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6 毫秒
1.
刘颖  郭琼  林秋丽 《包装工程》2019,40(16):215-220
目的 针对潮州木雕这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不同程度技艺失传的现状,结合家具设计实践教学环节,将潮州木雕艺术创新应用于现代家具设计中,传承发展潮州木雕艺术的魅力。方法 使用调查法、文献研究法等方法,深入分析潮州木雕艺术特色中的题材内容、雕刻技艺、髹漆贴金工艺、平面构图等要素,从设计教育实践的角度,通过专项教学来指导学生进行潮州木雕艺术特色在家具设计中的实践。结论 潮州木雕蕴含着历史文化的血脉,反映了传统社会生活的脉搏,研究其艺术特色并进行创新家具设计实践,为现代家具设计提供了可借鉴的思路与方法,符合潮州木雕民俗艺术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同时在设计教育中渗透非物质文化遗产元素,能给新生代传统文化进行渲染和熏陶。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究贵州苗族服饰艺术特色在家具设计中的应用.方法 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和实地考察,了解苗族服饰的历史渊源、发展现状和特点,分析苗族服饰艺术特色中的装饰图案式样、佩戴的饰品样式、制作工艺流程等要素,探讨苗族服饰的文化内涵,从而总结出将苗族服饰艺术运用到家具中的设计方法.结论 基于苗族服饰艺术特色,探讨并实践了三个家具设计方案:一是将苗族服饰的装饰图案和家具的实用功能相结合的设计;二是基于苗族服饰蜡染材料的设计;三是从苗族银饰装饰中提取元素的设计应用.苗族服饰具有鲜明的民族文化特色,承载着苗族深厚的地域文化内涵.研究其艺术特色并进行设计实践探讨,既是对苗族服饰传统工艺的传承与弘扬,也是丰富家具创新设计的视觉审美表现.  相似文献   

3.
广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科普化的视觉设计与传播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陈守明  王明星 《包装工程》2014,35(14):1-4,18
目的研究广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科普化设计与传播的方式和途径。方法运用艺术设计学中的视觉设计方法,对广州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归纳、分类,分析其美学价值和艺术特征,然后进行视觉形象设计。通过品牌化视觉传播的对外展示,让广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现代生活节奏产生共鸣。结论提升传统工艺美术形式的现代设计感,呈现牙雕、玉雕、木雕、广彩、广绣等广州传统手工艺新的活力,拓展广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科普化的视觉表现语言,并扩大其传播效果,为广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科普化传播提供新的推广形式。  相似文献   

4.
目的考察和分析忻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现状,研究忻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创新策略。方法运用设计学、传播学、营销学剖析忻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艺术特征,通过实地调查研究忻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策略。结论通过品牌化传播策略,为忻州发展文化产业和传承、创新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提供理论支持。忻州市政府要完善忻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法律法规,邀请高校科研机构深挖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价值,搭建平台,统筹规划,提升忻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品牌传播效应,扩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  相似文献   

5.
李瑞益  郭晶 《包装工程》2023,44(20):163-172
目的 为了复兴成都非遗蜀锦文化与传统技艺,解决当前蜀锦文化在传承发展上的难题,深入探讨全新的传承路径,设计出具有时代性、艺术性和文化性的非遗蜀锦家具产品。方法 研究基于设计学的视角,以成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蜀锦”作为研究对象,针对当前成都地区非遗蜀锦的发展现状及其问题,分析蜀锦的艺术特征,通过提取蜀锦图纹、色彩、寓意等因子,探索出平面图案组合、装饰形态调整、情感纽带链接等转化方法,将转化后的蜀锦文化因子应用于沙发、屏风、座椅等家具设计中,打造具有古蜀意韵的家具产品,彰显蓉城家具的艺术魅力。结论 通过对当前成都非遗蜀锦文化基因的提炼以及在现代家具设计中的应用实践,体现出蜀锦艺术与现代设计的融合,能够改变非物质文化遗产“静态”的保护方式,实现其活化利用,让蜀锦真正融入人们的生活中。因此,开发出具有深厚文化基因的非遗蜀锦家具产品,不仅提高了现代家具的艺术价值与文化价值,也为蜀锦的传承开辟了新路径,对于成都地区传统手工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利用具有重要的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秸秆拼贴艺术在现代家具装饰设计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赵雁  王春申  姜圳  郭洪武 《包装工程》2018,39(20):224-230
目的 将传统非遗文化中的秸秆拼贴艺术与绿色环保利用理念相结合,探究秸秆拼贴艺术在现代家具装饰设计中的应用理论和设计方法。方法 以民俗学、现代设计美学、工业设计、家具装饰设计等相关知识为理论基础,总结归纳传统秸秆拼贴艺术的制作工艺、应用现状及不足,对秸秆拼贴肌理表情的创新设计思路进行详细分析,使其作为新型装饰元素应用于现代家具设计。结论 对传统秸秆拼贴艺术的设计理念及制备工艺进行创新,使其与现代家具装饰相结合,既传承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又拓展了现代家具的装饰材料和设计方法,从而满足现代社会审美,对指导现代家具装饰的创新设计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郭琼  胡若曦  林秋丽  黄素珍 《包装工程》2020,40(22):137-142, 149
目的 补充完善当代广作家具的发展历史,提出广作家具的精神核心,探究当代广作家具的设计传承思路。方法 结合不同时代的社会背景、经济发展和文化状况,总结当代广作家具的发展历史,探究当代广作家具不同时段的设计特点,从中总结出当代广作家具的创新设计思路,并从现代人的生活状态、审美需求、精神追求等方面出发,通过实践作品,对当代广作家具进行创新设计探索。结论 广作家具紧跟时代发展,中西合璧、兼收并蓄、创新进取正是其精神内核。以适应现代生活作为前提,得出了四种创新思路,即广作家具文化内涵的传达、经典造型要素的传承与转化、与岭南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结合、与岭南区域特色元素的融汇,希望给当代广作家具的创新设计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8.
白兴易  赵清  冯波波 《包装工程》2021,42(2):195-201
目的为了扩展秦绣艺术的表现形式,促进其图形多元化的传播与发展,以秦绣针法纹样为基础,选取一种合理的设计再生方法,将秦绣针法纹样转化为系列化设计图形,运用新的设计模式,使其更好地适应随时代变化的审美需求和实用价值。方法经过对秦绣非遗传承人王丽丽所绣的菊花针法系列纹样进行对比分析,明确其针法纹样构成的特点并提取,运用转译方法生成纹样基本形,借助形态位移设计方法生成新的针法纹样设计图形,利用纹样的设计再生与当代设计中的审美文化相融合。结论将秦绣针法纹样的再设计图形通过茶叶包装设计实践验证,为传统的手工刺绣提供了新的发展思路和审美价值,从而在传承和发扬陕西秦绣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同时,让更多人了解与体验秦绣文化。  相似文献   

9.
目的 超现实主义的艺术具有虚幻性和无穷的想象力,其理念一直引领着创新。旨在基于超现实主义雕塑的艺术理念,对家具创新设计进行研究,挖掘超现实主义优质特色,打破家具设计边界,实现艺术与技术统一,达到功能、情感与文化的融合。方法 通过定性研究对超现实主义雕塑内涵与形式进行整理,了解其现状;从外观与内涵层面汲取设计灵感,提炼最具代表性的设计元素;运用跨学科研究法重点分析超现实主义雕塑的技术手法;最后从审美功能、实用功能、情感功能三方面出发,结合技术手法,将超现实主义雕塑元素与椅子外观和功能相融合,完成设计实践。结论 基于超现实主义雕塑的椅子设计不仅有利于打破家具设计呆板的局面,为我国家具情感化设计的研究提供新思路,而且也为中国家具设计挖掘传统、走向国际市场提供了方法借鉴。  相似文献   

10.
刘云  谷静  申黎明 《包装工程》2017,38(8):162-166
目的探究中国篆书艺术在现代家具设计中的应用理论与设计方法。方法通过对篆书艺术形态特点、文化内涵及常见应用进行分析和研究,探讨基于篆书形态的家具设计原则,并提出线条形态的创新借鉴、图文符号的艺术装饰、多元文化的交融深化、字体结构的解构重组等设计方法,且结合设计实践进行论证。结论篆书形态使家具造型表现出挺拔意境之美,对指导现代家具造型的创新设计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边蕊 《包装工程》2023,44(20):398-405, 425
目的 针对汴绣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目前所遭遇的发展困境,探索将视觉设计手段应用于汴绣产品创新发展策略,助力汴绣产品创新发展与应用,进而为非遗文化发展提供参考。方法 梳理汴绣工艺的历史及现状,从汴绣产品创新发展的角度,对其中文化元素进行提炼总结,通过符号化设计、包装设计、交互APP设计、产品种类拓宽这四个方面,改善汴绣产品的相关应用需求设计,探索汴绣的创新性转化途径。结论 非物质文化遗产汴绣的传承与发展,可以运用视觉传达手段进行完善,将传统技艺与新锐设计思维进行融合与创新,通过对汴绣工艺产品进行符合时代的传承的设计改进,为汴绣工艺的传承与应用提供了新的路径。  相似文献   

12.
肖代柏  罗坤明  吴婉菁  宋佳鑫 《包装工程》2024,45(2):406-416, 431
目的 非遗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夏布绣非遗作为一种民间技艺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探索在服务设计视角下夏布绣文创产品设计的创新设计思路,以实现夏布绣非遗在当代的价值转化。方法 通过剖析夏布绣非遗文创产品的市场现状,总结夏布绣非遗文创产业的现实问题。运用服务设计理念,以用户为中心、以用户需求为导向,并基于Kano模型对用户需求属性进行分类,使用层次分析法拆解量化夏布绣文创产品的用户体验需求。结论 根据用户体验需求权重,结合服务设计思维提出提升产品视觉形象和功能创新、突出文化特色、注重文化消费体验、遵循市场逻辑,以建立产品服务系统的夏布绣非遗文创产品多维创新路径。  相似文献   

13.
龚怡慧 《包装工程》2020,40(24):209-213
目的 进一步挖掘阳新布贴的艺术特征,探索开发以阳新布贴为载体,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儿童布艺玩具,寻求创新发展的新途径,促进阳新布贴艺术的产业化融合。方法 从阳新布贴的起源出发,以文化因素为起点,对其艺术特征从图案、色彩、构图形式、刺绣方法几个方面进行研究探讨,并针对阳新布贴具有的特色,开发设计儿童玩教具的策略。结论 指出了阳新布贴具有多方面特色,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开发儿童布艺玩教具、儿童DIY布艺玩具的创新思路和设计策略,并为阳新布贴的传承创新提出了具体方法,对推广传播作为非遗文化的阳新布贴艺术的有效保护、合理利用和大胆创新具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4.
李卉  卫芳 《包装工程》2019,40(8):86-90
目的从保护与传承扬州传统手工艺的角度出发,研究扬州刺绣传统手工艺创新及其在现代产品设计中的方法。方法梳理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的民间传统手工艺——扬州刺绣的艺术特色,并从平面及立体两个角度探讨其现代化创新手法。从装饰形式、色彩搭配、构建形式等方面,剖析现代首饰包装盒设计作品案例。结论将扬州刺绣传统手工艺艺术特色融入到现代产品中是传统手工艺创意产业发展的趋势,在具体设计时应选取扬州刺绣手工艺中最有代表性和表现力的元素,经过提炼和重构与现代科技相结合,创造既有民族风韵又符合现代人审美观念的时尚产品,为扬州刺绣技艺的保护与时尚化传承以及现代首饰包装盒个性化设计提出新的设计思路。  相似文献   

15.
傅燕翔  罗霞 《包装工程》2023,44(16):330-339
目的 在非遗产业化背景下,探索乡村传统手工艺的文化创新生态,以应对现代社会与传统文化二元对立危机,力求在非遗活态化层面探讨事物的传续与创新发展途径。方法 以文化生态学为视野,将非遗手工艺落脚于整体的文化背景和社会环境中,创建传统手工艺在乡村振兴战略下的文化创新生态与设计参与模式,寻求传统手工艺和现代消费市场之间融合互动的对策与连接点,提出非遗手工艺创新发展的“四化”生态模型,从内容化、品牌化、产品化与数字化4个维度讨论非遗手工艺的提升策略,提供可行的设计参与路径,并以湖南湘潭地区石鼓油纸伞为例验证该模式的可行性。结论 文化生态具有动态衍变与整体协调特征,能够适应非遗手工艺的活态变迁与传承。通过充分发挥工业设计专业特长,能有效地给非遗产业化内容做设计学上的注脚。“四化”生态模型有助于非遗手工艺的核心价值留存与创意性转换,设计参与能够有效促进乡村传统手工艺高质量发展,并以期通过推进该模式让非遗手工艺产业化发展能够在乡村振兴中发挥最大作用,从而建设乡村特色文化产业。  相似文献   

16.
罗榕榕  吴一凡  王原  汪雨柔 《包装工程》2022,43(24):413-419
目的 扬州玉雕艺术历史悠久,是宝贵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中华文化的重要传承载体。但近年来工匠精神在玉雕行业中逐渐消失,扬州玉雕正面临着严峻的生存危机。如何将农业社会手工业属性的传统玉雕制作理念注入适应当代社会审美的设计作品中,活态传承扬州玉雕非物质遗产文化,是传承与发展扬州玉雕文化产业面临的主要挑战。方法 基于文化保护与传承创新的视角,梳理与总结扬州湾头的玉雕发展历史,归纳扬州玉雕“源湾头”的地域性特质,挖掘“扬州工”的工匠精神内涵,结合图像叙事设计开发扬州玉雕非物质文化遗产。结果 以符合当代审美与时代精神的设计手法和视觉语言重对扬州玉雕进行再创作实践。结论 探索扬州玉雕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传承的当代图像叙事新模式,可以为扬州玉雕在当今社会语境下找到新的文化载体,并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和传播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