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为了提高复杂背景下面部信息的识别性能,提出了一种面向人脸特征点定位和姿态估计任务协同的深度卷积神经网络(DCNN)方法。首先从视频图像中检测出人脸信息;其次设计一个深度卷积网络模型,将人脸特征点定位和姿态估计两个任务协同优化,同时回归得到人脸特征点坐标和姿态角度值,然后融合生成相应的人机交互信息;最后采用公开数据集和实际场景数据进行测试,并与其他现有方法进行比对分析。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在人脸特征点定位和姿态估计上表现出较好的性能,在光照变化、表情变化、部分遮挡等复杂条件下人机交互应用也取得了良好的准确性和鲁棒性,平均处理速度约16帧/s,具备一定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2.
相依样本下线性模型的最小二乘估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混合样本的线性回归模型给出最小二乘估计的r阶矩组合的充分条件,改进了文(2),(3)和(4)中的有关结论,得到较理想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文献〔1〕给出了聚集数据的线性模型参数的两种估计方法,本文利用引理2对两种估计作了改进,并研究了其效率问题。 相似文献
4.
增长曲线模型中回归系数的根方估计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采用根方估计B(m)(0<m<1)来估计增长曲线模型中回归系数B,通过根方参数m值的选取,可使β(m)=Vec(B(m)的均方程误差(MSE)小于β=Vec(B)的LSEβ的MSE,本文还给出了选取m值的三种方法及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5.
半参数回归模型的泛补偿最小二乘估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首先提出泛补偿最小二乘法:接着,使用该法考虑半参数回归模型,得到了参数及非参数的估计。然后,将泛补偿最小二乘法与补偿最小二乘法进行了比较;最后用模拟的算例说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7.
8.
PC准则下生长曲线模型回归参数阵岭估计的优良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将 PC准则推广应用于生长曲线模型参数阵的最小二乘估计和岭估计优劣性的比较 ,给出了岭估计在PC准则下优于最小二乘估计的条件 相似文献
9.
从广义方差比,协方差迹之经以及均方误差这三个不同的度量指标刻划了用最小二乘估计代替具有先验信息的线性模型的混合估计后对估计精度的影响问题。 相似文献
10.
针对基于无需先验知识的头部姿态估计算法在复杂背景图像和多尺度图像场景下精度较差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HopeNet的头部姿态估计方法.首先在主干网络结构上增加特征融合结构使得模型能够充分利用网络的深层特征信息与浅层特征信息,提升模型的特征解析力;然后在主干网络的残差结构中增加特征压缩激励模块,使得网络能够自适应学习不同特征层重要程度的权重信息,让模型更加关注目标信息.实验结果表明,相较于HopeNet,本文方法在AFLW2000数据集上精度提升了 31.15%,平均误差降到4.20°,同时在复杂背景图像场景下有较好的鲁棒性. 相似文献
11.
为了克服人脸识别中存在的遮挡等闭塞问题,本文提出了Gabor特征结合Metaface学习的扩展稀疏表示人脸识别算法(GMFL)。考虑到Gabor局部特征对光照、表情和姿态等变化的鲁棒性,该算法首先提取图像的Gabor特征集;然后对Gabor特征集进行Metaface字典学习得到具有更强稀疏表示能力的新字典,同时引入Gabor闭塞字典来编码表示图像中的闭塞部分,并与新字典联合构造一组过完备字典基;最后利用过完备字典基求解稀疏系数重构样本,根据样本与重构样本之间的残差最小原则对人脸图像进行分类识别。在AR人脸库和FERET数据库上的实验结果验证了本文算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2.
13.
基于稀疏表示的人脸识别算法(SRC)识别率相当高,但是当使用l1范数求最优的稀疏表示时,大大增加了算法的计算复杂度,矩阵随着维度的增加,计算时间呈几何级别上升,该文提出利用拉格朗日算法求解矩阵的逆的推导思路,用一种简化的伪逆求解方法来代替l1范数的计算,可将运算量较高的矩阵求逆运算转变为轻量级向量矩阵运算,基于AR人脸库的实验证明,维度高的时候识别率高达97%,同时,计算复杂度和开销比SRC算法大幅度降低95%。 相似文献
14.
15.
现有头部姿势估计方法主要是基于几何分析和基于外现线性变换的方法,计算复杂、通用性不强.提出一种新的利用非线性的核变换算法进行姿势估计的方法,根据流形学习理论,不同姿势的高维人脸图像存在一低维流形结构,提取该流形结构可估计头部姿势.核主元分析是一种非线性降维算法,能够把这种流形结构嵌入到低维空间.利用核主元分析训练姿势估计曲线,然后把新图像投影到姿势曲线上,利用插值方法估计新投影点对应得姿势角度.核主元分析的方法克服了传统线性估计方法的缺点,实验证明该方法估计效果良好,并给出进一步提高估计效果的途径. 相似文献
16.
提出了一种基于压缩感知理论的多中继协作通信系统稀疏信道估计方法.采用正交匹配追踪(Orthogonal Matching Pursuit,OMP)压缩感知算法,对时域信道脉冲响应进行估计.对多中继协作通信系统进行稀疏建模;结合压缩感知理论构建观测矩阵,并给出卷积信道的稀疏表示;利用压缩信道感知算法重建了系统的卷积复合信道.仿真结果表明,与传统的最小二乘法(Least Square,LS)相比,采用压缩感知理论的信道估计算法,能利用较少的导频信号获得很好的信道估计性能,提高了频谱利用率. 相似文献
17.
针对传统稀疏表征分类器只有在训练样本足够多时才会对特征变化不敏感的缺点,提出一种Shearlet多方向自适应加权融合的稀疏表征人脸识别算法。为了提取局部方向信息并降低特征维数,首先利用Shearlet变换对图像进行多尺度、多方向分解,获得子带系数矩阵,然后根据子带系数矩阵方差的大小对同一尺度的方向子图按主方向排序,利用子带系数矩阵的能量和均值特征对排序后的人脸子图进行加权融合,最后为了使得表征系数矢量具有更为显著的稀疏性,进一步利用融合特征构造字典。在ORL、FERET和YALE人脸库中做了多组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增强对外界环境变化的鲁棒性,同时可以提高人脸的识别率。 相似文献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