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安强强  张蕾 《计算机工程》2010,36(4):161-163
现有中文语义角色标注主要集中在基于短语结构句法树的标注。基于此,提出一种基于依存树的中文语义角色标注方法。将中文句子转化为标准的依存树,作为实验数据集,特征选取时结合知网,将语义信息引入特征集,以提高系统的召回率,并采用最大熵分类器进行实验,获得90.68%的F值。结果表明,在标准的句法树上,当基于依存关系的标注系统中加入新特征时,该中文语义角色标注取得了比基于句法成分标注更好的成绩。  相似文献   

2.
问答系统是目前人工智能和自然语言处理领域中一个倍受关注并具有广泛发展前景的研究方向。为了提高中文问答系统的性能,文章在问答系统CQAS中采用了语义角色标注的思想,利用Proposition Bank中文语料库作为训练和测试语料,以句法成分作为标注的基本单元,采用最大熵模型作为分类器,把与谓词动词相关的全部句法成分进行语义角色标注。实验结果表明,语义角色标注技术可以有效地提高问答系统的性能。  相似文献   

3.
中文语义角色标注的特征工程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基于统计机器学习的语义角色标注在自然语言处理领域越来越受到重视,丰富多样的特征直接决定语义角色标注系统的性能。本文针对中文的特点,在英文语义角色标注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更有效的新特征和组合特征: 例如,句法成分后一个词、谓语动词和短语类型的组合、谓语动词类别信息和路径的组合等,并在Chinese Proposition Bank(CPB)语料数据上,使用最大熵分类器进行了实验,系统F-Score由89.76%增加到91.31%。结果表明,这些新特征和组合特征显著提高了系统的性能。因此,目前进行语义角色标注应集中精力寻找丰富有效的特征。  相似文献   

4.
以山西大学的汉语框架语义知识库为实验语料,使用CRFsuite分类器对中文句子中谓词的语义角色标注同时进行识别和分类。CRFsuite分类器中使用一些简单有效的特征,后处理阶段采用简单的后处理规则对标注结果进行处理,最终在实验结果和实验效率上都有了显著性提高。  相似文献   

5.
针对以句法成分为基本标注单元语义角色标注的瓶颈问题,描述一个以依存关系为标注单元的语义角色标注系统,经过依存关系分析、谓词标识、特征抽取、角色识别和角色分类,最终在CoNLL2008 SRL Shared Task自动依存分析的WSJ测试集取得了较好的结果,F1值达到了80.94%,结果证明共性能明显好于基于句法分析的SRL。  相似文献   

6.
语义角色标注中有效的识别论元算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语义角色标注中论元识别的结果对论元分类任务起着很重要的作用。以句法成分的中心词为依据,对论元识别算法进行研究,在训练集上识别出了98.78%的论元,在测试集识别出了97.17%的论元,并大大减少了不承担角色的训练样例。在此基础上以句法成分为标注单元,在自动句法分析上抽取和组合有用的特征,用支持向量机的方法进行学习分类,在测试集上获得77.84%的F1值。此结果是目前报告的基于单一句法分析的最好结果之一。  相似文献   

7.
基于依存句法分析的中文语义角色标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依存句法是句法分析的一种,相比于短语结构句法分析,依存句法具有更简洁的表达方式。该文采用英文语义角色标注的研究方法,实现了一个基于中文依存句法分析的语义角色标注系统。该系统针对中文依存关系树,采用有效的剪枝算法和特征,使用最大熵分类器进行语义角色的识别和分类。系统使用了两种不同的语料,一种是由标准短语结构句法分析(CTB5.0)转换而来,另一种是CoNLL2009公布的中文语料。系统分别在两种语料的标准谓词和自动谓词的基础上进行实验,在标准谓词上取得的F1值分别为84.30%和81.68%,在自动谓词上的F1值为81.02%和81.33%。  相似文献   

8.
描述了一个基于依存关系的语义角色标注系统,该系统把依存关系作为语义角色标注的基本单元。通过手工或自动标注出来的依存关系,构造出依存关系树,并从树上抽取特征。用最大熵模型对句中谓词的语义角色进行识别和分类。为了消除不必要的结构化信息,在预处理阶段,依存关系树经过了Xue的剪枝算法处理。通过特征工程,丰富的特征及其组合被应用于系统。最终使用 CoNLL 2008 shared task提供的数据作为训练、开发和测试集,使用手工标注的依存关系,F1值达到了86.25%;使用MSTParser自动产生的依存关系,F1值达到了81.66%。  相似文献   

9.
该文阐述了对词一级的维吾尔语框架语义网络构建过程中,制订和规范化维吾尔语框架语义角色的语义类型和标注标记符集、短语类型和标注符号集、句法功能的标注符号集的研究。研究内容对基于阿拉伯字符的维吾尔语框架语义成分的依存关系、语义角色分解与自动识别技术,语义角色知识库的构建和自动标注等相关技术提供基础研究服务。  相似文献   

10.
该文以联接理论、事件结构理论为指导,进行词汇语义类、语义角色、句法成分对应关系的研究。选择人教社中小学语文课文语料,标注语义角色、句法成分及中心词的词汇语义类。在标注语料库的基础上,统计分析了词汇语义类与语义角色的对应关系,重点分析各语义类语义角色映射为句法成分的规律,并进一步总结了各词汇语义类的语义角色与句法成分的对应的特点。尽管词汇语义类、语义角色、句法成分之间存在错综复杂的关系,但还是有规律的,可以为计算机句法分析提供一些依据。  相似文献   

11.
稀疏数据严重影响句子结构分析模型的结果, 而句法结构是语义内容和句法分析形式的结合。本文在语义结构信息标注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语义搭配关系的词聚类模型和算法,建立基于语义类的头驱动句子结构分析统计模型。该语言模型不但比较成功地解决了数据稀疏问题, 而且句子结构分析系统性能也有了明显的提高。句子结构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基于语义类的头驱动的句子结构分析统计模型,其召回率和精确率的值相应为88.26%和88.73%,综合指标改进了8.39%。  相似文献   

12.
浅层语义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义分析是自然语言理解领域研究的根本性问题,浅层语义分析为此提供了一种新的解决途径.从语义学的角度讨论了浅层语义分析的发展历史和理论基础,概述了语义角色标注任务的定义、相关资源与方法.还着重介绍并比较了当前英语两大语义角色体系和汉语角色体系,最后给出了浅层语义分析中统计模型的现有特征集的句法语义分类.  相似文献   

13.
基于语义组块分析的汉语语义角色标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近些年来,中文语义角色标注得到了大家的关注,不过大多是传统的基于句法树的系统,即对句法树上的节点进行语义角色识别和分类。该文提出了一种与传统方法不同的处理策略,我们称之为基于语义组块分析的语义角色标注。在新的方法中,语义角色标注的流程不再是传统的“句法分析——语义角色识别——语义角色分类”,而是一种简化的“语义组块识别——语义组块分类”流程。这一方法将汉语语义角色标注从一个节点的分类问题转化为序列标注问题,我们使用了条件随机域这一模型,取得了较好的结果。同时由于避开了句法分析这个阶段,使得语义角色标注摆脱了对句法分析的依赖,从而突破了汉语语法分析器的时间和性能限制。通过实验我们可以看出,新的方法可以取得较高的准确率,并且大大节省了分析的时间。通过对比,我们可以发现在自动切分和词性标注上的结果与在完全正确的切分和词性标注上的结果相比,还有较大差距。  相似文献   

14.
描述了一个基于特征向量的语义角色标注系统,该系统以单一句法分析树作为输入。首先进行预处理,过滤掉极不可能是角色的成分,然后进行角色分类(包括NULL类),最后处理嵌套情况及对中心语义角色去重处理。在优化组合已有特征的基础上,从语法、句型以及搭配角度出发,制定了新的有效的特征;实验表明了新特征的有效性及健壮性。最终在CoNLL-2005 Shared Task开发集和WSJ测试集上分别获得了77.54%和78.75%的F1值,是目前已知的基于单一句法分析中取得的最好性能。  相似文献   

15.
基于浅层句法分析的中文语义角色标注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语义角色标注是获取语义信息的一种重要手段。许多现有的语义角色标注都是在完全句法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的,但由于现阶段中文完全句法分析器性能比较低,基于自动完全句法分析的中文语义角色标注效果并不理想。因此该文将中文语义角色标注建立在了浅层句法分析的基础上。在句法分析阶段,利用构词法获得词语的“伪中心语素”特征,有效缓解了词语级别的数据稀疏问题,从而提高了句法分析的性能,F值达到了0.93。在角色标注阶段,利用构词法获得了目标动词的语素特征,细粒度地描述了动词本身的结构,从而为角色标注提供了更多的信息。此外,该文还提出了句子的“粗框架”特征,有效模拟了基于完全句法分析的角色标注中的子类框架信息。该文所实现的角色标注系统的F值达到了0.74,比前人的工作(0.71)有较为显著的提升,从而证明了该文的方法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6.
Support Vector Learning for Semantic Argument Classification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The natural language processing community has recently experienced a growth of interest in domain independent shallow semantic parsing—the process of assigning a Who did What to Whom, When, Where, Why, How etc. structure to plain text. This process entails identifying groups of words in a sentence that represent these semantic arguments and assigning specific labels to them. It could play a key role in NLP tasks like Information Extraction, Question Answering and Summarization. We propose a machine learning algorithm for semantic role parsing, extending the work of Gildea and Jurafsky (2002), Surdeanu et al. (2003) and others. Our algorithm is based on Support Vector Machines which we show give large improvement in performance over earlier classifiers. We show performance improvements through a number of new features designed to improve generalization to unseen data, such as automatic clustering of verbs. We also report on various analytic studies examining which features are most important, comparing our classifier to other machine learning algorithms in the literature, and testing its generalization to new test set from different genre. On the task of assigning semantic labels to the PropBank (Kingsbury, Palmer, & Marcus, 2002) corpus, our final system has a precision of 84% and a recall of 75%, which are the best results currently reported for this task. Finally, we explore a completely different architecture which does not requires a deep syntactic parse. We reformulate the task as a combined chunking and classification problem, thus allowing our algorithm to be applied to new languages or genres of text for which statistical syntactic parsers may not be available.Editors: Dan Roth and Pascale FungThis research was partially supported by the ARDA AQUAINT program via contract OCG4423B and by the NSF via grant IIS-9978025.  相似文献   

17.
A two-phase annotation method for semantic labeling in natural language processing is proposed. The dynamic programming approach stresses on a non-exact string matching which takes full advantage of the underlying grammatical structure of the parse trees in a Treebank. The first phase of the labeling is a coarse-grained syntactic parsing which is complementary to a semantic dissimilarities analysis in its latter phase. The approach goes beyond shallow parsing to a deeper level of case role identification, while preserving robustness, without being bogged down into a complete linguistic analysis. The paper presents experimental results for recognizing more than 50 different semantic labels in 10,000 sentences. Results show that the approach improves the labeling, even though with incomplete information. Detailed evaluations are discussed in order to justify its significanc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