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霞光万丈 《个人电脑》2006,12(11):196-196
现在的USB存储设备(如闪存盘、MP3、移动硬盘等)可是非常流行的,通过电脑的USB接口拷贝数据,不仅速度快、操作方便,而且存储也更加可靠。但在你不经意地暂时离开时,重要数据有可能被别人从USB接口拷贝出去。想对自己电脑的USB接口进行有效灵活的控制吗?使用“USB安全存储专家”  相似文献   

2.
本文基于如何解决移动办公的安全性问题,提出了一套移动办公平台设计方柔。通过将操作系统以加密的形式存放在U盘,实现数据与操作的安全保密控制。计算机从USB接口启动加密型操作系统,办公过程中采用加密算法加解密所有流过USB接口的数据。平台通过Ukey提供USB接口认证与密钥,并采用USB通道加密和FPGA专用加密芯片等解决方案来满足处理性能需求。  相似文献   

3.
通过电脑的USB接口拷贝数据,不仅速度快、操作方便,而且存储也更加可靠。也因为USB设备的易用性,在你暂时离开电脑 后,重要数据可能被别人轻易拷走。你想对自己电脑的USB端口进行灵活有效的控制吗?使用“USB安全存储专家”就可以实现这 个目的。它提供了对USB存储设备存取的控制,能让你比较方便地工作,同时又阻止他人用USB存储设备非法拷贝走你的数据,保 证数据安全。  相似文献   

4.
文方  王武  王民慧  陈进军 《测控技术》2002,21(Z1):35-37,39
介绍了利用USB总线技术进行数据采集系统的设计方案,并以PIC16C712芯片为控制器,USBN9603为USB总线接口芯片,完成了光栅位移传感器USB数据接口的设计和实现.  相似文献   

5.
通过电脑的USB接口拷贝数据,不仅速度快、操作方便.而且存储也更加可靠。也因为USB设备的易用性,在你暂时离开电脑后.重要数据可能被别人轻易拷走。你想对自己电脑的USB端口进行灵活有效的控制吗?使用”USB安全存储专家”就可以实现这个目的。它提供了对USB存储设备存取的控制.能让你比较方便地工作,同时又阻止他人用USB存储设备非法拷贝走你的数据。保证数据安全。  相似文献   

6.
在不同安全域之间传输文件,只能是低保密级别安全域的文件向高保密级别安全域传输。介绍了基于USB2.0总线的单向数据传输系统的实现原理及技术,系统地阐述了如何采用USB2.0集成芯片CY7C68013与光耦、双口RAM结合来实现计算机单向数据传输的方案。通过实验验证该系统利用USB2.0接口、双口RAM数据缓冲及光耦隔离技术实现了快速、单向、可靠的数据传输。  相似文献   

7.
针对大容量数据记录器与外围计算机之间的数据通信时间长速度慢的问题,借助USB3.0接口良好的向后兼容性、易于使用性、可热插拔性、传输速度快等特点,设计了以FPGA为主控单元,DDR2SDRAM作为高速大容量缓存,USB3.0接口作为与计算机进行数据通信接口的高速数据传输电路系统;采用外接I2C接口的EEPROM作为USB3.0接口芯片的启动方式;通过专用的线性稳压器为DDR2提供稳定的参考电压和吸收电流;最后详细介绍了USB3.0接口芯片的固件程序配置和FPGA控制模块的逻辑设计;实验测试结果表明,通过USB3.0接口该系统数据传输速度达到149.29M/s,且数据传输可靠。  相似文献   

8.
虽然USB接口让拷贝数据变得容易便利,但作为公司、企业的电脑,出于安全考虑,都会使些安全的招。那么如何控制好USB接口,以防止他人轻易拷贝电脑的数据?其实我们只要在注册表上动动手脚就可以了。  相似文献   

9.
虽然USB接口让拷贝数据变得容易便利,但作为公司、企业的电脑,出于安全考虑,都会使些安全的招。那么如何控制好USB接口,以防止他人轻易拷贝电脑的数据?其实我们只要在注册表上动动手脚就可以了。  相似文献   

10.
针对当前USB 2.0已不能满足对高速大容量数据记录仪快速读数的要求,设计了一种基于USB 3.0的高速读数接口。系统以存储阵列构建的某高速大容量机载雷达数据记录仪为背景,USB 3.0采用Slave FIFO接口模式,以记录仪的FPGA为外部主控制器,在FPGA内部构建一个高速FIFO实现对存储数据的缓存与传输,最后通过USB 3.0接口高速传输至计算机。重点介绍了USB 3.0读数接口硬件及其固件程序和FPGA控制程序的设计,并采用GPIF Designer II及Quartus II软件进行仿真与验证。实验结果表明,该USB 3.0接口速率可达120 MB/s,满足记录仪高速读取的要求。  相似文献   

11.
现在的USB存储设备(如U盘、MP3、移动硬盘等)是非常流行的,通过电脑的USB接口拷贝数据,不仅速度快、操作方便,而且存贮也更加可靠。也许在您不经意的暂时离开后,重要数据就被别人从USB端口拷贝出去了。您想对自己电脑USB端口进行有效灵活的控制吗?使用“USB安全存储专家”(以下简称为USSE)吧。它提供了对USB存储设备存取的较细程度的控制,能让您比较方便地工作,同时又阻止他人用USB存储设备非法拷贝走您的数据,保证数据的安全。  相似文献   

12.
设计并实现了一个USB/EPP转接系统,给出其硬件设计方案并讨论了相关技术细节,使其实现USB接口到EPP接口的相互数据转发。使仅具有EPP接口的传统仪器设备借助于USB/EPP转接系统拥有USB总线所提供的即插即用和设备插架特性,方便其通过USB接口灵活接入同时拥有多个外设的计算机主机系统。  相似文献   

13.
虚拟仪器中涉及到下位机和上位机的数据传输和通信,传统的方式时于测试测量仪器来说存在一些缺陷.在本系统设计的虚拟示波器中,采取了基于USB接口的数据传输方案.数据采集硬件完成数据采集,然后通过USB接口将数据传到计算机中.在上位机软件中再对数据进行其他的处理.USB接口方式可以解决传统接口在价格、安装、计算机资源等方面的限制,而且可以实现整个系统中总线的一致性,并兼容低速和高速的技术.  相似文献   

14.
彭伟 《计算机与数字工程》2013,41(10):1636-1641,1653
USB接口速度快、接口简单、占用CPU资源少,但其复杂的协议却严重阻碍了USB接口应用系统的快速开发与实现。论文针对Microchip公司USB接口系统固件框架,基于控制传输状态机重点解析了事务完成中断驱动的建立、数据、状态三个阶段相关事务处理程序设计技术,研究了基于HID类设备的用户I/O程序设计技术、基于C#.NET的上位机软件开发技术等,在PROTEUS仿真平台测试分析了以PIC18F4550微控制器为核心的USB接口应用系统,为USB接口应用系统开发与实现提供了重要模式与途径。  相似文献   

15.
计算机数据存储一般需要通过两种方式进行,一种是计算机自身通过网络资源下载,这是计算机最常用的数据存储方式。此外,就是通过计算机的端口接口实现数据的传递与转移。在计算机技术中,一般称之为异步通信接口。常用的通信接口中,USB接口是最为常见的,也是计算机的接口中最为广泛应用的一种。那么,在进行数据转移或者是传递的过程中,USB是如何将信息完整的转移给计算机硬盘的呢?该文将重点分析计算机的数据存储模式,并对USB的通信方式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6.
USB集中营     
《电脑迷》2010,(20):44-44
从1994年推出到现在,USB接口逐渐成为电脑用户使用最频繁的多媒体数据接口。随着技术的提升,USB接口理论数据传输速度也从USB1.1时代的12Mbps提升至当前USB3.0的5Gbps,而长期以来USB设备以各式新奇的外观造型吸引了不少消费者的目光。本期“新奇硬件”栏目就以USB为主题,为大家收罗了一系列经典的USB酷玩新品……  相似文献   

17.
基于单片机的USB接口的设计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提出了一种基于单片机的智能仪表扩展USB接口的方法。介绍了USB接口芯片SL811HS的结构和性能以及USB接口的硬件电路图,详细分析了USB接口驱动程序的设计方法及FAT16文件系统的结构。利用SCSI传输命令集,通过BULK-IN和BULK-OUT端点实现了主机与U盘设备之间的数据通信。实验和应用结果表明,该方案具有控制方便、传输速度快、存储数据稳定可靠等优点。  相似文献   

18.
熊骁 《软件导刊》2010,(8):96-97
利用传统的数据传输系统进行数据传输,存在速度慢、扩展性差、安装麻烦、易受各种环境的干扰,在许多场合尤其是便携式应用场合不方便等缺点。而基于USB接口的数据传输系统能够较好地解决这些问题。介绍了一种基于USB2.0接口的数据传输系统,解决了传统通信技术带给我们的不便。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介绍了RS-232串行总线及USB通用串行总线技术,讨论了其抗干扰性,分析了串口出现误码及USB接口出现死锁现象的原因.提出了一种强干扰下数据采集系统稳定通讯的解决方案。使用RS-232传送指令,USB传送采集数据,当监测到通讯死锁时,通过指令控制USB接口重新初始化,保证了强干扰下通讯的稳定可靠性。  相似文献   

20.
设计并实现了一个USB/EPP转接系统,给出其硬件设计方案并讨论了相关技术细节,使其实现USB接口到EPP接口的相互数据转发.使仅具有EPP接口的传统仪器设备借助于USB/EPP转接系统拥有USB总线所提供的即插即用和设备插架特性,方便其通过USB接口灵活接入同时拥有多个外设的计算机主机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