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更好推进宾县城乡一体化和“农家乐”乡村旅游发展,宾县将围绕加快发展、率先实现现代化的目标,从战略高度重视城乡一体化建设和农家乐乡村旅游发展,把城乡一体化建设和农家乐乡村旅游纳入宾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之中,下面我就谈谈宾县城乡一体化建设和乡村旅游发展方面的一些想法和意见。  相似文献   

2.
正针对农家乐、民宿在安全卫生、服务水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住琼全国政协委员朱鼎健建议,编制推行农家乐、民宿综合评定国家标准,使我国旅游业数量庞大的农家乐和民宿真正走上"小而美"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在朱鼎健看来,相对于大中型旅游酒店和旅游度假区,农家乐和民宿的特点往往是紧靠乡镇旅游,走的是"小而美"路线。这一特点使二者蓬勃发展的同时,存在一些无法忽视的问  相似文献   

3.
谢国才 《硅谷》2009,(1):183
"农家乐"民俗旅游是一种新型旅游方式。它在解决农民增收,调整农业结构,吸收农村剩余劳动力等方面都能够发挥独特而显著的作用,是解决"三农"问题、推动广大农民奔康致富的重要途径。利用"农家乐"民俗旅游对解决梅州的"三农"问题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全国各地“农家乐”旅游业如火如茶发展,为人们开辟了越来越广阔的乡村旅游天地。适应了新时期城市人群休闲娱乐的新观念和新时尚。“农家乐”旅游业的发展加速了农村经济从第一产业向第三产业的转化,加速了新农村建设的步子,拉近了农村生活文明与城市生活文明的距离。  相似文献   

5.
在全球的能源和气候危机条件下,零碳经济很快风靡世界。“零碳”,作为一种平衡理论,也进入了各国专家的视野,它不仅是人类为保护地球提出的新口号,也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最终目标。旅游业,尤其是农家乐旅游,相对于其他产业,能耗低,在节能减排方面更具优势。因此“零碳”经济和农家乐的旅游结合可行性强,意义深远。  相似文献   

6.
农家乐因为其距离城市较近并且富有田园情趣而在近几年得以迅速发展,但同时也隐藏着安全隐患。其消防监管不到位以及基础设备缺失等容易导致火灾发生。对此应该从加强自救队伍建设以及促进基层管理来提高对农家乐火灾隐患的监管和预防工作。  相似文献   

7.
以端午节文化衍生的中国"布老虎"和日本"鲤鱼旗"两种具有代表性的民间布艺旅游纪念品为例,分析"布老虎"和"鲤鱼旗"的地域文化、制作工艺及风格特征,对影响布艺旅游纪念品发展的各种因素进行深入分析,总结四种针对传统布艺旅游纪念品的开发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8.
唐甜  王嘉忆 《包装工程》2020,41(16):21-25
目的旅游文化产业发展势头迅猛,不仅推出了各式各样的特色旅游文化线路,同时也传递出地域风貌和人文精神,对社会经济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这种"文旅联合"的创新思维模式打破了传统产业链中的壁垒,"旅游"与"文化创意"的结合提供了新的发展目标和发展方向。通过对旅游文化进行梳理与研究,综合分析"文旅联合"国策下,如何衔接天津的文化资源,发掘其文化品牌塑造的可行性路径与应用前景。方法厘清旅游文化发展的历程,归纳国内外旅游文化衍生出的文化品牌,分析其塑造文化品牌的方法措施。结论通过研究的结果提出多维度的综合创意设计方法,以此来实现天津文化品牌塑造的创新设计价值、地域文化价值以及社会价值。  相似文献   

9.
道路旅游客运作为"旅游"的载体,在旅游车身外喷涂或粘贴统一的道路旅游客运专用标识,既是旅游客运交通管理标准化与规范化的体现,也是我国全域旅游及乡村振兴发展战略的重要支撑。如何进一步提升道路旅游客运整体形象,打造交旅融合"新名片"是交通运输与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重点。本文介绍了广西地方标准《道路旅游客运专用标识》编制的工作背景及标识标准化的意义。从区域交通运输行业发展实际需求出发,分析车外标识、车内标识、长期标识以及临时标识的设置条件及其适用场合,并在标识的基本要求、样式、技术性能和试验方法等方面予以规范。揭示了道路旅游客运专用标识对区域旅游品牌效应以及对客运服务品质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吴耀  孔国琴 《包装工程》2017,38(10):238-242
目的研究特色小镇产业、文化、旅游"三位一体"建设背景下的旅游产品设计。方法通过对青田石雕特色小镇、龙泉中国青瓷小镇、百山祖乐氧避暑小镇等较有代表性的历史经典产业特色小镇建设为例,对特色小镇建设中的特色产品设计与传统旅游文化用品设计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提出了基于历史经典产业结合现有的产业、文化、旅游"三位一体"发展特色小镇背景下对旅游纪念品开发设计的新思路。结论传统景区旅游纪念品和文创产品在转变为特色小镇的文创用品设计时,要结合产业要素、文化要素和旅游要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