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田卓  佘青山  甘海涛  孟明 《计量学报》2019,40(4):576-582
为了提高复杂背景下面部信息的识别性能,提出了一种面向人脸特征点定位和姿态估计任务协同的深度卷积神经网络(DCNN)方法。首先从视频图像中检测出人脸信息;其次设计一个深度卷积网络模型,将人脸特征点定位和姿态估计两个任务协同优化,同时回归得到人脸特征点坐标和姿态角度值,然后融合生成相应的人机交互信息;最后采用公开数据集和实际场景数据进行测试,并与其他现有方法进行比对分析。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在人脸特征点定位和姿态估计上表现出较好的性能,在光照变化、表情变化、部分遮挡等复杂条件下人机交互应用也取得了良好的准确性和鲁棒性,平均处理速度约16帧/s,具备一定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2.
相依样本下线性模型的最小二乘估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混合样本的线性回归模型给出最小二乘估计的r阶矩组合的充分条件,改进了文(2),(3)和(4)中的有关结论,得到较理想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文献〔1〕给出了聚集数据的线性模型参数的两种估计方法,本文利用引理2对两种估计作了改进,并研究了其效率问题。  相似文献   

4.
增长曲线模型中回归系数的根方估计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采用根方估计B(m)(0<m<1)来估计增长曲线模型中回归系数B,通过根方参数m值的选取,可使β(m)=Vec(B(m)的均方程误差(MSE)小于β=Vec(B)的LSEβ的MSE,本文还给出了选取m值的三种方法及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5.
半参数回归模型的泛补偿最小二乘估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首先提出泛补偿最小二乘法:接着,使用该法考虑半参数回归模型,得到了参数及非参数的估计。然后,将泛补偿最小二乘法与补偿最小二乘法进行了比较;最后用模拟的算例说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提出了一种利用三维人脸模型匹配二维人脸图像的分层人脸识别方法和基于模糊数学的人脸姿态角度估计算法.对多姿态二维图像进行姿态空间划分,利用主成分分析方法(PCA)形成多姿态特征脸.识别过程首先估计测试图像姿态和模糊姿态角,在估计的姿态空间内采用基于PCA的方法进行第一层识别得到候选个体,然后利用候选个体的三维模型结合模糊姿态角产生虚拟图像,利用相关进行第二层识别.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对姿态的变化有较好的鲁棒性.  相似文献   

7.
基于深度数据的空间人脸旋转角度估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一种基于三维人脸深度数据的人脸姿态计算方法。利用人脸的深度数据以及与其一一对应的灰度图像,根据微分几何原理和相应的曲率算法与人脸数据中的灰度特征对人脸面部关键特征点定位,进而计算出人脸姿态在三维空间中的3个姿态角。实验证明该方法能在姿态变化情况下实现对人脸旋转角的准确估计,为进一步的人脸识别和表情分析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8.
PC准则下生长曲线模型回归参数阵岭估计的优良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将 PC准则推广应用于生长曲线模型参数阵的最小二乘估计和岭估计优劣性的比较 ,给出了岭估计在PC准则下优于最小二乘估计的条件  相似文献   

9.
从广义方差比,协方差迹之经以及均方误差这三个不同的度量指标刻划了用最小二乘估计代替具有先验信息的线性模型的混合估计后对估计精度的影响问题。  相似文献   

10.
张立国  胡林 《高技术通讯》2024,34(5):486-495
针对基于无需先验知识的头部姿态估计算法在复杂背景图像和多尺度图像场景下精度较差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HopeNet的头部姿态估计方法.首先在主干网络结构上增加特征融合结构使得模型能够充分利用网络的深层特征信息与浅层特征信息,提升模型的特征解析力;然后在主干网络的残差结构中增加特征压缩激励模块,使得网络能够自适应学习不同特征层重要程度的权重信息,让模型更加关注目标信息.实验结果表明,相较于HopeNet,本文方法在AFLW2000数据集上精度提升了 31.15%,平均误差降到4.20°,同时在复杂背景图像场景下有较好的鲁棒性.  相似文献   

11.
为了克服人脸识别中存在的遮挡等闭塞问题,本文提出了Gabor特征结合Metaface学习的扩展稀疏表示人脸识别算法(GMFL)。考虑到Gabor局部特征对光照、表情和姿态等变化的鲁棒性,该算法首先提取图像的Gabor特征集;然后对Gabor特征集进行Metaface字典学习得到具有更强稀疏表示能力的新字典,同时引入Gabor闭塞字典来编码表示图像中的闭塞部分,并与新字典联合构造一组过完备字典基;最后利用过完备字典基求解稀疏系数重构样本,根据样本与重构样本之间的残差最小原则对人脸图像进行分类识别。在AR人脸库和FERET数据库上的实验结果验证了本文算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2.
服务机器人目标同时识别与位姿判定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机器人尚难以自主建立起目标姿态的概念,通过人机交互方式辅助机器人对目标建模则不失为一种可行方案。提出了一种基于新型目标模型的离线/在线两步目标识别与位姿判定系统。离线阶段采用人机交互方式构建目标模型,在线阶段通过场景图像与目标模型的特征点对应即可自动发现目标,并计算其相对于机器人的位姿。实验证明,该系统能够有效完成对纹理目标的同时识别与位姿判定。  相似文献   

13.
基于稀疏表示的人脸识别算法(SRC)识别率相当高,但是当使用l1范数求最优的稀疏表示时,大大增加了算法的计算复杂度,矩阵随着维度的增加,计算时间呈几何级别上升,该文提出利用拉格朗日算法求解矩阵的逆的推导思路,用一种简化的伪逆求解方法来代替l1范数的计算,可将运算量较高的矩阵求逆运算转变为轻量级向量矩阵运算,基于AR人脸库的实验证明,维度高的时候识别率高达97%,同时,计算复杂度和开销比SRC算法大幅度降低95%。  相似文献   

14.
一种高效的实时视觉姿态测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王江涛  陈得宝  杨新军  董戴 《光电工程》2011,38(1):76-80,84
由光学传感器和计算机视觉理论来确定目标物体的姿态参数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和理论意义.本文以提高当前物体姿态求解方法的实时性和准确性为目的,提出一种高效的基于特征点的姿态求解方法,该方法首先采用P3P算法求解目标物体的近似姿态,然后将该近似姿态作为初始值嵌入正交迭代(OI)优化算法求取目标姿态的最优值,该方法可以适用于任意...  相似文献   

15.
现有头部姿势估计方法主要是基于几何分析和基于外现线性变换的方法,计算复杂、通用性不强.提出一种新的利用非线性的核变换算法进行姿势估计的方法,根据流形学习理论,不同姿势的高维人脸图像存在一低维流形结构,提取该流形结构可估计头部姿势.核主元分析是一种非线性降维算法,能够把这种流形结构嵌入到低维空间.利用核主元分析训练姿势估计曲线,然后把新图像投影到姿势曲线上,利用插值方法估计新投影点对应得姿势角度.核主元分析的方法克服了传统线性估计方法的缺点,实验证明该方法估计效果良好,并给出进一步提高估计效果的途径.  相似文献   

16.
提出了一种基于压缩感知理论的多中继协作通信系统稀疏信道估计方法.采用正交匹配追踪(Orthogonal Matching Pursuit,OMP)压缩感知算法,对时域信道脉冲响应进行估计.对多中继协作通信系统进行稀疏建模;结合压缩感知理论构建观测矩阵,并给出卷积信道的稀疏表示;利用压缩信道感知算法重建了系统的卷积复合信道.仿真结果表明,与传统的最小二乘法(Least Square,LS)相比,采用压缩感知理论的信道估计算法,能利用较少的导频信号获得很好的信道估计性能,提高了频谱利用率.  相似文献   

17.
针对传统稀疏表征分类器只有在训练样本足够多时才会对特征变化不敏感的缺点,提出一种Shearlet多方向自适应加权融合的稀疏表征人脸识别算法。为了提取局部方向信息并降低特征维数,首先利用Shearlet变换对图像进行多尺度、多方向分解,获得子带系数矩阵,然后根据子带系数矩阵方差的大小对同一尺度的方向子图按主方向排序,利用子带系数矩阵的能量和均值特征对排序后的人脸子图进行加权融合,最后为了使得表征系数矢量具有更为显著的稀疏性,进一步利用融合特征构造字典。在ORL、FERET和YALE人脸库中做了多组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增强对外界环境变化的鲁棒性,同时可以提高人脸的识别率。  相似文献   

18.
李民  程建  乐翔  罗环敏  刘小芳 《光电工程》2011,38(1):127-133
本文提出一种基于稀疏字典编码的超分辫率方法.该方法有效地建立高、低分辫率图像高频块间的稀疏关联,并将这种关联作为先验知识来指导基于稀疏字典的超分辫率重建.较超完备字典,稀疏字典对先验知识的表达更紧凑、更高效.字典训练过程中,本文选用高频信息作为高分辫率图像的特征,更有效地建立高、低分辫率图像决间的稀疏关联,所需的训练样...  相似文献   

19.
一种基于GDLPP的人脸识别算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祝磊  马莉  厉力华 《光电工程》2008,35(6):108-112
针对人脸识别中的特征提取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结合Gabor小波特征和判别保局投影的人脸识别算法-GDLPP.该算法首先对人脸图像进行多分辨率的Gabor小波变换,提取样本的高阶统计信息;然后更改保局投影(LPP)的目标函数,增加样本类间散布约束,从而提取更具判别性的特征.本文采用最小近邻分类器估算识别率.在USPS数据库、Yale人脸库以及AR人脸库的测试结果表明,在姿态、光照、表情、训练样本数目变化的情况下,GDLPP都具有较好的识别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