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基于行为特征的恶意代码检测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分析总结了恶意代码的行为特征,提出了一种分析API序列来检测恶意代码的方法.该方法在传统攻击树模型中添加了时间、参数调用等语义相关信息,提升了攻击树模型对代码行为的描述能力,并对恶意代码中常见的危险API调用序列进行建模.通过虚拟执行的方法获取代码的API调用序列.并将这些序列与扩展模型进行模式匹配.发现代码中的恶意行为,计算其威胁指数,进而检测代码是否具有恶意性.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 针对政府机构、工业设施、大型公司网络的攻击事件层出不穷, 网络空间安全已成为事关国家稳定、社会安定和经济繁荣的全局性问题。高级持续威胁(Advanced Persistent Threat, APT)逐渐演化为各种社会工程学攻击与零日漏洞利用的综合体, 已成为最严重的网络空间安全威胁之一, 当前针对 APT 的研究侧重于寻找可靠的攻击特征并提高检测准确率, 由于复杂且庞大的数据很容易将 APT 特征隐藏, 使得获取可靠数据的工作难度大大增加, 如何尽早发现 APT 攻击并对 APT 家族溯源分析是研究者关注的热点问题。基于此, 本文提出一种 APT 攻击路径还原及预测方法。首先, 参考软件基因思想, 设计 APT 恶意软件基因模型和基因相似度检测算法构建恶意行为基因库, 通过恶意行为基因库对样本进行基因检测, 从中提取出可靠的恶意特征解决可靠数据获取问题; 其次, 为解决APT攻击路径还原和预测问题, 采用隐马尔可夫模型(HMM)对APT恶意行为链进行攻击路径还原及预测, 利用恶意行为基因库生成的特征构建恶意行为链并估计模型参数, 进而还原和预测 APT 攻击路径, 预测准确率可达 90%以上; 最后, 通过 HMM 和基因检测两种方法对恶意软件进行家族识别, 实验结果表明, 基因特征和 HMM 参数特征可在一定程度上指导入侵检测系统对恶意软件进行识别和分类。  相似文献   

3.
木马作为恶意程序的一种,经常被作为黑客入侵利用的手段,这对网络安全和信息安全将造成极大的危害。提出一种改进的基于扩展攻击树模型的木马检测方法。通过分析PE文件,采用静态分析和动态行为监控技术相结合的检测方法提取程序API调用序列;并用信息增益的方法筛选出木马关键API短序列集合,作为构建扩展攻击树模型的特征库;将待检测程序以API短序列为行为特征与模型节点进行匹配、分析,同时改进了匹配节点的权值和危险指数的算法。最后给出扩展攻击树模型调整与优化的方法。实验结果表明,改进后的方法不仅在木马检测效率、准确度方面有较好的表现,还能检测出经过升级变种的木马。  相似文献   

4.
一种层次化的恶意代码行为分析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茜  武东英  孙晓妍 《计算机应用》2010,30(4):1048-1052
提出一种层次化的恶意代码行为分析方法,首先根据程序运行时的系统调用序列获取行为信息,然后分析其行为意图并作危害性评估。在行为检测部分,设计了行为检测算法,利用系统调用函数及其参数信息识别程序行为。在行为分析部分,总结了各种恶意行为对计算机系统造成的危害,利用攻击树原理建立恶意行为危害评估模型,并给出恶意代码危害性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5.
周颖  方勇  黄诚  刘亮 《计算机应用》2018,38(1):201-206
层出不穷的SQL注入攻击使Web应用面临威胁。针对PHP应用程序中的SQL注入行为,提出了一种基于污点分析的SQL注入行为检测模型。首先,该模型使用PHP扩展技术在SQL函数执行时获取SQL语句,并记录攻击者所携带的身份信息;基于以上信息生成SQL请求日志,并将该日志作为分析源。然后,基于SQL语法和抽象语法树,实现了污点标记的SQL语法分析过程,并使用污点分析技术,提取语法树中SQL注入行为的多个特征。最后,使用随机森林分类算法实现SQL注入行为的判定。与正则匹配检测技术对比实验结果显示,通过该模型检测SQL注入行为,准确率为96.9%,准确率提高了7.2个百分点。该模型的信息获取模块能以扩展形式加载在任何PHP应用程序中,因此该模型可移植性强,在安全审计和攻击溯源中具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前网络攻击呈现高隐蔽性、长期持续性等特点,极大限制了恶意网络行为检测对网络攻击识别、分析与防御的支撑。针对该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事件流数据世系的恶意网络行为检测方法,采用事件流刻画系统与用户及其他系统间的网络交互行为,构建数据驱动的事件流数据世系模型,建立面向事件流数据世系相关性的异常检测算法,从交互数据流角度分析和检测恶意网络行为事件,并基于事件流数据世系追溯恶意网络行为组合,为网络攻击分析提供聚焦的关联性威胁信息。最后通过模拟中间人和跨站脚本组合式网络渗透攻击实验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7.
相比于基于宏的恶意办公文档,基于漏洞利用的恶意办公文档在攻击过程中往往不需要目标交互,能在目标无感的情况下完成攻击,已经成为APT攻击的重要手段,因此检测基于漏洞利用特别是未知漏洞利用的恶意文档对于发现APT攻击具有重要作用。当前的恶意文档检测方法主要围绕PDF文档展开,分为静态检测和动态检测两类,静态检测方法容易被攻击者规避,且无法发现基于远程载荷触发的漏洞利用,动态检测方法仅考虑PDF中JavaScript脚本或文档阅读器进程的行为特征,忽视了针对系统其他进程程序的间接攻击,存在检测盲区。针对上述问题,本文分析了恶意办公文档的攻击面,提出恶意文档威胁模型,并进一步实现一种基于全局行为特征的未知恶意文档检测方法,在文档处理过程中提取全系统行为特征,仅训练良性文档样本形成行为特征库用于恶意文档检测,并引入敏感行为特征用于降低检测误报率。本文在包含DOCX、RTF、DOC三种类型共计522个良性文档上进行训练获取行为特征库,然后在2088个良性文档样本和211个恶意文档样本上进行了测试,其中10个恶意样本为手动构造用于模拟几种典型的攻击场景。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在极低误报率(0.14%)的情况下能够检测出所有的恶意样本,具备检测利用未知漏洞的恶意文档的能力,进一步实验表明该方法也能够用于检测针对WPS Office软件进行漏洞利用的恶意文档。  相似文献   

8.
基于扩展攻击树的文件安全度评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深入研究恶意代码行为特征基础上,本文通过分析传统恶意代码检测模型的缺陷,建立了基于扩展攻击树的文件安全度评估模型,综合节点自身属性值与节点间相互关系,提出了一种基于行为的动态恶意代码行为分析检测方法。该方法能够有效评估文件的安全度,对包含未知恶意代码的文件也具有一定的检测能力。  相似文献   

9.
传统的网络恶意攻击取证方法对恶意攻击行为的检查不全面、恶意攻击行为相似度分辨准确性低。为此,提出了一种分布式异构网络恶意攻击取证及预警方法。利用CVSS计算器对网络恶意攻击行为的严重等级进行评估,结合灰关联分析法建立灰关联模型,对评估要素进行量化处理;在此基础上,获取并处理日志、事件、警告和证据信息,建立证据库。根据取证结果,结合TOP-K预警策略实现分布式异构网络恶意攻击的预警和预警信息储存。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对恶意攻击行为的查全率和恶意攻击行为相似度分辨的准确性较高,且预警反应耗时较短,不仅能够准确检测恶意攻击行为,还能够及时发出警报,有效维持分布式异构网络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0.
文章基于开源的Firefox浏览器,对运行于Firefox内部的浏览器扩展的行为进行分析、总结,对恶意浏览器扩展的行为进行分类,并建立恶意浏览器扩展的状态转移行为模型,以对恶意浏览器扩展的恶意行为进行较为全面的描述,为后续针对恶意浏览器扩展的检测工作奠定基础,以期建立和完善安全浏览器。  相似文献   

11.
基于UEFI固件的恶意代码防范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统一可扩展固件接口(UEFI)缺乏相应的安全保障机制,易受恶意代码的攻击,而传统的计算机安全系统无法为固件启动过程和操作系统引导过程提供安全保护。针对上述问题,设计基于UEFI的恶意代码防范系统。该系统利用多模式匹配算法实现特征码检测引擎,用于在计算机启动过程中检测与清除恶意代码,并提供恶意启动项处理及系统内核文件备份等功能。实验结果证明,该系统能为固件及上层操作系统提供完善的安全保护,且代码尺寸小、检测速度快,恶意代码识别率高。  相似文献   

12.
恶意代码的快速发展严重影响到网络信息安全,传统恶意代码检测方法对网络行为特征划分不明确,导致恶意代码检测的结果不够精准,研究基于PSO-KM聚类分析的通信网络恶意攻击代码检测方法。分析通信网络中恶意攻击代码的具体内容,从网络层流动轨迹入手提取网络行为,在MFAB-NB框架内确定行为特征。通过归一化算法选择初始处理中心,将分类的通信网络行为特征进行归一化处理,判断攻击速度和位置。实时跟进通信网络数据传输全过程,应用适应度函数寻求恶意代码更新最优解。基于PSO-KM聚类分析技术构建恶意代码数据特征集合,利用小批量计算方式分配特征聚类权重,以加权平均值作为分配依据检测恶意攻击代码,实现检测方法设计。实验结果表明:在本文方法应用下对恶意攻击代码检测的正确识别率可以达到99%以上,误报率可以控制在0.5%之内,具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杨萍  赵冰  舒辉 《计算机应用》2019,39(6):1728-1734
据统计,在大量的恶意代码中,有相当大的一部分属于诱骗型的恶意代码,它们通常使用与常用软件相似的图标来伪装自己,通过诱骗点击达到传播和攻击的目的。针对这类诱骗型的恶意代码,鉴于传统的基于代码和行为特征的恶意代码检测方法存在的效率低、代价高等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恶意代码检测方法。首先,提取可移植的执行体(PE)文件图标资源信息并利用图像哈希算法进行图标相似性分析;然后,提取PE文件导入表信息并利用模糊哈希算法进行行为相似性分析;最后,采用聚类和局部敏感哈希的算法进行图标匹配,设计并实现了一个轻量级的恶意代码快速检测工具。实验结果表明,该工具对恶意代码具有很好的检测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前恶意代码出现频繁且抗识别性加强,现有基于签名的恶意代码检测方法无法识别未知与隐藏的恶意代码。提出一种结合动态行为和机器学习的恶意代码检测方法。搭建自动化分析Cuckoo沙箱记录恶意代码的行为信息和网络流量,结合Cuckoo沙箱与改进DynamoRIO系统作为虚拟环境,提取并融合恶意代码样本API调用序列及网络行为特征。在此基础上,基于双向门循环单元(BGRU)建立恶意代码检测模型,并在含有12 170个恶意代码样本和5 983个良性应用程序样本的数据集上对模型效果进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全面获得恶意代码的行为信息,其所用BGRU模型的检测效果较LSTM、BLSTM等模型更好,精确率和F1值分别达到97.84%和98.07%,训练速度为BLSTM模型的1.26倍。  相似文献   

15.
浏览器挖矿通过向网页内嵌入挖矿代码,使得用户访问该网站的同时,非法占用他人系统资源和网络资源开采货币,达到自己获益的挖矿攻击。通过对网页挖矿特征进行融合,选取八个特征用以恶意挖矿攻击检测,同时使用逻辑回归、支持向量机、决策树、随机森林四种算法进行模型训练,最终得到了平均识别率高达98.7%的检测模型。同时经实验得出随机森林算法模型在恶意挖矿检测中性能最高;有无Websocket连接、Web Worker的个数和Postmessage及onmessage事件总数这三个特征的组合对恶意挖矿检测具有高标识性。  相似文献   

16.
基于域名系统(DNS)的DNS重绑定攻击能够有效绕过同源策略、防火墙,窃取敏感信息,控制内网设备,危害巨大。DNS重绑定需要通过设置恶意域名才能实现。针对DNS重绑定相关恶意域名的检测问题,文章提出一种基于被动DNS数据分析的DNS重绑定攻击检测模型(DNS Rebinding Classifier,DRC)。通过引入被动DNS数据,从域名名称、时间、异常通信及恶意行为等4个测度集刻画DNS重绑定相关域名;基于C4.5决策树、KNN、SVM及朴素贝叶斯等分类方法对数据进行混合分类、组合训练及加权求值。交叉验证实验表明,DRC模型对相关恶意域名的识别能够达到95%以上的精确率;与恶意域名检测工具FluxBuster进行对比,DRC模型能够更准确地识别相关恶意域名。  相似文献   

17.
研究基于行为特征的恶意代码检测模型及其实现方式,并分析实现中的关键技术。使用自定义行为特征编码模板进行恶意代码匹配,将短周期内2次匹配成功作为判定恶意代码的标准,利用最大熵原理分析2次恶意代码行为的信息论特征。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较低的病毒检测误报率和漏报率,并且能有效防范未知恶意代码。  相似文献   

18.
基于攻击树的木马检测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彦  黄皓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08,29(11):2711-2714
木马是以获取主机控制权和窃取信息为主要目的恶意程序,对网络安全和信息安全造成极大危害.研究并总结了木马攻击行为的规律,提出了一种通过静态分析PE文件采发现木马的方法.对现有的攻击树模型进行改进,设计了扩展攻击树模型,以此对木马攻击中常见的危险系统调用序列进行建模,将分析PE文件得到的API调用集合与建模得到的攻击树作匹配,来预测程序中可能存在的攻击行为,并能有效地区分木马文件和正常文件.  相似文献   

19.
Since computer hardware and Internet is growing so fast today, security threats of malicious executable code are getting more serious. Basically, malicious executable codes are categorized into three kinds – virus, Trojan Horse, and worm. Current anti-virus products cannot detect all the malicious codes, especially for those unseen, polymorphism malicious executable codes. The newly developed virus will create the damages before it has been found and updated in database. The basic idea of the proposed system is, it will analyze the behavior of the malicious codes and based on the behavior signature of the malicious code content filtering mechanism will be used to filter out contents, so that, the system will be secured from the future communication processes. The behavior of the code is analyzed using the function extraction technology. The function extraction technology will replace the function codes into algebraic expressions. Based on the behavior of the malicious codes, it will be categorized into different kinds of malicious codes. The detected malicious code will be prevented from execu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malicious code, appropriate security mechanism will be used for further communica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