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VC/NBR共混物微观结构与性能的关系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本文测定了两种丁腈橡胶(NBR-29和NBR-40)与聚氯乙烯(PVC)共混物的应力-应变行为和冲击性能,用动态力学分析(DMA)与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研究了共混物的相容性和形态结构,并且讨论了形态结构与性能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NBR-29对PVC有优良的增韧改性作用,PVC/NBR-29共混物为半相容的两相体系,NBR-40对PVC则无增韧改性效果,PVC/NBR-40共混物为非均匀的相容体系。  相似文献   

2.
PVC/NBR共混型热塑性弹性体的形态结构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动态力学谱仪和测定凝胶含量等方法,研究了动态硫化的聚氯乙烯/丁腈橡胶40(PVC/NBR-40)共混型热塑性弹性体的形态结构,并探讨了结构与性能的关系。结果表明:共混物的性能决定于动态共硫化时形成的凝胶含量和凝胶组成。为了达到良好的综合性能,凝胶含量应大于60%。PVC/NBR-40是单相的共混体系,动态共交联增加了PVC与NBR分子链之间的相互作用,并且使两种聚合物混合的均匀程度增加。本文提出了此材料的结构模型,指出动态硫化PVC/NBR-40共混型热塑性弹性体是一种新型的热塑性半互穿网络聚合物材料。  相似文献   

3.
MBS核-壳改性剂增韧聚氯乙烯的形态结构及性能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采用种子乳液聚合方法,在交联的丁苯(SBR) 乳胶粒子上接枝甲基丙烯酸甲酯(MMA) 和苯乙烯(St),制得 MBS核-壳接枝共聚物,并将其作为增韧剂与聚氯乙烯( PVC) 共混制备MBS/PVC共混物。分析了MBS的结构特征,考察了不同核壳比的MBS在PVC中的分散状态以及对MBS/ PVC共混物力学性能和透光性能的影响, 以制备高透光高韧性的MBS/PVC共混物。实验结果表明: 当MBS壳层中 PMMA量少时,MBS粒子在PVC基体中不能实现良好分散,MBS粒子呈聚集状态; 随着MBS壳层中PMMA含量增加,MBS粒子由团聚状态转变成网络状,当MBS壳层量增加到一定量时,MBS粒子以单一粒子状态实现均匀分散。随着 MBS壳层量增加,使PVC/MBS共混物实现脆韧转变所需的SBR 橡胶的质量分数降低,共混物的透光率降低;小粒径MBS增韧PVC的主要机制是基体的剪切屈服。   相似文献   

4.
1,2-聚丁二烯橡胶共混物的相容性研究EI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借助S.Krause理论对1,2-PBR/BR和1,2-PBR/SBR两种共混物的相容性进行了预测;通过粘度方法分析了聚合物(2)-聚合物(3)-溶剂(1)三元体系中两聚合物间的相互作用,从而进一步研究了两种共混体系的相容性;并用溶液浇铸涂膜透射电镜(TEM)照片和相差显微镜照片进行了观察比较。结果表明,两种共混体系均为热力学不相容体系,共混相容性以1,2-PBR/BR较好,1,2-PBR/SBR次之。而且当BR含量为30%,SBR含量稍低于50%时,两共混体系均出现互为连续的相转变结构。  相似文献   

5.
以过氧化二异丙苯(DCP)为引发剂,在双辊开炼机上采用马来酸酐(MAH)单体对顺丁橡胶(BR)进行接枝改性,通过红外光谱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采用化学滴定法测定了反应产物中MAH的接枝率。接枝后的BR与丁腈橡胶(NBR)共混,制备了NBR/BR-g-MAH共混物,对共混物的力学性能、耐低温性能、热老化性能和耐油性能进行了测试和分析。结果表明,BR进行MAH接枝后,提高了NBR/BR-g-MAH共混物力学性能,提高了NBR低温性能,随着BR用量的增加,共混物料低温性能提高,但耐油性能下降,兼顾耐油性能和耐低温性能的最佳条件为m(NBR)∶m(BR-g-MAH)=85∶15。  相似文献   

6.
采用机械共混的方法制备了聚氯乙烯(PVC)/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TPU)共混物,进而通过与无机填料的填充复合,成功制备了PVC/TPU/高岭土复合材料,实现了PVC的增强增韧。探讨了TPU、热稳定剂、无机填料等对PVC/TPU共混材料力学性能和耐油耐溶剂性能的影响,分析了共混物的流变性能和热失重情况,并观察了共混物的断面形貌特征。结果表明,PVC/TPU/改性高岭土为80/16/4,邻苯二甲酸二辛酯(DOP)为8份,有机锡热稳定剂为3份时,综合性能大幅度提高:其拉伸强度比PVC提高了1.4倍,断裂伸长率提高了12.6倍,无缺口冲击强度提高了3.97倍,热稳定性和加工性能也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7.
对纳米蒙脱土(nano-MMT)/聚丙烯/聚氯乙烯(PP/PVC)共混物的性能进行了研究,讨论了纳米MMT用量对PP/PVC(40/60)共混物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加入纳米MMT量的增加,共混物的拉伸强度也逐渐增加;当共混物中加入纳米MMT 5份时,共混物的拉伸强度达到最大值;随着加入纳米MMT的增加,共混物...  相似文献   

8.
为了研究混炼工艺对最终硫化胶性能的影响,利用HAAKE转矩流变仪对不同配比的丁苯橡胶/顺丁橡胶/炭黑进行混炼,混炼采用两种不同的混炼顺序——一种是炭黑首先与丁苯橡胶(SBR)混炼,然后加入顺丁橡胶(BR)混炼;另一种是BR与炭黑混炼之后再加入SBR进行混炼。对制得共混物进行结合胶含量、拉伸以及动态力学性能测试。结果显示,在相同配比下,炭黑首先跟份数多的富相橡胶混炼可以得到较多的结合胶,有利于体系的补强;动态力学测试结果表明硫化胶的粘弹特性受第一段混炼所用橡胶的影响较大,炭黑与柔顺性较好的BR先混炼,共混体系工艺相容性较好。  相似文献   

9.
对聚氯乙烯/氯化聚乙烯/聚乙烯共混体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动态粘弹谱和力学性能的测试证实氯化聚乙烯(CPE)与聚氯乙烯(PVC)不相容,但可以作为PVC/聚乙烯(PE)的增容剂。对共混物的形态研究发现,在PVC/CPE中加入少量低密度聚乙烯(LDPE)有利于CPE连续网状结构的形成。通过双辊混炼机和Brabender流变仪研究了CPE和PE对PVC的抗冲击性能和加工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CPE能促进PVC的塑化,LDPE能延缓PVC的塑化。在PVC/CPE(100/10)中加入少量PE可使抗冲击强度大大提高。PVC/CPE/LDPE(100/12/2.5)在20℃的抗冲击强度比PVC/CPE(100/12)高30千焦/米~2以上。采用示差扫描量热计研究了共混物分散状态,实验结果表明混炼时间、混炼温度和混料顺序对共混物抗冲击强度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0.
:由单螺杆挤出机制备了聚氯乙烯 (PVC) /梯形聚苯基倍半硅氧烷 (PPSQ) (10 0 / 0、95 / 5、90 / 10、85 / 15、80 / 2 0 )机械共混物。通过扫描电镜 (SEM)观察了该共混物的相结构 ,富 PPSQ相形成的球状颗粒较均匀地分散于 PVC的连续相中。 PVC/ PPSQ共混物的流动温度 (Tf)均低于纯 PVC的 Tf,而它们的玻璃化转变温度 (Tg)略高于纯 PVC的 Tg,随 PPSQ含量的增加 ,PVC/ PPSQ共混物的 Tf 移向低温 ,更易塑化。经 PPSQ改性后的 PVC的表观粘度随温度变化敏感性增加。加入少量 PPSQ后 ,可有效地改善 PVC的流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