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城市高速公路交通控制综述   总被引:28,自引:1,他引:28  
该文综述城市高速公路交通建模与控制.首先考察各种高速公路交通流模型,着重 分析宏观流体模型,然后讨论主要的城市高速公路交通控制模式和相关控制理论研究方法, 最后就城市高速公路交通控制研究的发展提出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2.
高速公路交通的神经控制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分析了高速公路车辆群交通模型并建立了高速公路交通的神经网络模型,提出 了具有入口匝道放行和路段速度两项控制作用的高速公路神经内模控制器,该控制器是一个 状态和控制作用均可跟踪的伺服系统.文章以沈大高速公路为实际背景进行系统仿真实验, 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3.
将粒子滤波理论和宏观随机交通流模型结合,对高速公路交通状态进行实时估计。在该方法中,高速公路被看作是由等距离的路段首尾相接而形成的模型,交通传感器通常设置在路段的交界处,而且数量远少于所需估计的交通状态。采用压缩状态空间的形式,将模型参数也作为交通状态而非常量进行估计。仿真结果表明粒子滤波方法能够有效地估计和跟踪交通状态的变化,并且与扩展卡尔曼滤波方法相比具有更高的精确度。  相似文献   

4.
环城高速公路自校正控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针对国内即将出现的环城高速公路,建立了一类新型高速公路交通控制模型,提出了具有 实用价值的自校正控制算法,并且进行了监控预案的仿真实验.  相似文献   

5.
高速公路智能交通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建立可以有效地整合现有的各种公安交通管理信息资源与条件,优化道路交通管理的执勤于执法活动,提高执法效率,强化高速交管的监控力度,切实减少交通违章和交通事故的发生,保证高速公路交通安全、有序与畅通。本文根据高速公路运营管理需求进行系统的分析,在此基础上,给出了高速公路智能交通管理系统的结构、网络及分布式软件模型的设计以及系统的信息安全体系结构设计。  相似文献   

6.
匝道控制是目前使用最广泛的高速公路交通控制方法之一.但是当高速公路严重拥挤时,匝道控制不再有效,需结合主线可变限速控制,以缓解交通拥挤.由此,匝道调节率与可变速度限制间高效的联合控制对于提高道路性能显得尤为重要.由于交通的非线性和不稳定特性,模型最优控制计算复杂且精度低,进而提出了一种模糊控制方法.该控制方法能够有效处理交通系统,算法简单,实现对高速公路的匝道调节率与可变限速的联合控制,保证车辆在高速公路上高效、安全运行.  相似文献   

7.
把无轨迹卡尔曼滤波器(UKF)和宏观随机交通流模型结合在一起,可以实现对高速公路交通状态的实时估计。高速公路被看作是由等距离的路段首尾相接而成的系统,每个路段中交通变量的更新不光与其自身有关,还受到相邻路段的影响。交通传感器通常设置在路段的交界处,而且数量远少于所需估计的交通状态。采用压缩状态空间的形式,将模型参数也作为交通状态而非常量进行估计。仿真结果表明UKF方法能够有效地估计和跟踪交通状态的变化,并且与扩展卡尔曼滤波方法相比具有更高的精确度。  相似文献   

8.
高速公路主线限速与匝道融合的协调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缓解高速公路的交通拥挤,主线限速、匝道融合等常被应用,因主线限速和匝道融合经各自优化获得的控制策略可能存在矛盾,故二者协调是必须的,而如何建立和求解二者的协调控制模型还没有有效方法.本文基于宏观交通流理论和多agent技术研究了此协调控制问题.为此首先阐述了高速公路的一般宏观交通流模型;然后分析主线限速、匝道融合的交通特性,建立了主线限速-匝道融合交通流模型;并协调主线限速和匝道融合,建立了协调控制模型.最后,基于多agent技术和分层递阶结构提出了协调控制模型的求解算法,并给出了应用此方法控制仿真高速公路的一个实例.  相似文献   

9.
高速公路多匝道协调控制系统设计与仿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大系统分解和协调的方法研究高速公路多匝道的协调控制问题.建立了反映高速公路交通动态变化的有限差分模型,结合交通系统的特点提出改进的多层控制方法.控制结构分三层:局部控制层决定匝道调节率;协调控制层为局部控制层确定期望密度;自适应层根据实时检测交通状况选择模型和调整模型参数.仿真结果表明,控制系统具有良好的动态性能,该方法能有效地消除交通拥挤和维持主线车流稳定,能提高主线的通行能力,实现车辆在高速公路上高效、安全地运行.  相似文献   

10.
高速公路交通监控备受关注。减少交通堵塞、事故等成为高速公路建设的目标之一。确立了软件系统构架和主要功能,设计并实现了山东高速公路交通监控诱导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