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不断增大的网络带宽给人们提供了丰富的网络应用和服务的同时,也给传统的数据俘获系统带来了挑战.本系统基于Intel数据平面开发套件(Data Plane Development Kit,DPDK)设计了高速网络数据包捕获软件.能够更好适应目前校园网高速网络数据包捕获的要求,为网络数据包分析提供技术支持.最后,本文对基于DPDK的数据包捕获系统和传统Libpcap进行了实验结果对比,表明基于DPDK的数据包捕获系统能够明显提升高速网络出口数据俘获的性能.  相似文献   

2.
数据包分类技术是在高速网络环境中保证网络服务质量的一种重要技术,是设计高端路由器、交换机、防火墙等网络设备时必须要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在分析现有的高逑数据包分类技术的基础上给出了一种基于CAM的高速数据包分类的实现方法。通过比较可知,该分类方法在最坏情况下的时间复杂度和空问复杂度都明显低于其它的分类方法,而且实现简单,性能高。  相似文献   

3.
基于DMA实现高速数据包收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网络测试是了解网络流量,分析业务性能的重要手段。如何实现高速链路流量捕获分析是目前人们非常关注的问题。在网络处理器上设计了一种BIOS下基于DMA技术的接收、发送以太数据帧的方法,以提高处理器数据包处理能力。该方法已经在BCM1250处理器上实现,测试实验表明,该方法数据包处理能力较之嵌入式Linux环境下提高了两倍。  相似文献   

4.
《计算机与网络》2011,(1):56-56
Emulex公司近日宣布,授权神州数码(中国)有限公司(STEC公司(Nasdaq:STEC)日前宣布,其高容量企业级的ZeuslOPS固态硬盘(SSD)已经具备与HPStorage-Works企业虚拟阵列平台进行整合的资格。STEC的ZeuslOPS驱动器提供了优化的存储容量解决方案,该解决方案提供更好的性能和更快的响应时间。从而增加了存储虚拟化的优势。  相似文献   

5.
基于数据包优先级的DCF及其性能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实时业务中的不同QoS需要,考虑数据包优先级,在经典分布式协调机制(DCF)和各种改进DCF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基于数据包优先级的DCF(PMDCF)。采用马尔科夫链方法,对基于PMDCF建立的数学模型进行性能分析,得到系统饱和吞吐量S的解析式。数值例子和仿真实验结果证明,与已有DCF相比,PMDCF有效提高了系统性能。  相似文献   

6.
FlexRay以其实时性、灵活性、高带宽的优势,被称为“下一代车载网络”;然而其协议相对复杂,网络组网调试过程较困难;目前的辅助调试工具如CANoe不能进一步分析网络性能,在应用上具有局限性;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同时对多个数据采集与存储的解决方案,并以FPGA为核心设计了FlexRay网络监控平台,利用SPI和USB总线设计了通信协议,在数据缓存方面设计了三级队列缓存方案;该平台实现了通信数据监测功能,可以获取结点CPU中寄存器状态、记录数据帧到达时间,进而分析网络运行及故障状态,同时解决了大量数据缓存溢出的问题;经过测试表明:系统能够稳定运行,适用于快速、优化地设计FlexRay网络。  相似文献   

7.
基于WinPcap的数据包捕获及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网络数据包捕获是进行网络分析的基础,通过对Windows操作系统平台下网络数据包捕获模型的论述,重点对基于NDIS的优秀包捕获开发包WinPcap的结构和功能的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和分析,实现了如何在VC 6.0环境下借助WinPcap提供的各个接口函数对网卡进行编程进而对网络数据包进行捕获和分析的方法,最后突出叙述了数据包捕获在网络分析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8.
网络故障种类繁多,诊断方法也是多种多样。本文介绍了一种通过捕获网络数据包,并对其进行分析来排除一些复杂型的网络故障的方法.列举了相应的实例。希望能在您排除复杂的网络故障时,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9.
网络故障种类繁多,诊断方法也是多种多样.介绍了一种通过捕获网络数据包,并对其进行分析来排除一些复杂型的网络故障的方法,列举了相应的实例.  相似文献   

10.
随着内置Thin Built In的3PAR InServ T400和T800存储服务器的推出,3PAR成为了首个将精简功能融入到阵列硬件中的存储厂商。每个T级控制器节点中的3PAR Gen3 ACIS均提供一个高效的基于硅的引擎,以简单、快速的存储优化来最大限度地提高容量利用率,同  相似文献   

11.
由于丢包和延时抖动的引入而使网络传输的实时语音质量让人难以接受,目前对丢包和延时抖动提出了很多的解决方案.但是却很少把这两者结合在一起进行研究。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自适应回放算法,通过监测接收和回放队列,结合丢包的自适应恢复技术,达到语音高质量的连续回放。实验证明,该算法能在严格的平均回放延时条件下努力减小由于超时而引起的丢包,获得较好的重建语音质量。  相似文献   

12.
基于短包优先的动态阈值共享缓存管理策略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减小共享缓存管理分组交换系统的丢包率和流破坏率,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短包优先的动态阈值共享缓存管理策Sharing Buffer Managing Strategy of Dynamic Threshold Based on Short-Packet First(SPBDT),交换设备中,所有分组共享同一缓存区。SPBDT策略的主要思想是用两个动态的门限控制缓存区中输出队列的长度,根据当前队列长度与当前门限的比较来判断新到达的包是接纳还是丢弃。仿真结果表明,与Dynamic Algorithm with Different Thresholds (DADT)策略相比,SPBDT策略在多入多出交换设备中体现了更低的丢包率和流破坏率。  相似文献   

13.
张南平  陈小倩 《微机发展》2005,15(8):88-91,150
ASP.NET提供两种主要形式的缓存:输出缓存(页面级和用户控件级)和数据缓存。输出缓存的优点是非常易于实现。在大多数情况下,使用这种缓存就足够了。而数据缓存则提供了额外的灵活性(实际上是相当大的灵活性),可在应用程序的每一层利用缓存。文中全面介绍了这两种缓存技术在系统各层中的应用。同时对于引擎无法控制的、潜在的性能优化点,例如代码逻辑不优化等,也介绍了相应的优化技巧。  相似文献   

14.
张鹏飞 《测控技术》2010,29(3):23-26
在包含多媒体通信需求的高层体系结构(HLA,high level architecture)系统中,一项关键性需求就是在HLA联邦成员之间能够发送和接收实时的多媒体数据。由于协议规范的限制,HLA下进行的多媒体播放效果较差,而接收缓冲区对于保证媒体流的播放质量起着关键的作用。提出了一种分级缓冲机制和基于测量缓冲区的可变缓冲设计方案,给出了视频的排序组帧策略。经过实验测试,该缓冲区在HLA系统的丢包和乱序范围内都有良好的效果,可以广泛应用于其他有多媒体通信需求的HLA系统中。  相似文献   

15.
针对当前只能在一个集成光电芯片上实现容量为几十个分组的光先来先服务(FCFS)缓存,大规模的光缓存仍无法实现的问题,利用接入链路速率远小于骨干链路速率这一特性,在牺牲25%的链路利用率的条件下,讨论小缓存能否满足采用CIOQ缓存队列的全光分组交换路由器的性能需求。从理论上证明采用CIOQ缓存队列的路由器的缓存需求小于采用OQ缓存队列的缓存需求,通过分析和仿真发现,20个分组的缓存即可满性能需求。  相似文献   

16.
保障连续媒体流用户层QoS 的缓存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邱菡  李玉峰  邬江兴 《软件学报》2009,20(7):1921-1930
研究了缓存控制对媒体流用户层QoS 的影响.多媒体系统信宿端通常采用播放缓存来补偿时延抖动,提高媒体流播放的连续性.缓存控制虽然能够降低时延抖动的影响,却增加了端到端时延.时延或时延抖动是用户可感知的QoS 参数,缓存控制对用户层QoS 的影响究竟如何呢?利用已有的应用层向用户层QoS 映射的研究结果,分析缓存控制参数与端到端QoS 参数、应用层QoS 参数的关系,获得了缓存控制参数与用户层QoS 参数的关系.从理论上深入挖掘缓存控制对用户层QoS 参数的作用,给出了提供确定时延和时延抖动保障的缓存容量值,论证了在网络环境一定时存在提供最佳用户层QoS 的缓存容量值.实验结果验证了分析.  相似文献   

17.
肖月振  华蓓 《计算机工程》2013,(12):35-39,53
为突破高速软件路由器转发路径中存储访问方面的性能瓶颈,分析PacketShader和Netmap2个软件路由器的转发结构和存在的问题,设计一个基于多核处理器的零拷贝包转发框架MapRouter。采用零拷贝技术去除包转发路径中的包拷贝,并借助并发无锁队列设计一个适合多端口间数据包零拷贝转发的包缓冲区管理方案。将高度优化的包I/O驱动、包缓冲区回收机制、无锁队列实现等一系列优化措施相结合,以提高转发速度。实验结果表明,对于不包括IP路由表查找的最小转发,MapRouter在模拟的两端VI路由器上可以达到i0Gb/s的转发速度,与PacketShader和Netmap相比,其转发速度更高、CPU利用率更低。  相似文献   

18.
         下载免费PDF全文
Journal of Compu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 New non-volatile memory (NVM) technologies are expected to replace main memory DRAM (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y) in the near future. NAND flash...  相似文献   

19.
端到端最小包时延作为反映端到端路径拓扑特征的基本指标得到广泛应用,但目前缺少对最小时延测量方法的研究。以仿真为手段定量分析了在不同路径长度下最小时延的可测性,并建立了反映探测包数量与路径长度关系的线性方程。以此为基础,提出一种基于仿真分析的最小时延测量方法。在互联网的实际测量表明该方法能以较小的测量开销获得较准确的最小时延测量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