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为了使移动节点在无线局域网环境中进行快速有效的切换,我们提出了一种基于管理域的快速切换方案。该方案将多个相邻的无线局域网组成一个单独的域,采用层次管理方式,使域内各个子网通过专用的Mac桥连接,减少了移动节点域内切换过程中产生的注册时延和数据包的丢失。  相似文献   

2.
故障在网络运行中是不可避免的,一旦故障产生,会在网络中进行传播,产生大量的告警事件,如何能够快速有效地从这些告警事件中准确进行事件关联,从而给故障定位是网络管理的关键会务,在研究故障的传播机制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子网的事件关联机制,把事件的关联范围限定在事件发出者所存在的子网中,同时,还提出了自己的事件操作模型,分为预处理操作,基于操作和位置操作,最后提出了实现该机制的算法,测试了该算法的效率,并进行了性能分析。  相似文献   

3.
针对典型复杂网络模型仅描述了复杂系统中同一类个体及其间一种相互关系且对问题的讨论仅局限于同一个系统的问题,基于能够描述复杂系统中异类个体间多种关系的多子网复合复杂网络模型,导入多维向量空间,将网络节点间的关系映射为多维向量,定义了向量复合网.在此基础上,将该模型的动态组网运算(加载与退缩)转化为向量空间的基变换,给出了加载运算与退缩运算的形式描述,实现了多子网复合复杂网络的可计算.建立并分析了我国铁路客运复合网,通过网络动态重组运算,基于高速铁路子网与低速铁路子网的拓扑性质,给出了我国铁路发展现状分析.  相似文献   

4.
从资源定位的准确性、有效性出发,分析了当前一些有关Gnutella网络的主要的资源搜索算法,提出了一种基于兴趣子网的非结构P2P网络资源定位的新算法.该算法借助带权值的路由信息反向植入策略以及引入的引导节点查询策略,有效地避免了网络中出现单点失效的现象,并在保持高速查询、高命中率的同时大大减少了查询信息量和延时,从而提高资源搜索效率,降低网络带宽消耗,减轻网络拥塞.  相似文献   

5.
杨玉星  邱亚娜 《计算机科学》2017,44(11):264-267
在并行计算机系统中,元器件和线路故障普遍存在,而系统的容错能力可以通过其底层基础网络的拓扑性质衡量。为了精确度量以k元n维冒泡排序网络为底层拓扑结构的并行计算机系统的容错能力,结合其层次结构和子网划分特征,分别提出了节点故障模型和线路故障模型下攻击该网络中所有k-m元n-m维冒泡排序子网络的算法,确定了需要攻击的最优节点集合和最优线路集合。根据算法可得:当2≤k≤n-2,m≤k-1时,攻击k元n维冒泡排序网络中所有的k-m元n-m维冒泡排序子网络,在节点故障模型下需要攻击至少Cmnm!个节点,在边故障模型下需要攻击至少Cmnm!条线路。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Petri网中子网的外部环境、子网的接口、子网的边界等问题,给出了相关的定义;通过分析不同子网的特点,将子网分为T子网、P子网、TP子网和PT子网等不同类型;提出了接口标准化和子网规范化的思想.研究成果有助于基于子网的结构化设计方法的研究和推广.  相似文献   

7.
针对现有矿井照明系统存在低智能化、高能耗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感知矿山物联网的矿井智慧照明系统的设计方案,给出了系统架构,介绍了系统无线感知子网的节点和系统控制实现流程。该系统根据移动目标位置和标签号自主判别并设置照明状态,达到节能效果;同时可将网络各节点状态信息上传至地面监控中心,便于节点的控制和维护;遇险时还可作为应急避险指示系统,具有避险功能。  相似文献   

8.
传感器网络中基于子网的数据汇聚路由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雷  陈治平 《计算机应用》2006,26(8):1772-1775
提出了“子网”和“能量核”的概念及一种新的蚂蚁算法,给出了一种传感器网络中基于子网的分布式数据汇聚层次路由算法DDCHA。与集中式路由算法AC和GITDC相比,DDCHA中各节点不需要维护任何全局信息。另外,子网与能量核的构造及蚂蚁算法的正反馈性提高了算法的数据汇聚程度,降低了算法的时间复杂性。理论分析和仿真结果都说明了该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网格多处理机的一种改进的子网分配算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张艳  孙世新  彭文钦 《软件学报》2001,12(8):1250-1257
子网分配问题是指识别并分配一个空闲的、满足指定大小要求的节点机.首先,提出了网格结构中一种新的具有O(N2a·1og2Na)时间复杂度的空闲子网搜索算法,它优于现有的O(N3a)时间复杂度的搜索算法.然后,用该算法对基于保留因子的最佳匹配类子网分配算法——RF(reservation factor)算法进行了改进,得到了  相似文献   

10.
提出了一种基于多生成树和子网-节点度联合权重的静态无线网络极小连通支配集MCDS构造算法SWNMCDS。算法首先设定一个概率p,每个节点随机生成一个概率并与p对比后决定是否成为候选根节点。两跳范围内的候选根节点相互交换信息,确定最终的根节点。每个根节点基于节点权重的连通树生成算法生成多棵连通树。最后基于子网-节点度联合权重选择连通节点,将多棵连通树连成极小连通支配集。经分析,SWNMCDS算法近似比上限为2β(2+H(Δ)),时间复杂度为O(Δ2),消息复杂度为O(Δ2)(Δ为最大一跳邻居节点集合的大小,β为生成树数目)。仿真实验表明,与经典MCDS算法比较,SWNMCDS所构造的连通支配集具有较小的规模。  相似文献   

11.
Several noncontiguous allocation strategies have been proposed for 2D mesh-connected multicomputers. These allocation strategies differ in their ability to detect free submeshes and in the degree of contiguity that exists among the submeshes they allocate to the same job. The previous Adaptive Noncontiguous Allocation (ANCA) policy was evaluated based on a proposed formula that estimates the job execution time when the job is allocated noncontiguous submeshes. Using this formula, simulation results had shown that ANCA could outperform the preceding Multiple Buddy Strategy (MBS). However, the execution times of jobs under noncontiguous allocation depend on message sizes, the number of messages sent, message contention and distances messages traverse. In this paper, we evaluate ANCA for different communication patterns using an event-driven simulator operating at the flit level, which allows for a more realistic evaluation that takes into account the shape of allocation and contention among messages. Moreover, we compare the performance of ANCA with that of other noncontiguous allocation strategies, MBS, Greedy Available Busy List (GABL), and Paging(0). The results show that ANCA is inferior to the remaining strategies, and that GABL has the best performance results, expressed in terms of the average turnaround time and mean system utilization performance parameters.  相似文献   

12.
关键字可搜索的公钥加密是对基于身份加密方案的直接应用,是一种具有特殊功能和全新应用环境的方案.2005年Abdalla等人首次提出了具有临时关键字可搜索的公钥加密的原型方案.在该原型方案的基础上,研究了该方案存在的效率问题,提出了一种更高效的实例方案,并从中抽象出更高效的原型方案.在原型方案的基础上,提出了两种扩展的原型方案,从而进一步丰富了该方案的应用环境.  相似文献   

13.
具有已知代理人的不可否认门限代理签密方案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李继国  李建中  曹珍富  张亦辰 《软件学报》2003,14(12):2021-2027
1996年,Mambo等人提出了代理签名概念.但是,代理签名仅能提供授权的认证而不能提供保密性.Chan和Wei提出一个门限代理签密方案(记为Chan-Wei方案),扩展了代理签名的概念.指出他们的方案不满足强不可伪造性、强不可否认性和强识别性.基于Chan-Wei方案,提出一个能够克服Chan-Wei方案缺点的不可否认门限代理签密方案.给出方案的完备性证明和安全性分析.此外,与Chan-Wei方案相比,所提出的方案能够确切地发现哪些代理人提供假子密钥或篡改子密钥.  相似文献   

14.
基于智能卡的远程认证体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2006年 Manik 提出的远程认证体制,对其存在安全缺陷进行了详细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种改进的远程认证体制.该体制使用用户智能卡生成一个立即数并使用两种杂凑运算,以改进整个认证体制的安全性能和计算性能.与现有的其它远程认证体制相比,提出的远程认证体制还实现了用户和远程服务器之间的双向认证.  相似文献   

15.
基于间隙Diffie-Hellman(GDH)群的特点,首先提出了一个有效的基于身份的部分盲签名方案,能够防止私钥产生中心(PKG)伪造签名。而后用所提的部分盲签名方案构造了基于身份的新型门限部分盲签名方案。文中的构造思想主要基于Feldman的可证实秘密共享方案,具有实现简单但安全性高的特点。到目前为止,该方案是第一类用双线性对来构造的基于身份的门限部分盲签名方案。分析表明,所提方案具有部分盲性、不可伪造性和强壮性等特性,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6.
基于格上困难问题设计高效、安全的后量子密钥交换协议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提出了一种新型高效实用的基于格上错误学习问题被动安全密钥交换协议。该协议采用加密机制的构造方式并使用了密文压缩技术,与2016年Bos等人基于错误学习问题并使用Peikert错误调和机制设计的密钥交换协议Frodo相比,通信量只增加了1.09%,但方案复杂度有效降低,计算更加简洁高效,且协议在被动攻击下可证明安全,可有效抵御量子攻击。该协议与现有的基于错误学习问题设计的密钥交换协议相比,具有很强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17.
基于BDHP(双线形Diffie—Hellman难题),提出了一种前向安全的数字签名方案,进行了可行性及安全性分析,与基于二次剩余的前向安全数字签名方案进行了相关比较,结果表明,该方案是有效且实用的。  相似文献   

18.
基于椭圆曲线密码体制的(t,n)门限签密方案*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首先提出一个基于椭圆曲线密码体制的签密方案。该方案是数字签名和公钥加密的有机集成,除了具有认证性、保密性外,还具有计算量与通信量小等特点。在此基础上,构造了一个基于椭圆曲线密码体制的(t,n)门限签密方案。该方案具有数据传输安全、鲁棒性、通信代价更小、执行效率更高等特点。还给出两种方案的安全性分析。  相似文献   

19.
This paper describes an application of intelligence-based predictive scheme to load-frequency control (LFC) in a two-area interconnected power system. In this investigation, at first, a dynamic model of the present system has to be considered and subsequently an efficient control scheme which is organized based on Takagi-Sugeno-Kang (TSK) fuzzy-based scheme and linear generalized predictive control (LGPC) scheme needs to be developed. In the control scheme proposed, frequency deviation versus load electrical power variation could efficiently be dealt with, at each instant of time. In conclusion, in order to validate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proposed control scheme, the whole of outcomes are simulated and compared with those obtained using a nonlinear GPC (NLGPC), as a benchmark approach, which is implemented based on the Wiener model of this power system. The validity of the proposed control scheme is tangibly verified in comparison with the previous on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