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点对点技术(peer-to-peer,简称P2P)又称对等互联网络技术,是一种网络新技术,依赖网络中参与者的计算能力和带宽,而不是把依赖都聚集在较少的几台服务器上。P2P是一种分布式网络,网络的参与者共享他们所拥有的一部分硬件资源,这些共享资源需要由网络提供服务和内容,能被其它对等节点(Peer)直接访问而无需经过中间实体。JXTA是Sun旨在建立P2P通用技术基础的计划,定义了一组P2P协议。本文详细介绍基于JXTA的P2P应用开发。  相似文献   

2.
张鹏  周碧英 《福建电脑》2008,24(4):46-47
目前,P2P技术在文件共享、分布式计算、网络安全、在线交流甚至是企业计算与电子商务等应用领域都显露出很强的技术优势。P2P是一种分布式网络,网络的参与者共享他们所拥有的一部分硬件资源.这些共享资源需要由网络提供服务和内容,能被其它对等节点直接访问而无需经过中间实体,让用户的选择余地更大。本文将P2P模式与传统的C/S模式相比较,并论述了P2P技术应用的几个领域及其存在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3.
P2P流媒体技术,也称为对等网络(peer-to-peer)技术,简单地说,就是一种用户不经过中继设备直接交换数据或服务的技术。它将目前互联网的"内容位于中心"模式改变为"内容位于边缘"模式,将权利交还给用户。在这种架构中,每个节点的地位都相同,具备客户端和服务器的双重特性,可以同时作为服务使用者和服务提供者。该文将为读者讲述在P2P流媒体技术的原理以及应用,希望能使大家对这种现阶段应用广泛,发展迅速的流媒体技术有一定的了解。  相似文献   

4.
对等网络(Peer-to-Peer,简称P2P)是基于P2P拓扑发展起来的,在Internet上实施网络计算的新模式。在这种模式下,服务器与客户端的界限消失了,网络上的所有节点都可以"平等"共享其他节点的计算资源。在一个P2P系统里,计算机能够同时扮演客户机和服务器的角色,他的作用在任何任务里都取决于当时系统适合于工作的对象。  相似文献   

5.
对等网络(Peer-to-Peer,简称P2P)是基于P2P拓扑发展起来的,在Internet上实施网络计算的新模式.在这种模式下,服务器与客户端的界限消失了.网络上的所有节点都可以"平等"共享其他节点的计算资源.在一个P2P系统里.计算机能够同时扮演客户机和服务器的角色,他的作用在任何任务里都取决于当时系统适合于工作...  相似文献   

6.
P2P网络是一个分布式网络模型,也叫对等网络,网络中的节点都有相同或相近的责任,其特点就是降低以服务器为核心的地位,充分整合分布在终端主机上的资源,如CPU资源、网络资源和存储资源等。跟传统的C/S模式有着巨大的区别,也就是说,在对等网络中,各个节点的地位是平等的,可以同时作为服务端又可以作为客户端。  相似文献   

7.
基于IP多媒体子系统的流媒体系统采用的都是传统的客户端/服务器(Client/Server,C/S)架构,当大量用户同时请求流媒体服务时,中心媒体服务器将成为整个系统的性能瓶颈。在参考ETSI TISPAN制定的IMS-based IPTV架构基础上,给出了基于IMS的可管理P2P流媒体系统架构,并根据引入P2P技术的系统需求设计了可管理P2P流媒体应用服务器的软件模块结构及P2P分发树的构建算法。在原有基于C/S架构的流媒体应用服务器基础上,通过扩展集中管理和维护对等节点树P2P模块实现了媒体上传节点的选择,并以直播业务为例进行了原型系统验证。测试结果显示该系统能够有效地将终端节点组织成P2P流媒体分发网络,并有效地降低了媒体服务器的压力,提升了流媒体系统的性能。  相似文献   

8.
传统的流媒体系统建立在客户-服务器模式的基础上,系统伸缩性差,服务器常成为系统的瓶颈.根据当前流媒体播放系统存在的问题,设计了基于对等网络模式的流媒体直播系统,其中每个节点既是服务的消费者同时又是提供者,克服了当前流媒体系统的服务器瓶颈问题。  相似文献   

9.
随着互联网规模的迅猛发展和进步,P2P网络技术逐渐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成为计算机领域的研究热点。P2P网络是一种网络模型。在这种网络模型中所有网络节点都是对等的,即提供服务也享用服而无需通过中心服务器的参与。本文全面介绍P2P网络实现原理,并对其安全性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0.
在Internet视频直播服务中,受宽带限制,服务器难以支持大规模并发客户.针对该问题,本文提出了采用P2P方式,提高并发节点的数目.即采用多点下载和文件分块重组方法,一边下载一边播放,能够保证视频流完整而流畅地播放.  相似文献   

11.
Peer-to-Peer(P2P)计算模型在利用和管理日益增长的分布式信息和资源方面是一种非常成功的计算模型。但是这种计算模式也有一些缺点,特别是decentralized unstructured P2P系统,它将随机选择邻居和blind floodingsearch机制联合起来使用,使系统的网络开销急速地增加,严重地影响了系统的性能。本文介绍了减少decentralizedunstructured P2P系统网络开销的各类方法,对它们的优缺点进行了详细的比较,并根据比较的结果对今后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2.
李树文 《计算机工程》2010,36(18):101-104
P2P网络具有良好的可扩展性和健壮性,但其匿名性、开放性等特征成为恶意行为的理想环境。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幂律分布的信誉评估机制识别网络中的良性行为,抵制恶意行为。仿真测试表明,运用该机制后计算节点信誉分值具有较小的计算开销和良好的准确度,支持节点的动态加入和退出,对于恶意节点的骚扰具有很强的健壮性。  相似文献   

13.
随着网格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的扩展,网格己经从单一的面向高性能计算的计算网格转向为面向服务的商业网格.通过分析对等计算融入网格计算技术.将对等思想和对等搜索技术应用于网格资源管理中,提出了一种新的对等搜索框架.最后设计并实现了一个基于P2P技术的网格系统模型.并详细介绍了系统架构、系统主要组成部分、以及网格系统模型的具体功能实现.  相似文献   

14.
P2P电子商务信任模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解决P2P电子商务中恶意节点的欺诈问题,提出一种电子商务信任模型。模型采用带超级节点的混合P2P网络拓扑结构,将P2P网络划分为不同的域,对域内和域间节点分别进行信任度的计算。模型考虑到交易金额和时间等因素,提高了对信任度计算的准确性。实验结果表明,模型可有效减少恶意交易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本文面向网格计算、协同工作等特定P2P应用、提出了一种基于超节点的P2P混合网络模型。该模型的主要特点是采用K-means聚类算法对网络中的节点进行聚类,从而得到分组虚拟子网,由各子网内的超节点负责临近节点的加入与注销。该模型既克服P2P集中模型伸缩性不强,分散性P2P模型发送消息量大等缺点,又可以灵活地组织对等节点进行网格计算或组内协同工作等分布式应用。文章最后使用仿真实验表明K-means算法在网络节点聚类中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6.
P2P流媒体网络中普遍存在一些关键节点,关键节点对网络的安全和通信性能起着重要作用,识别网络中的关键节点尤为重要,而传统方法对于大规模网络的关键节点识别时间开销很大,无法保证实时性。提出P2P流媒体网络中的关键节点识别算法,结合混合模式的网络结构特点,采用分区域的计算模型解决网络规模过大造成的巨大时间开销问题,根据节点的贡献度和传播能力差异定量化描述节点的重要性程度。仿真结果表明,所提算法可以快速获得节点重要性排序,有效识别P2P流媒体网络中的关键节点。  相似文献   

17.
在分布式信息资源网络环境中,信息资源路由转发机制是分布式计算核心功能之一,P2P网络作为分布式计算采用最广泛的应用逻辑覆盖网络.将网络的小世界特性引入到JXTA P2P网络中,对其资源路由算法进行研究,从动态选取聚集节点、自适应选择种子聚集节点、设定对等体组等3方面进行改进.最后,通过模拟实验,表明改进算法的合理性和可行性.改进算法对分布式环境下自适应路由提供了一种可借鉴事件路由策略.  相似文献   

18.
P2P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P2P是当前互联网上的热点技术之一。P2P技术的本质是化集中处理和存储为分布处理和存储,将闲散的资源集中起来使用,因此它是一种很有创意的技术,一种很好的技术,有着十分广阔的使用前景。文章首先将P2P网络结构与传统的C/S网络结构进行了对比,总结了P2P技术在利用网络中的大量闲置资源,避免服务器带来的瓶颈问题,降低网络成本等方面的优势。然后,对P2P技术的特点以及P2P技术的发展过程作了简要分析。最后,讨论了P2P技术在文件交换、对等计算、协同工作、即时通信和搜索引擎等方面的应用以及面临的挑战。  相似文献   

19.
我国水利行业对计算力需求不断增加,该文利用P2P技术汇聚PC的空闲CPU资源,来提供低成本的高计算力。针对水利信息网络的现状,以XtremWeb计算平台为基础,构造了基于广域网和局域网的两层XtremWeb网络,并采用多服务窗排队理论进行建模和分析,得到模型的相关参数。给出洪水淹没范围计算的具体实例,采用XtremWeb网络进行实验。实验结果表明,随着Worker数量的增加,实际计算耗时快速下降,系统吞吐量接近线性增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