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截至6月30日,工业萘的价格持续走低,已由年初的9800元(吨价,下同)回落至6500元,低端价格甚至跌到6000~6200元,跌幅将近30%。根据中国混凝土网的数据监测,经过6月份的低迷情况后,7月,工业萘价格已悄然回头。  相似文献   

2.
丙烯酸改性萘系高效减水剂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尹全勇  万朝均  王冲  刘芳  吴建华 《材料导报》2007,21(Z2):255-257,261
丙烯酸改性荼系高效减水剂意在原有荼系高效减水剂的分子结构中通过化学合成引入羧基.以多羧酸高效减水剂常用原料丙烯酸为改性剂,在萘系高效减水剂合成工艺的基础上,通过优化原料比例、反应时间等对萘系高效减水剂进行改性.使用沉降试验方法对合成过程进行在线监测,并对合成产物的分散性能进行初步测试.结果表明:丙烯酸改性萘系高效减水剂在保持原有萘系高效减水剂分散效果的同时,显著提高了分散效果的保持时间.  相似文献   

3.
以洗油、工业萘为原料,设计并合成了一种萘系高效减水剂。采用单因素法与正交法对合成工艺参数进行调整优化,并通过水泥净浆和混凝土试验检测了所合成萘系高效减水剂与水泥的适应性及减水增强性能。结果表明:掺洗油的萘系高效减水剂的磺化温度和缩合时间与未掺洗油的相当,但前者的磺化时间要适当延长,硫酸用量要适当增加,甲醛用量要适当减小;在合成工艺参数优化调整的基础上,洗油可取代25%~30%的工业萘,而萘系高效减水剂性能基本不变,但成本得以大幅度降低。  相似文献   

4.
通过丙烯酸和聚乙二醇1000在75~100℃之间的酯化反应制备了聚乙二醇单甲基丙烯酸酯大单体.在酯化率接近50%时停止反应,控制大单体的降温速度并配制不同浓度的大单体溶液,然后将不同降温速度所得到的大单体和不同浓度的大单体溶液与其它几种单体共聚生成大分子的高效减水剂.采用水泥净浆试验,检验所合成聚羧酸高效减水剂的分散性及与水泥的适应性,系统研究了酯化大单体的冷却速度和含量对聚羧酸高效减水剂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酯化大单体的合适降温速度为0.9~1.6℃/min,合适的质量分数为70%~80%.  相似文献   

5.
通过酯交换合成了不同分子量的丁氧基聚氧乙烯甲基丙烯酸酯(BPEGMA),并通过水溶液调节共聚合方法制备了丁氧基聚氧乙烯甲基丙烯酸酯/丙烯酸/甲基丙烯酸/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BPEGMA/AA/MAA/AMPS)多元共聚物。用红外光谱(FT-IR)表征了共聚物的分子结构,详细研究了聚乙二醇(PEG)支链长度、BPEGMA用量、AMPS用量和AA/MAA摩尔比等因素对其分散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该共聚物对水泥具有良好的分散性及分散保持性能,掺量为0.3%,水灰比为0.29时,水泥净浆流动度可达335mm,120min内坍落度基本不变。  相似文献   

6.
徐迅  胡宗月  黄慧清 《功能材料》2020,(5):5027-5033
碱式硫酸镁水泥是近几年研发出的一种新型水泥,具有高折压比的特点.而目前市面上的减水剂都是针对硅酸盐水泥体系的.因此,针对匹配碱式硫酸镁水泥的减水剂研发,具有支撑该水泥工程化应用的意义.本文采用单因素法和正交实验法研究萘系减水剂的合成配比,并且探究萘系减水剂的pH值、掺量以及硫酸根含量对碱式硫酸镁水泥净浆流动度和经时损失...  相似文献   

7.
为了研究外加剂对混凝土中钢筋腐蚀的影响,模拟了混凝土孔隙液及制备了硬化水泥浆体,研究了添加不同含量的萘系减水剂对钢筋腐蚀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模拟混凝土孔隙液中加入萘系减水剂对钢筋腐蚀有轻微的促进作用,当减水剂含量达到一定值时腐蚀增大的趋势就会消失;在硬化水泥浆体中加入萘系减水剂可以减缓钢筋的腐蚀,添加0.5%萘系减水剂阻锈效果最明显,且随着时间的延长,萘系减水剂对硬化水泥浆体中钢筋的阻锈效果增加;加入减水剂增强了硬化水泥浆体的密实性,从而减缓了钢筋的腐蚀.  相似文献   

8.
水洗砂中残留絮凝剂对拌制的混凝土性能产生不利的影响,随着絮凝剂浓度的增加,对混凝土性能的不利影响也增大[1]。该文分别采用含有不同浓度的絮凝剂的机制砂配制混凝土,通过检测其坍落度、流动度、1 h坍落度、1 h扩展度及其强度等性能,分别与基准混凝土进行对比,可知在一定材料和配合比的情况下,机制砂中絮凝剂浓度不大于3‰时,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很小,当浓度大于5‰时,必须通过调节外加剂或增加外加剂和水泥的方式调整混凝土性能,切不可在现场随意加水来改变性能。  相似文献   

9.
10.
11.
以对苯乙烯基磺酸钠和丙烯酸钠嵌段共聚物(PSStNa-b-PAANa)为大分子引发剂,甲基丙烯酸甲酯为单体,采用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方法,制备对苯乙烯基磺酸钠、丙烯酸钠和甲基丙烯酸甲酯三嵌段共聚物(PSStNa-b-PAANa-b-PMMA),并通过酯交换方法在聚合物分子上接枝聚乙二醇单甲醚(MPEG)以得到...  相似文献   

12.
方永浩  陈烨  肖婷 《材料导报》2007,21(4):157-159
用压汞法和扫描电子显微镜研究了冻融循环作用下硬化水泥浆体和混凝土宏观与细观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冻融以后硬化水泥浆体和混凝土中砂浆的孔隙率,特别是大于50 nm的毛细孔体积和微裂纹增大较多,导致硬化水泥浆体由密实体向松散体发展,最后导致粗骨料与砂浆分离.提出了快速冻融破坏机理与自然条件下缓慢冻融的破坏机理存在差异的观点.  相似文献   

13.
氧化石墨烯对水泥净浆流动度及水泥石结构和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Hummers法及超声破碎分散法制备了氧化石墨烯(GO)纳米相分散液,研究了GO对水泥净浆流动度和水泥石微观结构的影响,用FT-IR、AFM、XRD及SEM对GO及水泥石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GO的掺入降低了净浆流动性,每增加0.01%的GO需要增加0.02%的聚羧酸系减水剂(PCs)以保持水泥净浆流动度在3 h内在200 mm以上,GO的掺入能够使水泥石的微观结构发生明显的变化,当GO/PCs掺量为0.01%/0.24%~0.03%/0.28%时,水化龄期7 d的水泥石出现了大量分散均匀的花状微晶体,当GO/PCs掺量为0.05%/0.32%~0.07%/0.36%时,同龄期水泥石中出现大量的片状晶体,在水化龄期延长到28 d时有转化为密实结构的趋势,结果说明GO具有调控水泥水化产物形貌的能力及增强增韧的作用,此研究结果对于提高水泥基材料的力学性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含萘环双马来酰亚胺三嗪树脂及其复合材料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工作采用原位红外法(in-situFTIR)研究了含有萘环和醚键结构的双马来酰亚胺树脂(BMPN)和氰酸酯树脂(DNCY)的固化反应过程,并利用BMPN和DNCY制备双马来酰亚胺三嗪(BT)树脂基体层压板,研究该层压板的应用性能。研究结果表明,BMPN/DNCY体系在不含催化剂的条件下固化反应主要包括二者之间的共聚反应,在固化后期有少量双马来酰亚胺单体的均聚反应;而BMPN/DNCY体系在含有0.11mmol/molFe(AcAc)3和2%壬基酚复合催化剂的条件下固化反应主要发生分步固化,最终生成IPN结构双马来酰亚胺三嗪树脂。在层压板性能方面,BMPN树脂中的萘环和醚键结构可以有效地改善层压板的柔韧性、介电性能和吸水性能。IPN结构的形成也有效地改善了层压板的柔韧性、介电性能及降低了其层压板的吸水率。  相似文献   

15.
为了减小反向漏电流对太阳能电池性能的不良影响,该文通过实验,对比了两款银颗粒均匀度不同的浆料,并将其分别印刷于两组硅片表面;经过各自最优条件烧结后,通过SEM观察了电极与硅片间的接触形成情况;同时,对两组电池片的各项电性能参数进行了对比。结果发现,银颗粒均匀度较差的浆料,会导致较大的反向漏电流,从而降低电池的转换效率;而浆料中银颗粒大小均一、分布均匀的浆料,则可使反向漏电流减小85%以上,有效避免了烧穿的发生,使电池的电性能得以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6.
用超滤法将萘磺酸甲醛缩合物(FDN)按分子量大小进行了超滤分级,采用质谱仪和元素分析仪测定了各个级分的分子量分布及磺化度,考察了不同分子量FDN对水泥净浆及砂浆分散增强性能影响。结果表明,高分子量FDN较低分子量更有利于改善水泥净浆和砂浆的流动性能,截留分子量大于30000级分在掺量为0.5%时砂浆减水率已达16%,比未提纯FDN提高4%;其砂浆7 d压缩强度较空白样提高了30%,弯曲强度提高了23%,减水增强性能明显优于未超滤的FDN。SEM测试结果表明,掺高分子量FDN的硬化水泥水化早期易形成均匀致密的杆状钙钒石。  相似文献   

17.
烧蚀条件对混合基体C/C复合材料烧蚀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电弧驻点烧蚀技术,在不同焓值、驻点压力和烧蚀时间条件下对混合基体C/C复合材料的烧蚀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电弧驻点烧蚀条件下,混合基体C/C复合材料的烧蚀以机械剥蚀为主;焓值增加、驻点压力提高、烧蚀时间延长,烧蚀率增加.C/C复合材料的烧蚀性能对驻点压力十分敏感,当压力提高一倍时,材料烧蚀率将成倍增长;质量烧蚀率与驻点压力和气流焓值的关系为:mt=0.0034·H1.0663S·P1.8270S.  相似文献   

18.
Fe—Mn—Si—Cr—Ni—C形状记忆合金回复应力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4,他引:7  
李宁  李平全 《功能材料》1998,29(6):648-650
研究了预应变量、加热和冷却工艺对FeMn-Si-Cr-Ni-C形状记忆合金回复应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当预应变量小于3%~4%时,随应变量的增加,回复应力增加。大于3%~4%后,则下降。同一温度下,冷却过程的回复应力大于加热过程的回复应力。停止加热时的温度越高,冷却过程中的回复应力越大。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介绍一种新型萃取装置,由磁力搅拌器、三角烧瓶和经改造的活塞组成。此装置已用于挥发酚的测定中。大量实验数据表明,该装置优于常规分液漏斗,克服了使用分液漏斗中常见的易漏、重现性差、工作强度大等缺点。其准确度,重现性,工作曲线相关性均较好,是一种可以取代分液漏斗,用于各类常规分析的理想玻璃仪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