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对运行于其上的服务进行容错是当今服务器必须具有的一种功能,TCP连接容错是实现这个功能的关键技术.为此,提出了一种基于多个连接映像的TCP连接容错策略(MLTCP),该策略并不需要对TCP连接状态进行备份,而是使每个TCP连接都存在多个同步的TCP连接映像.此策略无需修改客户端的用户程序和服务器端的服务程序;故障对客户端完全透明,即客户端程序感觉不到TCP连接的出错;当一台服务器上的TCP连接出错时,另一台服务器能真正做到无缝接管;并且在保证容错的前提下,尽量减少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基于主动TCP连接复制的高性能高可用MySQL数据库集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出一种基于主动TCP连接复制的高性能高可用MySQL数据库集群解决方案.该方案采用集群技术对并发的多个TCP连接进行原子多播转换和复制以达到连接容错的效果,同时,对连接流中的只读操作进行分流以达到提高性能的目的.该方案将对TCP连接进行复制的技术应用于MySQL数据库集群中,从而实现了数据库集群整体的高可用性和高性能.经过原型系统的实现和测试,证明了该方案在复制过程中对数据库写操作造成了较小的性能损耗,同时极大地提高了数据库集群的只读查询性能.  相似文献   

3.
分布式Web服务器中负载均衡的实现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汪建球  张忠能 《计算机工程》2003,29(15):125-127
实现和测试了一种可扩展的分布式Web服务器原型。原型由多台接收和处理TCP连接的服务器通过负载均衡集群而成,主机IP地址利用Round Robin DNS发布,任意主机都可以接收客户端的请求。一旦当客户试图建立连接,主机要决定接收连接提供服务还是重定向连接到其它主机。每台主机保持集群定期组播的系统负载信息,并利用低负荷的IP封装IP技术重构数据包来重定向请求。性能测试表明这种技术比RR—DNS具有更好的性能,而且利用系统负载状态的重定向连接比无状态的重定向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4.
一种基于历史连接的网络拥塞控制算法及其性能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TCP拥塞控制机制在Internet中的执行有效地避免了拥塞崩溃现象的发生,但是慢启动算法作为TCP拥塞控制的重要阶段,在Internet的主流应用(如WWW)中常表现出较差的性能.为此,提出一种结合使用历史连接参数和令牌技术的改进算法,该算法在建立新连接时通过查找缓存的历史记录初始化拥塞参数,使用令牌技术将数据包在第1个RTT时间内均匀发送,并在传输过程的适当时刻将连接的拥塞参数保存在缓存中.仿真实验表明,与传统TCP算法及大初始窗口相比较,该算法能够显著减少数据(特别是短连接)的平均传输时间,并能够与TCP流友好共存.  相似文献   

5.
采用服务器集群架构提供服务成为互联网服务业中普遍采用的策略,目前使用得比较广泛的网络负载均衡集群是Linux虚拟服务器集群。优秀的负载均衡算法可以将用户请求合理地分配到集群中的真实服务器中.提高集群中服务器的利用率和集群系统的吞吐量。针对LVS默认算法WLC算法的不足之处,对WLC算法进行改进.设计并实现一种基于反馈式的负载均衡算法。实验证明,改进算法能够增大集群的吞吐量,提升集群的整体性能。  相似文献   

6.
FTP(File Transfer Protocol)是文件传输协议的简称,FTP服务是Internet上的标准服务之一。全世界有无数个FTP文件服务器对所有Internet用户开放.在国内.每天也有新的FTP服务器开通使用。用户通过FTP,可以快速方便地传输自己需要的文件。正是由于FTP服务应用的广泛性,促使我们有必要通过底层的TCP连接来理解FTP应用协议的实现原理。我们知道,FTP协议处于TCP/IP四层协议系统中的应用层(如图1)。它支持两种工作模式,这两种模式被称为”标准”(也称为PORT/主动)模式和“被动”(或PASV)模式。  相似文献   

7.
随机自治可生存调度算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存性是指信息系统在面临攻击、失效等灾难情况下仍能继续提供服务的能力。它强调以任务为本的理念,是信息安全保障技术体系的一个重要环节。其目标是在保证基本服务安全的情况下对非基本服务的快速恢复。因此,减少基本服务集合是平衡生存能力和性能代价的途径之一。本文提出的随机自治可生存调度(SASS)算法在细粒度无集中控制 制的基础上实现服务漂移的动态调度,它使用扩充了的TCP协议实现广域网环境自治的细粒度连接迁移机制。基于该机制给出了在生存性意义上的服务器状态转换图,并描述了随机自治可生存调度算法。  相似文献   

8.
P-Start:一种分阶段TCP慢启动机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针对现有TCP算法慢启动机制窗口指数增长导致一个窗口中出现多个包丢失现象,提出了一种分阶段的TCP慢启动机制-P-Start.该方法利用零界点(ssthresh/2)将慢启动分为两个阶段.窗口小于零界点,呈指数增长;窗口大于零界点,则以负指数方式增长,逐步迭代逼近门限值;使拥塞窗口增加幅度在连接启动时和过渡到拥塞避免阶段比较小,而在零界点附近窗口增加幅度大.从而有效避免了多个包丢失现象的发生,实现连接的平滑接入和过渡到拥塞避免阶段.考虑到慢启动传输效率低,改进算法通过参数配置,加快窗口的增加速度.减少慢启动的持续时间,提高其性能.仿真实验结果表明P-tart有效地提高了TCP协议的稳定性和网络的性能.  相似文献   

9.
基于AHP的Web集群系统负载均衡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集群技术构建的服务器组在资源利用率上存在较大差异。为此,提出基于层次分析法(AHP)的集群系统负载均衡算法,建立判断矩阵,得到各项评估指标的单项和综合权重。调度器定时接收真实服务器上的4类参数:网络性能,服务器硬件,服务器软件和网络服务类型。根据调度器收到的每一个连接请求,采用动态反馈算法选择负载最小的服务器响应连接请求。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能减少服务器平均响应时间,有效提高集群系统的响应率。  相似文献   

10.
基于TCP连接与服务器负载的二级负载平衡策略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传统的负载平衡技术进行简单介绍,提出一种基于TCP连接和服务器负载的二级动态负载平衡策略,提高了集群系统的性能。  相似文献   

11.
本文提出一种基于Active Replication的TCP连接容错技术(ARTCP),采用两层的Cluster结构,并通过前端的分发器和聚合网关机维持多个同步的TCP连接副本,达到了相互容错的效果。测试结果表明,该技术不仅保证网络服务连接级的高可用性,而且具有恢复时间短、开销小的优势。  相似文献   

12.
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 (TCP) connection migration has been previously proposed to allow for the mobility of servers. In this paper we revisit TCP connection migration for purposes of server survivability against malicious denial-of-service attacks. We present a protocol that allows an on-going TCP connection to be migrated from one server to another. This migration is performed in a secure manner such that the protocol itself cannot be exploited for malicious attacks. Further the migration can be performed even in the case where the original server is compromised. The protocol has been designed so as to allow interoperability with legacy TCP protocols. It is intended to be the transport layer foundations over which survivable applications can be built.  相似文献   

13.
PAWS系统是面向信号的测试系统软件开发平台,该系统RTS服务器通过RTS控件集、COM适配器、TPS服务器等三种接口对外提供服务,通过对这些外部接口进行分析,应用MFC开发TPS服务器的客户端程序,实现了通用测试系统软件运行平台的个性化定制。  相似文献   

14.
内核TCP虚拟服务器(Kernel TCP Virtual Server,简称KTCPVS)是Linux服务器集群系统的一个子项目,旨在解决客户/服务器模型网络中服务器瓶颈这一问题而提出的。文章介绍了内核TCP虚拟服务器的由来,以及相对于早期TCP网关的优越性;对KTCPVS的体系结构进行了阐述;通过对其源码的阅读研究,分析如何在Linux内核层中实现网络数据在客户和服务器之间的交互。  相似文献   

15.
TCP协议关闭连接时,主动关闭方,在发送了最后确认报文之后进入2MSL等待状态,需要在该状态等待2MSL时间。介绍了2MSL等待的原因、结果,分析了2MSL等待状态对网络服务器性能的影响以及在网络编程中对2MSL等待的处理。这对网络服务器的管理和网络编程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6.
基于机群的可扩展计算机网络已逐渐成为高性能网络服务器架构的基础。文章对几种典型的机群构架进行了研究,包括RR-DNS—Web服务器 AFS服务器、TCP路由器 Web服务器、主-从服务器等,对它们的并行性问题,例如可扩展性、可靠性以及负载平衡策略等,作了深入的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17.
结合多信道和双向信道预留的策略,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应用于Ad Hoc网络的多信道媒体接入算法-NBMC算法,并对其吞吐量进行了性能分析。仿真实验结果表明,与IEEE802.11DCF相比,NBMC算法使Ad Hoc网络上的TCP吞吐量和各TCP流信道占用的公平性都得到了有效的改善。  相似文献   

18.
应用层HTTP协议的分析与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HTTP是一个常用的客户端和服务器端请求和应答的标准,为了使其在不同的互联网协议上实现,本文对HTTP、TCP/IP、UDP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使用不同互联网协议的设计思路。  相似文献   

19.
《Computer Networks》2002,38(1):75-97
We describe the design, implementation and performance of a high-performance Web server accelerator which runs on an embedded operating system and improves Web server performance by caching data. It can serve Web data at rates an order of magnitude higher than that which would be achieved by a high-performance Web server running on similar hardware under a conventional operating system such as Unix or NT. The superior performance of our system results in part from its highly optimized communications stack. In order to maximize hit rates and maintain updated caches, our accelerator provides an API which allows application programs to explicitly add, delete, and update cached data. The API allows our accelerator to cache dynamic as well as static data. We describe how our accelerator can be scaled to multiple processors to increase performance and availability. The basic design alternatives include a content router or a TCP router (without content routing) in front of a set of Web cache accelerator nodes, with the cache memory distributed across the accelerator nodes. Content-based routing reduces cache node CPU cycles but can make the front-end router a bottleneck. With the TCP router, a request for a cached object may initially be sent to the wrong cache node; this results in larger cache node CPU cycles, but can provide a higher aggregate throughput, because the TCP router becomes a bottleneck at a higher throughput than the content router. We quantify the throughput ranges in which different designs are preferable. We also examine a combination of content-based and TCP routing techniques. In addition, we present statistics from critical deployments of our accelerator for improving performance at highly accessed Sporting and Event Web sites hosted by IB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