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实时数据库的准一致性可串行化并发控制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可串行化的并发控制对传统应用是合适的,它旨在确保数据的“绝对正确”性,然而在实时数据库中,事务的定时限制往往比数据的“绝对正确”性更重要。为此,本文提出了新颖的准一致性可串行化的并发控制策略,文中着重讨论了准一致性可串行化的有关概念与理论,调度的可准一致性可串行化的判别方法,并发控制协议以及在事务的准一致性可串行化并发执行中不一致性传播放大的控制策略。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实时广播中的数据一致性问题。传统冲突可串行化并发控制协议对非对称通信的广播环境来说过于严格且不必要。为此,提出使用Q可串行化:形式化定义了Q可串行化,证明了它虽比传统冲突可串行化宽松但能始终保证数据一致性,基于可动态调整串行化顺序的时标段排序方法给出了相应的并发控制协议。实验结果表明:新协议可显著降低平均响应时间,使更多移动实时事务满足截止期要求。  相似文献   

3.
实时广播环境中的弱可串行化并发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引言随着便携计算机及无线通讯技术的快速发展,移动计算已经成为现实,其中主要采用数据广播方法进行数据发布。广播模式的一个显著特征是通讯的不对称性,即下行带宽比上行带宽宽很多。诸如实时交通信息和导航系统、实时股票交易系统等许多先进的移动信息服务系统需要使用笔记本、膝上电脑等来访问大量的一致且流行的实时数据。然而,由于客户机可用于与服务器通讯的上行带宽的严重限制,传统的并发控制协议显得过于严格、不必要、不可行,这就需要我们研究新的适宜于广播环境的高效的并发控制机制。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实时数据广播环境中的一致性维护问题。由于广播环境的非对称通讯特性,传统可串行化并发控制方法过于严格而不必要;现有放松可串行化方法都会导致数据库受限不一致、使各个用户读取受限不一致数据。提出了使用?子-可串行化并发控制,首先形式化定义了?子-可串行化正确性准则,证明了它虽比传统可串行化宽松但能始终保证数据一致性,使各个用户始终读取一致性数据,进而给出了相应的并发控制协议。实验结果表明,新协议可显著降低平均响应时间,使更多移动实时事务满足截止期要求。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实时数据广播环境中的一致性维护问题。由于广播环境的非对称通讯特性,传统可串行化并发控制方法过于严格而不必要;现有放松可串行化方法都会导致数据库受限不一致、使各个用户读取受限不一致数据。提出了使用т-可串行化并发控制,首先形式化定义了т-可串行化正确性准则,证明了它虽比传统可串行化宽松但能始终保证数据一致性,使各个用户始终读取一致性数据,进而给出了相应的并发控制协议。实验结果表明,新协议可显著降低平均响应时间,使更多移动实时事务满足截止期要求。  相似文献   

6.
封锁与可串行化调度是数据库并发操作采取的两种主要措施。判断一个调度是否可串行化调度的最有效方法是两段锁协议。但是,一方面,事务遵守两段锁协议只是可串行化调度的充分条件而不是必要条件;另一方面,遵守两段锁协议的事务仍可能发生死锁。文中给出了一种算法,利用该算法,不仅可判断出一个调度是否为可串行化调度,而且可判断出该调度是否会发生死锁。  相似文献   

7.
人们基于准一致性可串行化的正确性标准,提出了一种乐观并发控制协议,提高了事务执行的并发度,更有利于实时事务定时限制的满足。  相似文献   

8.
并发事务无死锁的可串行化调度的形式化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并发控制是多用户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的重要内容之一。该文对其形式化方法进行了研究,建立了符合两段锁协议的扩展有色Petri网模型。利用该模型的可达标识图,给出了判断满足两段锁协议的调度是否死锁的充分必要条件,并由此构造出并发事务的无死锁的可串行化调度。  相似文献   

9.
实时数据库嵌套事务的并发控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传统满足可串行化正确性标准的并发控制把数据库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事务的执行保证数据库的一致性。往往在应用中数据库的不同对象集合之间可以独立保证一致性而不必关心别的对象集合的一致性限制以提高事务执行的并发度,这就比较适合嵌套事务模型中父子事务及兄弟事务之间的应用。本文测对嵌套事务的并发控制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0.
实时并发控制协议用来控制并发事务间的相互作用,已满足实时数据库的一致性.本文提出一种四阶段实时并发控制协议HTRCC-DASO,协议在读或等待阶段基于事务优先级动态调整串行化顺序,通过阻塞或及早重启低优先级事务,使高优先级事务率先提交并降低事务重启开销.在验证阶段检查事务读写集合的外部一致性和相互一致性并调整活动事务的时间戳间隔,确保满足事务时态一致性和调度冲突可串行化.通过引入相似性概念,提出了HTRCC-DASO的改进版本:SHTRCC-DASO,性能测试结果显示,SHTRCC-DASO协议能保证良好的实时性能.  相似文献   

11.
朱立华  王汝传 《微机发展》2004,14(12):123-125
以顶点表示活动的网络(AOV网)可用来表示整个工程中各个子工程的先后次序制约关系,利用拓扑排序算法能求得子工程的线性序列———拓扑序列。按此序列安排各子工程,能保证整个工程的顺利完成。传统的拓扑排序算法基于栈结构实现,只能求得实际存在的多个拓扑序列中的一种,削弱了算法的实用价值。文中为了弥补这一缺陷,设计全拓扑排序算法求出了AOV网中实际存在的全部拓扑序列。给出了AOV网的定义及拓扑排序算法思想,分析了传统拓扑算法的不足,提出了一个全拓扑排序求解算法。并讨论了算法中用到的数据结构,以及算法的伪代码实现,通过一个应用实例验证了全拓扑排序算法的实用性和正确性。  相似文献   

12.
并行拓扑排序算法PTSA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立华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4,40(35):109-111,182
文章对AOV网首次提出了一种基于层次的混合数据结构,按分层处理的方法实现并行拓扑排序算法PTSA,求得了AOV网中顶点的所有拓扑序列,克服了以往基于栈结构只能求得一种拓扑序列的缺陷。PTSA算法为工程中各子工程的串行或并行安排提供了确定的选择,提升了拓扑排序算法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黄福员  聂瑞华 《微机发展》2003,13(11):26-27,66
通过对传统冒泡排序算法的讨论,指出其效率不高的缺陷,提出了局部冒泡排序算法,并编程予以实现,其效率及性能较传统的冒泡排序算法有一定程度的提高。同时采用随机及特殊数据在计算机上对传统冒泡排序和局部冒泡排序算法进行了分析和性能对比测试,对局部冒泡排序算法的时间性能作出了评价,指出了局部冒泡排序算法的特点及优势。通过实验证明了局部冒泡排序算法较传统冒泡排序算法在时同性能上有了一定的改进。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对冒泡排序的讨论,指出其效率不高的缺陷,提出了局部冒泡排序算法,并编程予以实现,其效率较传统的冒泡排序算法有一定程度的提高。同时对冒泡排序和局部冒泡排序算法进行了分析和性能对比测试,对局部冒泡排序算法的时间性能作出了评价。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对冒泡排序的讨论,指出其效率不高的缺陷,提出了局部冒泡排序算法,并编程予以实现.其效率较传统的冒泡排序算法有一定程度的提高。同时对冒泡排序和局部冒泡排序算法进行了分析和性能对比测试.对局部冒泡排序算法的时间性能作出’了评价。  相似文献   

16.
本文提出一种新的拓扑排序算法,在保持时空复杂度最优的情况下给出了更好的结果。本文对它进行了详细分析,并简要指出了其理论和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7.
希尔排序算法实现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希尔排序算法是由希尔提出来对直接插入排序算法的改进,围绕希尔排序的排序思想、算法设计并通过示例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18.
分“档”快速排序算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在文献[1]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由分“档”、整体置换和局部快速排序所组成的新排序算法——分“档”快速排序法。算法分析和实验结果都表明:在待排序数据均匀分布或正态分布的情况下,分“档”快速排序算法的时间复杂度可以达到O(n),而附加存储空间开销却仅仅为[(n+1)/2],同时排序速度明显优于Quick Sort[2]、快速分组排序[5]、分“档”统计插入排序[1]和 Proportion  Split Sort[4]等算法。  相似文献   

19.
文章讨论了传统的BOM防止嵌套错误算法和低层码计算的算法的实现过程。在分析算法的实现过程后对其原理进行评价的基础上,将BOM树结构和DAG图性质进行比较后对这两种算法进行改进,提出了一种蕴涵了拓扑排序思想的算法。最后编程实现了此算法的伪代码,该算法在实际运用中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减少了数据库系统资源的占用,大大提高了数据库的性能和响应能力。  相似文献   

20.
CSCW环境下协同设计并发控制算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并发控制是CSCW环境下协同设计中复杂而又关键的问题之一,分析几何信息模型对象特征之间的联系,建立特征之间的相交和约束关系。运用模糊数学分析方法,提出一种优先权限分配算法,给出版本管理的解决方案。设计和实现针对共享对象协同操作的一致性维护和并发控制算法,并通过实例验证算法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