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在雾天情况下,雾对光线的散射使得室外场景的光照发生很大变化,太阳光和天空光的参数估计变得更为复杂.结合雾天情况下的大气散射模型,提出了室外场景的雾天基图像模型,并基于该模型提出了雾天室外场景图像光照参数估计算法.在已知场景基图像的条件下,利用迭代散射系数方法,优化求解雾浓度与场景深度图像,然后通过对去雾图像进行分解,获得最佳的去雾图像以及正确的光照分解系数.算法能够得到较为精确的雾浓度与场景深度图像.实验结果表明了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
为了提高深度学习算法在雾天场景下的车道线识别率,扩充雾天车道线数据集是有效途径之一。以目前最具有权威性的CULane数据集为基础,通过对该数据集内晴天车道线图片进行单幅图像深度提取,随后依照大气散射模型生成3种不同浓度的雾天车道线图片,并保留原图的车道线标签,以此方法实现对CULane数据集的人为扩充。通过增加了107?451张带标签的雾天车道线图像,从而将原始CULane数据集扩充了1.8倍,建立了包含雾天图像的新车道线数据集FoggyCULane。分别采用原始CULane数据集和FoggyCULane数据集对SCNN车道识别网络进行训练,并将训练结果在包含3种不同浓度雾天场景的12种复杂车道线场景中进行测试评估,以验证该方法的有效性。研究结果表明,人工生成雾天场景车道线图片以扩充数据集的方法能够在薄雾情况下将雾天车道线的识别率从74.65%提升至86.65%,在中度雾下从51.41%提升至81.53%,在浓雾下从11.09%提升至70.41%。  相似文献   

3.
一种基于图像的室外场景天气模拟技术框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中给出了一个基于图像的室外场景的天气模拟技术框架,该方法仅需要少量的参考图像,结合一定的光照模型模拟生成同一时刻,同一视点,不同天气条件下的室外场景图像,其中不需要场景中物体的几何形状和表面反射特性的信息,给出了模拟生成的结果,说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唐慧 《计算机应用研究》2020,37(5):1553-1556
基于暗通道先验的单幅图像去雾算法是目前最为高效的图像去雾技术,然而当图像中某些场景不完全满足暗通道先验时,去雾处理后的图像中常常出现大量伪影和色彩失真,因此需要根据图像对该方法进行修正。假设图像场景亮度越高,暗通道越不可信;场景饱和度越低,暗通道越不可信。基于该假设重新设计了图像的暗通道置信度,以补偿场景不完全满足暗通道先验时估算过大的暗通道值;另外对图像进行后置增强处理,以提升图像的视觉效果。对三类具有代表性的雾天图像进行实验,实验结果显示,与相关算法相比,该算法在缓解色彩失真、去除伪影等方面表现更好。该算法通过设计暗通道置信度克服了图像场景不完全满足暗通道先验时暗通道值估计偏大的问题,显著提升了暗通道先验去雾模型对不同雾天场景的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5.
针对雾天拍摄图像的降质现象,提出一种简单、有效的单幅图像去雾算法。首先利用暗原色先验知识估计出大气光亮度;然后根据雾天图像的成像物理模型,对每一像素的景深进行较高精度的亚采样,生成对应的虚拟无雾图像备选序列;最后,根据曝光融合算法提出的像素曝光评价指标,利用多分辨率形式的图像融合方法从备选序列中提取出清晰的无雾图像。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既保证了复原图像清晰度,又具有较好的实时性。  相似文献   

6.
现有的交通摄像机标定算法大多基于车道线长度、车辆尺寸等先验信息,由于在非结构化道路中往往不存在车道线,使得标定算法具有局限性.为了改进摄像机标定在非结构化道路中的适用性,结合摄像机线性模型与均质雾天,提出一种只包含路面以及运动车辆的摄像机动态标定算法.首先生成并更新背景和场景活动图,提取路面、天空的纹理特征,利用区域搜索算法得到感兴趣区域,并根据感兴趣区域的像素变化规律判断当前天气是否为均质雾天;其次根据暗原色先验原理计算场景透射率,将结果映射到[0,255]作为图像显示;最后结合均质雾天光线传输模型、摄像机线性模型和暗原色先验原理导出标定方程,选取路面上具有特定透射率的8个点生成2个一次方程、1个二次方程和1个三角方程,依次标定摄像机参数,将视频多帧图像标定的参数值平均得到准确值.与角点检测法、摄像机6点标定法以及基于消失点的标定算法进行对比的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是有效的且满足视频的实时性处理要求.  相似文献   

7.
目的 偏振成像产生的偏振参量图像具有一定的揭示雾天目标相关特性的优势,目前尚无适当的量化评估手段,由于偏振参量图像均由原方向图解析产生,针对解析类图像的质量评价问题利用现有方法无法有效解决,为此,提出一种用于雾天条件下偏振成像质量评价的方法,旨在给出不同雾天条件下偏振参量图像质量及其变化对比情况。方法 从图像质量分析角度验证雾天目标特性表征与主观观测一致性关系。在分析全偏振参量解析过程及雾天对图像质量的影响基础上,提取了与“解析失真”敏感的特征因子:基于空域的自然场景统计特征和图像的结构性特征,同时引入相应Stokes参量形成了偏振解析参量特征,依据马氏距离构建了统一的评价模型。结果 分别选取室内模拟雾天环境成像样本、仿真生成的雾天样本、室外实拍雾天成像样本3类样本。采用3个参数:1)非线性回归后的算法测试分数与DMOS(平均主观评份差值)间的线性相关系数(CC);2)非线性回归后的算法测试分数与DMOS间;的均方根误差(RMSE)3)斯皮尔曼相关系数(SROCC)。开展了有效性实验及主客观一致性实验。采用本文算法评价的入射光强(I)图CC值和RMS值分别为0.930 2和4.593 2,偏振度(P)图的CC值和RMS值分别为0.877 1和0.995 0,算法准确度高。入射光强(I)图的SROCC值为0.939 0,P图的SROCC值为0.786 1,算法的客观分数与主观分数相一致。算法对不同雾天条件下的偏振解析参量图像的质量演变关系辨识性好,客观评价结果符合主观理论分析。结论 本文针对偏振参量图像提出的综合质量评价模型通过提取特征因子及Stokes参量形成的评价算法能够准确地评价参量图像中的I图和P图,算法准确度高、主客观一致性好,能够反映偏振参量图像的质量及相关关系,较好地解决了雾天条件下偏振成像质量评价问题。  相似文献   

8.
针对不同天气情况下在同一太阳方位拍摄的室外场景图像,提出了一种基于色度一致性的光照参数估计算法。该算法基于太阳光与天空光基图像分解理论,利用色度一致性这一约束条件求解太阳光和天空光的光照系数;并利用光照色度校正模型对基图像进行光照色度校正,从而得到更准确的光照参数。 实验结果表明,所提算法是有效且正确的,根据基图像和光照系数可以准确重构原图像,从而实现虚拟物体与真实场景的无缝融合。  相似文献   

9.
针对雾天可见光图像对比度低,成像效果差的情况,提出了一种图像去雾新算法。该算法在暗原色先验知识的基础上,结合引导滤波函数,解决了雾天图像场景透射率不精确的问题。算法结果与暗原色先验方法得到的结果相比,复原效果明显,不仅还原了雾天场景的轮廓和颜色信息,而且对不同材质的物体表现更佳,使得去雾后图像的可视性增强,更加贴近真实场景。同时,对于浓雾天气条件下获取的图像,去雾能力显著,计算效率更高,大大降低了去雾算法的复杂程度。  相似文献   

10.
基于生成对抗网络的雾霾场景图像转换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生成对抗网络的雾霾场景图像转换算法.生成对抗网络GAN作为无监督学习的方法,无法实现图像像素与像素之间映射,即生成图像不可控.因此,基于模型的加雾算法存在参数不确定性和应用场景局限性,本文提出了一种新方法的新应用,利用生成对抗网络实现图像转换.该方法基于生成对抗网络GAN模型,改进了GAN的生成器和判别器,进行有监督学习,以训练雾霾图像生成像素与像素之间的映射关系,实现无雾图像与有雾图像之间的转换.以图像加雾为例,本文分别设计了生成网络和判决网络,生成网络用于合成有雾图像,判决网络用于辨别合成的雾霾图像的真伪.考虑到雾霾场景图像转换的对应效果,设计了一种快捷链接沙漏形生成器网络结构,采用无雾图像作为生成网络输入,并输出合成后的有雾霾图像;具体来看,将生成网络分成编码和解码两部分,并通过相加对应间隔的卷积层来保留图像的底层纹理信息.为了更好地检验合成雾霾图像的真实程度,设计了漏斗形全域卷积判决器网络,将合成图像和目标图像分别通过判决器辨别真伪,采用全域卷积,利用神经网络进行多层下采样,最终实现分类判决,辨别图像风格.此外,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网络损失函数,通过计算GAN损失和绝对值损失之和,以训练得到更为优秀的图像转换结果.GAN损失函数的作用是使生成对抗网络GAN模型训练更加准确,而雾霾图像合成算法实际上是一个回归问题而非分类问题,生成器的作用不仅是训练判决器更加灵敏,更重要的是要生成与目标图像相似的图像.因此利用优化回归问题的绝对值损失函数,作用是为了准确学习像素间的映射关系,避免出现偏差和失真.最后本文对多类不同图像进行图像的雾霾场景转换并进行评估,分别测试该算法的图像加雾和去雾效果,并与其他算法进行对比测试.对于加雾效果,在合成场景、虚拟场景下,与软件合成效果进行对比,本文算法效果明显比软件合成效果好,不会出现色彩失真;在真实场景下,本文算法与真实拍摄的雾霾天气进行对比,结果十分相近;并且与其他GAN图像转换算法进行对比,本文算法具有明显的优势.同样本文算法在去雾效果上优势也十分明显.结果表明,本文所提基于生成对抗网络的雾霾场景图像转换算法,在主观效果和客观指标上均具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