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ZSM-5沸石分子筛的高压吸附储氢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ZSM-5沸石分子筛对氢的超临界吸附特性.结果表明,在77K/5MPa、195K/7MPa、293K/7MPa条件下,ZSM-5沸石分子筛的储氢质量分数分别为1.97%、0.65%和0.4%.用Clausius-Clapeyron方程求得的等量吸附热(3.8kJ/mol)与吸附量无关,表明该分子筛是一种表面势场均匀的吸附剂.将表面过剩吸附理论与描述Ⅰ型等温线的诸理论模型结合,分析了超临界吸附等温线,发现基于Toth方程的等温线模型在整个实验范围内与实验数据吻合较好,由该模型计算出的氢吸附相密度在77K达到55.6kg/m^3.根据回归参数讨论了超临界条件下氢在微孔沸石分子筛中的吸附机理,确认了氢在微孔沸石分子筛中的吸附为物理吸附.  相似文献   

2.
以间苯三酚和甲醛为前驱体制备出了间苯三酚-甲醛气凝胶(PF)及碳气凝胶(CPF),并对气凝胶的结构进行了表征;采用自动吸附仪测定了1.01×10Pa内和液氮温度下PF/CPF气凝胶的氢吸附性能.实验结果表明在该条件下PF/CPF气凝胶氢吸附等温线为第一类微孔型吸附等温线;氢吸附量质量密度分别为1.73%和2.42%,碳化能显著提高气凝胶的氢吸附性能,有望通过改善气凝胶的结构增加微孔数量来提高氢吸附量以实现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3.
几种活性碳纤维的结构及其吸氙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表征了几个系列的活性碳纤维及球状活性碳的孔结构,研究了这些多孔碳吸附材料在不同温度下对氙的吸附特征,并进一步研究了这些活性碳纤维对氙的吸附性能及其与孔结构的关系。结果表明,氙气在活性碳纤维上的吸附容量,并不随活性碳纤维的比表面积的增加而增大,而是与其孔径分布密切相关。其中,尤其以半径≤0.4nm的极微孔,最有利于氙的吸附,将上述的等温吸附数据用Langmuir吸附方程进行拟合,揭示这种结果是由于活性碳纤维中的窄孔(极微孔)对氙具有较高的吸附热所致。  相似文献   

4.
《中国材料进展》2010,(6):11-11
氢能源作为一种零污染、可再生能源日益受到重视,并成为洁净能源研究领域的国际前沿课题和热点。储氢问题是氢能源领域的一项重要课题。目前储氢研究包括化学储氢和物理储氢两个领域。物理吸附利用微孔材料物理吸附氢分子,因其在特定条件下对氢气具有良好、可逆的热力学吸附、脱附性能而受到广泛研究。提高材料对氢气的吸附作用使氢分子更容易、更牢固地吸附在微孔材料的表面或孔腔中,已成为进一步提高微孔材料储氢量的一条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5.
于洋  朱鸣  陈叔平  古纯霖  张波  黄宇巍 《材料导报》2021,35(14):14035-14039
高真空多层绝热低温设备夹层内的绝热材料及金属材料会向真空夹层内释放出氢气,导致绝热真空恶化,严重影响设备的绝热性能.本工作搭建了吸氢材料吸气性能测试实验装置,通过测量已知夹层体积内真空度随时间的变化,对比分析了 Ag-Z型银吸气剂和高效催化除氢剂(ECG)的吸气性能,并获得了两种吸氢材料的吸附等温曲线.研究表明,两种吸氢材料的吸附过程均符合BDDT理论中的第一种类型,即Lang-muir 吸附.本实验采用定容法测得Ag-Z型银吸气剂累计吸气量为63.084 mL/g,平均吸气速率为0.132 mL/(g·h).ECG累计吸气量为366.276 mL/g,平均吸气速率为1.353 mL/(g·h),分别是Ag-Z型银吸气剂的5.81倍和10.25倍.两组实验中平均吸气速率均随着加注氢气初始压力的升高而先增加后降低.两种除氢材料最大吸附速率均发生在第一次加氢初始阶段,平衡压力均随加注氢气的初始压力增大而升高.实验结果为两类吸氢材料在低温设备储运行业的应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6.
车用燃气的存储技术及吸附存储材料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以氢和天然气为主的车用燃气的存储技术中,吸附存储材料以其密度小、吸脱气体速度快等优点使吸附存储成为一类极具发展潜力的存储技术.详细介绍了活性炭、活性碳纤维、碳纳米管、金属有机物、氮化硼纳米管和玻璃微球等车用燃气吸附存储材料的研究现状,并介绍了碳基材料超临界吸附理论的研究情况,展望了燃气吸附存储材料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7.
分别以酚醛树脂和煤沥青泡沫碳为原料,经水蒸气活化、研磨制得比表面积和粒径相近的活性碳粉.采用扫描电镜、BET吸附仪和恒流充放电测试仪对2种活性碳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并研究了其充放电性能.结果表明,微孔的孔径分布对充放电性能有很大影响,提高比表面积的同时增大微孔的孔径,有利于提高活性碳电极的充放电容量和功率.  相似文献   

8.
NO和NO_2是典型的大气污染物;作为被吸附物,它们具有不同的性质。NO的临界温度为180K,在室温下处于超临界状态;而NO_2是一种可凝气体,因它的沸点为294K,且具有二聚作用。因此,只有极少数微孔固体才对NO有效吸附。分散的过渡金属氧化物的活性炭纤维(ACF)利用微孔填充的化学吸附能吸附大量的NO。在氧化铁为分散体时,以α-FeOOH和α-Fe_2O_3为分散体的ACF与其它铁的氧化物或氢  相似文献   

9.
概述用氯碱工业副产的氢气,经脱氯、脱氧、干燥、变压吸附和低温吸附分离技术,生产工业氢、纯氢、高纯氢和超纯氢,并对该工艺技术进行评述。  相似文献   

10.
考察了3种不同孔结构的球形活性炭(氢氧化钾和水蒸汽活化的苯乙烯基球形活性炭以及沥青基球形活性炭,PACSKOH,PACSJsteam、ACSpitch)对二苯并噻吩(DBT)的吸附行为.结果表明,DBT在球形活性炭上的吸附符合Freundlich吸附等温线,吸附容量与比表面积无关,而与孔径<0.8nm的超微孔孔容相关.PACSKOH中微孔和<0.8nm的超微孔含量最多,对DBT的吸附容量最大,它的吸附容量分别是PACSsteam和ACSpitch的1.4和1.6倍.球形活性炭对DBT的吸附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方程,PACSsteam中孔和大孔径的微孔含量最多,初始吸附速率最大,吸附半衰期最短;ACSpitch中孔含量少,初始吸附速率最小;PACSKOH<0.8nm的超微孔含量多,DBT需要沿孔壁方向取向,并平行孔壁进入超微孔,导致吸附半衰期最长.  相似文献   

11.
利用原子集团多重散射方法分析了表面吸附系统CH_3O/Cu(100)的氧原子K壳层近边X射线吸收精细结构(NEXAFS)谱。理论分析直观地显示了NENAFS谱中各特征峰的可能组成,特别是确证了在X射线垂直入射下的谱线中的宽峰主要是由衬底的背散射所引起,也支持了CH_3O分子是垂直吸附在Cu(100)表面的观点,其可能倾角范围不超过10°。  相似文献   

12.
王如竹 《低温工程》1997,(6):29-34,44
介绍了JPL典型的几种吸附式制冷机,包括(1)三级80K/140K吸附式低温制冷机;(2)W2,137K吸附式制冷机;(3)35K吸附式制冷机;(4)10K间断式所氢吸附低温制冷机。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吸附条件对粘胶基活碳纤维VACF氧化还原吸附Pd^2的影响。结果表明:Pd^2+的初始浓度,固/液化、吸附波的PH值,  相似文献   

14.
利用染料吸附评价活性炭纤维结构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一系列不同结构的活性炭纤维对水溶液中碘、酚及亚甲基蓝、结晶紫、二甲酚橙的吸附特征。揭示了染料在活性炭纤维上吸附量的大小,明显受活性炭纤维孔宽的屏蔽作用(分子筛效应)的影响。初步提出可利用染料吸附特征与活性炭纤维的孔宽和染料分子的几何尺寸的相关性,简便地评价活性炭纤维的孔结构和液相吸附性能。  相似文献   

15.
测定了数种吸附剂在不同条件下对微量CH3OH和CO2的吸附和再生情况,比较了不同吸附剂对CH3OH和CO2的脱除精度,为工业深度脱除CH3OH和CO2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6.
根据POLANYI位热理论,对运用某温度下的实验吸附等温线数据来推算其它温度下的吸附等温线的算法进行了探讨。分别利用PR,CCOR,MCSPT等方程根据78.8K温度下的吸附等温线来预测89.96K和72.5K下的吸附等温线,并和实验数据相对比。结果证明MCSPT、CCOR方程比PR方程更适于低温低压下吸附过程计算,理论计算结果与实验数据吻合较好,以MCSPT方程最佳。  相似文献   

17.
活性炭材料碘吸附值的分光光度计直接测定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进一步提高活性炭材料碘吸附值测定的快速性和准确性,研究了采用分光光度计直接测定活性炭材料碘吸附值的方法。实验证明该方法是可行的,可以代替传统所用的滴定法GB7702.7-87。  相似文献   

18.
溶剂浸渍树脂的制备及孔结构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萃取剂N_(235)(多种叔胺混合物)浸渍大孔苯乙烯-二乙烯基苯吸附树脂(SDAR)制备了溶剂浸渍树脂(SIR)。研究了浸渍和SDAR合成条件与SDAR对N_(235)的吸附率的关系及N_(235)在SDAR基体上的分布情况,测试了SIR的孔结构及热稳定性。红外光谱表明,N_(235)在SDAR基体上属于物理吸附。  相似文献   

19.
空气分离变压吸附装置分析及其设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探讨了空气分离变压吸附制氧,制氮过程中工作压力,吸附塔的高径比以及工艺流程中塔数对该方法的气体回收率,降低能耗的关系,还讨论了切换时间,冲洗压力,床层温度对产品气氧,气氮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分散聚合稳定机理及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33,自引:0,他引:33  
用膨胀计法研究了分散聚合动力学,发现其反应初期的动力学规律类似于溶液聚合,但随着反应的进行,发生了反应中心由溶液相向料子相的转移,其反应后期的动力学规律类似乳液聚合。同时还研究了分散聚合体系的稳定机理,用深沉法和温反射红外光谱法证明了吸附稳定性机理和接枝稳定机理同时存在,但以后者为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