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128层螺旋CT三期扫描在肝硬化背景下小肝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5月至2015年8月期间100例肝硬化背景下小肝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接受128层螺旋CT三期扫描,对其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00例小肝癌患者共检查出121个病灶,其中动脉期检出率为90.16%,门脉期检出率为77.04%,延时期检出率为82.49%,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28层螺旋CT三期扫描在肝硬化背景下小肝癌诊断中具有较高的检出率,CT图像具有特征性,可作为肝硬化患者筛查小肝癌的主要检查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2.
鲁力 《影像技术》2021,(1):23-26
目的:肝癌患者通过18F-FDG PET/CT/MR异机融合显像技术和MR增强扫描技术进行联合诊断,对诊断价值进行研究分析。方法:选择60例肝癌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n=30)和对照组(n=30),所有患者均接受病理检查。对照组患者通过MR增强扫描进行诊断,观察组患者通过18F-FDG PET/CT/MR异机融合显像技术联合MR增强扫描进行诊断,比较两组患者的小肝癌、结节性肝癌、巨块型肝癌的确诊概率,比较两组检出病灶的例数差异。结果:观察组中小肝癌、结节性肝癌、巨块型肝癌的诊断率均高于对照组[(100%,88.9%,93.3%)vs(50%,44.4%,53.3%)],P<0.05;观察组的检出病灶结果钙化、坏死、脂肪变的病例数均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肝癌患者通过18F-FDG PET/CT/MR异机融合显像技术和MR增强扫描进行联合诊断,可以有效诊断出各类型肝癌,诊断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螺旋CT和MRI诊断肝内胆管细胞癌(ICC)的运用价值分析。方法:收集26例ICC患者做研究对象,分别使用MRI与螺旋CT对本组患者进行检查,比较不同方法对ICC诊断准确性。结果:经数据分析,与螺旋CT检查比较,使用MRI检查定位诊断、定性诊断准确率更高(P0.05)。结论:ICC患者使用MRI早期病灶诊断准确率比螺旋CT检查更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比螺旋CT和高频超声在甲状腺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7月-2014年7月本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62例甲状腺癌患者术前螺旋CT和高频超声影像诊断资料,并将病灶检查情况和颈部转移性淋巴结检查情况与病理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螺旋CT和高频超声均检出病灶及其不规则形态、密度/回声不均、微钙化、边缘模糊,且高频超声各项检出率均高于螺旋CT(P0.05);高频超声对颈部转移性淋巴结检出率88.00%高于对照组的84.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螺旋CT和高频超声在甲状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相当,结合该两种检查方法能够提高疾病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老年多发性脑梗死应用MRI联合CT检查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7月至2017年8月收治的83例老年多发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CT检查、MRI检查。结果:CT诊断准确率为67.47%,明显低于MRI和CT联合MRI的81.93%、96.39%(P0.05);MRI联合CT检查对发病24h内及24-48h的病灶检出率较MRI、CT高(P0.05)。结论:MRI联合CT诊断老年多发性梗死的效果优于单用CT与MRI检查,可提高病灶检出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多层螺旋CT联合MRI在子宫颈癌术前分期中的应用价值,从而了解联合方法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7年2月我院收治的120例行手术治疗的子宫颈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采用了多层螺旋CT、MRI、多层螺旋CT联合MRI等检查方法将其分为三组。通过影像学结果与病理检查结果的对比,分别了解三种方法诊断的准确率,并且进行三者间的比较。结果:多层螺旋CT诊断的准确率为60.0%(24/40),MRI诊断的准确率为77.5%(31/40),多层螺旋CT联合MRI诊断的准确率为95.0%(38/40)。进行三者间的比较,发现各组诊断的准确率具有差异(P0.05),进一步做多组间的两两比较发现三次两两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层螺旋CT联合MRI对宫颈癌术前分期诊断的准确率较单独应用其中一种影像学方法诊断时的准确率高,值得在临床工作中更深一步的探索。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平扫及三期动态增强扫描在结肠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分析多层螺旋CT平扫及三期动态增强扫描的图像表现,比较多层螺旋CT平扫及三期动态增强扫描对结肠癌检出率及诊断准确率。结果:CT三期动态增强扫描对结肠癌检出率及诊断准确率明显高于多层螺旋CT平扫(P0.05)。结论:多层螺旋CT及三期动态增强扫描对结肠癌检出率及诊断准确率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讨论研究应用MRI与CT多期动态增强扫描应用于诊断肝硬化伴肝癌的临床效果与价值。方法:选择我院肿瘤科100例(112个病灶)确诊的肝硬化合并原发性肝癌患者分别对其行MRI与CT多期动态增强扫描,比较检测后结果准确率。结果:MRI检出率显著高于CT检出率。结论:MRI用于肝硬化伴肝癌检测具有无放射损伤,可在较短时间内完成扫描且分辨率较高;对病灶定性准确度高,可作为判断肝硬化伴肝癌的首选检查诊断方式。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对比X光片和多排螺旋CT、MR对骨关节创伤的诊断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在2017年4月-2018年5月接诊的43例骨关节创伤患者,分别进行东芝64排螺旋CT扫描,并用X光片(A组)、三维重组技术处理图片(B组)和动态MR(C组),对比三组骨关节骨折的检出率。结果:60例患者经最后确诊的骨折有70处,A组应用X光片检出51处,检出率为72.9%;B组采用多排螺旋CT三维重组技术检出67处,检出率为95.7%;C组采用动态MR检出70处,检出率为100%。对比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动态MR可有效提高骨折的诊断效果,降低漏诊和误诊率,在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王青怀 《影像技术》2012,24(3):12-13
目的:探讨螺旋CT增强扫描诊断肝癌的价值。方法:收集我院2007年3月-2011年5月的组织病理学确诊的肝癌50例,然后采用螺旋CT增强扫描诊断。结果:在50例患者中,36例肝癌患者病灶密度明显高于周围证常肝组织,14例肝癌患者呈相对高密度。螺旋CT增强检查检出45例,诊断准确率为90.0%;没有检出的主要原因在于有的病灶靠近大血管和肝脏包膜等。结论:螺旋CT增强扫描诊断肝癌可有效进行组织学分析,同时诊断准确率高,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并评价食管癌术前分期诊断及手术方案制定应用螺旋CT扫描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4月-2014年4月本院诊治的54例食管癌患者临床资料,本组患者术前均采用螺旋CT扫描,观察并评价本组患者螺旋CT术前分期准确率,螺旋CT术前诊断淋巴结转移情况及食管癌患者手术方案制定的影响因素。结果:本组患者螺旋CT术前分期准确率高达90.74%,且TNMⅠ-Ⅳ期准确率均较高,与后病理分期诊断结果相近(kappa=0.874);本组患者病理诊断淋巴结转移结果优于螺旋CT(增强CT扫描、CT平扫)术前诊断(P0.05,P0.01),而增强CT扫描淋巴结转移诊断结果优于CT平扫(P0.05);CT-TNM分期、肿瘤位置及肿瘤长度是手术方案制定重要影响因素。结论:螺旋CT对食管癌术前分期诊断及手术方案制定具有积极应用价值,可明确显示病灶状况,从而为临床医师预估食管癌手术方案提供循证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对颅内动脉瘤患者实施多排螺旋CT的诊断效果。方法:收集我院收治的50例颅内动脉瘤患者,对所有患者分别实施常规螺旋CT以及多排螺旋CT的诊断,比较两种。结果:两种方法均可取得诊断效果,但多排螺旋CT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常规螺旋CT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多排螺旋CT对病灶解剖关系可更好的显示。结论:在临床对颅内动脉瘤患者诊断时,使用多排螺旋CT可起到更好的诊断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胫骨平台骨折患者CT三维重建成像分型诊断的价值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3月-2018年3月我院诊治的胫骨平台骨折患者60例,对照组采用X线平片检查,观察组采用螺旋CT合并三维成像技术诊断,比较分析两项检查诊断结果。结果:观察组的Ⅰ、Ⅱ、Ⅲ型骨折检出率(75%)、(83.33%)、(80%)明显高于对照组(25%)、(50%)、(4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并踝间隆突骨折及并腓骨小头骨折检出率(91.67%)、(90.91%)明显高于对照组(75%)、(72.7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X线平片检查胫骨平台骨折,螺旋CT合并三维成像技术诊断能够有效提升分型诊断准确率,应用价值更高,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钼靶X线与螺旋CT联合诊断乳腺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89例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均行螺旋CT和钼靶X线检查,根据病理检查结果,评价检查价值。结果:单一螺旋CT和钼靶X线检查的阳性率均低于病理诊断(P0.05);钼靶X线+螺旋CT检查的阳性率与病理检查无差异(P0.05)。结论:临床上给予乳腺癌患者钼靶X线+螺旋CT检查可以提高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混合性肝癌应用多层螺旋CT和MRI的临床诊断价值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0月至2018年2月我院收治的50例混合型肝癌患者作为实验研究对象,所有患者经过手术病理切片得到确定,所有患者都进行两次扫描,分别是CT和MRI,比较两组患者的诊断准确率,同时以手术病理诊断作为标准。结果:应用MRI检查诊断混合型肝癌,准确率为86%,与手术病理诊断差异不大,但是与CT之间的诊断率(70%)存在一定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混合性肝癌应用多层螺旋CT的诊断效果,不如MRI诊断效果,但是由于MRI操作成本较高,推广力度有限,而CT相对比较普遍,为了更好地诊断应该从实际出发,注重多种诊断方式相结合,便于正确把握患者病症,从而采取正确的治疗方式,有效地提升患者的治疗效果和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低剂量螺旋CT扫描在早期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8年3月65例早期肺癌患者,均采取螺旋CT低剂量、常规剂量扫描,观察两种扫描方式的肿瘤形态、辐射剂量。结果:常规剂量CT早期肺癌准确率(96.92%)与低剂量准确率(93.85%)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低剂量与常规剂量对毛刺征血管集束征、分叶征、空泡征的检出率无明显对比差异(P0.05);低剂量检查的最大有效辐射剂量、CTDIw、DLP均少于常规剂量,差异显著(P0.05)。结论:低剂量螺旋CT扫描在早期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较高,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析在肺结核治疗后复查病例诊断中进行低剂量螺旋CT检查与X线胸片技术检查的准确性。方法:选取2017年5月-2020年6月我院收治的60例肺结核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根据不同的检查方法分为CT组和X线组,CT组30例患者均采用低剂量螺旋CT进行检查,X线组30例患者均采用X线胸片技术检查。分析两种方法的诊断结果。结果:CT组诊断准确率93.33%明显高于X线组70.00%;CT组和X线组支气管播散灶检出率分别为63.33%、46.67%,卫星灶检出率分别为56.67%、40.00%,空洞检出率分别为86.67%、60.00%,淋巴结肿大检出率分别为13.33%、3.33%,胸膜增厚检出率分别为20.00%、46.67%,胸水检出率分别为13.33%、3.33%,两组对比差异较大(P0.05);同时,CT组和X线组对肺结核诊断的敏感度分别为83.59%、71.52%,特异度分别为86.49%、74.92%,阳性预测值分别为86.29%、70.42%,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3.92%、70.42%,两组对比差异较大(P0.05);与X线组的检查满意度(86.67)相比,CT组腹检查的满意率(96.67)更高,两组对比差异较大(P0.05)。结论:在肺结核治疗后复查病例中采用低剂量螺旋CT的诊断准确率明显高于X线胸片,且CT的肺结核病理特征检出率较高,有助于减少误诊,改善医患关系,可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析多层螺旋CT在肺小结节及早期肺癌中的诊断价值。方法:以我院2018年11月-2019年10月选取的38例肺小结节患者(参照组)与37例早期肺癌患者(实验组)为研究对象,皆开展多层螺旋CT检查;比较多层螺旋CT与病理检查结果及两组多层螺旋CT图像特点。结果:多层螺旋CT、肺小结节、肺癌检出率与病理检查相比,无统计学价值(P0.05)。实验组多层螺旋CT图像特点与参照组相比,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在肺小结节与早期肺癌诊断中多层螺旋CT的实践价值较高,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梗阻性黄疸患者64排螺旋CT胆道成像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统计分析2013年9月-2016年9月间经本院确诊为梗阻性黄疸患者77例临床资料,分别采用64排螺旋CT胆道成像诊断(A组)、MRI联合MRCP(磁共振胆胰管水成像)诊断(B组),比较两种诊断手段的梗阻性黄疸检出率。结果:A组诊断中,良性病变检出率为95.24%、恶性病变检出率为91.43%;B组诊断中,良性病变检出率为78.57%、恶性病变检出率为57.14%。即A组诊断方法的检出率均高于B组,统计学数据差异显著(P0.05)。结论:64排螺旋CT胆道成像诊断梗阻性黄疸病症时,检出率相对较高,故具有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CT与磁共振技术在股骨头坏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并作出比较分析。方法:选取股骨头坏死3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盲选平均分方法将30例股骨头坏死患者均分两组,并分别进行CT检查或者磁共振检查。结果:CT组与磁共振组的检出率:CT组的检出率53.33%(8/15)明显低于磁共振组的检出率86.67%(13/15),P0.05;CT组与磁共振组的ARCO分级准确率:两组的ARCO分级Ⅰ期与Ⅱ期无明显差异,P0.05;而CT组的ARCO分级Ⅲ期及Ⅳ期则明显低于磁共振组,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股骨头坏死患者应用磁共振检测仪进行检查诊断比通过CT扫描检测仪进行检查诊断检出率更高,值得推广及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