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余文权  王华奎 《声学技术》2014,33(4):376-379
将发射阵的期望主瓣幅度响应波束设计转化为凸优化问题,并利用cvx工具箱求解最优加权。首先,根据期望波束的主瓣范围,将空间区域分为主瓣区域和旁瓣区域,再在主瓣区域内将设计波束和期望波束之差的2-范数最小化,并将设计波束图旁瓣级控制在期望值之下。最后,利用cvx工具箱对该凸优化问题进行求解,获得满足要求的设计波束图。通过计算机仿真对所提波束图设计方法的有效性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2.
李璇  鄢社锋 《声学技术》2008,27(2):181-186
文章回顾了对角加载波束形成理论的发展,列举了几种较常使用的求取对角加载因子的方法。通过多个仿真实例,着重分析了Xavier提出的基于无限随机矩阵理论的对角加载因子的方法.指出了其局限性一在期望信号的方向向量存在误差的时候,该方法产生自消现象,从而波束形成器的性能急剧下降。本文结合特征空间波束形成,根据期望信号的实际方向向量正交于噪声子空间,提出一种改进方法一先对期望信号的方向进行校正,再求取对角加载因子,从而加强了Xavier的方法对波达方向失配的稳健性。仿真实例验证了在信噪比不大的时候这个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3.
0引言波束形成技术是将一个多元阵经适当处理使其对某些空间方向的声波具有所需响应的方法。波束形成技术系统是现代声纳的核心部件,是声纳具有良好的战术、技术性能的基础[1]。平面阵是声纳系统常用的基阵,可以实现对目标的全空间定向,但平面阵二维波束形成运算量较大,在某些小平台上,由于功耗和系统复杂性的限制,希望能在性能没有显著降低的前提下进行简化处理。本文把平面  相似文献   

4.
李璇  马晓川  侯朝焕 《声学技术》2008,27(4):501-506
回顾了对角加载波束形成的研究历程,提出了一种改进稳健Capon波束形成(RCB)算法。该方法在计算过程中,加入了矩阵平滑及将加权向量向信干子空间投影的步骤,提高了对相干信号的分辨能力以及低信噪比条件下信号功率的估计能力。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分辨相干信号,功率估计较为准确,并且在输入信噪比为-10dB的时候,降低旁瓣15dB~20dB:当信源估计个数大于实际个数的时候依然有效。  相似文献   

5.
陈晋央  吴瑛 《声学技术》2012,31(2):227-231
波束空间变换是波达方向估计算法中重要的预处理方法,该方法适合大阵列、小信号源数的场合,可以有效降低运算量。但是目前存在的波束空间类DOA估计算法大多需要预知信号的大致来向,同时对阵型有要求。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独立分量分析的波束空间DOA估计算法,使用独立分量分析方法获得波束形成变换矩阵。该算法对阵型无要求、无需知道信号来向并且具备较强的角度分辨能力。仿真实验验证了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张立文  许可  万建伟  陈勇 《声学技术》2018,37(4):393-397
提出了一种基于波束空间的改进投影子空间正交性测试算法,以克服投影子空间正交测试(Test of Orthogonality of Projected Subspace,TOPS)算法在低信噪比时容易出现伪峰的缺点。通过对TOPS算法中的正交性测试矩阵添加对角修正矩阵,并利用波束空间方法对阵元接收数据进行预处理,从而实现对宽带信号的波达方向估计。仿真结果表明,文中所提出算法与TOPS算法相比,能够抑制波束指向范围内的伪峰,并能提高分辨概率和减少运算量,是一种具有应用前景的新算法。  相似文献   

7.
三维前视声像声呐是安装在小型水下载体上的重要声学探测设备。提出了基于波达方向估计技术的三维前视声呐信号处理方法,接收阵水平方向采用波束形成技术,垂直方向采用波达方向估计技术。在波束内采用分裂孔径相位法提高水平方向分辨率,形成声呐阵前方的三维声像。仿真结果和水池实验结果表明:在接收阵面面积相同的条件下,能够获得优于常规技术的分辨率,可以实现点目标和连续目标的探测,适合于在水下载体上安装使用。  相似文献   

8.
压缩感知可由少量观测重构K-稀疏信号.本文提出的极大熵方法克服了压缩感知中lp(0<p<1)最优化问题的非光滑性.极大熵方法构造一条同伦曲线以获得全局最优稀疏解.数值实验表明极大熵方法的信号重构性能优于l1最优化和AST算法.  相似文献   

9.
讨论几类广义锥凸映射的关系和性质,研究它们的Gordan-Farkas型定理,给出它们在无穷维空间向量最优化问题中的应用,得到强Lagrange对偶等结果  相似文献   

10.
刘钊  凌闻元 《包装工程》2021,42(2):35-42
目的研究多学科不确定性设计优化中多学科设计优化方法、不确定性建模与传递、不确定性设计优化的相关理论。方法通过研究并分析国内外相关文献,总结归纳考虑不确定性的多学科设计优化中的耦合系统解耦方法、参数和代理模型不确定性的建模方法,以及高效的不确定性传递和设计优化方法。结论系统探讨了在面对复杂多变的外界环境时,多学科设计优化对不确定性量化与传递的需求,提出多学科设计优化不仅要考虑确定性的系统,而且需要考虑由于外界环境变化导致的系统响应的不确定性。针对现有的多学科不确定性设计优化方法的理论研究,提出提高计算效率的关键在于将传统的三层嵌套循环计算框架解耦成单层循环。研究结果表明,考虑不确定性的多学科设计优化将成为复杂多学科系统设计的有力支撑,能显著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健性,提高使用寿命,同时能够加快产品的更新换代设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