析了FreeBSD系统和主要子系统的复杂性进化趋势及推动进化的主要原因,提出了快速测算大型开源软件复杂性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基于开源软件平台基本特点的分析,对目前具有代表性的apt/dpkg、yum/RPM、BSD ports和portage等软件管理技术进行分析,对比和总结了现有技术特征和一般结构,探索了开源平台下软件管理技术可能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4.
互联网上已形成了规模巨大、种类丰富的开源软件资源。如何准确、快速地判断一个开源项目的各种可信属性是否满足需求是当前软件工程领域研究的热点。深入分析已有开源软件评估模型,总结互联网上软件质量相关的各种信息,提出了面向开源软件的可信评估证据框架,并基于该框架构建了一种开源软件可信证据查询平台。利用该平台能够极大地提高评估效率,用户可以准确、快速、全面地了解相关软件项目的各种信息。最后,以一个知名开源软件证实了该证据框架及证据查询平台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5.
Abstract With the rising popularity of so‐called ‘open source’ software there has been increasing interest in both its various benefits and disadvantages. In particular, despite its prominent use in providing many aspects of the Internet's basic infrastructure, many still question the suitability of such software for the commerce‐oriented Internet of the future. This paper evaluates the suitability of open source software with respect to one of the key attributes that tomorrow's Internet will require, namely security. It seeks to present a variety of arguments that have been made, both for and against open source security and analyses in relation to empirical evidence of system security from a previous study. The results represent preliminary quantitative evidence concerning the security issues surrounding the use and development of open source software, in particular relative to traditional proprietary software.  相似文献   

16.
开源软件因其源代码开放、免费、易于定制等特性,非常适合教育信息化领域的需求。文章阐述了开源软件的概念及特征,分析了开源软件在国内外教育领域中的研究与应用现状,最后提出了开源软件在我国教育信息化领域中的应用策略。  相似文献   

17.
大型自由和开源软件进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巍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08,29(11):2821-2823
大型自由和开源软件的各种版本源代码和相关开发信息是软件工程研究者研究开源软件项目的重要数据源.归纳开源软件项目的数据源及数据收集方法,给出Linux、FreeBSD操作系统内核的软件进化的分析方法和相关分析结果.重点分析了系统和主要子系统的复杂性进化趋势及推动进化主要原因,提出了快速测算大型开源软件复杂性的方法.得出系统目前以超线性方式进化,而进化的主要推动力是适应系统硬件资源的进化.  相似文献   

18.
Abstract Proponents of open source style software development claim that better software is produced using this model compared with the traditional closed model. However, there is little empirical evidence in support of these claims. In this paper, we present the results of a pilot case study aiming: (a) to understand the implications of structural quality; and (b) to figure out the benefits of structural quality analysis of the code delivered by open source style development. To this end, we have measured quality characteristics of 100 applications written for Linux, using a software measurement tool, and compared the results with the industrial standard that is proposed by the tool. Another target of this case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the issue of modularity in open source as this characteristic is being considered crucial by the proponents of open source for this type of software development. We have empirically assess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ize of the application components and the delivered quality measured through user satisfaction. We have determined that, up to a certain extent, the average component size of an application is negatively related to the user satisfaction for this applica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