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分析了从IPv4到IPv6过渡的三种常用机制:双协议栈技术、隧道技术和NAT-PT(网络地址-协议转换)技术,建立一个小型、简易的实验室,具体给出了NAT-PT的实现技术方法和步骤,最后通过NAT-PT网关的地址和协议转换功能成功将IPv6和IPv4数据包相互转换。  相似文献   

2.
本文分析了从IPv4到IPv6过渡的三种常用机制:双协议栈技术、隧道技术和NAT-PT(网络地址-协议转换)技术,建立一个小型、简易的实验室,具体给出了NAT-PT的实现技术方法和步骤,最后通过NAT-PT网关的地址和协议转换功能成功将IPv6和IPv4数据包相互转换.  相似文献   

3.
基于网络地址协议转换(NAT-PT)的转换网关是目前IPv4向IPv6过渡的主要形式之一。IPv6强制实施的IPSec不能与NAT-PT协同工作。本文结合安全协议集IPSec和NAT-PT的特点,构建了一个增加安全机制的转换网关的模型。  相似文献   

4.
NAT-PT协议转换网关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随意 《计算机工程》2009,35(6):127-129
介绍NAT-PT的技术原理,给出NAT-PT协议转换网关的概念和系统结构。根据RFC2766文档和RFC2765文档的相关说明,参照Linux内核关于IPv4/IPv6网络实现部分的源代码,设计并实现NAT-PT网关应用程序。该程序由主体模块、应用层网关模块、网络地址转换模块和协议转换模块组成。  相似文献   

5.
应用Netfilter框架基于NAT-PT的IPv4/IPv6转换网关的实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帅  刘雷  柴乔林 《计算机工程》2006,32(13):147-149
在IPv4向IPv6过渡的过程中,必须解决纯IPv4节点与纯IPv6节点之间的通信问题。基于NAT-PT机制的转换网关是解决这一问题的一种方法。该文对NAT-PT机制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在应用Netfilter功能框架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NAT-PT机制的转换网关的一种模块化设计。  相似文献   

6.
孙骞  张进  王莎莎  杨建锋 《软件》2013,(10):111-111,113
IPv6校园网规划建设及实现IPv4与IPv6资源互访已经成为新一代校园网研究需解决的问题。通过分析IPv6的原理和新特性、NAT-PT的地址转换及协议转换功能等IPv4向1Pv6过渡技术,结合校园网光缆和设备,研究使用NAT-PT和双栈技术规划部署IPv6校园网和解决校园网内IPv4与IPv6资源互访的问题,提出了符合校园网实际情况的IPv6网建设方案,实现了IPv4与IPv6资源互访。  相似文献   

7.
下一代的IP网络将是一个以IPv6协议族基础之上的统一IP网络,本文首先介绍IPv6协议的技术特点,以及实现IPv4协议到IPv6协议的过渡,并着重描述了IPv4向IPv6的转换的NAT-PT技术实现原理及算法.  相似文献   

8.
设计了一种将集群服务器NVS(network virtual server)接入到IPv4/IPv6环境中的机制,通过将协议转换内置到NVS接口机的内核中以提高协议处理速度,实现应用对底层具体协议的透明使用,原有高可用性、高可扩展性和负载均衡等多接口机软件不加修改即可使用。实验结果表明,该机制协议处理延迟小于通过NAT-PT网关实现的延迟,同时具有更高的吞吐量。  相似文献   

9.
由于IPv6和IPv4环境下DNS格式的不同,IPv6与IPv4网络中的主机不能直接进行域名访问。NAT-PT过渡技术能够实现IPv6与IPv4网络通过IP地址进行相互访问,但却不能实现主机与主机之间通过域名来访问。本文研究了将DNS-ALG与NAT-PT技术相结合来构建翻译网关,实现IPv6与IPv4网络中的主机通过域名互访.  相似文献   

10.
移动IPv4/IPv6的虚拟机迁移过渡框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俊  陈孝威 《计算机应用》2011,31(5):1180-1183
为充分利用IPv4/IPv6异构网络资源建设云计算基础平台,满足云计算平台的资源需求,设计了一种基于隧道技术、前缀管理、地址池管理协作及移动IP的IPv4/IPv6虚拟机迁移过渡框架。该框架的实现以云计算控制引擎为核心转换连接异构网络,并在NAT-PT与隧道技术协作下完成。框架建立的网络结构适用于IPv4虚拟机与IPv6虚拟机在过渡演进的前期、中期和后期之间的无缝迁移,并可向客户端跨IPv4/IPv6网络提供云计算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