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WEB日志挖掘及其实现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Web日志中积累了大量的有用信息,从Web日志中发现有用的信息是非常必要的。该文研究了Web日志挖掘的机理,提出了通过访问路径挖掘来分析用户浏览模式的方法,并实现了一种有效的访问路径模式挖掘算法。  相似文献   

2.
Web日志中保存着用户访问网站的大量信息,通过挖掘预处理后的日志数据,可以得到用户聚类,URL聚类以及用户频繁访问路径等诸多有用信息。本文先分析处理网站的日志数据,再阐述了Web日志挖掘的算法,最后讨论了Web日志挖掘的应用。  相似文献   

3.
现有存储的网络流量日志信息数据量庞大,访问效率很低。为了从海量的网络日志信息中提取所需要的数据,提出了利用内存映像技术解决日志访问的方法。该方法利用网络流量日志自身的特点建立访问路径,通过对网络日志建立内存映像来访问日志信息,并通过C 程序实现日志处理。  相似文献   

4.
服务器端保存的Web访问日志含有大量的用户浏览信息,因此有效地利用该资源可以挖掘出有用的信息,并能得到用户个人的访问模式,从而为改善站点结构提供了支持。在结合站点拓扑结构的基础上,针对Web日志挖掘数据预处理过程中的路径补充提出了最短向后父节点算法(SBFN)。研究表明该算法能够对Web日志中的用户访问路径进行补充,从而为解决站点结构优化问题提供了方案。  相似文献   

5.
服务器端保存的Web访问日志含有大量的用户浏览信息,因此有效地利用该资源可以挖掘出有用的信息,并能得到用户个人的访问模式,从而为改善站点结构提供了支持。在结合站点拓扑结构的基础上,针对Web日志挖掘数据预处理过程中的路径补充提出了最短向后父节点算法(SBFN)。研究表明该算法能够对Web日志中的用户访问路径进行补充,从而为解决站点结构优化问题提供了方案。  相似文献   

6.
针对现有存储的网络流量日志信息数据量庞大,访问效率低等问题,为了从海量的网络日志信息中提取所需要的数据,提出了利用内存映像技术解决日志访问的方法,该方法利用网络流量日志自身的特点建立访问路径,通过对网络日志建立内存映像来访问日志信息,并通过C 程序实现了此方法.  相似文献   

7.
为了更加合理地组织Web服务器的结构,需要通过Web日志挖掘分析用户的访问模式.数据预处理和日志挖掘算法是Web日志挖掘中的关键技术.文章就此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在已知用户访问路径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基于MFP算法的日志挖掘算法,并结合实例具体介绍了该算法的执行过程.  相似文献   

8.
用户对Web网站访问兴趣可以通过页面的浏览顺序表现出来,Web站点的访问日志记录了用户访问页面的详细信息.介绍Web站点访问日志挖掘的相关知识,并定义新的兴趣度,相似度和聚类中心,提出了一种基于用户访问兴趣的路径聚类算法,最后通过实验来验证这种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用户访问兴趣路径挖掘方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当前挖掘用户访问模式算法仅将频繁访问路径作为用户浏览兴趣路径的问题,依据使用Web日志挖掘用户兴趣页面时,通过引入页面信息量参数,综合考虑页面访问次数、浏览时间和页面信息量大小来定义用户兴趣度,提出了基于兴趣度的用户访问模式挖掘算法。实验证明该算法是有效的,在用户浏览兴趣度量方面比当前的频繁访问路径挖掘算法更准确。  相似文献   

10.
Web会话构造中基于多窗口的路径补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Web会话识别中,传统的路径补充算法仅考虑了点击"后退"按钮造成日志记录的不连续性.针对此问题,提出基于多窗口的路径补充思想,并结合确定的有限自动机(DFA)来实现该算法.对于用户从新窗口打开页面,异步并发访问网站时造成日志记录的不连续,该算法能避免按"后退"方式进行路径补充,而是采用多窗口方式.通过实例验证了该方法比传统路径补充算法更能准确地反映用户实际的访问路径.  相似文献   

11.
结合网站内容和结构进行的Web日志挖掘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提出一种以聚类为基础的Web日志挖掘方法:从Web日志事务、Web站点内容和Web站点结构3个不同方面来聚类页面集合,并通过将用户的访问记录和页面聚集进行匹配和相关度计算,来预测用户感兴趣的页面。  相似文献   

12.
13.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evolution of the World Wide Web as a network of networks and discusses the emergence of Web Science as an interdisciplinary area that can provide us with insights on how the Web developed, and how it has affected and is affected by society. Through its different stages of evolution, the Web has gradually changed from a technological network of documents to a network where documents, data, people and organisations are interlinked in various and often unexpected ways. It has developed from a technological artefact separate from people to an integral part of human activity that is having an increasingly significant impact on the world. This paper outlines the lessons from this retrospective examination of the evolution of the Web, presents the main outcomes of Web Science activities and discusses directions along which future developments could be anticipated.  相似文献   

14.
Web Service技术由于其特点和优势,在分布式计算中占有重要地位.本文首先简要描述了跨域不同Web站点一次登录的需求,随后简单介绍了Web Service的原理,最后说明了应用Web Service技术解决一次登录的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15.
Web Services与传统Web应用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本文针对Web Services技术实质以及与传统Web应用区别,分别从技术、商务价值和编程实现上进行了比较研究,展现了Web Services的独特之处与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为了更好地构建易编写、结构清晰、可扩展的Web应用系统,人们提出了大量的Web框架,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Struts。在一定程度上,Web框架达到了这一要求。文中对Struts作了简单的分析和介绍;再结合具体的Web应用要求,以面向对象的设计方法和设计模式的思想为指导,根据这些具体应用的要求和特点扩展了Struts框架。扩展后的框架较好的实现了模式一视图一控制器中的控制器层,同时也解决了一些实际的Web应用系统中的常见的如权限验证、日志记录等问题。  相似文献   

17.
文章首先阐述了Web3.0的发展趋势,然后通过分析国内Web3.0网站,描述了Web3.0技术特性,最后提出了用户在Web3.0网站的搭建个人网站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19.
20.
This study addresses graphical Web directory, a new way to present hierarchical structure of Web directory. An analysis of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problems of current Web directories is presented. The feature graphical Web directory for supporting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nd decision making in Web directory browsing in Web search is proposed to improve users' performance and satisfaction. An experiment was conducted to test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proposed feature. The results of the experiment indicated that (a) the enhancement of this feature improved users' initial and overall search performance by 32.6 and 43.4%, respectively, (b) the enhancement of this feature also improved users' satisfaction by 27.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