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接枝型MMCS树脂的合成及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丙烯酸甲酯为改性单体,与甲基丙烯酸甲酯、苯乙烯和氯化聚乙烯进行悬浮接枝共聚,合成了接枝型MMCS树脂,了MA,CPE用量对接枝参娄这性能和流变性能的影响,同时了树脂的微观结构与形态。  相似文献   

2.
利用增容原理,以α-甲基苯乙烯,丙烯酸乙酯灶产容改性单体,与人烯酸甲酯,苯乙烯乳液共聚,所得共聚物与氯化聚乙烯共混得改性MCS合金,研究了α-MS,EA用量对树脂力学流变性的影响,同是考察了树脂的微观结构与形态。  相似文献   

3.
耐盐性高吸水树脂的合成及性能研究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采用均相反应,以海藻酸钠与丙烯酸在一定的引发剂下接枝共聚,合成了一种耐盐性高吸水性材料,该材料在3min内的吸纯水率为250g/g,0.9%NaCl水溶液的吸液率为150g/g,在20~90℃范围内性能稳定,且该材料的时间稳定性好。  相似文献   

4.
新型重金属吸附树脂的微波合成及性能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微波辐射促进化学反应技术,引用氧化还原引发体系,在纤维素上接枝丙烯酸/丙烯酰胺来合成具有特定功能的吸附树脂,研究了树脂合成因素对Cu2+吸附性能的影响.对树脂结构进行了FTIR测试,并对其吸附铜离子后形成的络合物进行了XPS性能测试.研究表明:在最佳的合成工艺条件下,树脂对Cu2+的吸附率为99.2%,吸附容量为49.6 mg/g;用8%NH3.H2O作为淋洗液对树脂洗脱再生,洗脱率在85%以上;当吸附树脂重复使用7次时,对重金属离子的吸附率仍可保持在90%以上;XPS测试证明吸附树脂与重金属离子配位络合基团为伯胺基氮和羧基氧.  相似文献   

5.
微波辐射纤维素基高吸水树脂的合成工艺及性能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针对目前纤维素基高吸水树脂在合成过程中存在的技术问题及吸水率不高的特点,采用微波辐射技术,以纸浆为底物,在纤维素上接枝两元单体丙烯酰胺/丙烯酸,开展了纤维素基高吸水树膳合成工艺及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在360W的微波辐射功率下,采用过硫酸钾与硫代硫酸钠的氧化还原引发体系,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交联剂,接枝单体的中和度为70%时,只需8min就可以完成纤维素基高吸水树脂的接枝共聚合成.对制备的高吸水树脂进行了耐盐性、耐酸碱性、耐热性及保水性能的测试,其吸水率为1200g/g(55℃),吸盐水率为158g/g,并有很好的持续保水能力,优于文献报道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聚氯乙烯接枝丙烯酸丁酯型吸油树脂的合成与性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轻度脱氯化氯的聚氯乙烯(PVC)、丙烯酸丁酯(BA)、二乙烯基苯(DVB)N原料,采用悬浮溶胀接枝共聚的方法合成一种新型高吸油性树脂。研究了BA含量、DVB用量、过氧化苯甲酰(BPO)用量等因素对其吸油性能的影响。该树脂对含氯的有机溶剂具有较高的吸附性.最高可吸三氯甲烷38g/g,氯苯31g/g。其对甲苯等其它有机溶剂的吸附性能与烷基丙烯酸酯型低交联吸油树脂的吸油性能相当。  相似文献   

7.
MCS接枝共聚物的结构和形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将甲基丙烯酸甲酯(MMA)、苯乙烯(S)在氯化聚乙烯(CPE)存在下进行悬浮接枝共聚,获得MCS树脂。本文着重考察了MCS树脂的化学结构及胶粒形态。结果表明,确实发生了接枝共聚。CPE用量、RSH含量、引发剂浓度、反应温度、溶胀时间及聚合转化率对MCS树脂的接枝率、接枝效率均有影响。MCS树脂是接枝共聚物、MMA/S共聚物与MMA均聚物的混合物,橡胶相CPE在MCS树脂中的分散情况为“海岛结构”,  相似文献   

8.
高吸水性树脂的微波辐射合成工艺及性能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针对目前高吸水性树脂合成中存在的问题,采用微波加热提供反应所需热量,以淀粉为原料,过硫酸钾为引发剂,进行丙烯酸接枝共聚反应,开展了高吸水性树脂的微波辐射合成工艺及性能研究,在最佳条件下合成了吸水率为753g/g的高吸水性树脂,性能测试结果表明,该树脂具有良好的吸水和保水性能。本工艺较传统加热合成方法节省时间数10倍,操作条件易于控制,无“三废”排放,是合成高吸水性树脂的清洁生产工艺。  相似文献   

9.
采用溶液聚合法,以过硫酸铵为引发剂,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交联剂,将氢氧化钠部分中和的丙烯酸单体与蚕丝接枝,以制得性能优异的高吸水树脂。为了提高吸液倍率,进行了各种不同条件的研究。考察了引发剂、交联剂、蚕丝的用量等因素对产物吸水倍率的影响,对接枝前后树脂的吸水速率进行了比较。试验结果表明,接枝共聚产物的吸水倍率、保水能力等各项性能均较好。  相似文献   

10.
玉米秸秆基高吸水性树脂的合成及其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彭娜娜  李倩  高宝玉  王瑞  岳钦艳  王燕 《功能材料》2013,44(1):79-83,87
采用水溶液聚合法将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化铵(DAC)、丙烯酰胺(AM)、丙烯酸(AA)3种单体接枝到纤维素骨架中合成玉米秸秆基两性高吸水性树脂。研究单体用量、秸秆用量、交联剂用量、引发剂用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和中和度对高吸水性树脂吸液率的影响。通过扫描电镜图、红外光谱图对其形貌进行表征。实验结果表明,在秸秆、AA、AM、DAC的质量分别为1、5、1和0.5g,引发剂用量占单体比率为1.2%,交联剂用量占单体总量比率为0.1%,中和度为75%,反应时间为3h,反应温度为60℃的合成条件下,制备的高吸水性树脂(SAR)吸液率达最大,其吸水率为235.9g/g,0.9%NaCl溶液的吸收率为31.3g/g。  相似文献   

11.
吸醇树脂的合成和性能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丙烯酸为单体,过硫酸钾为引发剂,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交联剂,环己烷为分散剂,用苯乙烯-N,N-二异丙基丙烯酰胺(DIPAM)共聚物为分散剂,同时加入硝酸镍,进行反相悬浮聚合,制得吸醇性和吸水性树脂,研究了树脂的吸液性能与交联剂用量,引发剂用量,所得树脂最大吸醇率达57g/g,吸水率达36g/g。  相似文献   

12.
空心玻璃微珠填充改性POM的结构与性能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用空心玻璃微珠填充改性聚甲醛(POM)。研究了玻璃微珠的含量、粒径对POM/玻璃微珠复合体系力学性能、流动性和分散形态等的影响。结果表明,影响复合体系性能的主导因素是玻璃微珠在POM中的分散形态及其与POM间的界面粘结状况。用量一定的小粒径玻璃微珠可在POM中均匀分散,与POM间界面粘接好,可以提高复合体系的性能。  相似文献   

13.
填充纳米二氧化硅对感光树脂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紫外光可固化树脂中用在位分散法填充纳米二氧化硅(nm—SiO2),结果表明,nm—SiO2对紫外光可固化树脂的流变性影响较大;体系透光率较高,不沉降分层;可提高固化树脂的热分解温度和力学强度。  相似文献   

14.
高吸油性树脂的合成及性能研究   总被引:35,自引:1,他引:35  
采用悬浮聚合法合成了低交联度的聚甲基丙烯酸酯高吸油性树脂,研究了交联剂用量、单体配比、反应温度和时间等对树脂性能和反应的影响,确定了合适的聚合工艺条件。  相似文献   

15.
芳胺固化双酚S环氧树脂动态力学性质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高分子材料动态力学谱仪研究了芳香二胺固化双酚S环氧树脂(BPSER)的固化过程,讨论了固化时间,固化温度及固化剂的摩尔比等因素对固化物玻璃化温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理论固化剂用量条件下采用变温固化过程有利于反应的控制,并可以有效提高固化产物的玻璃化温度,文中进一步研究了利用双酚S环氧树脂对双酚A环氧树脂(BPAER)/芳胺体系的改性作用,表明BPSER与BPAER/芳胺固化体系能在较宽的比例范围内很好地相容,并能显著提高固化物的玻璃化温度。  相似文献   

16.
芳胺固化四溴双酚A环氧树脂动态力学性质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高分子材料动力学谱仪研究了芳香二胺固化四溴双酚A环氧树脂的固化时间,固化温度,固化剂的摩尔比,溴含量以及固化剂的种类对固化的动态力学性质的影响。通过对固化物玻璃化温度Tg的测定,为胺固化溴代环氧树脂的实际应用条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通过乳液共聚合的方法合成了N-苯基马来酰亚胺/甲基丙烯酸甲酯/苯惭纳三元共聚物,将其与PVC共混得到耐热PVC共混物,研究了共聚物组分含量对PVC共混物的力学性能,流变性的影响,用TBA,TGA对共混物的耐热性进行了表征,同时考察了共混物的微观结构与形态。  相似文献   

18.
用福里埃变换红外光谱可获得化学变化的有用信息.在光谱上新吸收带的产生或强度增加,旧吸收带的消失或强度减弱与改性环氧树脂的合成及固化反应有关.本文旨在以红外吸收带的频率和强度变化,解释判断反应机理.在改性环氧树脂的制备中,─NCO吸收的减小,羰基吸收的增加是环氧和聚氨酯预聚体中的基团反应的结果.1670cm-1弱吸收带的出现说明有脲基甲酸酯生成.可以观察到:在室温二天固化的环氧树脂光谱中,915cm-1吸收消失,3055cm-1吸收减弱.改性环氧树脂分别在80℃和100℃固化几小时,光谱变得复杂.在等温固化过程中1670cm-1和1640cm-1吸收的增加表明可能有氨解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