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一种速率自调节可用带宽测量算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可用带宽是网络路由、网络服务质量、流量工程等方面的一个关键参数。目前很多研究方法都基于PGM模型和PRM模型,但这两种方法大都假设背景流量速率为固定比特流,不适用于低带宽的测试。提出一种端值自调节可用带宽测量算法,该算法充分考虑了低链路带宽的情况。通过对排队延时的处理、探测分组列速率端值自适应调节,实现了端到端可用带宽快速准确的测量。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具有良好的测量效果,尤其在低带宽条件下较其它同类算法提高了测量准确性,加快了测量速度并减小了对网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本文基于Cruz流量模型.通过主动检测单向时延连续上升的概率.推断探测速率与端到端可用带宽之间的关系,提出一种网络可用带宽主动测量算法PathPCQ.NS2仿真显示,PathPCQ算法测量精度和效率都优于现有的带宽测量工具Pathload.  相似文献   

3.
带宽主要包括瓶颈带宽及可用带宽,它的测量有着广泛的应用背景。论文在中间网络特征未知的情况下,分析了主机和网络对端到端带宽测量的制约;然后将测量划分为数据收集、数据过滤及后续处理三个步骤,讨论了每一步实现上的限制因素。  相似文献   

4.
郑岩  熊齐邦 《计算机应用》2004,24(11):13-15
TCP吞吐量方法测量端到端可用带宽不但适用范围广,而且可以做到测量结果的高效、准确。但也可能引起网络路径上流量占用和网络抖动问题。文中以一种测量效率和网络性能兼顾的思路对TCP吞吐量的测量方法进行了优化和改进。通过实际网络路径上的测量,证明方法准确,并有效提高测量时网络的性能。  相似文献   

5.
网络可用带宽测量算法的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点研究了网络端到端可用带宽的测量方法,对现有的基于自拥塞理论的可用带宽的测量方法Pathload进行了简要分析.针对该方法的缺点提出了改进的可用带宽测量算法,改进的可用带宽测量算法采用周期流组到达目的端的速率代替周期流的发送速率,能快速测量网络的可用带宽,测量准确性更高,降低了测量开销.NS-2上的模拟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是可行的和有效的.  相似文献   

6.
端到端路径可用带宽是衡量网络性能的重要指标.目前,大多数对可用带宽测量的研究都集中在自拥塞方法上,但自拥塞方法会严重影响路径上的原有流量,因此,提出了一种基于模型的方法,将Internet视为一个具有单一服务单元且服务两种流量(探测流量和背景流量)的排队系统,通过分析探测流量离开排队系统的过程,在路径的负载与探测流量离去间隔的变异系数之间建立了对应关系,并在此基础上获得可用带宽值.与自拥塞方法相比,不会造成路径拥塞且具有较好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7.
在分析网络可用带宽测量算法性能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一种轻负载、高精度、自适应的端到端可用带宽测量算法iChirp。基于自拥塞理论采用近似指数分布的动态探测队列结构,以可用带宽预测值为中心设置关键域,在其中加快采样频率,增加报文密度,并能根据反馈自适应的对探测范围和关键域进行调整。仿真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对网络干扰性较小,能够快速准确地测量出端对端可用带宽。  相似文献   

8.
详细讨论了IGI可用带宽测量算法及其实现,并针对该算法的缺点提出了改进的可用带宽测量算法.通过大量的网络测量试验并与MRTG测量结果比较后发现,改进的可用带宽测量算法能快速测量网络的可用带宽,测量准确性更高,稳定性有很大改善,能快速反映可用带宽的变化,增强了跟踪带宽变化的能力.  相似文献   

9.
Internet网络带宽测量算法的研究是网络研究中的首要问题,本文在分析了当前常用可用带宽测量算法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IPv6网络的网络可用带宽测量算法ICMP-SLoPS,该算法利用IPv6的相关特性,在使测试报文对网络正常业务流的影响减至最低并保证测试路径唯一的基础上,通过ICMPv6实现对网络可用带宽进行单端测量.  相似文献   

10.
为了进行网络性能评估,在专用网络实验平台上开发了主动测量TCP吞吐量的工具NetThruput,并利用此工具在不同背景流量下测量端到端的TCP吞吐量;分析了TCP和UDP背景流量以及TCP连接的个数等因素对TCP吞吐量测量的影响;区分了TCP吞吐量和可用带宽。  相似文献   

11.
软件度量模型及其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如何提高软件的质量始终是软件工程领域研究的重要方向。基于度量的量化管理是目前最有效的质量保证手段之一,为此对软件度量的概念和范围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一种软件度量模型和度量指标,并对相关度量模型方法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2.
一种目标与信息共同驱动的度量模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前采用CMMI模型进行过程改进的企业,尤其是中小型企业在实施度量时盲目选择度量元,缺少合适度量过程框架的指导。针对上述问题,结合现有的GQM度量模型及其改进模型,以及PSM实用软件度量模型的特点,提出了一种支持软件过程改进的目标和信息共同驱动的度量模型(GI2M-D),给出了基于GI2M-D度量模型的软件度量过程框架。该框架使度量人员选取度量元时更有针对性和目的性,为决策者和软件过程改进者,特别是采用CMMI模型的企业在实施度量时提供有效的支持和指导。  相似文献   

13.
潘飞  高岭 《微机发展》2006,16(7):99-101
讨论网络流量测量的常用方法和常用测量指标以及网络流量测量中的关键技术。介绍了时延测量、“噪声”分组过滤、丢包率测量、时钟偏移影响的消除等几种网络测量中常用的关键技术。通过对这些关键技术的分析,探讨了各种测量模型以及存在的问题。由于网络快速发展,新应用不断提出,网络正变得越来越复杂。为了应付日益复杂的网络,必须提出新型的网络测量方案,为整个网络稳健、可靠、高效的运行提出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4.
Internet的测量与分析为加强网络管理、提高网络利用率、防范大规模网络攻击提供了技术平台,已成为学术界、ISP服务商所普遍关心的重要问题之一,本文介绍了网络测量与分析的主要研究内容,以及国内外相关领域的研究现状,并对该领域的关键技术和难点问题进行了分析,同时指出当今网络测量的不足与研究趋势。  相似文献   

15.
表面粗糙度光学测量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表面粗糙度对工件的性能有很大的影响,由于机械、电子及光学工业的飞速发展,对精密机械加工表面的质量及结构小型化的要求日益提高,使得表面粗糙度测量显现出越来越重要的地位。采用光学方法测量表面粗糙度具有非接触、无损伤、测量精度高等优点。介绍了用光散射法、像散法、散斑法、光干涉法、光学触针法测量表面粗糙度的原理及研究进展,讨论了上述方法各自的优缺点,对表面粗糙度测量的发展方向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16.
随着经济全球化与信息时代的到来,企业竞争的焦点逐渐向敏捷性转变,是否能够根据市场的需求快速作出反应已成为企业经营成败的一个关键因素,敏捷开发用于快速开发企业级的Java应用程序,它应用Spring和Hibernate技术,避免了很多EJB所带来的不便,能让我们使用POJO。当使用POJO的时候,使用Spring MVC框架作为Web框架,使代码更加清晰。Hibernate使得数据持久化变得简单,它使我们能够使用POJO来操作数据库的表和记录。该方法具有全程可视化和用例驱动的特点,适用于中小规模的程序开发。  相似文献   

17.
本论文介绍的是一种关于在一条网络路径上的两端主机之间的可用带宽测量的新算法。这种算法是对目前在线网络测量中使用的主动测量方法的一种调整。这种测量是由TCP的数据包和确认包的传输和接受的时间间隔中推断出来的网络特性的信息实现的。在全方位服务网络中在线网络测量起到很大的作用,在其中可用带宽的最近数据信息将会尽快的被下一层的IP层获得。在本论文中,首先介绍了这种算法,然后讨论在主动TCP连接中应用这种算法所遇到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目前破片速度测量方法的发展及主要技术手段,包括两大类:一类是接触式测量,如网靶、铝箔靶等;一类是非接触式测量,如线圈靶、天幕靶、光幕靶、高速摄影法,并对各技术手段的优缺点进行了对比分析,重点探讨了战斗部破片速度测量方法存在的问题,最后对战斗部破片速度测量方法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9.
几种喷雾效果检测技术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雾化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因此,对雾化效果的准确检测和评价显得十分必要。研究了国内外常用雾化效果检测技术的最新进展情况,分析了机械、电子和光学测量法三类雾化效果检测技术的特点及应用情况,总结了各类方法的优越性和局限性。最后,提出了不同工况下各类雾化效果检测方法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20.
李兴南  郝克刚  葛玮 《微机发展》2006,16(9):103-105
文中根据GSQM软件度量思想和相关软件度量理论结合软件测试过程的特殊性要求,提出基于目标驱动的软件测试度量方法(GSTM)。在度量信息需求的基础上主要研究了适合于软件测试度量的基本度量方法、派生度量方法和设计指示器的方法。文中是专门针对软件测试度量进行的研究,与传统的软件度量理论相比较,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