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袁豪杰  邹云飞  李莹  唐刚 《软件》2023,(3):140-143
在当前科学技术高速发展背景下,汽车产品逐渐趋向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发展,其在给消费者带来新体验的同时,也推动汽车产业革新。然而需要认识到的一点是,智能网联汽车需要面对主动、被动、网络信息安全等传统汽车产品不涉及的新风险与隐患。基于此,本文针对当前智能网联汽车网络架构下的安全威胁开展分析,对威胁开展建模,并对相关威胁的远程入侵检测防护等问题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2.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工控系统的信息安全也面临着严峻的现实考验。近年来,针对工控系统的安全事件不断攀高。文章介绍了当前安全形势下工控系统的安全威胁,提出对工控网络分层次、分安全风险等级区建设有效的安全防护体系以应对安全攻击,切实保障工控网络的信息安全。  相似文献   

3.
智能网联汽车在国家发展战略中占有重要地位, 是关系汽车产业革新、大国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技术, 自动驾驶是智能网联汽车发展的最终目标, 智能网联汽车自动驾驶(以下称“自动驾驶汽车”)的安全问题直接影响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国家公共安全, 但目前还缺少对其的系统性研究. 深度剖析自动驾驶面临的安全威胁能对其安全防护和保障提供指导, 促进其大规模应用. 通过整理学术界与工业界对自动驾驶安全的相关研究工作, 分析和总结自动驾驶所面临的安全问题. 首先介绍自动驾驶汽车架构、安全的特殊性, 其次从模型视角出发, 全过程地梳理自动驾驶的物理域输入、信息域输入和驾驶模型这3个方面可能存在的9个攻击作用点及其攻击方式与安全防护手段, 最后通过对近7年相关研究论文数据的统计分析, 总结自动驾驶安全研究的现状, 讨论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4.
DNS安全威胁与防护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DNS服务是Internet的基本支撑,其安全问题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分析DNS的工作机理及其面临的安全威胁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DNS安全防护体系和安全防护策略,并以某高校的域名服务系统为例,深入讨论了DNS安全防护的实施方案.  相似文献   

5.
李柏松 《Internet》2014,(10):16-17
目前智能穿戴设备的用户规模相对较小,仍然集中于极客范畴,但随着AppleWatch发布,智能手表乃至智能穿戴设备很有可能赢得大众亲睐,那这些智能穿戴设备在为我们带来方便的同时,还会带来哪些潜在安全威胁?  相似文献   

6.
网站的安全威胁与安全防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小兵 《福建电脑》2009,25(4):68-68
文章对网站的安全威胁进行分析,提出了网站安全防护措施,并基于Windows平台简述了一个网站安全防护策略的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7.
8.
《信息网络安全》2006,(6):16-16
5月23日,网络安全软件及服务领域的全球领导者——趋势科技(纳斯达克代码:TMIC,东京证券交易所代码:4704)正式在北京发布了第五代企业安全防护策略(EPS-5)。  相似文献   

9.
信息技术在电网、电厂生产和管理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使得电力的生产和业务管理对信息系统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由于网络系统具有联结形式多样性、终端分布不均匀和开放性、互连性等特征,致使电力网络信息系统易受黑客、恶意软件和计算机病毒的攻击,所以网上信息的安全和保密一直都是电力行业极为关注的话题。对于电力生产控制系统和电网调度系统等自动化网络而言,其网络的安全尤为重要。[编者按]  相似文献   

10.
近日,网络安全软件及服务领域的全球领导者——趋势科技(纳斯达克代码:TMIC,东京证券交易所代码:4704)正式在北京发布了第五代企业安全防护策略(EPS-5)。  相似文献   

11.
层次化网络安全威胁态势量化评估方法   总被引:111,自引:2,他引:1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安全评估是贯穿信息系统生命周期的重要管理手段,是制定和调整安全策略的基础和前提.只有充分识别系统安全风险,才能有针对性地采取有效的安全防范措施.基于IDS(intrusion detection system)海量报警信息和网络性能指标,结合服务、主机本身的重要性及网络系统的组织结构,提出采用自下而上、先局部后整体评估策略的层次化安全威胁态势量化评估模型及其相应的计算方法.该方法在报警发生频率、报警严重性及其网络带宽耗用率的统计基础上,对服务、主机本身的重要性因子进行加权,计算服务、主机以及整个网络系统的威胁指数,进而评估分析安全威胁态势.实验表明,该系统减轻了管理员繁重的报警数据分析任务,能够提供服务、主机和网络系统3个层次的直观安全威胁态势,使其对系统的安全威胁状况有宏观的了解.而且,可以从安全态势曲线中发现安全规律,以便调整系统安全策略,更好地提高系统安全性能,为指导安全工程实践、设计相应安全风险评估和管理工具提供了有价值的模型和算法.  相似文献   

12.
郑尧文  文辉  程凯  李红  朱红松  孙利民 《信息安全学报》2017,(收录汇总):81-95
随着物联网应用的发展和普及利用,针对物联网的攻击事件日益增多且危害严重。目前面对物联网安全问题主要采用被动补救的方式,缺乏对物联网安全的体系化思考和研究。本论文首先介绍物联网系统架构和各实体的发展,然后分析物联网面临的多层次安全威胁,包括各实体自身的安全威胁,也包括跨域的安全威胁。其中,实体自身安全威胁涉及到云平台、设备端、管道、云端交互。物联网跨域安全威胁包含4个方面:多域级联攻击、物理域的冲突与叠加、信息域对物理域进行非预期的控制、信息域对物理域输入的理解不全面。在此基础上,论文研究了基于PDRR网络安全体系的物联网安全模型,包含安全防护、安全检测、响应、恢复4个维度。安全防护包含认证、授权与访问控制、通信加密等技术,需要考虑物联网种类繁多,规模巨大,异构等特点进行设计与实施。安全检测需要对各实体进行入侵检测、在线安全监测、脆弱性检测以及恶意代码检测。其中,在线安全监测获取系统内部设备、应用程序的行为、状态、是否存在已知脆弱性等。脆弱性检测偏向于对未知脆弱性进行深度挖掘。在响应阶段,除了配合相关部门机关完成安全行动资源配置、态势感知等响应工作外,还需要进行入侵事件的分析与响应,漏洞与恶意代码的公告与修复,以及安全防护加固与检测规则的更新。在恢复阶段,需要对关键数据进行恢复,并对系统进行升级与恢复。最后论文进行总结并提出值得关注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3.
随着物联网应用的发展和普及利用,针对物联网的攻击事件日益增多且危害严重。目前面对物联网安全问题主要采用被动补救的方式,缺乏对物联网安全的体系化思考和研究。本论文首先介绍物联网系统架构和各实体的发展,然后分析物联网面临的多层次安全威胁,包括各实体自身的安全威胁,也包括跨域的安全威胁。其中,实体自身安全威胁涉及到云平台、设备端、管道、云端交互。物联网跨域安全威胁包含4个方面:多域级联攻击、物理域的冲突与叠加、信息域对物理域进行非预期的控制、信息域对物理域输入的理解不全面。在此基础上,论文研究了基于PDRR网络安全体系的物联网安全模型,包含安全防护、安全检测、响应、恢复4个维度。安全防护包含认证、授权与访问控制、通信加密等技术,需要考虑物联网种类繁多,规模巨大,异构等特点进行设计与实施。安全检测需要对各实体进行入侵检测、在线安全监测、脆弱性检测以及恶意代码检测。其中,在线安全监测获取系统内部设备、应用程序的行为、状态、是否存在已知脆弱性等。脆弱性检测偏向于对未知脆弱性进行深度挖掘。在响应阶段,除了配合相关部门机关完成安全行动资源配置、态势感知等响应工作外,还需要进行入侵事件的分析与响应,漏洞...  相似文献   

14.
文章分析了在等级保护过程中进行威胁建模的必要性,结合《实施指南》提出一种基于威胁建模的软件安全需求分析方法,通过威胁一攻击图(TAG)评估攻击,根据评估结果及《基本要求》确定应对方案,将等级保护思想融入到软件安全设计阶段中,使得应对方案能更高效地改进软件设计以增强软件安全性,并通过实际案例对本方法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15.
The protection of software applications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problems to solve in information security because it has a crucial effect on other security issues. We can find in the literature many research initiatives that have tried to solve this problem, many of them based on the use of tamperproof hardware tokens. This type of solution depends on two basic premises: (i) increasing the physical security by using tamperproof devices and (ii) increasing the complexity of the analysis of the software. The first premise is reasonable. The second one is certainly related to the first one. In fact, its main goal is that the pirate user not be able to modify the software to bypass an operation that is crucial: checking the presence of the token. However, experience shows that the second premise is not realistic because analysis of the executable code is always possible. Moreover, the techniques used to obstruct the analysis process are not enough to discourage an attacker with average resources.In this paper, we review the most relevant works related to software protection, present a taxonomy of those works, and, most important, introduce a new and robust software protection scheme. This solution, called SmartProt, is based on the use of smart cards and cryptographic techniques, and its security relies only on the first of the premises given above; that is, SmartProt has been designed to avoid attacks based on code analysis and software modification. The entire system is described following a lifecycle approach, explaining in detail the card setup, production, authorization, and execution phases. We also present some interesting applications of SmartProt as well as the protocols developed to manage licences. Finally, we provide an analysis of its implementation details.  相似文献   

16.
该文简要介绍了电子政务安全现状及其面临的安全威胁,归纳总结了电子政务系统的安全需求和安全原则,并以此为基础,对目前国内业界提倡的一种比较可靠的安全模型进行了分析和阐述。  相似文献   

17.
为了提高医院的信息安全水平,对构建医院信息安全体系进行了研究。首先对医院信息安全的内外部威胁进行了分析;然后从加强信息安全管理、配备信息安全设备、提高硬件软管理水平这三个方面提出了信息安全体系的构建策略;最后通过南苑医院的实践,证明了该策略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8.
网络信息安全在互联网蓬勃发展的今天正面临着极大的威胁和挑战。对网络安全状态进行合理地评估,对网络攻击行为进行充分的了解和透彻的研究是在网络攻防对抗中保持主动的关键。本论文从分析网络的起源和发展,到常见的操作系统漏洞及攻击方法,以及Windows Intemet服务器安全配置实践等方面,讲述了网络攻击的常见方式以及基本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19.
区块链安全问题: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韩璇  袁勇  王飞跃 《自动化学报》2019,45(1):206-225
区块链是比特币底层的核心技术,展示了在自组织模式下实现大规模协作的巨大潜力,为解决分布式网络中的一致性问题提供了全新的方法.随着比特币的广泛流通和去中心化区块链平台的蓬勃发展,区块链应用也逐渐延伸至金融、物联网等领域,全球掀起了区块链的研究热潮.然而,区块链为无信任的网络环境提供安全保障的同时,也面临安全和隐私方面的严峻挑战.本文定义了区块链系统设计追求的安全目标,从机制漏洞、攻击手段和安全措施三方面对区块链各层级的安全问题进行全面分析,提出了区块链的平行安全概念框架,并总结未来区块链安全问题的研究重点.本文致力于为区块链研究提供有益的安全技术理论支撑与借鉴.  相似文献   

20.
    
The current vision of the Internet of Things (IoT) is to ensure that everything from everywhere is connected to the Internet at all times using Internet Protocol (IP). This idea has the potential of making homes, cities, electric grids, among others, safer, more efficient, and easier to manage. Nevertheless, a number of obstacles still remain to fully realize the IoT vision, with security and privacy among the most critical. Ensuring security and privacy in the IoT is particularly complicated, especially for the resource‐constrained devices due to finite energy supply and low computing power. These factors are typically at odds with most of the existing security protocols and schemes proposed for the IoT because of the intensive computational nature of the cryptographic algorithms involved. This paper performs an extensive comparison of previous surveys on the subject, and shows its novelty with respect to the previous work. It describes 9 application domains and presents, in detail, security requirements, system models, threat models along with protocols and technologies for those 9 application areas. The survey also performs an exhaustive examination of some existing mechanisms and approaches proposed in the literature for ensuring security and privacy of IoT devices. Finally, it outlines some open research issues associated with IoT securit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