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在汽车内饰车身噪声频响分析中,通过有限元实体单元和RBE3单元建立多孔吸声材料模型,通过MSC Nastran和结合CDH/EXEL的MSC Nastran计算采用多孔吸声材料的内饰车身的噪声进行计算,并比较二者的计算结果.结果表明:CDH/EXEL能使有效提高分析曲线与试验曲线的对标结果的准确性,从而更好地指导车身结构设计.  相似文献   

2.
本文依据1100TEU集装箱船的舵机设备布置,采用有限元软件MSC.PATRAN/NASTRAN,对该船舵基座建立局部结构计算分析有限元模型,进行不同工况下的强度计算,得到局部结构强度计算结果,并对结果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3.
对某白车身建立有限元模,利用MSC Nastran软件进行扭转刚度和模态分析,在此基础上以车身重量为优化目标,在满足扭转刚度要求的条件下对零件厚度进行敏感度分析和优化分析,得到了符合设计要求的改进方案.  相似文献   

4.
简单介绍利用模态综合方法建立刚体、弹性体耦合系统的一般理论. 使用MSC Nastran和MSC Adams/Car软件建立某轿车的整车刚弹耦合系统模型,进行整车匀速直线行驶工况下的仿真,计算得到车身的振动响应和车身、底盘连接点处的传递力,并讨论整车刚弹耦合模型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5.
利用MSC Adams,MSC Nastran,MSC Fatigue软件联合仿真,模拟车身疲劳强度台架试验的7种试验工况,在没有实物样车的情况下对车身的疲劳强度进行预测分析,为车身的开发提供基于CAE的疲劳分析支持.  相似文献   

6.
为实现概念设计阶段车身结构和性能的快速优化,构建多工况、多目标优化系统FVO,其中包括车身几何建模、有限元分析、结构优化等。该系统可以快速建立参数化框架车身几何模型,自动生成满足多工况要求的高精度有限元模型,利用多目标优化算法对车身的梁和板结构进行多工况优化计算,为用户提供满足众多约束条件的优化设计方案。在阐述FVO系统整体结构和具体方法的基础上,通过简单设计实例证明系统的有效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7.
本文依据1100TEU集装箱船的舵机设备布置,采用有限元软件MSC.PATRAN/NASTRAN,对该船舵基座建立局部结构计算分析有限元模型,进行不同工况下的强度计算,得到局部结构强度计算结果,并对结果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8.
某型齿轮泵转子强度、振动和接触应力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MSC Patran有限元软件中建立齿轮泵转子的有限元模型,并通过MSC Nastran和MSC Marc求解器对齿轮泵转子系统的强度、振动和啮合齿间接触应力进行有限元计算分析.  相似文献   

9.
为实现白车身轻量化,以白车身零件厚度为优化变量,建立参数化模型。定义白车身静态扭转刚度工况并进行有限元分析,得到扭转刚度响应和轻量化系数,采用解析法推导轻量化系数对厚度的灵敏度。基于HyperMesh二次开发完成灵敏度分析流程自动化,求解白车身轻量化系数的灵敏度。根据灵敏度排序对白车身零件厚度进行优化,实现轻量化系数降低,扭转刚度提高,白车身质量减轻。  相似文献   

10.
用结构设计软件SolidWorks建立某空间相机镜头的精确几何模型,在几何模型的基础上进行力学模型简化,并使用Patran建立相机镜头的有限元模型,然后使用MSC Nastran对该相机镜头进行静力分析、模态分析和随机振动分析,分析结果与试验结果误差小于5%.  相似文献   

11.
针对客车车架强度分析时空气弹簧悬架边界条件难以设置的问题,提出使用等效静态载荷法进行悬架模拟的思路。分析空气弹簧刚度的非线性和双横臂独立悬架的机构模型,建立整车多体动力学模型,计算多工况下车架与空气弹簧悬架连接位置处的受力,求解得到等效静态载荷并施加到有限元模型中,添加辅助约束完成边界条件设置;对车架进行多工况下的强度分析,比较不同工况下车架的应力分布和最大应力出现的位置。搭建试制样机的动态测试平台,对比仿真结果与试验结果,验证模拟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2.
建立某校车有限元模型,用Abaqus对该校车车身骨架进行有限元动态分析,计算出车身骨架的振型和对应模态值,分析其动态特性,为骨架的设计和优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徐练  苏小平 《微计算机信息》2010,(1):199-200,213
在Hypermesh软件中采用板壳单元对车架几何模型进行网格划分,建立车架的有限元模型。根据客车的承载特点和行使工况,对该车车架进行动力学分析。并对车架进行模态计算,得到车架的固有频率和固有振型。配合实验数据,对车架结构的设计提出了合理的改进方案,本文可获得较高的工程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随着1553B总线技术在靶场武器系统试验中的逐步应用,为解决其遥测参数解析问题,阐述了1553B总线数据结构和特点,定义了标准帧格式,通过消息提取以及数据帧拆分和重组,实现了总线数据帧的参数解析。通过某型武器系统试验的实际应用证明,该方法与原遥测数据处理系统参数解析方法相比,在帧格式和处理流程上保持了一致性,便于系统实现功能整合升级。  相似文献   

15.
徐群岭 《计算机工程》2010,36(24):164-166
为解决公交驾驶员调度优化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免疫计算的驾驶员调度优化方案。设计驾驶员调度问题的数学模型,给出非劣邻域支配的多目标免疫优化算法的框架、基于实数编码的比例克隆算子和领域变异算子,以及支配抗体的拥挤距离公式,并在仿真环境下进行实验。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能有效地解决公交驾驶员调度优化问题,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建立某型校车的有限元模型,计算在不同工况下其车身骨架的静态强度.计算结果表明:在弯曲和扭转工况下,该校车最大应力分别为154.8和171.4 MPa,均小于Q235屈服应力235 MPa;最大变形分别为4.925和12.92 mm,满足《客车定型试验规程(GB/T 13043—2006)》中所规定的弯曲和扭转工况下10及12 mm的限额;车身结构整体应力大多集中在30 MPa左右,有较大的安全裕度.分析结果可为该校车车身骨架结构优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LIN(Local Interconnect Network)总线是一种新型低成本汽车车身网络低端通讯总线。通过分析LIN总线的总线负载率,得出单个主节点和多个从节点组成的LIN网络传输报文帧的上限值,并得到实验验证,为如何使用LIN总线以及LIN总线的拓扑结构布局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8.
融合全局和局部相关熵的图像分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针对LCK(local correntropy-based K-means)模型对初始轮廓敏感的问题,提出了新的基于全局和局部相关熵的GLCK(global and local correntropy-based K-means)动态组合模型。方法 首先将相关熵准则引入到CV(Chan-Vese)模型中,得到新的基于全局相关熵的GCK(global correntropy-based K-means)模型。然后,结合LCK模型,提出GLCK组合模型,并给出一种动态组合算法来优化GLCK模型。该模型分两步来完成分割:第1步,用GCK模型分割出目标的大致轮廓;第2步,将上一步得到的轮廓作为LCK模型的初始轮廓,对图像进行精确分割。结果 主观上,对自然图像和人工合成图像进行分割,并同LCK模型、LBF模型以及CV模型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本文所提模型的鲁棒性比上述模型都要好;客观上,对BSD库中的两幅自然图像进行分割,并采用Jaccard相似性比率进行定量分析,准确率分别为91.37%和89.12%。结论 本文算法主要适用于分割含有未知噪声及灰度分布不均匀的医学图像及结构简单的自然图像,并且分割结果对初始轮廓具有鲁棒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 针对LCK(local correntropy-based K-means)模型收敛速度慢,提出新的基于LCK模型的两步快速分割模型。方法 两步快速分割模型包括粗分割和细分割。1)粗分割:先将待分割的原始图像下采样,减少数据量;然后使用LCK模型对采样后的粗尺度图像进行分割,得到粗分割结果及其相应的粗水平集函数。由于数据量的减少,粗分割步骤可以快速得到近似分割结果。2)细分割:在水平集函数光滑性约束下,将粗分割结果及其对应的粗水平集函数上采样到原始图像的尺度,然后将上采样后的粗水平集函数作为细分割的初始值,利用LCK模型对原始图像进行精细分割。因初始值与真实目标边界很接近,所以只需很少迭代次数就能得到最终分割结果。结果 采用F-score评价方法分析自然以及合成图像的分割结果,并与LCK模型作比较,新的模型F-score数值最大,且迭代次数不大于50。结论 粗分割步骤能在小数据量的情况下,快速分割出粗略的目标;细分割步骤在较好的初始值条件下,能够快速收敛到最终的分割结果,从而有效提高了模型的计算效率和精确性。本文算法主要适用于分割含有未知噪声及灰度非同质的医学图像,且分割效率高。  相似文献   

20.
摩托车车架的动特性是摩托车振动舒适忡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采用计算机仿真分析方法进行摩托车车架动特性分析能有效的减少试验费用,缩短产品开发周期。该文基于某摩托车车架的二维图纸和实物,首先利用UG软件进行几何建模;然后用MSC.PATRAN/NASTRAN软件建立其有限元模型,并进行了自由模态的计算机仿真分析;最后利用LMS实验模态分析系统对该车架进行了实验模态分析,验证了计算机仿真结果,结果表明仿真精度较高,可将二者相结合以分析车架的振动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