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硅橡胶辐射交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60Coγ射线下,以多官能团单体三羟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TMRTMA)作为敏化剂对硅橡胶进行辐射交联,研究了敏化剂、辐射剂量对硅橡胶的结构和力学性能的影响,并采用红外吸收光谱对辐照产物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加入敏化剂能够显著提高硅橡胶的辐射交联效率,随着辐射剂量的增加,体系凝胶含量增大,力学性能提高,辐射剂量在40kGy左右时,体系的综合力学性能最好,高于40kGy后体系辐射降解明显.  相似文献   

2.
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的衰减全反射附件-OMNI采样器,对医药包装用氯化丁基橡胶和溴化丁基橡胶瓶塞样品进行了红外光谱分析.结果表明:两者的红外光谱特征峰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根据这种差异可以快速准确的对氯化丁基橡胶和溴化丁基橡胶瓶塞进行鉴别,同时该技术具有无损分析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利用膨胀单体的开环聚合反应,在聚合物主链上引入酯基、碳酸酯基、硫酯基、酰胺基等功能基,在适当条件下水解后,可以得到末端带有羧基、经基、硫醇基、胺基等官能团的低聚物。  相似文献   

4.
丁腈橡胶和氢氧化铝对氯化丁基橡胶阻尼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各阶复合损耗因子的测定 ,考察了加入耐油配合胶丁腈橡胶和阻燃剂氢氧化铝对氯化丁基橡胶体系阻尼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 ,加入丁腈橡胶 ,阻尼体系在 70Hz、2 0 0Hz和 40 0Hz下的复合损耗因子均下降。加入氢氧化铝可改善体系的阻尼性能 ,随着氢氧化铝用量的增加 ,体系在上述频率下的复合损耗因子有一定程度的提高 ,但在与橡胶的质量比达 4∶10的用量时 ,体系的阻尼性能转而下降  相似文献   

5.
考察了各种多官能团单体对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SBR)辐射交联的强化效应,发现A-TMMT四羟甲基甲烷四丙烯酸酯)在降低SBR辐射交联必要剂量方面效果显著。对辐射交联SBR的应力-应变、动态力学及其它性能进行了分析,并与典型硫磺交联产物进行了比较。通过使用A-TMMT作为SBR辐射交联的强化剂,成功地获得了与硫磺交联产物性能相当的辐射交联SDR。  相似文献   

6.
采用机械共混改性方法制备了高性能氯化丁基橡胶(CIIR)/四[甲基-β-(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酸酯]季戊四醇酯(AO-60)/酚醛树脂(PF)复合减振材料。研究了硫化体系、混炼温度和酚醛树脂用量等对复合减振材料力学阻尼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CIIR/AO-60复合材料体系中,采用氧化锌硫化体系制备的减振材料的力学阻尼性能较佳;在混炼条件110℃×30min下制备的复合减振材料的综合阻尼性能和相态结构分布都优于常温下制得的阻尼材料;在CIIR/AO-60材料体系中,随着PF用量的增加,复合减振材料的力学性能、贮能模量和损耗模量都得到提高,复合减振材料的动态力学性能曲线向高温方向移动,材料体系的最大损耗因子值有一定的降低;当PF用量为5份时,所制备的高性能氯化丁基橡胶复合减振材料具有更好的综合力学阻尼性能。  相似文献   

7.
辐照对不相容聚合物共混物相界面粘接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介绍了改善不相容聚合物共混物界面粘接状况的一种崭新方法,应用SEM、TEM技术研究了辐射敏化界面反应对iPP/LDPE不相容共混物体系相界面粘接的影响,并结合溶解度参数的方法评估了多官能团单体-三烯丙基异氰酸酯(TAIC)在iPP/LDPE共混物中的分布状况,结果表明,辐增强界面反应的方法是改善不相容聚合物共混物界面粘结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聚丙烯的接枝聚合技术。用多单体熔融接枝法制备了接枝聚丙烯,用熔体流动速率仪对接枝聚丙烯的熔体流动速率进行了研究,用傅立叶红外光谱仪对接枝物的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第二单体的加入可以有效控制聚丙烯的降解,提高接枝率。  相似文献   

9.
尼龙6/马来酸酐-苯乙烯多单体接枝聚丙烯反应共混物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用双螺杆挤出机制备了聚丙烯(PP)与尼龙6(PA6)的共混物.先用多组分熔融接枝的方法将马来酸杆(MAH)和苯乙烯(St)共同接枝于聚丙烯(PP)上,制得多单体接枝聚丙烯PP-g-(MAH-St),该接枝物具有较高的MAH接枝率。利用MFR、SEM、TEM和力学性能测试等分析方法,研究了多组分熔融接枝聚丙烯PP-g-(MAH-St)对PA6/PP共混物的形态结构和力学性能等的影响。结果表明,PP-g-(MAH-St)中的酸酐基团与PA6末端的氨基发生化学反应,原位形成的PP-PA6共聚物能有效地改善PA6与PP的相容性,可以使PP均匀地分散在PA6基体中,相区尺寸明显减小,可至0.1μm,并使共混物的力学性能得到均衡的提高,冲击韧性的提高尤其显著,达到了橡胶改性所难以达到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基于磁流变阻尼器的多单体组合结构模糊控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黄昆  邹立华 《振动与冲击》2006,25(5):116-119,129
将有条件的相邻结构组合在一起,组成多单体组合结构体系,推导了其振动控制方程。基于瞬时最优控制算法,将控制力表达成阻尼力的形式,用磁流变阻尼器充当控制器,运用模糊控制方法对其进行控制。采用Matlab编程进行计算机仿真分析,并运用LQR控制与之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此方法对多单体组合结构进行控制,效果明显。运用模糊控制能够达到与LQR控制较为接近的控制效果,用磁流变阻尼器充当控制器减少了能量输入,用弹簧-阻尼系统将单体3连入,能降低控制成本。多单体组合方式的改变对控制效果影响很大。  相似文献   

11.
硅橡胶辐射交联溶胶凝胶分配及强化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了二甲基和不同乙烯基含量的甲基乙烯基硅橡胶的辐射交联凝胶生成动力学。在0~100kGy剂量范围内,从实验上证实了单位剂量交联度q_0为常数,而溶胶分子量(?)_γ(S)与剂量关系符合(?)_γ(S)=(?)_γ(S)·ab~(-b)方程。二甲基硅橡胶(DMSR)b值为0.70,而不同乙烯基含量的甲基乙烯基硅橡胶(MVSR)b值为0.77~0.80,近似不变。从凝胶生成的动力学方程可得ln(1-S)/S=AR~β+Co。对DMSR,β值为0.30,而不同乙烯基含量的MVSR,β值为0.20~0.23。从凝胶化剂量R_g和交联G值,可看到乙烯基的内强化效应较明显。  相似文献   

12.
聚碳硅烷强化辐射交联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合成了不同乙烯基含量的聚碳硅烷,研究了共He气氛条件下的电子束辐射交联不熔化处理,分析了含乙烯基聚碳硅烷纤维在辐照过程中的结构变化,结果表明,乙烯基起到强化聚碳硅烷辐射交联的作用,完成不熔体所需剂量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13.
甲基乙烯基硅橡胶的化学交联及溶胶与凝胶分布的研究EI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二甲基及乙烯基含量不同的甲基乙烯基硅橡胶的化学法交联的凝胶生成动力学及凝胶溶胶分配关系。在化学法交联过程中,溶胶平均分子量及单位交联剂量的交联度均是交联剂量的减函数。从溶胶与凝胶分配关系可知,二甲基硅橡胶的交联为无规过程,ln((1-S)/S]~Ⅰβ为线性关系,而甲基乙烯基硅橡胶的交联不能以无规过程来描述,ln[(1-S)/S]~Ⅰβ为非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14.
以二甲基二氯硅烷和甲基二氯硅烷为原料经共氨解,高分子化,熔融纺丝制得了适于辐射交联,纺丝性能优良的聚硅氮烷(PSZ)纤维,在电子束的辐照下,PSZ纤维发生了交联反应,实现了不熔化处理,研究了原料配比,反应温度,恒温时间对PSZ纺丝性能的影响及吸收剂量对辐射纤维的熔点,凝胶含量,热重曲线,陶瓷产率的影响,并初步探讨了辐射交联反应机理。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热处理前后电子束辐射固化环氧树脂的动态力学分析,研究了不同样品的凝胶含量tanδ以及动态模量和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对电子束辐射固化的环氧要树脂进行热处理,可以提高样品的固化程度和玻璃化温度(Tg),热处理后样品的模量随着温度的升高而下降的幅减少,随着辐射固化度的增加,热处理的影响减弱,当热处理温度超过辐射引发剂的引发温度时,在样品的tanδ曲线上出现反应局部热交联网络的松驰峰,在辐射固化度相近的情况下,树脂体系中的引发剂含量和分子量对热处理的效果有重要影响,分子量分布多样性的环氧树脂体系在热处理后的固化程度,Tg以及高温模量都较高,对于同样的环氧树脂体系,经过足够剂量的电子束辐射或进行适宜的热处理,所得固化物的Tg和高温模量均优于热固化样品。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乙烯酯酸乙烯共聚物(EVA)、硅橡胶(PDMVS)和氢氧化铝不同配比时所组成的共混物的力学性能和电学性能及辐射交联对EVA/PDMVS共混物的凝胶含量和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确定了合适的辐射交联剂量及利用该共混物制备热缩型硅橡胶复合绝缘子的工艺条件。  相似文献   

17.
电子束辐射交联制备低氧含量SiC纤维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作者研究了电子束辐射交联对PCS纤维不熔化效果、热分解特性的影响,探讨了辐射交联机理,并制得了低氧含量的SiC纤维,研究了其耐高温性能。结果显示,PCS辐照纤维开始实现不熔化的吸收剂量是15MGy。所得纤维的氧含量为3.3wt%,抗拉强度为1.65GPa,晶粒尺寸3.4nm。在He气氛下1600℃处理30min后失重8wt%,强度保留80%,晶粒长大到16.3n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