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王妍  潘瑜春  阎波杰   《计算机工程》2010,36(1):33-34,37
为了提高空间数据挖掘的效率和准确度,在分析传统的离群点检测算法优、缺点的基础上,提出一种空间离群点检测算法。用Voronoi来确定空间对象间的邻近关系,在空间邻域内利用空间自相关性来计算局部Moran指数,并将其作为离群因子进而判断离群点。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能够高效、准确地检测出空间离群点,具有对用户依赖性少和可伸缩性强等优点。  相似文献   

2.
空间离群点是指与其邻居具有明显区别的属性值的空间对象。已有的空间离散点检测算法一个主要的缺陷就是这些方法导致一些真正的离群点被忽略而把一些非离群点当成了空间离群点。本文提出了一种迭代算法,该算法通过多次迭代检测离群点,取得较好效果。实验表明该算法具有较好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3.
基于距离和基于密度的离群点检测算法受到维度和数据量伸缩性的挑战, 而空间数据的自相关性和异质性决定了以属性相互独立和分类属性的基于信息理论的离群点检测算法也难以适应空间离群点检测, 因此提出了基于全息熵的混合属性空间离群点检测算法。算法利用区域标志属性进行区域划分, 在区域内利用空间关系确定空间邻域, 并用R*-树进行检索。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于全息熵的空间离群度的度量方法和空间离群点挖掘算法, 有效解决了混合属性的离群度的度量和离群点的挖掘问题。由于实现区域划分有利于并行计算, 从而可适应大数据量的计算。理论和实验证明, 所提算法在计算效率和实验结果的可解释性方面均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4.
张天佑  王小玲 《计算机工程》2011,37(14):282-284
针对空间数据集的特性,提出一种基于空间局部偏离因子(SLDF)的离群点检测算法。利用SLDF度量空间点对象的离群程度,计算空间数据集中点对象的SLDF值并对其进行排序,将取值较大的前M个点对象作为空间离群点。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能较好地检测空间局部离群点,其有效性与准确性均优于SLZ算法,适用于高维大数据集的空间离群点检测。  相似文献   

5.
空间离群点是指与其邻居具有明显区别的属性值的空间对象。已有的空间离散点检测算法一个主要的缺陷就是这些方法导致一些真正的离群点被忽略而把一些非离群点当成了空间离群点。提出了一种迭代算法,该算法通过多次迭代检测离群点,取得较好效果。实验表明该算法具有较好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6.
离群点的查找算法主要有两类:第一类是面向统计数据,把各种数据都看成是多维空间,没有区分空间维与非空间维,这类算法可能产生错误的判断或找到的是无意义的离群点;第二类算法面向空间数据,区分空间维与非空间维,但该类算法查找效率太低或不能查找邻域离群点。引入熵权的概念,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熵权的空间邻域离群点度量算法。算法面向空间数据,区分空间维与非空间维,利用空间索引划分空间邻域,用非空间属性计算空间偏离因子,由此度量空间邻域的离群点。理论分析表明,该算法是合理的。实验结果表明,算法具有对用户依赖性小、检测精度和计算效率高的优点。  相似文献   

7.
基于局部信息熵的加权子空间离群点检测算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离群点检测作为数据挖掘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可以从大量数据中发现少量与多数数据有明显区别的数据对象,"维度灾殃"现象的存在使得很多已有的离群点检测算法对高维数据不再有效,针对这一问题,提出基于局部信息熵的加权子空间离群点检测算法SPOD,通过对数据对象在各维进行邻域信息熵分析,生成数据对象相应的离群子空间和属性权向量,对离群子空间中的属性赋以较高的权值,进一步提出子空间加权距离等概念,采用基于密度离群点检测的思想,分析计算数据对象的子空间离群影响因子,判断是否为离群点,算法能够有效地适应于高维数据离群点检测,理论分析和实验结果表明算法是有效可行的.  相似文献   

8.
为了提高离群点挖掘的效率和准确度,在分析了传统离群点挖掘算法优、缺点的基础上,提出一种离群点检测算法.该算法利用Voronoi确定样点之间的邻近关系,通过参照邻域范围内其它样点的非空间属性值的信息熵作为离群因子,并根据离群因子标识出样点集中的离群点.以北京市大兴区土壤养分为例,实验结果表明,该检测算法能够高效,准确地检测出土壤样点中的离群点.  相似文献   

9.
局部离群点挖掘算法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离群点可分为全局离群点和局部离群点.在很多情况下,局部离群点的挖掘比全局离群点的挖掘更有意义.现有的基于局部离群度的离群点挖掘算法存在检测精度依赖于用户给定的参数、计算复杂度高等局限.文中提出将对象属性分为固有属性和环境属性,用环境属性确定对象邻域、固有属性计算离群度的方法克服上述局限;并以空间数据为例,将空间属性与非空间属性分开,用空间属性确定空间邻域,用非空间属性计算空间离群度,设计了空间离群点挖掘算法.实验结果表明,所提算法具有对用户依赖性少、检测精度高、可伸缩性强和运算效率高的优点.  相似文献   

10.
针对传统空间离群点检测算法构建邻域时参数选择困难,处理高维数据的时间复杂度较高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地统计学的空间离群点检测算法。该算法将空间自相关理论引入空间离群检测中,首先利用3σ规则识别全局离群点,然后利用Delaunay三角网构建空间邻域,将邻域节点均值代替全局离群点,最后使用局部Moran’ I作为空间异常的度量方法。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不需要选择参数,鲁棒性较强,检测率较高、误警率较低。  相似文献   

11.
在稀疏无线传感器网络中,移动单元节点常被用于数据采集和转发。基于Voronoi图设计一条尽可能短的移动单元节点数据采集路径。在该路径中,移动单元节点被调度去访问一个Voronoi节点子集,在给定通信半径内,该节点子集能覆盖所有传感器节点。仿真实验结果表明,通过连接Voronoi节点子集而形成的优化路径能有效缩短移动单元节点的行进路径长度。  相似文献   

12.
党小超  李小艳 《计算机工程》2012,38(11):100-103
移动锚节点规划路径存在节点重复访问的问题,会影响定位精度的提高。为此,提出一种移动锚节点路径规划算法,引用图论知识,将传感器节点转化为图的顶点,并结合蚁群算法,利用图的遍历解决路径规划问题,寻找出一条路径。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能够定位传感器节点,避免节点的重复访问,降低节点定位的误差。  相似文献   

13.
陈娟 《计算机应用》2015,35(1):15-18
针对移动对象通过传感区域时的安全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局部Voronoi图(VT)的启发式反监控路径发现算法.首先,给出了一种基于局部Voronoi图的路径暴露风险近似估算模型.在该模型中,移动目标可依据当前探测到的传感器节点位置信息动态生成局部Voronoi图,并可依据定义的暴露风险计算公式近似估算出局部Voronoi图中各条边所对应路径的暴露风险.然后,在此基础上设计并实现了一种启发式的反监控路径发现算法.在该算法中,移动目标可首先基于局部Voronoi图确定自己的下一跳位置点候选集,然后再基于定义的启发式代价函数从候选集中选择一个风险代价最小的位置点作为其下一跳目标位置点.最后,沿着局部Voronoi图中对应的最小暴露风险路径移动到该目标位置点.理论分析和实验结果表明,所提算法具有良好的反监控性能,针对部署有n个传感器节点的区域,能够使得移动对象在不超过O(n log n)的时间内快速找到一条具有较低暴露风险的路径来穿越整个传感区域.  相似文献   

14.
韩雨涝  房鼎益 《计算机应用》2020,40(6):1745-1750
针对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资源有限导致数据收集不完整和时效性差的问题,建立了联合无线充电和数据收集的移动充电装置(MCD)多目标路径规划模型,提出了一种基于贪心策略的联合无线充电和数据收集的MCD路径规划算法(PPGS)。首先,对监测区域采用基于正六边形的无缝划分策略,有效减少了MCD的访问单元数;然后,利用马尔可夫模型预测节点能量和数据采集量等参数,在此基础上预估了MCD锚点最小停留时间和最长等待时间。与现有时延受限移动式能量补充算法(DCMEC)和基于网格的移动装置调度算法(GBA+MDSA)相比,所提算法具有复杂度较低,且无需事先知道节点和锚点实际位置信息的优势。仿真结果表明:PPGS能以较少的MCD保证无线传感器网络数据收集的完整性和时效性。  相似文献   

15.
杨承磊  汪嘉业  孟祥旭 《软件学报》2006,17(7):1527-1534
多边形的Voronoi图在路径规划、碰撞检测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其顶点和边数在这些应用算法的复杂度分析方面起着重要作用.Held证明了一个简单多边形的内部Voronoi图最多有n+k-2个顶点和2(n+k)-3条边,其中nk分别是多边形的顶点和内尖点数.但其结论不能适用于多连通多边形.对多连通多边形进行研究,通过将其Voronoi图转化为有根树,并利用有根树的性质,给出了其内部Voronoi图的顶点和边数上界的估计,并对Voronoi区域的边界所包含顶点和边数的平均值进行了讨论."SDU数字博物馆"系统所采用的基于Voronoi图的可见性算法的复杂度分析,就利用了所得出的结论.  相似文献   

16.
和传统的C/S模型相比,移动代理模型在数据融合方面更适合无线传感器网络.在基于移动代理的数据融合算法中,移动代理访问传感节点的顺序以及总数对算法的效率、网络寿命等有着重大影响.为此提出了一种基于数据融合的移动代理曲线动态路由算法设计方案.通过构造特定数据结构的数据报文和数据表,给出了目标节点基本信息收集算法获取目标节点到处理节点的最优路径;将移动代理路由归结为一个优化问题,由静态路由算法求出移动代理迁移的静态最优路由节点序列,进而获得了移动代理基于曲线的动态路由算法.理论分析和模拟实验表明,随着传感器网络规模的增大和传感数据量的增加,和其它算法相比,该算法有更小的网络耗能和延时.  相似文献   

17.
《Computer Networks》2008,52(3):531-541
Wireless sensor networks (WSNs) with nodes spreading in a target area have abilities of sensing, computing, and communication. Since the GPS device is expensive, we used a small number of fixed anchor nodes that are aware of their locations to help estimate the locations of sensor nodes in WSNs. To efficiently route sensed data to the destination (the server), identifying the location of each sensor node can be of great help. We adopted a range-free color-theory based dynamic localization (CDL) [Shen-Hai Shee, Kuochen Wang, I.L. Hsieh, Color-theory-based dynamic localization in mobile wireless sensor networks, in: Proceedings of Workshop on Wireless, Ad Hoc, Sensor Networks, August 2005] approach, to help identify the location of each sensor node. Since sensor nodes are battery-powered, we propose an efficient color-theory-based energy efficient routing (CEER) algorithm to prolong the life time of each sensor node. The uniqueness of our approach is that by comparing the associated RGB values among neighboring nodes, we can efficiently choose a better routing path with energy awareness. Besides, the CEER has no topology hole problem. Simulation results have shown that our CEER algorithm can save up to 50–60% energy than ESDSR [Mohammed Tarique, Kemal E. Tepe, Mohammad Naserian, Energy saving dynamic source routing for ad hoc wireless networks, in: Proceedings of Modeling and Optimization in Mobile, Ad Hoc, and Wireless Networks, April 2005, pp. 305–310] in mobile wireless sensor networks. In addition, the latency per packet of CEER is 50% less than that of ESDSR.  相似文献   

18.
王雷  蒋新华  王益民  林亚平 《软件学报》2011,22(6):1389-1397
研究异构传感环境下移动对象的反监控问题,提出一种暴露模型,该模型可用于近似估算移动对象穿越各向异性传感器网络时的风险.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各向异性Voronoi图提出了一种路径判定算法,该算法能够保障移动对象选择一条具有近似最小风险的路径穿越各向异性传感器网络区域.理论分析和实验结果表明,算法具有良好的反监控性能.另外,算法只需知道移动对象侦测半径之内的局部信息,因此也具有分布式和实用性等良好特性.  相似文献   

19.
张晶  喻小惠  黄云明 《控制与决策》2019,34(11):2350-2357
针对无线传感器网络分区在恢复连通后仍然容错不足的问题,提出斯坦纳树和凸多边形的分区双连通恢复方法.首先,以距离为依据选取现有叶子节点来促使少数未连通的离散节点统一成区;然后,将分区抽象成点后枚举出所有的非退化型四边形,进而将计算得到的四边形中的两个斯坦纳点与4个顶点连接构造斯坦纳边部署中继节点,使分区实现单连通;最后,利用格雷厄姆凸壳算法选取抽象点中的凸壳顶点连接,形成凸多边形实现分区的双连通,并对第2轮连通路径上的中继节点实施休眠唤醒机制.在保证关键节点二次失效不会使网络再次瘫痪的基础上,简化网络结构并降低数据通信延迟.通过仿真,将所提出方案与利用最小斯坦纳树优化中继节点布局的分布式算法(DORMS)和1C-SpriderWeb算法进行对比,对比结果表明所提出方案可减少中继节点的部署数量,延长网络寿命.  相似文献   

20.
针对无线传感器网络(WSN)中节点随机部署或部分节点能量耗尽带来的覆盖空洞(CH)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Voronoi图的覆盖空洞检测算法。该算法利用节点的位置信息在覆盖区域范围内构建Voronoi图,通过计算每个Voronoi区域内的节点到该区域的顶点和边的距离来判断是否存在覆盖空洞,标识覆盖空洞的边界节点。仿真实验评估了不同节点分布密度、不同感知半径对空洞平均检测时间、平均能耗的影响,并与路径密度(PD)算法进行比较。实验结果表明所提算法在空洞平均检测时间和节点平均能耗两个方面均有10%左右的提升,对进一步延长网络生存期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