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氢脆是高强度铝合金在腐蚀环境中应用遇到的突出问题。本文简要介绍了高强度铝合金中的氢脆现象,氢脆特点,影响氢脆敏感性的因素以及氢脆理论等,并对这一研究领域的未来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
本文简单介绍了快速凝固粉末铝合金、氧化物弥散强化铝合金、非连续纤维强化复合材料、铝-锂粉末合金、高强度粉末铝合金及耐磨粉末铝合金等方面国外的应用研究与发展情况。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5083高强度铝合金板材折角加工性能,通过工艺试验,确定出铝合金板材冷加工的最佳方案和工艺参数,以确保铝合金板材冷加工成型质量,满足结构设计和隐身设计的要求。  相似文献   

4.
HZL—205高强度铸造铝合金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航空、航天技术的发展,迫切要求研究强度更高的铸造铝合金,以减轻结构重量。据计度,在飞机上每减轻一克重量相当于一克黄金的价值。近十多年来国外先后研究了一批高强度铸造铝合金,其抗拉强度由294MPa提高到490MPa。 七十年代开始我们自行研制高强度铸造铝  相似文献   

5.
针对高强度铝合金钻杆材料屈服强度高、弹性模量小的特点,分析了采用常规拉伸试验方法测试对其拉伸性能的影响,并对试验速率及控制方式进行了调整,得出了适用于高强度铝合金钻杆材料较为合理的拉伸试验方法。根据试验结果,建议以规定塑性延伸强度Rp0.2作为高强度铝合金钻杆材料屈服强度的参考值;在引伸计标距伸长2%时再摘取引伸计,以读取可靠的屈服强度Rp0.2;高强度铝合金钻杆材料的塑性性能对拉伸速率较为敏感,应尽可能地减缓塑性变形阶段的试验速率。  相似文献   

6.
燕云程  黄蓓  李维俊  卿培林  何兵 《材料导报》2018,32(Z2):258-260
Al-Zn-Mg-Cu系超高强度铝合金具有低密度、高比强度、高韧性和良好的抗腐蚀性能的特点,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交通运输和兵器领域。本文主要介绍近年来国内外Al-Zn-Mg-Cu系超高强度铝合金的最新研究进展。超高强度铝合金基体上分布着纳米级的晶内时效析出相、亚微米级的高温析出相、微米级的结晶析出相和晶界析出相,这些相的形态、数量、尺寸和分布对合金的综合力学性能和抗腐蚀性能有直接的影响;主元素成分含量对超高强度铝合金综合力学性能有影响,合金的综合力学性能随Zn/Mg和Cu/Mg比值的变化而变化;微量元素能够提高超高强度铝合金的综合力学性能。微量元素对铝合金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提高沉淀相的过饱和度,改变沉淀析出过程,促进或抑制沉淀相的析出和促进新相的沉淀析出。新制备技术能够显著细化晶粒、抑制偏析、析出相均匀分布和提高各种元素的过饱和度,从而改善超高强度铝合金的综合力学性能。强化固溶处理能够提高时效析出程度,从而提高铝合金的力学性能。三级时效处理后的超高强度铝合金具有峰值时效T6态的强度和优异的抗腐蚀性能。  相似文献   

7.
ARALL层压材料是一种高强度、混合式的复合材料,是在高强度铝合金的薄板材之间嵌入含高强度纤维的一种特殊的树脂压制而成。这种结构的最大益处在于比整体铝合金板在抗疲劳及疲劳裂纹扩展性能上有很大的提高。在疲劳试验中,ARALL层压材料的疲劳寿命是整体铝合金板材的成百上千倍。初步计算表明,层压材料的拉伸特性比同样强度的铝合金板  相似文献   

8.
《新材料产业》2004,(1):59-60
湖南新型铝合金材通过国家鉴定一种新型高强度铝合金建筑型材正式通过国家级鉴定。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刘大响、闻立时以及一些专家教授组成的评定组认为,这一项目填补了国内高强度铝合金建筑型材的空白,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同时建议加快市场化的进程,拓展应用领域。据介绍,这一新型高强度铝合金型材产品主要性能指标大大高于普通铝合金型材,强度、延伸率大,拥有良好的抗腐蚀性能,除可应用于铝合金建筑门窗、阳台护栏、广告牌等民用用途外,还可用于交通运输设施、航天航空、军工等领域。据悉,目前这种新型材已经开始在一些小区使用。海军工程大…  相似文献   

9.
高强度铝合金的氢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氢脆是高强度铝合金在腐蚀环境中应用遇到的突出问题,本文简要介绍了高强度铝合的氢脆现象,氢脆特点,影响氢脆敏感性的因素以及氢脆理论等,并对这一研究领域的未来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
最近在美国华盛顿Bellevue召开的ASM航天材料会及展览会上报道了三种新的航空铝合金,即Alcoa公司的C47A铝合金和7055-O/T7X铝合金板、Pechiney公司的高强度AA7349铝合金.  相似文献   

11.
超高强铝合金研究进展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超高强铝合金具有很高的强度和韧性,是航空航天领域极具应用前景的结构材料.评述了超高强铝合金的国内外发展情况,论述了铝合金的强化技术和方法,并就今后的研究开发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2.
王伟  张勇  余敏  陈辉 《材料导报》2018,32(Z1):415-418
本文简要介绍了高强铝合金在航空和轨道交通领域的应用,综述了航空高强铝合金微合金化发展历程以及微量合金元素对7系高强铝合金性能的影响。最后针对轨道交通铝合金的特点指出系统开展基于综合考虑可焊性和防腐性能的微量元素合金化是研发轨道交通高强铝合金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3.
高强铝合金的应力腐蚀测试方法综述与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继华 《材料工程》2007,(10):76-80
综述了高强铝合金应力腐蚀的各种测试方法及其原理与应用情况,通过分析与评价各应力腐蚀性能测试方法的优缺点,可以看出,用单一方法评价铝合金的应力腐蚀性能及其机制是有局限性的,需要通过多种方法的相互印证进行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14.
Al-Zn-Mg-Cu系超高强度铝合金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分析了近年来超高强度Al-Zn-Mg-Cu系铝合金的成分设计、工艺优化、显微组织分析、力学性能测试及微量元素的作用,对今后的发展动向提出了一些新的看法:采用传统铸造技术得到的铝合金,Zn含量的最大值在8wt%左右,抗拉强度低于700MPa;采用喷射成形技术,Zn含量最大值能够超过12wt%,同时抗拉强度可达800MPa以上,大大提高了铝合金的强度;超高强度铝合金的固溶强化相主要为MgZn2相;经回归时效处理(RRA)后,合金同时具有T6的强度和T7X的抗应力腐蚀性能;微量元素对超高强度铝合金的组织和性能具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包铝镁板轧制复合机理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镁合金由于具有比强度高、比刚度高、电磁屏蔽性能强等特点,而成为当今研究的热点金属材料之一。但是加工变形能力差和不耐腐蚀的缺点限制了镁合金的发展。本文采用轧制复合的方法制备包铝镁板,提高镁合金的加工变形能力和耐腐蚀能力,并研究镁.铝复合机理、工艺制度对镁一铝结合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镁埠;轧制复合的机制主要是裂口机制,当轧制变形率超过临界值时,才能实现镁-铝良好的结合;轧后退火对镁-铝的结合强度影响很大,退火中镁—铝原子的互扩散有助于提高镁—铝的结合强度,但是中间相的出现大大降低结合强度。  相似文献   

16.
In the present study, data on tensile behavior of bulk nanostructured aluminum alloys processed via consolidation of mechanically milled powders and severe plastic deformation are analyzed. High strength and low strain hardening were observed in bulk nanostructured and ultrafine-grained Al alloys. The ductility of aluminum alloys decreases with decreasing grain size. The high amount of intercrystalline components may have an influence on tensile properties of bulk nanostructured materials when grain sizes are less than 100 nm. The high strength in bulk nanostructured Al-Mg alloy may be attributed to contributions arising from grain size strengthening, the presence of high dislocation densities, Orowan strengthening, precipitation hardening and solid-solution hardening. The large and sudden stress drops in the stress-strain curves of cryomilled Al alloys are most probably indicative of the dislocation annihilation in the vicinity of or breakaway from the strong pinning role of dispersoids.  相似文献   

17.
黄英杰  薛莹莹  汪聃 《包装工程》2020,41(15):64-69
目的研究基体材料和加载速率对点阵铝力学性能和吸能特性的影响规律。方法针对工业纯铝、6063铝合金为基体的点阵铝在3种不同的加载速率下进行压缩力学试验。结果加载速率从2mm/min增加到250 mm/min时,点阵纯铝的屈服强度增加了2 MPa,点阵6063铝合金的屈服强度增加了7.6 MPa;加载速率从250 mm/min增加到500 mm/min时,点阵纯铝的屈服强度变化不大,而点阵6063铝合金的屈服强度增加了8.2 MPa;当加载速率一定时,点阵6063铝合金的屈服强度要大于点阵纯铝。结论点阵6063铝合金的力学性能和单位体积吸能随着加载速率的增大而增大,并且点阵6063铝合金的力学性能和吸能特性要大于点阵纯铝。  相似文献   

18.
高强铝合金(2×××,7×××等)因具有比强度高、加工性好等优点而被航空航天、汽车等领域广泛应用。随着大推重比飞行器设计及汽车轻量化技术的发展,轻质结构材料的需求日益增加,同时零部件也面临着“薄壁化、中空化、复合化”的发展趋势,高强铝合金的传统加工方法越来越难以满足要求。近年来,激光选区熔化成形(selective laser melting,SLM)作为一种常见的金属增材制造技术(additive manufacturing,AM)在复杂零部件成形领域受到关注,有望成为进一步拓宽高强铝合金应用领域的新兴技术。然而,SLM成形高强铝合金因易产生周期性热裂纹和粗大柱状晶不良组织等问题而发展缓慢,晶粒细化是克服增材制造高强铝合金这一固有热裂问题的关键所在。本文综述了近年来SLM成形高强铝合金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调控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归纳了不同体系合金的力学性能,重点阐述了抑制SLM成形高强铝合金中热裂纹形成的主要策略,包括SLM工艺参数优化以及通过微合金化或添加纳米颗粒细化晶粒等方法。指出当前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合金成分的改变对材料综合性能以及热处理制度的影响规律尚不清晰等,并展望了未来的发展趋势,如SLM成形新型高强铝合金成分设计与综合性能评价、利用后处理工艺等手段进一步提升合金综合性能以及专用晶粒细化剂的设计与细化机制探究等。  相似文献   

19.
AlN颗粒在不同铝合金中的增强行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LD2为了解AlN颗粒对不同强度等级的铝合金的增强效果及机制 ,对 40 %体积分数的AlN颗粒增强 10 70、10 6 1、LY12铝合金复合材料拉伸前后的微观组织进行了观察 ,发现拉伸前在基体中存在由热错配引起的高密度位错 ,在AlN颗粒的内部也存在大量的位错 ,拉伸后基体中的位错增殖 ,同时 ,AlN颗粒中的位错亦增多 .力学性能的测试结果表明 ,AlN颗粒对低强度、高塑性的L3纯铝增强率最高 ,中等强度、较高塑性的LD2铝合金不仅有较高的增强率 ,而且保持了一定的塑性 .AlN颗粒对基体的这种选择性主要与AlN颗粒在拉伸过程中产生微量变形 ,从而松弛部分界面应力有关 .LY12基体的塑性较低 ,易产生低应力断裂 ,因此 ,AlN颗粒的增强作用难以得到充分发挥 .  相似文献   

20.
In the past decade, aluminum alloys have become important structural materials in the automotive industry, thanks to their low density, high strength, high fracture toughness, and good fatigue performance. However, an important limitation of aluminum alloys is their poor formability at room temperature; as a result, numerous studies have been conducted with the aim of developing forming techniques to overcome this and facilitate the forming of more complex-shaped components. Following an overview on the metallurgical background of aluminum alloys, this article reviews recent developments in forming processes for aluminum alloys. The focus is on process variants at room temperature and at higher temperatures and on a new hot forming technique promising considerable improvements in formability. This review summarizes the influence of different process parameters on microstructures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Particular emphasis is given to process design and to the underlying microstructural phenomena governing the strengthening mechanism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