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8 毫秒
1.
软件可靠性综合模型的分析和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软件可靠性是系统可信性的重要属性之一.首先讨论了传统软件可靠性模型的主要弱点,接着提出了一种新的软件可靠性估算模型.当前,传统的软件可靠性度量模型中并未涉及大多数软件的复杂性及测试用例的有效性,从而使得在评估软件可靠性时不够精确,甚至是错误的.因此,提出了一些改进软件可靠性度量的方法.这些方法的主要思想是将影响软件复杂性的因素和测试用例的有效性并入软件可靠性模型中,以便使得该模型能更精确地反映实际情况.最后,大量的实验结果也表明了该模型的合理性及有用性.  相似文献   

2.
基于缺陷的软件可靠性度量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软件可靠性度量研究中的一些问题,提出了以缺陷度量为软件可靠性度量的一种方法。首先将缺陷度量方法按照软件度量的一般方法进行研究和探讨;其次,以正交缺陷为基础,提出了定量的缺陷统计方法,这种方法能够更好地描述缺陷的性质,对相关信息可进行分类统计、分析,为过程改进提供依据;最后,提出了一些定性的缺陷分析方法,可充分挖掘缺陷的潜在信息。按照软件度量的步骤,通过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可以很好地度量软件可靠性,并实时提高软件可靠性。  相似文献   

3.
为提高星载软件的可靠性,针对某星载软件的特点,讨论了开展软件可靠性工程的实施框架和过程,分别从软件可靠性设计、分析、度量和测试四个方面进行了总结和评述.重点论述了软件可靠性设计准则,软件故障模式及影响分析和软件故障树分析技术的特点,软件可靠性度量的选择方法,以及软件可靠性测试的评估规程和可靠性模型的选择方法,并给出了技术应用的结果,证明了这些方法的可行性和适用性.  相似文献   

4.
长期以来Android系统一直是黑客攻击的主要目标之一,自发布以来一直面临着root、镜像篡改、恶意程序等安全风险,框架层是在系统安全中容易被忽视但又能产生极高的安全风险.本文分析了Android系统中框架层的表现形式和框架层的使用方式,针对框架层特点提出了一种框架层完整性度量方法(FIMM),以此保障Android系统框架层代码完整性和运行时的完整性.对于Android系统针对框架层组件完整性保护的缺失,该方法能提供框架层组件在加载时的完整性度量和完整性校验.而对于Android的系统服务,我们考虑到其较长的运行周期的特征,于是研究了系统服务的调用过程并为其提供了较为细粒度的动态度量,在每次系统服务调用时确认系统服务进程代码段的完整性.最后我们给出了基于Android模拟器的原型系统的实现,并分析了FIMM的安全性和性能损耗,认为FIMM能完全达到我们的安全预期,并且只会造成少量的性能损耗.  相似文献   

5.
一种目标与信息共同驱动的度量模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前采用CMMI模型进行过程改进的企业,尤其是中小型企业在实施度量时盲目选择度量元,缺少合适度量过程框架的指导。针对上述问题,结合现有的GQM度量模型及其改进模型,以及PSM实用软件度量模型的特点,提出了一种支持软件过程改进的目标和信息共同驱动的度量模型(GI2M-D),给出了基于GI2M-D度量模型的软件度量过程框架。该框架使度量人员选取度量元时更有针对性和目的性,为决策者和软件过程改进者,特别是采用CMMI模型的企业在实施度量时提供有效的支持和指导。  相似文献   

6.
软件度量已经成为当前国内外的研究热点。提出了一种基于CMMI的6σ软件度量分析框架和按照此框架如何进行软件度量,给出了基于CMMI的6σ软件度量分析系统的设计方案,在此基础上举例说明如何使用此系统进行软件度量和分析,最后指出了系统下一步的工作。  相似文献   

7.
首先结合面向对象技术特性,对面向对象软件类级别的CK度量方法和系统级别的MOOD度量方法进行了分析,并就CK度量提出了优化的度量方法OCK。然后结合OCK度量和MOOD度量的优点提出了较优化的面向对象软件复杂性度量方法OSCM。OSCM度量可以有效地弥补CK度量和MOOD度量的不足,优化度量结果。  相似文献   

8.
提出一种借助系统调用实现基于信息流的完整性度量的方法。该方法将度量过程分为离线阶段和运行阶段。在离线阶段,软件执行的系统调用被监控和记录,结合系统调用和信息流的关系抽象出软件的信息流基准值。在运行阶段,分析软件运行时的系统调用信息,获得软件运行时的信息流,根据信息流基准值检查软件的信息流是否出现异常,度量软件的完整性。为了验证方法的可行性,文章以Apache服务器为例,实现该方法的原型系统。实验表明该方法能够发现软件运行时完整性被破坏而出现的异常信息流。  相似文献   

9.
基于可信计算的动态完整性度量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静态完整性度量不能保护系统在运行过程中的完整性。为此,提出一种基于可信计算的动态完整性度量模型。在现有的完整性度量架构中引入虚拟化技术,有助于系统管理员掌握系统在运行过程中的完整性。在软件加载后,对运行中的进程行为进行监控,动态度量其完整性。分析结果表明,该模型能防止运行过程中恶意攻击破坏系统的完整性,从而提高系统安全性。  相似文献   

10.
为了提高软件可靠性分配的有效性, 提出了一种基于层次和数据流驱动的软件可靠性分配方法。该方法对传统的重要度、复杂度度量方法进行改进; 针对软件系统开发初期体系结构中系统模块层次关系及模块间数据流关系进行抽象, 形成体系结构形式化定义, 建立可靠性因子的度量准则及度量模型, 依据度量模型对可靠性进行分配。最后结合实例进行了分析和验证, 结果表明了该分配模型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1.
一种软件可靠性增长模型选择与综合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软件可靠性增长模型可以预测软件在将来某个时刻的可靠性,以此作为软件是否发布的依据.而目前常见的各种模型对不同失效数据集的预测能力并不一致.提出了一种软件可靠性增长模型选择和应用的框架,利用可靠性模型评价准则,对特定的失效数据集选择优选模型集,根据优选模型集利用神经网络较好的学习预测能力计算可靠性.利用此方法对实际软件项目中的失效数据进行了分析,并验证了它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2.
Many future software systems will be distributed across a network, extensively providing different kinds of services for their users. These systems must be highly reliable and provide services when required. Reliability and availability must be engineered into software from the onset of its development, and potential problems must be detected in the early stages, when it is easier and less expensive to implement modifications. The software architecture design phase is the first stage of software development in which it is possible to evaluate how well the quality requirements are being met. For this reason, a method is needed for analyzing software architecture with respect to reliability and availability. In this paper, we define a framework for comparing reliability and availability analysis methods from the viewpoint of software architecture. Our contribution is the comparison of the existing analysis methods and techniques that can be used for reliability and availability prediction at the architectural level. The objective is to discover which methods are suitable for the reliability and availability prediction of today’s complex systems, what are the shortcomings of the methods, and which research activities need to be conducted in order to overcome these identified shortcomings. The comparison reveals that none of the existing methods entirely fulfill the requirements that are defined in the framework. The comparison framework also defines the characteristics required of new reliability and availability analysis methods. Additionally, the framework is a valuable tool for selecting the best suitable method for architecture analysis. Furthermore, the framework can be extended and used for other evaluation methods as well.  相似文献   

13.
软件可靠性在软件战略中的地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软件业是战略性产业。软件在计算机系统总成本中占的比重越来越高,软件的经济价值和国防意义巨大。软件不可靠、很脆弱,软件可靠性的问题相对硬件来说更为突出,而提高软件的可靠性也相对易见成效。可靠性是质量的核心,它包括了安全性分析,并为安全性分析提供有效的方法。软件的可靠性影响软件的信誉,软件可靠性的问题关乎软件战略的成败,是实现“中国服务”这一目标的关键所在。因此,提高可靠性的意识,推广软件可靠性工程,软件业才能够快速、健康地发展。  相似文献   

14.
荣国平  蔡志旻  韩嵩  潘金贵 《计算机工程》2003,29(18):87-88,168
基于有向图理论对程序正文进行解析,同时对软件的使用模型做了初步的探讨,分析了具有Markov随机性质的软件使用过程和软件测试中的测试路径的选择策略,并对测试结果做出评价,给出软件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5.
软件可靠性模型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软件可靠性模型旨在根据软件失效数据,通过建模给出软件的可靠性估计值或预测值.它不仅是软件可靠性预计、分配、分析与评价的最强有力的工具,而且为改善软件质量提供了指南.对近年来提出的多种不同的软件可靠性模型进行分类剖析,讨论了部分模型的预测能力和适用性,分析了多个模型适用性差的原因,还对未来的研究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6.
软件质量预测是软件质量评价体系中的关键技术,针对软件质量预测过程中难以建立精确数学模型的特点,提出了将广义动态模糊神经网络应用于软件质量预测模型中。以模糊占的完备性作为高斯函数宽度的确定准则,避免了初始化过程中选择的随机性,同时,能对模糊规则和输入变量的重要性作出评价,从而使每条规则的输入变量的宽度可以根据它对系统性能贡献的大小实施在线自适应调整。通过对软件可靠性的仿真实验结果证明,广义动态模糊神经网络不仅适合模糊规则抽取也可用于系统建模,而且具有较高的辨识精度和效率。  相似文献   

17.
基于软构件的软件开发框架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软件的重要性对其质量提出了严格的要求。如何对软件开发过程进行严格控制,提高软件系统成功率及用户满意度,降低开发成本,成为软件行业理论研究的焦点。在总结当前国际上流行的软件开发模式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软构件的软件开发框架。  相似文献   

18.
何雪慧 《微处理机》2010,31(2):60-63,67
提出了利用软件测试结果进行软件可靠性评价的技术和方法,并结合具体的软件项目,计算出了软件模块的可靠性以及软件的可靠性.该方法能够有效满足在软件开发的不同阶段对软件可靠性进行评价的需要.  相似文献   

19.
软件测试是保证软件质量和提高软件可靠性的关键所在,而软件可靠性是衡量软件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二者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软件可靠性模型既是软件可靠性进行定量分析的基础和保障,也是软件可靠性进行预测的核心和关键,对保证软件质量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文中结合软件测试与软件可靠性及其模型的相关理论,通过对Seeding模型的分析与改进,提出了一种适用于软件测试的可靠性模型。实验结果表明,使用文中提出的软件可靠性模型能较好地满足软件对可靠性评估的要求,较好地应用在软件测试中。  相似文献   

20.
一种面向复用的增量软件开发过程框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广泉  戎玫  陆明 《计算机科学》2006,33(10):252-255
以复用思想指导软件开发是软件产业发展的趋势,而当前主要面向复用的软件开发方法没有考虑到我国软件企业以中小型为主的现状,缺乏针对性,使得复用在我国软件开发中应用不够广泛。在基于构件开发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面向复用的增量软件开发过程框架。该过程框架适于我国中小型软件企业,采用了以体系结构为指导的增量开发模式,涵盖了可复用资产的生产过程和利用可复用资产的软件开发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