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3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目的 轮廓是对图像目标的一种稀疏表达方式,从图像中提取出有效物体轮廓可以更好地完成后续的视觉认知任务,所以轮廓检测在计算机视觉领域具有较好的应用。本文考虑到初级视通路中视觉信息传递和处理流程中的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初级视通路计算模型的轮廓检测方法。方法 在视网膜神经节环节,提出一种体现方向选择特性的经典感受野(CRF)改进模型,利用多尺度特征融合策略来模拟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对图像目标的初级轮廓响应;在视网膜神经节到神经节-外膝体(LGN)的视通路中,提出一种反映视觉信息时空尺度特征的时空编码机制,模拟神经节-外膝体通路对初级轮廓响应的去冗余处理;利用非下采样轮廓波变换和Gabor变换协同作用,模拟非经典感受野(NCRF)的侧向抑制特性。最后利用初级视皮层对整体轮廓的前馈机制,实现对轮廓局部细节信息的完整性融合。结果 选择将RuG40图库的所有图像作为测试集合进行模型性能测试,对检测结果进行非极大值抑制和阈值处理,最终将得到的二值轮廓图与基准图比较,整个数据集和单张图的最优平均P指标分别为0.49和0.56。对于单个图像最优参数条件下的检测结果均值,将本文方法与非经典感受野抑制模型(ISO)和多特征外周抑制模型(MCI)比较,较两者分别提高了19.1%和7.7%。结果表明本文方法能有效突出主体轮廓并抑制纹理背景。结论 面向图像处理应用的初级视通路计算模型,将为后续图像理解和分析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
考虑到视觉信息流在视通路多级结构中的处理方式,提出一种图像轮廓检测的新模型。方法 首先,根据初级视皮层(V1区)4B层的简单细胞具有三重感受野结构并对朝向敏感的特性,感知图像方位信息,并经复杂细胞提取获得边缘轮廓响应;其次,根据V1区2/3层细胞的抑制特性,引入稀疏性度量指标和神经元突触动态编码机制对边缘轮廓响应进行抑制,得到纹理抑制响应;最后,利用高级视皮层的融合修正机制,对边缘轮廓响应和纹理抑制响应进行优势互补,得到最终的轮廓检测结果。结果 在RuG40和BSDS500图像数据集上进行实验,结果表明本文算法能够有效的区分图像的轮廓与纹理信息,凸显主体轮廓。结论 本文构建了一种基于信息流多级结构响应的轮廓检测模型,对后续基于生物视觉机制的图像分析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轮廓检测;视觉机制;信息流分层响应;三重感受野;突触动态编码  相似文献   

3.
目的 引入视觉信息流的整体和局部处理机制,提出了一种多路径卷积神经网络的轮廓感知新方法。方法 利用高斯金字塔尺度分解获得低分辨率子图,用来表征视觉信息中的整体轮廓;通过2维高斯导函数模拟经典感受野的方向选择性,获得描述细节特征的边界响应子图;构建多路径卷积神经网络,利用具有稀疏编码特性的子网络(Sparse-Net)实现对整体轮廓的快速检测;利用具有冗余度增强编码特性的子网络(Redundancy-Net)实现对局部细节特征提取;对上述多路径卷积神经网络响应进行融合编码,以实现轮廓响应的整体感知和局部检测融合,获取轮廓的精细化感知结果。结果 以美国伯克利大学计算机视觉组提供的数据集BSDS500图库为实验对象,在GTX1080Ti环境下本文Sparse-Net对整体轮廓的检测速度达到42幅/s,为HFL方法1.2幅/s的35倍;而Sparse-Net和Redundancy-Net融合后的检测指标数据集尺度上最优(ODS)、图片尺度上最优(OIS)、平均精度(AP)分别为0.806、0.824、0.846,优于HED (holistically-nested edge detection)方法和RCF (richer convolution features for edge detection)方法,结果表明本文方法能有效突出主体轮廓并抑制纹理背景。结论 多路径卷积神经网络的轮廓感知应用,将有助于进一步理解视觉感知机制,并对减弱卷积神经网络的黑盒特性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图像主体轮廓包含图像非常重要的信息, 精准有效地提取图像主体轮廓不仅能减少信息冗余, 而且能降低后续图像分析和处理的时间复杂度. 本文基于视觉神经元信息处理机理, 提出了一种基于时空脉冲编码的图像主体轮廓提取方法. 首先, 利用Gabor函数模拟神经节细胞感受野对图像进行多尺度多方向的信息提取; 其次, 模拟视网膜非经典感受野构建各向异性抑制模型抑制图像背景纹理边缘. 然后针对不同尺度感受野获取的视觉图像, 基于视觉感受野小尺度可以提取到图像的大多数细节纹理信息, 而大尺度下提取可以使图像大部分细节纹理消失只保留一些主体轮廓的特性自适应调整权值, 进行时空脉冲编码; 最后, 采用漏积分点火神经元模型提取图像主体轮廓, 并采用非极大值抑制和滞后阈值二值化处理获得最终图像主体轮廓. 从主观和客观两方面在RUG40数据库上对本文提出的方法进行仿真验证, 并与现有的主流的图像轮廓提取方法进行性能对比. 实验结果表明, 本文提出的方法能够有效地提高主体轮廓提取的精度的同时减少图像主体轮廓冗余信息.  相似文献   

5.
目的 在人类大脑初级视皮层上,神经元不仅受到位于经典感受野中刺激的影响,同样也受到周边环境相应非经典感受野中刺激的影响。这种上下文的调制是通过视皮层的水平连接来实现的。基于初级视皮层的视觉机制,本文提出了一个轮廓提取模型。方法 首先利用局部能量计算初级视皮层上单个神经元的响应;然后通过构建一个新颖的空间统一调制算子获得周边刺激对于中央神经元的增强和抑制影响(上下文调制);最后整合上下文调制影响和中央神经元本身的能量响应,获得完整输出。结果 本文所提模型,无需在非经典感受野中划分增强域和抑制域,同时能够有效抑制背景纹理,突出目标轮廓,保留交点和角点信息。结论 通过对合成图像和自然图像的测试表明了本文算法的准确性和优越性,能够极大地提高复杂背景中轮廓检测的性能。  相似文献   

6.
基于视通路结构分级响应与动态传递的方式,本文提出了一种图像轮廓检测的新方法.针对视网膜感光细胞的暗视觉特性,建立亮度自适应的暗视野调节模型,利用多尺度经典感受野的方位选择性,构建高级轮廓与全局轮廓的检测路径;模拟外侧膝状体(Lateral geniculate nucleus,LGN)细胞特性对信息进行纹理稀疏编码,并结合非经典感受野的侧抑制作用抑制背景强纹理;另外在LGN区提出微动整合机制,减少纹理冗余信息,再经适应性突触实现信息关联传递;最后将初级轮廓响应跨视区前馈至V1区并经全局轮廓修正后,与高级轮廓响应实现快速融合.分别以RuG40、BSDS500图像库中的自然图像作为实验数据,检测结果与基准轮廓图的平均最优P指标分别为0.50、0.32,结果表明本方法能更有效地区分轮廓与纹理边缘,凸显主体轮廓.本文利用视神经细胞的内在机制以及神经信息的动态传递过程实现图像轮廓信息的编码与检测,也为研究后续高级视皮层的视觉感知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7.
基于初级视通路视觉感知机制的轮廓检测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考虑到初级视通路中视觉信息传递和处理过程中的特点,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视觉感知机制的轮廓检测新方法.构建视觉信息局部细节检测与整体轮廓感知的不同路径.利用高斯导函数提取初级轮廓响应;构建神经网络,利用时空编码提高主体轮廓对比度;然后,利用非经典感受野的侧抑制作用抑制纹理背景;另外,针对轮廓信息强化以及检测鲁棒性的要求,在视辐射区提出了一种信息冗余度增强编码机制;最后,将初级轮廓直接前馈至初级视皮层,以达到轮廓响应的快速调节和完整性融合.以RuG40图库为实验对象,经过非极大值抑制和阈值处理,得到的轮廓二值图与基准轮廓图比较,在整个数据集中的最优平均P指标和每张图的最优平均P指标分别为0.48和0.55,并且FPS达到了1/2.结果表明本文方法能有效突出主体轮廓并抑制纹理背景,为后续图像理解和分析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8.
轮廓检测在目标识别、图像分割和模式识别等图像分析领域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根据视觉的生物学原理,研究人员已提出了针对灰度图像的轮廓检测方法,并取得了较好的检测结果。但是,颜色信息可以表示出图像的大部分信息,在轮廓检测中发挥的作用不可忽视。杨开富等人提出的CO模型可以较好地提取图像中的目标轮廓,但该模型的计算效率还有待提高。文中提出一种轮廓检测模型CRFM(Color-opponent Receptive Field Model),该模型依据视觉信息处理机制,分别模拟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和外侧膝状体细胞感受野的响应。此外,CRFM采用两个不同尺度的高斯偏导函数之差来模拟初级视皮层细胞的颜色双拮抗感受野响应,拟合视觉特征,且由于模拟双拮抗感受野的滤波器通常产生较小的数值,因此加快了其与图像信息卷积的计算速度,降低了运行开销。利用BSDS300数据库的图像进行实验,结果表明,CRFM模型能够获得较好的轮廓检测效果,且具有较CO模型更高的执行效率,具有较好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 遥感图像语义分割是根据土地覆盖类型对图像中每个像素进行分类,是遥感图像处理领域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由于遥感图像包含的地物尺度差别大、地物边界复杂等原因,准确提取遥感图像特征具有一定难度,使得精确分割遥感图像比较困难。卷积神经网络因其自主分层提取图像特征的特点逐步成为图像处理领域的主流算法,本文将基于残差密集空间金字塔的卷积神经网络应用于城市地区遥感图像分割,以提升高分辨率城市地区遥感影像语义分割的精度。方法 模型将带孔卷积引入残差网络,代替网络中的下采样操作,在扩大特征图感受野的同时能够保持特征图尺寸不变;模型基于密集连接机制级联空间金字塔结构各分支,每个分支的输出都有更加密集的感受野信息;模型利用跳线连接跨层融合网络特征,结合网络中的高层语义特征和低层纹理特征恢复空间信息。结果 基于ISPRS (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Photogrammetry and Remote Sensing) Vaihingen地区遥感数据集展开充分的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模型在6种不同的地物分类上的平均交并比和平均F1值分别达到69.88%和81.39%,性能在数学指标和视觉效果上均优于SegNet、pix2pix、Res-shuffling-Net以及SDFCN (symmetrical dense-shortcut fully convolutional network)算法。结论 将密集连接改进空间金字塔池化网络应用于高分辨率遥感图像语义分割,该模型利用了遥感图像不同尺度下的特征、高层语义信息和低层纹理信息,有效提升了城市地区遥感图像分割精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改变正立和倒立面孔只是一种简单倒置关系的观点,研究基于视觉神经整体和局部信息流的正立和倒立面孔混合识别。方法 模拟视觉信息流在视通路中的传递和处理过程,首先构建底层神经网络,建立敏感纹理特征以及对称卷积核的机制,实现正立和倒立面孔图像的去除冗余和预处理;接着提出一种基于局部区域提取的池化神经网络层的概念,构建多局部特征融合的网络结构,实现局部信息的压缩提取和融合;最后根据高级视觉皮层中左右半脑协作的特点,提出一种融合整体和局部信息的预测函数。结果 以AT&T数据库为例,本文方法在经典卷积神经网络模型上增加了多局部特征融合的网络结构,识别准确率从98%提高到100%,表明局部信息能够提高对正立面孔识别的能力;同时采用合适的训练数据集,调节融合时整体与局部信息的关系比,结合使用合适模型训练方式,该模型对正立和倒立面孔的识别率分别为100%和93%,表明对正立和倒立面孔识别具有良好的特性。结论 本文方法说明了整体和局部特征的两条视觉通路虽然分别在正立和倒立面孔识别上起了决定性的作用,但它们并不是孤立存在的,两条通路所刻画的面孔信息应该是一种互补式的关系。不仅为面孔识别提供一种新思路,而且将有助于对视觉神经机制的进一步理解。  相似文献   

11.
针对传统人工织物疵点检测存在的误检及低效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视觉感知机制的自适应织物疵点轮廓检测方法.首先,模拟视觉系统中视网膜感受野对视觉信息的处理机制对织物疵点图像进行滤波及疵点增强;其次,依据初级视皮层(V1)区对视觉信息响应的方向选择性机制构建织物疵点图像边缘检测模型,实现对织物疵点图像的边缘检测.最后,采用自适应阈值选择的方法对检测到的边缘进行二次处理,获得织物图像疵点的轮廓.为验证本文方法的有效性和准确性,对4类织物疵点图像进行测试,并定性和定量两方面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文中提出的方法能够较好地检测出织物疵点轮廓信息,不仅可以得到质量较高的织物疵点轮廓图像,而且在整个检测过程中能够自适应的选择参数,避免受人的主观因素影响,具有实际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视觉感受野(Visual receptive field)模型作为生物视觉感知计算的基础单元,在整个生物视觉信息加工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借鉴具有运动视觉特长的生物感受野特性研究高效的运动视觉计算技术,是一种潜在可行的方法.本文基于蛙眼R3细胞感受野,在高斯差分模型(Difference of Gaussians, DOG)的基础上引入时间和空间各向异性的运动视觉表达方式, 提出一种基于蛙眼R3细胞的不对称各向异性感受野(Asymmetric anisotropy receptive field, AARF)模型,表达蛙类视觉系统对运动目标敏感的视觉时空特征.基于该运动视觉模型,进一步提出了一种面向序列图像运动目标分析的蛙眼时空运动滤波算子(Frog-based spatio-temporal motion filter, FSTMF),以实现运动目标准确检测与分析.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使序列图像背景模糊、动态目标突显的滤波效果,既符合蛙眼视觉背景模糊而前景清晰的特性,也为下一步运动目标的准确检测实现了高效的预处理.  相似文献   

13.
提取自然图像中的物体轮廓是机器视觉研究的重要问题,主要困难在于自然图像中的纹理性边缘严重干扰了物体轮廓的提取。研究表明视皮层方位选择性神经元的非经典感受野机制使得人类视觉系统在处理自然图像时不仅能够抑制纹理性边缘,而且能够增强物体的轮廓。基于此人们提出多种仿生轮廓检测算法,但算法中被称为抑制水平的参量在取值较高时会漏检部分轮廓,而在其取值较低时又会引入过多的纹理性边缘。针对这一问题,提出多水平外区抑制轮廓检测算法,通过整合各级单水平外区抑制的检测信息,有效抑制了纹理性边缘和降低了漏检轮廓的可能性。实验结果表明,相对于传统算法,新算法在轮廓检测性能上提高了10%左右,并具有更好的稳健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