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为抵抗量子计算攻击,降低代理签名中用户私钥泄露的风险,构造了一个格上基于身份的代理签名方案.方案的设计基于安全高效的GPV签名框架,结合用户身份信息生成验证公钥,使用格基委派技术生成用户签名私钥,并使用盆景树代理委托算法提升签名效率.方案的安全性可规约至格上最小整数解问题,满足基于身份代理签名的安全属性,且在随机谕言和量子随机谕言下均具有存在性不可伪造性.  相似文献   

2.
一个无证书代理盲签名方案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将无证书公钥密码体制和代理盲签名相结合,利用两者的优点,提出一个无证书代理盲签名方案。该方案具有盲签名的盲性以及不可追踪性,同时消除了对证书的依赖,能够解决密钥的托管问题。在适应性选择消息及适应性选择身份攻击下,该方案可以体现出存在性不可伪造的特点,能够有效抵抗公钥替换攻击。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张晓敏提出的高效无证书代理盲签名方案进行安全性分析,发现该方案不能抵抗恶意但被动的KGC攻击,也不能抵抗普通攻击者的签名伪造攻击,而且KGC与原始签名者联合可以获得代理密钥。为了避免这些攻击,提出了一种改进的无证书代理盲签名方案,且该方案具有更高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4.
范祯  欧海文  裴焘 《密码学报》2020,7(1):15-25
代理重签名作为一种特殊的数字签名,在电子认证和电子商务方面越来越重要.格密码作为抵抗量子攻击密码体制的代表之一,具有更高的安全性和更高的计算效率,因此基于格出现了一系列代理重签名方案.Tian M M给出了拥有较高效率的身份基代理重签名方案,但该方案中代理重密钥需要委托者和受托者的私钥才能生成,且需要基于身份密钥托管.本文针对这两点不足进行改进,利用无抽样技术和格上的陷门生成算法、原像取样算法,构造了效率较高的格上无证书代理重签名方案.在随机预言机模型下证明了新方案的正确性,并且基于小整数解问题SIS的困难性证明了新方案对外部攻击和内部攻击在选择身份和选择消息下是存在不可伪造的.与已有格上的代理重签名相比,该方案能抵抗中间人攻击,具有更好的安全性和较高的效率.  相似文献   

5.
代理盲签名结合了代理签名和盲签名的优点,在电子现金中广泛应用。但在大多数基于代理盲签名的电子现金系统中,电子现金的金额是不可见,而且恶意用户能伪造跟踪信息,因此不满足实用性和不可重复花费性。本文提出一个基于双线性对代理部分盲签名方案,其安全性可规约为Computational Diffie-Hellman(CDH)问题。在代理部分盲签名和知识签名的基础上,提出一个安全的电子现金方案,防止恶意用户伪造跟踪信息,实现电子现金重复花费检测。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案满足不可重复花费性、不可伪造性、匿名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6.
基于身份的代理盲签名方案分析与改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一种基于身份的代理盲签名方案的分析,指出该方案并不满足不可伪造性,代理人通过计算原始签名人的私钥,可以伪造原始签名人的签名或任何授权,且原方案有关签名盲性的证明存在错误。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种改进的代理盲签名方案,克服了原方案的安全缺陷,有效防止代理人恶意的伪造攻击,且保留了原方案的其他优点。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魏俊懿等人提出的一种前向安全的无证书代理盲签名方案进行安全性分析,发现该方案不能抵抗原始签名人的伪造攻击、不具有盲性。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改进的方案。通过对代理密钥生成过程以及盲签名过程的改进,克服了原方案存在的安全缺陷。利用将单向散列链嵌入签名的方法,保证了改进的方案具有后向安全性。而且,密钥生成中心与用户之间不需要建立可信的安全通道,节省了额外的开销。安全分析表明,改进的方案满足前向安全无证书代理盲签名方案的安全要求。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肖红光等人提出的一种前向安全的代理盲签名方案进行安全性分析,指出该方案不能够抵抗原始签名人的伪造攻击,不诚实的原始签名人可以伪造代理签名密钥。同时,该方案也不具有不可追踪性和前向安全性。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个改进的方案。通过对代理授权方式和盲签名过程的改进,使得改进后的方案克服了原方案存在的安全性问题,并基于离散对数困难问题以及二次剩余困难问题,对方案的不可伪造性、强盲性、前向安全性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改进后的方案满足前向安全代理盲签名方案的安全要求。  相似文献   

9.
两类盲代理多重签名方案的安全性分析和改进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胡小明  许华杰  张哲 《计算机工程》2010,36(16):129-130
针对具有盲代理签名体制和代理多重签名体制双重性质的两类盲代理多重签名方案提出抵抗原始签名人及任何人的子代理密钥 2类伪造攻击。为抵抗这2种攻击,对盲代理多重签名方案进行改进,提出安全的盲代理多重签名方案。结果证明改进的方案不仅可有效抵抗2种攻击,同时具有更高的效率,计算量更少,代理签名长度更短。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张建中等人提出的基于身份的门限代理签名方案进行安全分析,发现该方案不能抵御合谋攻击,任意t个代理签名人都可以合谋获得其他n-t代理签名人用来生成代理密钥的足够信息,从而伪造他们进行签名。为了避免这种攻击,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身份的门限代理签名,新方案克服了原方案的安全缺陷,不仅能够抵抗合谋攻击,而且满足门限代理签名方案的安全要求。相比已有方案,新方案在代理密钥生成、代理签名生成和总运算量具有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11.
无证书代理盲签名方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将代理盲签名和无证书签名方案结合,充分利用二者的优势,提出一种无证书代理盲签名方案。使签名避免了基于证书密码系统的证书管理问题和基于身份的密钥托管问题。并对其安全性给予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案同时具有代理盲签名的各项安全性质以及强不可伪造性。  相似文献   

12.
高效的基于身份无可信中心的代理签名和盲签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的基于身份的代理签名和盲签名方案,都需要无条件信任私钥生成中心PKG(private key generation).而PKG可计算系统内任何用户的私钥,当然可以伪造任何用户的代理签名和盲签名.利用椭圆曲线上的双线性映射,提出了一种新的高效的基于身份无可信中心的代理签名和盲签名方案,并在随机预言模型下给出了安全性证明.分析表明,新方案不仅满足代理签名和盲签名方案的各种安全性要求,且效率优于已有文献.  相似文献   

13.
何俊杰  张帆  祁传达 《计算机应用》2013,33(4):1061-1064
为了消除基于身份公钥密码体制中密钥托管带来的安全隐患,设计了一个基于身份的无需可信私钥生成中心(PKG)的盲签名方案。在随机预言机模型中证明了新方案对普通攻击者和半诚实的PKG的自适应选择消息和身份攻击是存在不可伪造的,安全性归约为计算Diffie-Hellman问题;而对恶意PKG的伪造攻击,合法签名者可以通过追溯算法向仲裁方证明签名是伪造的。  相似文献   

14.
无证书密码体制能同时解决证书管理和密钥托管问题,但其安全模型中总是假设TypeⅡ敌手(恶意密钥生成中心(KGC))不会发起公钥替换攻击,这一安全性假设在现实应用中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国密SM9签名方案是一种高效的标识密码方案,它采用了安全性好、运算速率高的R-ate双线性对,但需要KGC为用户生成和管理密钥,存在密钥托管问题。针对以上问题,基于区块链和国密 SM9 签名方案提出一种抗恶意KGC无证书签名方案。所提方案基于区块链的去中心化、不易篡改等特性,使用智能合约将用户秘密值对应的部分公钥记录在区块链上,在验签阶段,验证者通过调用智能合约查询用户公钥,从而保证用户公钥的真实性。用户私钥由KGC生成的部分私钥和用户自己随机选取的秘密值构成,用户仅在首次获取私钥时由KGC为其生成部分私钥来对其身份标识符背书。随后可以通过更改秘密值及其存证于区块链的部分公钥实现私钥的自主更新,在此过程中身份标识保持不变,为去中心化应用场景提供密钥管理解决方法。区块链依靠共识机制来保证分布式数据的一致性,用户部分公钥的变更日志存储在区块链中,基于区块链的可追溯性,可对恶意公钥替换攻击行为进行溯源,从而防止恶意KGC发起替换公钥攻击。基于实验仿真和安全性证明结果,所提方案签名与验签的总开销仅需7.4 ms,与同类无证书签名方案相比,所提方案能有效抵抗公钥替换攻击,且具有较高的运算效率。  相似文献   

15.
随着基于公钥密码体制的数字签名技术的发展,密钥管理问题成为数字签名技术能否广泛应用的关键所在,简化密钥管理成为数字签名技术发展的新方向。因此,基于身份的数字签名被提出,它简化了密钥管理工作,具有签名长度短的优点。之后,密码学界将双线性映射应用于基于身份的数字签名,它有效简化了证书密钥管理和密钥分发问题。随后,各种基于身份的数字签名的变种方案被提出,如基于身份的代理签名、基于身份的盲签名、基于身份的环签名和基于身份的门限签名等。文章主要内容为基于身份的代理签名。文章通过对王泽成等人的基于身份的代理签名方案进行分析,展示出这种方案是不安全的,尽管这种方案在随机预言机模型下被证明是安全的。此外,该方案不满足不可伪造性,原始授权人能够伪造一个合法有效的代理签名,代理人也可以滥用其代理签名权利。文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改进方案,新方案克服了原方案的安全缺陷,也满足了代理签名的各种安全性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