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提出一种基于会话策略的多主体交互协议描述方法。交互协议中的消息用言语动作来表示,这些言语动作被描述为WS-Agreement的schema;会话策略则描述了消息传递的流程以及交互过程中的上下文信息,如参与者属性、时间阈值等等,所有这些会话策略组成了一个多主体交互协议;采用本体描述语言OWL作为会话策略的表示语言。这种方法使得主体在一个开放、动态的环境中可以灵活地选择交互协议。  相似文献   

2.
王辉  高翔 《微计算机信息》2006,22(3):241-243
本文提出了一种主体交互协议的表示法,构建一个包括知识层、会话控制层、通信层的三层主体体系结构,我们在会话控制层嵌入一个协议解释程序来处理主体间的交互,这样可以使主体灵活地选择协议,减轻推论的负担,简化知识层的结构。  相似文献   

3.
多主体团队交互协议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团队是动态不可预测性环境下协作问题求解的有效方式,联合意图是团队联合求解的关键.因此,主体在团队活动中如何采用言语动作形成、维护、解除联合意图,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重要问题.旨在设计一种基于主体通信语言FIPA(foundation forintelligent physical Agent)ACL(Agent communication language)的多主体团队交互协议.首先,分析了现有FIPA ACL支持团队联合求解的充分性问题.在概念上明确区分了联合请求与委托请求,指出委托请求言语动作不能充分支持团队协作.并扩展定义了联合请求,讨论了相关定理.然后,基于联合请求动作,提出一种主体团队交互协议,并给出了协议的形式化语义,最后讨论了协议的实际应用.区别于现有的基本动作请求协议、合同网协议以及拍卖协议,团队交互协议描述了另一类主体交互模式,对主体交互模块的设计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形式化多主体系统中的交互及交互协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焦文品  史忠植 《软件学报》2001,12(8):1177-1182
深入研究了多主体系统中的交互及其协议,并用一种进程演算;即π演算进行了形式化的描述.为了研究主体之间的交互,首先对参与交互的主体的行为进行了分类,并形式化地描述了其行为规范,然后用进程定义了主体间的交互协议,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主体交互的一致性及无死锁性.  相似文献   

5.
多主体会话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用交互协议对主体之间的交互进行抽象的研究已经好多年了。然而,主体间会话的效率很低,而且会话的语义冲突问题一直没有解决。本文分析了主体之间通信协议和会话策略的关系,利用引入了本体的Dooley图描述出了主体间会话策略,并通过实验对主体选择不同的会话策略做了比较,其意义在于提高主体之间消除语义冲突的会话的效率,降低会话成本。  相似文献   

6.
SIP(Session Initiation Protocol,会话初始化协议)是由IETF(Internet工程任务组)提出的应用层控制协议,目的是在不同网络架构中建立IP信令连接.本文简要介绍了会话初始协议的应用概况,分析了协议的结构,设计了一个基于C 的,采用分层结构实现的SIP协议栈,并详细介绍了事务层的实现方案.  相似文献   

7.
在MAS的分析与设计中,Agent间的交互协议设计是极其重要的内容.特别是交互协议的正确性、有效性和可验证性尤为关键,因此形式化描述和验证多Agent的交互协议非常有必要.定义了用于描述多Agent基于对话的交互协议的一个演算,该演算是基于进程代数的并且独立于Agent的推理过程.该机制可以实现异构多Agent系统的交互协议验证.通过Agent会话环境的状态和演算的形式语义,可以验证会话协议的一些属性,例如:终止性、是否死锁等.该方法可以有效地解决交互协议的语义验证问题,因为协议的状态和Agent的行为由协议本身定义,并且可以避免基于状态搜索的状态空间爆炸问题.  相似文献   

8.
郭静  陈英武 《计算机工程》2008,34(12):162-163
基于本体的共享与重用性以及谈判过程的动态性,提出谈判协议过程本体,将语义Web应用到自动谈判中,利用描述逻辑和本体编辑器Protégé 3.2.1对1-多交互协议本体进行形式化描述,并得到相应的OWL文件。  相似文献   

9.
基于着色Petri网的多Agent系统交互协议建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Agent系统(Multi—AgentSystems,MAS)中,多个Agent通过交互和协作来完成一系列任务或实现一些目标。Agent之间有效、有序地进行交互是MAS成功运行的关键。文中采用着色Vetri网来表示一个多Agent系统。利用着色Vetri网,便于描述并发现象和模拟平行系统,除了直观的图形化表示,还具有精确的形式化定义,并且有完善的分析工具。最后对FIPA规范中的FIPAInform和FIPA Request两个协议进行实例分析,说明如何用着色Petri网进行建模。  相似文献   

10.
随着机器人在各领域的广泛应用和任务种类多样化,单机器人执行任务受到任务规模和复杂程度的限制,使用多个机器人协作完成任务是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之一;在多机器人控制系统中,不同的任务往往需要不同结构和功能的机器人去执行,而且工业化的机器人各自遵循私有协议;在操作多机器人系统时,系统中的通信协议因不同的机器人而异,从而增加了控制过程中的协作难度;设计和制定一个统一的交互协议,便于协作信息在系统中通信,共同完成给定的任务;针对不同的机器人私有控制协议,在一致化交互接口的基础上,设计并实现了不同工业机器人之间的交互;通过工程实践,验证了一致性交互协议对于异构机器人系统的有效交互,对完成复杂问题作业具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一种基于博弈论的多Agent交互模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开放的、动态的多Agent系统(MAS)中,交互是最基本的方面,具有各自利益的多个Agent必须对其目标、资源的使用进行协调.博弈论为协调和协作的研究奠定了坚实的数学基础,把博弈论与多Agent交互相结合是目前DAI研究的新发展方向.该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博弈论的多Agent交互模型(GMAIM),应用于解决不完全信息的分布式环境下多人协商决策问题,实现了在会议调度系统(MSS)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2.
传统的智能学习环境由于只有一个学习者模型难以满足用户个性化学习的需要。为此本文提出了一个基于Multi-Agent的智能学习环境,并对该学习环境的体系结构、客户端学习者模型与服务器端学习者模型及其之间的交互作了具体的阐述。  相似文献   

13.
Agent是人工智能和计算机软件领域的一种新兴的技术,智能Agent技术近年来有了很大的发展.本文基于多Agent技术构建了一个网上教学系统模型,为学生和教师提供虚拟教学环境,实现学生之间的协作化学习。  相似文献   

14.
Agent是人工智能和计算机软件领域的一种新兴的技术,智能Agent技术近年来有了很大的发展,本文基于多Agent技术构建了一个网上教学系统模型,为学生和教师提供虚拟教学环境,实现学生之间的协作化学习。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该文主要讨论SSL协议的组成和工作过程,应用SSL实现Internet上的安全。方法:先了解SSL协议的体系结构,并通过SSL通信过程和握手协议的工作过程完全了解SSL协议的工作过程。结果SSL协议是在TCP/IP套接层的安全协议,SSL协议很好的解决了Internet上信息的安全传输,弥补了TCP/IP协议的不足,使得我们在网络上传输数据得到安全保障。结论:该文通过对SSL协议的分析及实现过程的讨论,使得我们对SSL实现Internet上的安全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并提出其不足之处并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16.
基于SOAP协议的KQML语言通信实现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提出了一种基于SOAP协议的KQML通信实现方法。在此方法中,用XML来表示KQML语言的performatives以及把这些performatives放在SOAP协议的body之中,最后通过SOAP协议在Agents之间进行通信。  相似文献   

17.
提出一种多agent逻辑程序,每个agent具有一个相信算子,讨论了其不动点语义和操作语义,证明了两种语义之间的等价性.提出了一种基于多agent逻辑程序的协议验证方法,以一种多方非否认安全协议为例,对该协议进行了形式化描述,验证了其具有不可否认性.  相似文献   

18.
移动Agent技术是分布式人工智能与Internet相结合的产物,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解决移动Agent安全问题是移动Agent技术广泛应用的关键。该文首先对移动Agent安全性作了比较全面的分析;然后结合密码学知识和洋葱路由工作原理,以防范主动攻击和被动攻击为前提,改进已有的移动Agent安全检测协议,提出了一种更完善的移动Agent安全检测协议;最后是对该协议的安全性分析。  相似文献   

19.
基于着色Petri网的多Agent交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多Agent系统(MAS)中,Agent通过遵循交互协议的信息交换来进行交互,而大多数的Agent交互协议是在Agent设计时事先绑定的,这大大降低了Agent之间交互的灵活性。文章给出了一种灵活的创建Agent之间交互协议的方法,通过此方法,Agent不但可以分析自身是否可以使用创建的新协议进行交互,还可以分析使用新协议是否更有利于实现其自身目标。  相似文献   

20.
Minimizing power consumption is a key requirement for mobile terminals. Here we discuss how power consumption of mobile terminals is influenced by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protocol stack in the mobile. We compare the integrated layer processing (ILP) approach with the server model and the activity thread model. ILP is expected to lead to the fastest protocol implementation, and thus to the one with the lowest power consumption. To investigate this, we have implemented the eXample Data Transfer (XDT) Protocol using all three approaches. Our measurements show that the ILP approach can be outperformed by both of the other techniques when the packet error rate of the channel exceeds a threshold of 7%. To cope with dynamic changes we propose an adaptable implementation strategy, concluding that the question of the response to errors on a wireless channel requires careful considera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