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混响时间及测量方法简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评价厅堂音质的混响时间T6 0 和计算公式是上世纪初W·C·赛宾教授 (W C Sabie)提出来的 ,在此以后 ,混响时间一直是室内声学中的一个最重要、最稳定的指标。本文对混响时间及其测量方法作一个简介  相似文献   

2.
邵龙 《声学技术》1989,8(3):15-21
一、引言 厅堂音质评价参量可以以为是介于主观听觉感受与客观的可测量的声场参数之间的一座“桥梁”,它的发展不仅取决于心理声学进展,而且还与新技术新方法的应用有关。在进行厅堂传输特性的研究方面,近年来所发展的MTF调制传输函数方法已经得到了广泛的重视,它能够对厅堂内的语言传输特性作快速的定量分析,这种分析不仅包括了厅堂中各种因素如背景噪声、混响声等对语言清晰度的影响,而且对11个国家的语言特性均有良好的一致性,使得厅堂音质的定量化评价又多了一个有力的工具。另一方面,多重相关因子分析技术在厅堂音质研究中的应用,已…  相似文献   

3.
熊艳  盛胜我  赵跃英 《声学技术》2009,28(2):153-156
厅堂的空间感(Spatial Impression)作为音乐厅音质的重要评价参量现已得到广泛认同。通过近期的研究实践,介绍了厅堂音质空间感的主观评价方法,其中包括在消声室内构建多通路的声场模拟系统,主观音质评价实验中成对判断的具体步骤,相应的心理尺度计算,以及数据统计方法。最后给出了典型的实际测量结果。  相似文献   

4.
梁恒  莫方朔 《声学技术》2013,(Z1):199-200
0引言室内声学的研究始于混响现象的研究,而混响感是对混响现象的主观感知,它是厅堂音质中最基本的一种主观心理感觉。过去,常采用早期衰变时间EDT或混响时间RT来评价混响感,但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发现这并不充分[1‐2]。由于混响时间的频率特性的差异,在不同频率的声能衰变情况下,会引起对混响的主观感知的差异。近年在听觉  相似文献   

5.
厅堂音质的研究已有80年以上的历史,并且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不断前进。计算机的应用,理论研究的深入,以及多学科的结合,使厅堂音质研究从经验的艺术的阶段到达定量的科学水平。近年北欧国家已建造了几座由计算机辅助设计的剧院,如卑尔根的Grieghall,这是一座1600个座位的主要为演出音乐会而且也为演出戏剧和歌剧的多功能厅堂。与此同时,有一系列文章发表,介绍描述厅堂音质所必需的物理参数,它们的主观评价,以及为取得最佳设计所采取的可能措施。 一、简短的回顾与存在的问 题 上世纪末,本世纪初,Sabine应邀参加新落成的Fogg艺术博物馆中的…  相似文献   

6.
在影院观众厅建声设计中,混响时间是影响观众厅音质的一个重要参数,是音质设计的一个主要指标。近年来由于人们对厅堂建声设计意义认识上的提高,很多影院技术改造及多功能影视厅的建设都注意了其声学环境方面的设计,以达到良好的视听效果。在建声设计中,混响时间的计...  相似文献   

7.
宋拥民  章奎生 《声学技术》2010,29(4):406-409
单座容积超过国家标准推荐上限值两倍及以上的厅堂定义为超大型厅堂,这类厅堂在观演建筑中越来越多。在超大型厅堂的音质设计中,为了控制厅堂内的混响时间,顶部往往需要布置吸声材料。借助厅堂音质计算机模拟分析软件,以三个超大型厅堂模型的混响时间为例,探讨了吸声材料布置在顶部时的吸声效率。研究结果表明,顶部材料的吸声效率与声源到顶面的距离和声源的频率均呈负相关,而材料自身的吸声系数对顶部吸声效率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8.
籍仙荣  陆凤华 《声学技术》2017,36(2):157-164
对厅堂音质辅助设计方法的发展历程、研究现状、基础理论和发展趋势进行了概述和讨论,介绍了厅堂的音质要求和设计参量,指出为确保厅堂音质达到设计预定的客观参量,在厅堂声学方案设计完成后,还需采用计算机模拟技术和(或)声学缩尺模型等辅助手段,对声场进行预测,以此为依据对方案不足之处进行修正,并举例说明;同时指出,由于声场复杂性和实验设备及过程的局限性,具体应用时,还需结合理论分析和工程实践进行判断。  相似文献   

9.
厅堂音质评价是设计的依据,而评价的参量应该具有明确的物理意义,并与主观反应有密切的联系。本文对此作了评述,并结合本人工作经验,对一些实际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依据辅音清晰度损失率理论,说明厅堂语言清晰度的声学设计必须从建声和电声两个方面综合考虑;剖析了经典的赛宾混响时间理论和有效混响时间理论。据此,建议在厅堂建声设计中采用有效混响时间,在扩声系统中采用高Q值、功率比小的扬声器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